教你化个美人妆:古代美女闺阁之中的美妆技法

教你化个美人妆:古代美女闺阁之中的美妆技法

首页休闲益智公主美妆记更新时间:2024-06-26

古人对于审美极为重视,并不仅仅是对女子而言。古代男子尤重形象审美,因为冠、衣、带、鞋在他们那里有极丰富的意义。譬如子路作战,冠缨被人击断,系冠的带子断了,现在看来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子路竟然因此非常想不开,他系好冠缨,扶正冠,自*了。因为他认为这是等同于断头的侮辱。可见衣饰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并非只是出于审美。

后世虽然不如子路如此重视,但依旧非常讲究。尤其女子闺阁生活,娱乐方式有限,本甚无聊,只能多数时间望花探春,所谓红藕香残玉簟秋,心事是一桩接一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修饰自己的妆容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方法。是以古代女子妆容,艳美无比,可清雅,可浓艳,可朴素,方法繁复,用物精致,从头到脚,无不讲究。妆成,则芙蓉不及美人妆。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最好的总结。

以《红楼梦》里的描写为例子,林黛玉的打扮是曹雪芹刻意避免繁复的,比较清素,但即便不管容貌,她身上的饰品也够人眼花缭乱,比如有一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从头到脚,金色、白色、红色、青金闪绿等颜色齐备,可称五彩斑斓。再配上林黛玉那眉眼——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往那里一站,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怎能不惹人怜?

林黛玉的化妆过程虽然曹雪芹没讲过,但一定是有这个过程的。而且这种闺阁生活,花费的工夫并不小。首先得工具、材料齐备。

01.闺阁生活第一工具:镜子

女子一般必备镜子,无论古今美丑。甚至有人因此破案的,毁容的女子因为房间没有摆镜子而被看出破绽。而且镜子实在是闺阁生活中第一要物,甚至比同生命。但今人镜子远没古人镜子复杂精致。

中国古代的金工,是以青铜铸造镜子的,春秋战国时期,多是青铜镜。这番打磨工夫,非同小可。何况镜子背面还要刻蚀精美的图案,一般以蟠虺纹为主题,蟠虺,是屈曲盘绕的龙蛇之类。雕刻技法也很讲究,浅浮雕、高浮雕、透空雕等交互使用,非常华美。

但青铜镜携带、移动并不方便,因为比较厚实。虽然也有轻薄的,比如空纹镜,极薄,边缘上卷,图案在精细地纹上再加各种主题浅浮雕,地纹或作涡漩云纹、几何纹及丝绸中的罗锦纹。山字形矩纹、连续矩纹、菱形纹、连续菱纹、方胜格子嵌水仙花纹,浦绣云藻龙凤纹、长尾兽(雄)纹。各式花纹都有。但产量并不多。

已出土的汉代青铜镜,背面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男女之家都爱镜子,《淮南子》里记载的一种 叫"玄锡"的镜子,竟然采用反光涂料的方法,然后以细毛呢摩擦。可以说是因为楚地女子的闺阁需求,促动了这种技术的发展。

汉代青铜镜已经很普遍,直径五寸以内的小圆镜子,双钩法纹云藻,还要加边框,边框上可以铸祝福的话,比如"大富贵,宜酒食,乐无事,日有憙"。小型的平边境字上的铭文为:"见日之光,长毋相忘"。

"长毋相忘",这分明是男女之间的叮嘱,此生相守,莫相忘。

可见,闺阁生活中的镜子,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似乎寄托着思念、盼望、祝福。西汉初年的男女,相互之间定情表记用的最多的物品就是镜子,甚至,这镜子在死后,也要埋入坟墓。以示生死不忘。男女合好,成为"破镜重圆",这词也是那时候产生的。

镜子啊,可真是承载不轻!多少男女情愫、心意、思念、希望都附着在镜子中。

至于其他大型的镜子,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装饰雕刻的镜子,虽然非常精美,但闺阁中并不多用。

镜子的使用也必须要对。大型的日光镜,上面如雕刻着七言韵语,类似《长门赋》之类的,这表示镜子使用不对,男女爱情有隔阂忧虑。

凤凰图案青铜镜

同时,镜子对于闺阁生活还有长远的启示意义。因为婚姻顺遂的结果是子孙绵长。所以,汉代大型的镜子,铭文为"长宜子孙"、"长宜高官",字体是长脚花式篆,分部四周。八凤镜、神像镜等,也非常多。西汉的大型镜子也有人物镜子,上面图案为人物,镜子鎏金、包金、漆背之后刻上去。

到唐代,镜子简直五花八门,而且色调鲜明。也是,唐代本来就是五彩斑斓的。唐代的镜子大体图案都很健康活泼,非常有青春气息。花鸟蜂蝶、珍禽瑞兽、神话故事、社会生活、风趣人情,无所不包。唐代女子的爱情生活应当不错。

但镜子对于闺阁生活的寓意和重要性跟前代一致。比如太子玩莲图案的镜子,上面一大堆胖娃娃,旋绕于花枝间,这都是人们希望子孙绵延的象征。唐玄宗的生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当天全国都在铸造镜子,把镜子当做礼物,庆祝人家爱情美满、长寿富贵。唐代男女婚姻虽然也讲究门当户对,但是唐的民风比较开放,恋爱时期,比较热烈,镜子也是闺阁女子心思的象征了。

宋代的生活讲究活色生香,镜子也不例外受影响,图案细致,非常具有现实感和韵律节奏感。而且有官方指导。镜子到了宋代,可谓近于曲终雅奏了。

镜子再发展,闺阁生活当然也在变化。因为照镜子才能整妆容嘛。古人最初照脸整容,不过是用一个敞口的盆子,装满清水来当做镜子。在最早,古人洗脸和照脸,用不同的盆子。梁思永曾经研究过镜子的确切诞生时间,但后来梁思永先生过世,这资料便断了。然而,爱美之心促使镜子工艺发达,是绝无可疑的。

闺阁中有了镜子,化妆理所当然。

02.古代女子闺阁的日常化妆生活佳话

化妆之事,出现的很早。爱美之心,自古依然,并非现代女子专利。北周时,除宫中女子可施粉黛,其余女子,一概黄眉墨妆。这种草率的决定,虽然不太公道,但也说明人们非常重视化妆。(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唯宫人得乘有辐车,加粉黛焉。——《北史·周纪下·宣帝》)

在古代,女子化妆技术好不好,妆容好不好,确实对男人有很大的影响。李商隐有一首诗写关于化妆的事情——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李商隐的意思是,别说金陵王气如何如何了,再强也只能得到徐妃的半面妆。男子汉休夸你能驰骋天下,称王称霸,天下易得,美人之心难得。美人不高兴,只给你看半面妆。

"半面妆"是个故事了。无论真假,都证明女子妆容对男子的影响,因为女为悦己者容嘛。一个女人不愿意为男人化妆,蓬头垢面,那几乎就是对于男子的鄙视,至少李商隐是这样认为的。徐妃是梁武帝之妃,但梁武帝好佛,动不动就出家,徐妃不满意,于是只化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

后世模仿的“半面妆”

梁武帝只有一只眼睛,见到她的半面妆,自然大怒,认为这是讽刺,几年都没理睬徐妃。哦,徐妃就是"徐娘半老"这个词里的徐娘。此事见《南史·后妃传下》。

可见女子化妆,是个非同小可的事情。所以,古代女子的闺阁生活中,化妆是一项重要内容。

1 ) 妆容佳话:化妆是古代女子认为时尚的事情

化妆是个技术活。很多女子可以提高技术,以期画出姣好妆容。但有时候也不能过于刻意,无意间的神来之笔,也可能造就风尚佳话。

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一日睡在含章殿檐下,一朵梅花恰好飘落在额上,拂之不去,她觉得这不错,便不取下来,当时人争相效仿,便成了有名的梅花妆。

梅花妆是一种花钿修饰,也可以放在眉间、脸上,上图是梅花妆变格

梅花,是极淡雅之物。可见,当时美人妆容,以淡雅为主,妆饰虽然精巧,但依然是在浅薄中得佳丽。

2 ) 精致繁复,风格多变的古代女子闺阁化妆生活

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每朝每代都有各自的妆容喜好和风格。这使得古代女子闺阁的化妆生活非常丰富。

唐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所以跟异域接触不禁。唐代女子的妆容风格,也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唐代的某些时期,因为受吐蕃服饰、化妆风格的影响,竟有"啼妆"、"泪妆",称"时世妆"。

大诗人白居易对此很有研究,他的一首诗里专门写唐代女子妆容盛况——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

所以,唐代女子的妆容很有异域风情,而唐人大爱。

宋元明清更不必说了。

3 )古代闺阁女子化妆材料非常讲究,化妆品繁多

化妆,当然需要工具和材料。镜子是必备工具,材料也不能不将就。涂脂抹粉,在古代,是个非常久远的传承 。《韩非子· 显学篇》中已经有"脂泽粉黛"这个词了,那都是两千多年的事情了,也就说明那时候已经是有"化妆品"的了。

目前已经出土的战国楚俑,明显有妆容,敷粉、画眉及胭脂都有使用。

古代以农业为主,农业讲究不自给自足。所以,古代女子的化妆品材料也是就地取材,自给自足,而且都是以纯天然的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

当然,这需要加工的,步骤分明,很讲究,要煮沸,要发酵,要过滤,等等。古词中,把梳洗打扮叫作"膏沐",膏,是用来润发的油膏,沐,是洗头发用的米汁。可见,材料还是很讲究的。虽然古代技术或许没现在发达,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古代女子妆扮自己的兴趣。

而且,不同的化妆材料有不同的用途和效果。

比如,如果要让脸芳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香嫩。一般古代女子会选择钟乳石,然后研成细末,调上一点胭脂(注意,胭脂不能多),然后采集蔷薇花露,滴入妆盒,调匀了,轻轻搽在脸上。

古人认为钟乳石可以祛斑,胭脂能增加类似娇羞的红色,蔷薇花露气息清芳

我在古书中见到一个方子,是这样说的:三月三日手套华,七月七日收鸡血,二味和涂,至三四日脱下,则颜色自美。

还有一个敷脸的方子,其作用跟现代女孩子用的面膜差不多,主要材料是一种叫蜜陀僧的东西,这是一种矿物质,很难的,常入药。蜜陀僧加上蜜或者牛奶羊奶,跟打鸡蛋一样,不断地搅动,调成薄薄的糊状,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每天晚上睡前,敷在脸上,第二天早晨洗掉,持续半个月,据说容光溢彩。

这些方子现在未必管用,也不会有人用。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是如何收集化妆品的材料的。还是很辛苦的,讲究时节、气候等等。

古代闺阁化妆生活,也是充满艰辛的,但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没人早起采花露,怎么着都是一副极美的画面。

03.对美致意,古代女子闺阁化妆的步骤繁复而精致

古代女子化妆,步骤分明而繁复,很细分。结果都是为了做出精致的妆容来。"女为悦己者容",女人化妆,自然是展现给人看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古美人化妆的最终目的。

并不仅仅在脸上做功夫,头发是蛮重要的。而且有清晰的步骤。

1) 头发

掠鬓是第一步,这是修饰头发边缘。材料就是上文所说的膏沐。掠鬓有专门的用的掠鬓膏,高级的掠鬓膏是以白蔹、白牵牛、白及、白芷、青黛、甘松等中药研成粉末,用露水调匀,摸在头发边缘。

接下来是修饰 鬓角。鬓角要有装饰,一般用花钿。唐代非常流行,梅花妆就是一种花钿。一般以红、绿、黄三种颜色为主,红色最好。花钿主要材质是金银,把金银做成花形图案,小鸟啊、小鱼啊、小鸭啊,然后贴在两鬓,也有贴在眉间的,面颊之上也会贴。

单是这一步做完,想象一下,一古装美女,云鬓斜拖,花钿低贴,不需回眸一笑,已然一段风流映入菱花镜中了。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化妆到这时候,已经是一种艺术了。

下一步就是做整个头发了,挽髻。髻绑束头发用的。头发的长短厚薄都影响髻的大小。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有协调之美。最初,髻并不是饰品,因为有些人头发少,就戴髻,掩饰一下。后来才具有审美意义,变成了饰品。

挽髻跟时装一样,讲究时间季节,春夏秋冬,挽不同的髻。玳瑁做成髻比较素雅一点,配上鬓边一朵梅话,气质瞬间高雅。夏季秋季,如果头发长,古代女子会卷上新兴的髻形,上插一支碧玉搔头,旁缀幽兰耳朵,幽雅极了。

2) 眉毛

其实眉毛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一张脸是否有灵气,主要在于眼睛。所以古代女子化妆对眉毛很有讲究,而且画眉毛是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镜子发达,楚国女子的画眉毛也最好,屈原就曾写"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黛黑",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女子画眉毛,非常普遍,而且样式繁多。《西京杂记》里写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画眉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卓文君是美女,眉毛画得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所以她画眉毛的方法当时人都效仿。

越发展到后来,画眉毛不一定用黑色了,宫廷女子流行用翠绿色画眉毛。曹操特别喜欢女子画青黛眉,当时人甚至把这种画眉毛的妆法,称为"仙娥妆"。

"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米庄台记》

宋代女子也喜欢翠绿色画眉毛,有诗为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宋 晏几道《六么令》

宫廷女性,或者名人的妆容会引领风气。杨贵妃的眉毛画法经常改变,甚至做过一个"白妆黑眉",当时人把这个称为"新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们也曾写诗夸赞,就像李白为杨贵妃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样。徐凝为杨贵妃的"白妆黑眉"写诗说:"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新妆抛旧样,说明杨贵妃化妆经常改变风格,善于突破。《长恨歌》中还说她"芙蓉如面柳如眉"。但至于"六宫争画黑烟眉"(类似现代烟熏妆),恐怕不是这妆容好看的缘故,是因为她得宠的缘故。

古画中的杨贵妃,眉毛画得很有特点

唐代女子画眉毛,非常有创意,常常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说"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说"新桂如蛾眉"。

但眉毛画得太宽,就显得代班,在脸上占去很大的篇幅,所以,有一种画眉毛的方法是把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这个叫"晕眉"。

当然,也有人喜欢把眉毛画得很细,这叫"细眉",白居易大概是爱这种眉毛的,所以诗句中多有细眉出现,"青黛点眉眉细长",就是例子。

唐玄宗时期,画眉毛简直就是化妆的嗲名字。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等等,名目繁复,不计其数。

两弯眉毛便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代女子是非常有创意的啊。

但好看的眉毛还是比较尚自然的,曲如新月,淡若远山。看起来也大方,有气质。古代美女画眉有用螺绿画长蛾眉的。螺绿也叫蛾绿,就是螺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唐颜师古《隋遗录》说吴绛仙(隋炀帝宫中女官,封崆峒夫人)善画长蛾眉,殿脚女争相效仿,司宫吏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

螺子黛本来是产自波斯的,每颗十金,算是很贵了。但众女争相效仿,可见长蛾眉很是俊美好看。

但这种长蛾眉颜色已算重了。明清还有柳条汁或炭画眉毛的,黑色就 太重了,不好看。

画眉毛的故事也很多,汉宣帝时,有个叫张敞的,为妻画眉,传为佳话。张敞所画的眉,以淡为主,有流香含韵之妙。

古代有些女子也很讲究,有用蔷薇之露润泽眉毛的,这样,眉毛紧密而不疏散,既明净,又淡雅。据说这才是上品眉毛。

3) 点唇

点唇类似于现代搽口红。古代女子成为"口脂"。中国人喜欢樱桃小口,如果"朱唇一点桃花殷" ,那就是非常美的妆容了。

古代闺阁女子点唇未必 用红色,也用浅绛色,就是檀色。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

这是秦观写的,可见秦观很欣赏点檀唇。那时女子的小嘴,也叫檀唇。

4)胭脂

古代女子的胭脂里,多用花露。因为红鲜芳美。

脂粉只是用来润色的,通常不多加,浅施淡粉,薄染轻脂,是古代闺阁女子化妆最常用的方法,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嘛。胭脂的调制方法,上文已述。

这些,只是古代闺阁女子化妆的头部动作。其后实际上还有饰品、服饰等,甚至头上是否插花,也是古代女子 化妆的步骤。跟现代略有区别。

有时候,古代女子没妆容,也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西施怎么化妆我们不知道,但据古*载,西施心口疼,蹙眉而走,这姿态美极了,叫西子捧心。当时有个叫东施的女子,便效仿这个蹙眉动作,结果产生了一个成语,叫"东施效颦"。

女子之美,出于本自,而非效仿。气质之美出自天然,人不可夺。古代女子闺阁中化妆,多数时候是一种生活情趣,天生丽质未必人人可得,化妆修饰,展现自身风采,无可厚非。主要还是以自身为主,健康,美观,自然,才是她们化妆的标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