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惊艳”亮相,引发广泛而持续关注。这张照片的拍摄者——“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也随即进入公众视野。近日,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毛基荣博士作为参与者,对黑洞照片进行了解读。
毛基荣博士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先后游学和工作于意大利、韩国、日本的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机构,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任研究员,重点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的观测和理论等课题研究。2017年加入EHT项目。在该项目中,主要参与偏振理论计算工作。
1
黑洞为什么是红色的?
黑洞的这个颜色其实是我们合成出来的,并不是说发出来的光就是红色的,这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鉴别它。
2
这张照片的拍摄有什么意义?
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清晰地、那么近距离看到黑洞的图像,明确了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这当然对于我们天文学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我们要把黑洞的所谓势力范围勾画出来,这个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和本质。
3
如果我们靠近黑洞会怎么样?
理论上讲黑洞没办法靠近。如果靠近黑洞,人就会和其它的物质和光一样被黑洞吸进去。其实在靠近黑洞之前,因为引力非常强,有一个强大的潮汐力,所以你还没有真正掉进黑洞,人或者宇宙飞船都会都会被潮汐作用所撕裂。
4
第一张黑洞照片公布后,EHT项目还有什么工作计划?
在科研的工作当中自然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的工作就是克服这些困难再往前走。我们并没有停止对黑洞的探索,我们现在拍到的这张照片只是普通的照片,各国的科学家正努力为黑洞构建更为全面的影像,我们偏振工作组也将通过偏振理论研究与偏振观测研究相结合,希望能够更清晰地构画出一张黑洞的3D的图片。
新闻链接
事件视界望远镜( EHT)项目
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项目是一个以观测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为主要目标的计划。该计划以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结合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使许多相隔数十万公里的独立天线能互相协调、同时观测同一目标源并记录下数据,形成口径等效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将望远镜的角分辨率提升至足以观测事件视界尺度结构的程度。事件视界望远镜期望借此检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黑洞附近的强引力场下是否会产生偏差、研究黑洞的吸积盘及喷流、探讨事件视界存在与否,并发展基本黑洞物理学。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观测目标主要为位于南半天球、银河系中央的特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以及位于北天球的椭圆星系M87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其中人马座A*在地球天空中占的盘面较大,而M87的黑洞则以拥有一道长达5000光年的喷流为著名特色。根据计算机模拟,环绕黑洞的物质发出的光将被黑洞自身质量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弯曲,在黑洞周围形成一光环,而光环中央衬托出的圆形剪影便是黑洞的轮廓,也就是事件视界。
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4月10日9时(北京时间10日21时),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将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来源:云广记者 曹译文
编辑:李青芸 郑惠
责任编辑:管昕 屠虹怡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云南新闻广播
更多精彩长按关注(ID:ynxwgb)
扫码下载“蜻蜓FM”
广播直播 节目回听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