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消失线学艺术的同学应该都学过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基础概念,也许会有些同学产生疑问——这些理论究竟应该怎样应用在实际的绘画中呢?今天小艺就带着这些疑问,从强化消失线、边缘叠压和虚实相生三个方面来为大家解答。
在画面中借用或制造能相交于一点的倾斜直线
我们知道直线有方向感且具有延续性,画面中只要出现直线,它就会产生方向上的引导作用。
上图中的一条斜直线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我们的目光会跟随着这条直线所指向的方向延伸。如果再加上一条斜线,且会与原直线相交的话,那么这两条直线就会营造出前后的空间感,它们看上去就会像一条向前延伸的道路。
为什么看高楼大厦和马路的时候觉得空间感很强呢?就是因为建筑物的边缘线和马路的边缘线极易形成相交的斜线!
因此,绘画中想要表现强烈空间感的第一个手法就是强化消失线(营造相交的直线)。
因为线条会引导方向,所以就算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强化消失线,下图是列宾《伏尔加湖上的纤夫》,这幅画便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伏尔加湖上的纤夫》
这便是想要画出空间感的第一个手法——强化消失线,这也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的最重要的绘画手法之一。
中国古人的绘画有没有透视呢? 是有的,国画所画的透视其实很像人类肉眼所看到的透视。
我们来看下面的这张风景图。在这张图中,我们并不能看出消失线的位置,但是画面依旧表现出了广大辽阔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是靠物体边缘线互相遮挡产生的。这就是“边缘叠压”,叠压是产生空间感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手法。
下图是董源的《寒林重汀图》,这幅图在保证近大远小的基本特征之后,便运用了叠压的手法巧妙地排列空间。至于古画为何无法表现出逼真的质感,这其实是因为受限于绘制所用的材料。
五代 董源 《寒林重汀图》
日本人在浮世绘中也大量地使用这种手法来表现画面中的空间感,如下图中的这幅作品,便采用了山体之间边缘叠压的手法去营造空间感。
葛饰北斋浮世绘作品
这便是无比好用的第二个表现透视空间的手法——边缘叠压。这么好用的手法当然不只是画家会用,很多电影镜头都会使用这种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找一找哦!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第三种表示透视空间的手法——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一种比前两者更粗暴简单的手法,在很多绘画和电影里都被大量使用过。
那么,空间一定要表现得近实远虚吗?从现实角度来说必须是这样,但是从艺术角度上来说就不一定了。
比如下面这张伦勃朗的手稿,按照实际来看,应该是桌子最靠前,书本紧随其后,然后是手,接着是帽檐,最后才是脸。可是画面的清晰程度比不是按照刚才这个空间顺序排列的,因为清晰度是会影响视觉焦点的,如果按照刚才这个客观顺序来,我们的目光就会盯着桌子和书本看了,所以画家把清晰度最高的区域安排给了手和脸,最前面的桌子是比较虚的,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手和脸之间的前后空间感,并且也知道整幅画面的视觉中心仍然是人。
初学绘画的人,刚掌握了虚实变化就常想表现这种能力,通常会把空间感弄得特别强,但表现强烈的空间感并不难,难得的是要表现得微妙。
下图是达 · 芬奇的一幅画,画面中男子的每一根手指、每一根睫毛之间都是有空间感的。
例如手臂的边缘线,①是相对清晰的部分,②是相对模糊的部分。清晰与模糊,一直相伴左右,这就是虚实相生。
单独观察画面中的手,就会发现每一个手指都有虚实的变化,这便是画面中的一种节奏感。边缘线的处理并不是随意的,达 · 芬奇的空间意识已然深入到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里。
下图是《教父3》电影里面的一个镜头。这个镜头的空间感很强烈,因为它既有被强化了的暗示的消失线,还有一层一层物体轮廓的叠压,同时也包含了虚实上面的变化,本节所述的三种手法都被用到这个镜头中了。所以就算是这样一间小小的房间,却也表现了出巨大的空间感。
所以说,消失点在哪里,画面到底是一点透视、两点透视还是三点透视,这都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些能够表现出透视空间感的规律,并且用这个规律去画画,让画面的空间感变强。绘画始终是根据需求产生技法,希望大家多加练习掌握这些规律。
以上内容摘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
《反传统素描教程》
著/绘:周磊 唯伟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图书
❤ 如果亲想学到更多摄影、绘画、设计知识,在了解艺术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 那就一定要关注我们,私信“摄影”“绘画”“设计”就有教程分享哦
❤ 还有更多免费赠书活动哦
❤(私信在我们主页的上方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