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老游戏,80后都玩过,00后却见都没见过

逐渐消失的老游戏,80后都玩过,00后却见都没见过

首页休闲益智合并锤子更新时间:2024-04-22

旧时,物质匮乏,村民生活水平低,业余生活单调,人们自创民间游戏花样、内容丰富,玩法简单,多就地取材自制工具,集体参与,趣味性强,竞技方式灵活,可随时随地进行,是孩子嬉戏玩耍、大人消除农作疲乏消磨农闲时光的娱乐方式。

将军宝

俗称“剪子包袱锤”或“石头剪子布”,是一种简易猜拳法,通常用于其他游戏开始前决出团队划分及竞赛顺序。猜拳时,拳头攥紧代表锤子,中指食指直伸为剪子,五指齐伸手掌摊平为包袱。出拳前,双方齐喊 “剪子包袱锤!〞喊号落地之时亮拳,比胜负的具体法则是:剪子赢包袱,包袱赢锤子,锤子赢剪子。

剪刀石头布

此游戏极具生命力,至今仍在孩童乃至成年人游戏中使用,并已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常用小游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常遇事哪个占先相持不下时,用此定夺。后演绎出用脚进行的版本:冬季天寒时,不愿伸出手来,便分别用左右岔开(包袱)、前后岔开(剪子)及双脚合并(锤)来代手出拳,亦别有生趣。

手心手背

功能类似“将军宝”,常用于决出配对分组及比赛顺序。

过家家

过家家

一种儿童模仿成年人的游戏,一人或多人都可进行。多人时,按照年龄、性别等分饰父亲、母亲、兄妹等角色,模仿“ 煮饭”、抱“娃娃”等居家过日子或种瓜、耕田等生产活动的场景,俨然与真实无二,童稚气十足,令人忍俊不禁。

丟手绢

丢手绢

俗称丢手巾儿,需多人,围圈而坐,其中一人持手绢,从众人身后绕圈而行,在多人身后或走或跑的过程中悄悄将手绢放在其中一人身后,待又转回一圈到身后被放了手绢的人身后即可将其抓住。

被抓到的人须让位,接替丢手绢者,并到圆圈中央表演节目。众儿童齐唱歌谣:“丢,丢,丢手绢,悄悄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至今仍是萦绕在人们心中经典的童谣旋律,尤其是幼儿园孩童所青睐的经典游戏之一。

捉迷藏

捉迷藏

俗称 “藏猫儿”,即一方藏,另一方找,一般为多人游戏。选出1名找人者,闭眼背向大家或面朝墙壁站立,不得偷看,嘴里同时大声数数:“一、二、三、四……”,藏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在数数结束之前(一般为30秒),找一个角落隐蔽好,找人者喊完数后便开始搜寻所有的隐藏者。被找到的任意一名隱藏者,成为进行下一轮游戏的找人者。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玩够。

摸黑儿

盲人摸象

又称“摸瞎”,为“瞎子摸象”游戏的演绎。在一限定空间内画圆圈,所有人不得超出圈外活动。以将军包或手心手背等决出 1名“摸黑儿”者,用布条、红领巾等为其蒙上双眼,充当“瞎子”去捉其他人,被捉到者(以身体被触摸到为标准)则成为下一位“瞎子”,轮流进行。

其他人则惊惶逃窜,游戏中伴随着欢笑、叫闹声进行。此游戏条件简单,不受场地、人数限制,有助于练习听力及在黑暗中行动的能力。

打瓦

打瓦

又称“打免子神”、“打捞” 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出现,60年代中期盛行。“瓦”即游戏用的瓦片,手掌大,多以废旧屋瓦的碎片做成。“打瓦”即用“瓦”掷拋击打(有时用薄石块代替),并伴有一系列规范动作,一般在空间较开阔的院落平地、空地上进行,竞技性强,可两人游戏,也可分两帮进行多人游戏。

游戏开始前,需先在地上画出2条相隔4-5米的平行线。猜拳赢的一帮先“打”,手执瓦片,站在一条线外,准备开战:被“打”的另一帮则需先将自己的瓦在线上一一支立摆好,“支瓦儿”迎战。之后按每一轮游戏的规则交相轮流进行。打瓦第一个环节叫“锵钛”,即站在线外直接抛瓦相击,打倒对方的瓦后,之后陆续为“一步代”“二步代”“三撺疤”“四鼻子”“五蹴”“六扒”“七拜年”“八骗马”“九鞠躬”“十后仰”共10个环节完成全套动作。

跳皮筋

跳皮筋

普遍流行于女孩中间,男孩偶有加入。两人各撑一头,协调手臂、腿脚、腰等部位,通过在两条皮筋间的空隙中完成踩、跳、钻等一系列规范标准动作,边跳动作,边念儿歌,循序渐进,从脚脖儿开始,逐级拾高,一直要跳到脑袋上可以箍得住皮筋的位置。

跳房儿

跳房儿

玩法多样。选一平地,在地上画格子图案,按照一定秩序,进行单脚跳及将逐格踢进“房”内,难度逐级升高。通常用缝制的沙包或瓦片作为跳房时的用具。

(内容源自《金家岭村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