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雅最早的AB32胆机
后来又先后有过英国、挪威、瑞士等几款晶体管机。我当时的一个“困惑”就是,晶体管机的清爽,和胆机的“油润”,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局限性,但往往一个机器听了一两周就开始觉得怀念另一款机。结果往往就是胆机听一周,换到晶体管机再听一周。
从那时起,我意识到也许应该胆机和晶体管机都有,轮换着听。当时还没有“双修”这个词,但已经形成了这个概念。
其实,也有声音像胆机的晶体管机。我一度很喜欢这样的机器。比如某些英国A类机。我听瑟顿的A类合并机听了蛮久一段时间。当然,我也用过声音极其清爽类型的晶体管机,比如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北欧林道夫的纯数字放大器(下图)。那是一个PWM放大器,模拟信号进去后首先被数字化,成为PWM脉宽调制数字信号再进行放大。那个声音,比一般的D类更“数字”,速度极快,效率极高,那种声音,也是需要定期靠胆机或A类机调和一下的。一直听,吃不消。
丹麦林道夫的TDA2200数字放大器
下一波“双修”是开始玩“数播”这种音源。最初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就是数播比CD更容易找音乐资源而且是免费的,只要声音上能完全取代CD机就行了。各种形式的折腾这里略过不说了,多年过去了,现在2023年了,哪个数播系统能够说播放44.1kHz音乐可以完全取代好的CD机了呢?到后来,数播已经发展成另一类的数字音源。从声音特性上说,它和CD机还是存在差异化。下图是我最早玩过的一款数播Squeezebox Transporter。
我最早玩的Squeezebox数播
在数字音源领域里,数播和CD机,还是可以双修,而不是一定要用谁取代谁。数播的优势更多在于播放高码率音乐,可以获得比CD机更细致、频宽更佳的声音,但是,传统CD机在44.1kHz的基础上仍然出很好的声音,而且,也许是因为它读取数据的速度慢,出来的声音,仍为很多老烧喜欢,有一种宽厚、安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很难在数播系统获得。
附带提一下,CD机和数播的声音为何存在差异,有不同解释。我倾向于相信这是读取和传输速度不同造成的。读取和处理越慢的系统,声音也会趋于“安定”和“宽厚”。
撇开音源不说,功放 音箱的后端系统另外有一种“双修”的分法,就是小功率音色美学的玩法,和大功率强素质的玩法。前一类用文学描述就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词),后一类则是“大江东去,浪淘尽”(东坡词)。这两种玩法和系统,也是各有魅力,一个无法彻底取代、彻底覆盖另一个的。我个人的观点也是:值得双修!
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一派,一般是小功率、玩音色的(韵味、粘滞感)。典型的配置是小功率胆机 全频单元音箱(无需分频器的那种)。或者也可以是First Watt那种小功率纯甲类机(或小功率英国机)搭配高灵敏度音箱。当然这种配置最拿手、表现最好的往往是人声、小编制音乐(器乐独奏和重奏),表现大编制交响会动态和解析弱一些,但是在HI-FI的世界里,真的不光是有“大江东去”的。
法国SUPRAVOX全频单元制作的书架箱
“大江东去”一派的高素质音箱就很多了,一般是多路分频、多单元、宽频的音箱,驱动的也往往是大功率大电流输出功放。播放大场面的电影音乐、管弦音乐、马勒/布鲁克纳那些,当然就得靠这种。问题是并非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都听这些。我认识很多发烧友年纪上去后听大编制、大动态越来越少,嫌吵!我自己近年来也是,少数时间听听交响乐过瘾,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听比较安静类型的音乐。一直轰、爆棚,人吃不消的,也没意思。一种是刺激,一种是美感。
“大江东去”类型的器材很多时候音色和细腻度并非强项。典型的如一些美国的高素质器材(包括扬声器和放大器),听交响很过瘾,而听简单的人声、独奏、三重奏四重奏、JAZZ小编制,音色方面不是其亮点。举个典型例子,Boulder、Bryston那种,公认驱动力很强,但音色呢?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感呢?不是它拿手的领域,甚至于,很多人认为根本不好听。
当然也有音色富于感召力而驱动力也很充沛的,比如很多人崇拜的“大丹”,所以它的身价也是高高在上的。
我的看法就是,作为发烧友,或迟或早,大功率美学和小功率美学都要体验一下。如果能同时双修,那是最好的。
另外还有一种“双修”的玩法是低失真的现代器材和(相对)高失真的古董器材。不少发烧友到后面是会玩一些老器材的。其动机,有些是情怀,玩一些他们在刚开始发烧的时候迷过的“神器”,也有些就是玩老器材的失真和音染。
我觉得无论如何,老器材发展到新器材,差别就是在于失真度越来越低了。老器材就是染色重、味道因素多、(测量的话)失真度高的。颇有些人神化老器材,甚至有说“越古董越好”的。但实质就是,越老的器材失真度越高、染色越重,而恰好他喜欢那种染色。玩古董的本质就是玩失真。下图是著名的英国天朗Autograph古董音箱。
玩失真、欣赏失真是很正常的事情。玩胆机也是玩失真。玩黑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玩失真。很多神化这些东西的人不承认,说那些东西声音更准确、更传神,等等。我觉得没必要这样辩护。本质就是玩失真,玩味道。
现代器材的“味道”确实越来越淡,但失真度的量化确实是越来越低的。电声录制和重播,整个链条就是一种“模拟”,每个环节都在丢失东西,也在添加东西,是没可能理想的。现代器材的低失真低染色的重放,和古董器材的“味道”,是不同时期的人利用手头当时的技术和物料去还原心目中的音乐效果。对于爱好者来说,追求低失真,和“玩失真”,哪个都可以,是很个人的选择。而且我个人的看法是,两者都有玩的意义。(下图是我玩过的一对法国3A古董音箱。)
最后,双修不一定代表需要几套系统。当然,确实发烧友有第二套系统的还不少(所谓“二奶系统”)。
双修可以是一套系统有两三个音源(CD/数播、黑胶/开盘磁带),可以是一套系统有两台功放(胆机、晶体管机),也可以是有两对音箱(现代声、古董)。
双修的精髓,是两样东西审美差异越大越佳。人生在世,犹如逆旅,尽量多体验不同的东西吧!人生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丰富。
(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