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自媒体原创,严禁转载他用。
小编:
首先说一下,我们这里(河北唐山乐亭)把这个游戏叫做“扇画片”,但是从网上搜索后,得知各地的叫法不一,有叫打画片、打纸片、打宝、摔方宝的。其实都是一个玩法,用叠好的纸片,互相攻击,翻转过来即是胜利,对方的画片就被赢了过来。最后看谁赢得最多就是胜利者。记得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每家都两三个孩子,一到放学,常常是吆五喝六,一帮孩子聚在一起玩这个游戏。不过最常见的还是两个人对战。
至于后来,上初中以后,这种原始玩法逐渐被淘汰了,开始时兴用手掌扇火柴盒皮,再后来随着《少林寺》《武当》《少林小子》《木棉袈裟》等武侠热的兴起,商家们开始把电视剧和电影里的剧照印刷在纸片上来卖,比如很是红火一时的射雕英雄传里的剧照,那时翁美玲饰演的黄蓉形象深入人心,是大家翻画片最为钟情的。
玩法也不一样。最早的山画片是双方站着,拿自己的画片用力打向对方的,争取把对方的画片给打翻转过来。而后来的扇火柴盒皮(扇火花)则是坐在凳子上,双方在课桌上,用手拍在对方画片旁边,用气流把画片翻过来,原理一样,但锻炼的肌肉部位不一样,乐趣也不一样。
我还是对最原始的玩法更怀念一些,因为它真实记录了那个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农村孩子们的娱乐生活,里面也有不少儿时的故事。
1976年以前,我七八岁的时候,正玩这个游戏。当时,大家约定俗成:不能用*选集的纸来叠画片,否则被家长见到,会狠狠骂你一顿,伙伴们自然也不加这种画片。所以,多数是用几张旧课本、作业本的纸张来叠,叠出来的画片较小、很轻,会被轻易打翻。最好的画片有两种,一种是用家里盖房用的水泥袋的外包装即牛皮纸来叠(印象里那时的水泥是用牛皮纸袋装的),够厚够重;再就是家里废弃不用的的挂历来叠——不过这种材料很难得,即便年已经过去了,普通人家的老挂历也舍不得扔,多数用来贴墙、包书皮等。
我那时在村子里既是斗鸡(碰槌)高手(因为个子高),又是扇画片高手,因为胳膊长。常和村子里一个叫做文生的扇画片。文生小时候反映有点慢,但绝对不欺负人,所以我很爱和他在一起玩,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也是反映迟钝。有一次,文生的所有画片都被我赢了过来,我揣在兜里就往家走,文生痴痴地就跟着我走,想是舍不得那些画片想要回去,看他总是跟着,我从地上拾起一小块石片,朝他扔了过去,直接穿透了他的嘴唇——文生倒是不疼,还是追着,无奈我赶紧把赢的画片扔给他,一溜烟地跑回来家。母亲看我慌里慌张的样子,知道原因后还专门跑出来问文生伤的怎么样,其实也无大碍。再后来,文生小学毕业后就没再继续上学,一直在村子里劳动。
扇画片也有许多趣事的。比如有把两个画片正面朝外叠在一起的,这样翻转过来还是一个样子,永远不会输,不过这个法子太明显了,适合一锤子买卖。
还有在叠的时候,里面放上一张硬纸壳,也有放硬铁片的,目的当然是加重了。
至于技巧,则是尽量用厚纸叠画片,扇的时候把对方画片往沟边、栅栏边扇,制造好用力的角度。
……
如今一眨眼的工夫,40年的时光就过去了,而童年的这种最为简单的游戏,却总是浮在脑海里,经久不去。
以下是画片叠法和几张配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