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管教之道:正视叛逆,知己知彼才能陪孩子飞跃成长

青春期孩子管教之道:正视叛逆,知己知彼才能陪孩子飞跃成长

首页休闲益智河合鱼赛跑更新时间:2024-05-08

身为家长,不要闻“青春期”而色变,不要轻视也不要畏惧。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特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预估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知己知彼,有备而来。

1 青春期的身体怎么了

每当听到身边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到青春期了啊!接着就会出现奇特的一幕,所有人的目光会齐齐转向他,复杂的眼神里夹杂着同情,熟悉的人更是毫不客气地接过话:“那得多操心,叛逆期啊!”

“青春期=叛逆期”,这几乎像定律一样稳固的关系式,让家长比孩子更先紧张起来。其实,每个人都有青春期,这只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必然阶段,只要家长科学引导,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理解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表象下埋藏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这个特殊时段的困扰就会迎刃而解。

网络上,有个妈妈的帖子曾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儿子 14 岁了,那天顺路和他一起去培训班,1.6 米的我走在 1.75米的儿子身旁,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不管我问什么,儿子的回答只有“嗯”和“不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我越来越躲避,一回家就关上门,有次我忘了敲门,碰巧看到他在换衣服,他马上拉长了脸大声说:“我在换衣服!”以前乱丢的内裤,他也开始自己清洗,而且都是关在卫生间里洗完才出来,我让他打开门,他也不肯,明显是有意躲着我。我隐约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应该要给他讲讲生理方面的问题了,可我先生工作一向忙,很少管孩子,由我这个妈妈讲,似乎又不合适,我打算买点这类的书籍让他自己看,不过肯定又会招来他一个大白眼!唉,真是乖张的青春期!

这个妈妈的烦恼不是个例,所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只要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孩子开始偷偷摸摸地洗自己的内衣了,被说起时会害羞脸红,或者气呼呼地躲开。其实,孩子和家长一样迷茫,我的身体怎么了?!

首先,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主要是指 13—18 岁的年龄段,这期间,孩子体格迅速发育,性机能和身体器官逐步成熟,到骨骺线完全闭合,身体停止生长,性机能成熟,青春期宣告结束。

一、体格迅速发育

青春期男女最显著的外在生理变化就是身高迅速增长。这一阶段,女孩身高平均每年增长 5—7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 25cm;男孩身高平均每年增长 7—9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 28cm。

此外,青春期男女生的体重、肌肉、肩宽、骨盆宽等也都得到相应增加,体态变得健壮和丰满。

二、性机能成熟

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性腺机能开始成熟并发挥作用,第一性征逐步走向成熟,第二性征出现。第一性征是指男女生殖器的不同外形和构造特征,男性的生殖器官主要有睾丸、前列腺、阴茎等,女性的生殖器官主要有卵巢、子宫、阴道等。以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即初潮),男孩子第一次出现遗精,作为进入青春期的标志。随着这些生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男女到青春晚期已具备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在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青春期男生声音会变粗,喉结凸出,有的甚至长出了胡须。青春期女生的声音则变尖细,胸围增大,乳房慢慢突出,盆骨和臀围也开始增大,整体皮下脂肪增多。

性机能的成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刺激了青春期男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与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三、身体器官逐步成熟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身体内的器官体积增大,功能逐渐成熟完善,尤其是神经系统中大脑机能的发育也进入了高峰,思想也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产生一种“成人感”,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从而显示出“叛逆”的一面。

这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家长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但面对孩子时往往难以启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了解这些青春期生理的变化,以帮助他们从容应对。有些家长情急之下,往往采取一些不当的方式,直言或者板着脸说教,这种不适当的干预,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变得更逆反。

那么,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呢?建议有四...

一、无须遮掩,大方沟通

关于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因为涉及性知识,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喜欢逃避遮掩,孩子无法从父母处获得这些知识,就会对自己的身体越发感到好奇,一度也会感觉到害羞迷茫,无所适从。长此以往,本来是自然成长的问题,结果却变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堵神秘的墙,有些孩子甚至通过其他不正当的途径去了解,埋下潜在的危害。

所以,家长首先要摒弃一些旧观念,把和孩子分享青春期生理知识看作一件普通的事,保持心态上的坦然平静。当然,因为信仰、理念、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对待性别、性教育等的态度不同,父母的沟通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通过讲有趣味的绘本故事;有的通过播放专业性知识视频;有的通过聊天主动讲教……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家长保持平静自然的态度,给予孩子最真实、最直接的回答,就是极好的。

二、抓大放小,宽容以待

就像案例中的妈妈说的一样,生活中,很多青春期孩子都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你越关心,他越厌烦,这时候父母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想到自己一把辛酸泪,竟然换来一头白眼狼。其实,你想多了!

青春期孩子因为心理的成熟滞后于生理的成熟,所以情绪波动频繁,父母过度关心他们,反而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有些孩子甚至会感觉,父母在窥探他们的隐私,这让他们极度恐慌。

所以,父母不妨表现得轻松一些,孩子愿意讲就认真聆听,不愿意讲就不要强求,只需在关键的时刻,比如升学期、受挫期、烦躁期,多认同他,鼓励他,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孩子的这段“成人前期”就会过渡得很轻松。

三、换位思考,做到共情

共情,即同理心。

试想,你洗内裤时愿意让父母盯着吗?你换衣服时愿意让父母看到吗?你偷看漂亮女生或者英俊男生时想告诉自己的父母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再想想你想做的事:翻开孩子的日记,看看他究竟在想什么;发个朋友圈,晒晒孩子的照片,埋汰下孩子……快停下来,将你换作他试试,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显然,这令人非常不舒服,甚至恼火。那么,你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感受。所以,如果无法接受孩子一天天疏离你,就多换位思考一下,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他吧!

四、拓展自我,丰富兴趣

当你感觉到被孩子抛弃的时候,请热情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能感受到,当他发现父母每天忙碌于学习、交友、烘焙时,他就会清楚地知道,原来父母的生活重心不仅仅是他,那他会轻松很多。接下来,他也会愿意和父母分享一些消息,具体地说,是坏消息和不良情绪,因为他知道,父母不会再为此焦虑了,这些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

相信这时候的父母,已然能够坦然面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了。

面对青春期孩子生理的急剧变化,父母无须紧张困惑,只需惊喜地告诉他,你长大了!再在适当的时间里,加以平静正确的教育、科学合理的引导,孩子自然会将这一阶段的成长看作自然而然的生理现象,无心好奇探索,从而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切记,你所做的这一切,都将为孩子顺利成年储备足够的能量。

2 青春期心理疏导,请及时做

当孩子的生理成长时,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个听话讲道理的孩子突然间就变得情绪化,动不动就跟父母呛了起来,动不动就“搞事”。我表姐就被 13 岁的儿子气得差点住院,在微信上向我大吐苦水:

前些天,我收到班主任的电话,说他这学期成绩下降得厉害,而且老在课堂上开小差,已经被老师没收了三本漫画书了,还给班里的女生写信。班主任希望我们家长多督促。哎哟,要不是亲生的,真不想管了!做作业我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看一眼,人家就瞪着眼睛不做了,说我不信任他、老干涉他;不看吧,天天晚上熬到十一点,作业质量还不高。这我忍了,反正学霸也跟我们无缘,不惹事就行。可你知道吗,他前天放学没回家,居然约着同学去打游戏,九点多才回家,害得我们到处找,差点报案。回家后还骗我说去同学家做作业了,我在群里问同学的妈妈才知道真相,你说气不气人?!……

想到表姐咬牙切齿的焦虑神态,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做饭的时候,米下到锅里,中间打开锅看吗?”

“你说什么呢,米下到锅里等着煮熟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打开看呢?难道我还担心煮不熟吗?”表姐愣了一下。

“是啊,你做饭不会抱怨饭煮得太慢,也不会担心米煮不熟。青春期的孩子也是一样啊,你越不放心,他反而熟得越慢,你越关注,他的问题自然就越多。”

其实,但凡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父母都会感觉,青春期孩子不好管,毛病多,可是,如果大家知道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就会明白,孩子的毛病多是有原因的。

心理学上将青春期称为“心理断乳”期,这期间,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青春期逆反问题。

一般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爱反抗独立期

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在《心的处方笺》中说:“青春期是独立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要达到心理上的独立,必须从父母对自己的有形及无形的束缚、影响中摆脱出来。因此,这场战役中,与自己对决的敌人,自然也该是父母。”

随着自我意识的苏醒,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们急欲摆脱父母的束缚,为此,他们用争吵、叛逆等行为向父母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听从他们安排的孩子。这种初始的成人感,让他们迫切希望获得父母的信任和尊重,而事实上,由于认知等受限,他们又不得不依赖父母,半独立期最常见的矛盾心理表现就是和父母不断发生冲突,顶嘴、冷战甚至批判父母的不合理行为,然后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安与困扰。

二、易冲动情绪期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由于自尊心变强,变得格外敏感,对挫折的反应尤其强烈。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青春期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在堆满玩具的橱窗外观看别人玩耍,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再进去玩;另一组则不需要等待,马上进去玩。结果证明,没有等待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而且很爱护玩具,而等待过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破坏性,将玩具摔打在地或者踩在脚下。

青春期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会儿因为小有成绩而骄傲自满,一会儿又因为一些打击马上变得失落消沉,这两种情绪往往是瞬间切换,交替出现。一旦自尊心受损,他们就会冲动地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包括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对父母恶言相向。有关学者认为,这是因为青少年的大脑里,负责控制感情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并不是有意为之。

三、爱交友情感期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束越来越反感,会不由自主地慢慢从家庭中游离,他们更喜欢与同学或者小伙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更愿意与朋友分享心中的秘密,这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

除此之外,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留意异性同学,甚至陷入早恋。他们也会留意明星或其他各界优秀人物的动向,甚至产生一些情感幻想。这是人类情感发展的必经阶段。

四、快成长矛盾期

青春期生理的快速成长和心理的缓慢发育,给孩子造成了极大困扰,他们一方面急欲像成人一样掌控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这就导致他们自我定位不准,行为出现偏差,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既希望父母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又希望父母能给予意见和帮助,并纠正自己的行为,结果就时常处于一种矛盾又忐忑的心理中。

面对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诸多变化,父母如何疏导才能更有效?相信很多父母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理解。大家都知道要多理解孩子,多给他们空间,可实际做起来却往往不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大多数父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都理解你了,你怎么还不听话?殊不知,知其容易行其难,孩子在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历经各种反复的实践,走过很多弯路,然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疏导方式往往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父母可以借鉴以下五种:

一、绘制孩子的情绪地图

面对具有逆反情绪的青春期孩子,吼骂不但无用,反而还会让孩子的情绪更糟糕,而一味地迁就也会让孩子更不懂得控制自己,“得寸进尺”。怎么样才能既安抚孩子的情绪,又帮助他们自我纾解呢?

拿起笔,绘制一张情绪地图。

选择相对放松的时间将这张地图交给孩子,并帮助孩子分析这些情绪爆发的深层原因,告诉他:爸爸妈妈相信你当时并不想这样做,那么下一次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更好的方式。当然,作为父母,如果你很容易和孩子争执起来,同样可以给自己绘制情绪地图,以此提醒自己,要理性地和孩子沟通。

如果双方都有意回归理性,不良情绪便会如失去支撑的建筑,轰然倒塌,孩子自然也会更平和地待人接物。

二、鼓励孩子适度宣泄

释放情绪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生活技能,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要告诉孩子,忍气吞声虽然可以避免一时的伤害,但无法解决问题,不良情绪堆积得太多,人体便会像气球一般,容易爆炸,产生更多的危害。

青春期的孩子,想法会稍显稚嫩,看法会失之偏颇,做事常常冲动,被打击后又郁郁于怀,这时候,父母需要帮助他们梳理这些情绪。

有些父母会抱怨,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好过一点,觉得养孩子实在太操心了。其实,父母无须多么高明,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励他们说出来,释放掉这些不良情绪。若是孩子不喜欢向父母倾诉,也可以带他们去打球跑步,或者观察大自然,去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让孩子释放情绪的良好方式。

三、让孩子成为自己

我的同事A姐的孩子今年初三,面临中考,全家人时常陷入焦虑中。本来,她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一向不错,孩子有什么心事也都会跟她说,但最近她连续和孩子争吵了好几次。

“她总怪我说话不算数,” A姐说,“因为我答应过她,期中考试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就带她去迪士尼。”

“那结果呢?”我问道。

“勉强达到,可是他们班成绩优秀的人太多,她的成绩已经处在中游,根本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所以我给她重新确立了期末考试平均分在 95 分以上的目标。只有达到这个标准,她才有希望升入重点高中。”

“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我好言相劝。

“你不知道,我们楼上的小涵,和她同班,人家英语一直是满分,而且钢琴还过了 9 级。都是一个教室的,差别咋这么大……”

这样的妈妈无疑是让孩子反感的,遗憾的是,我们身边总是出现这样的家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往往,大多数的孩子只是普通人。“别人家孩子”像个标杆一样,家长时不时就拿出来立一下,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对比和没有意义的标准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打击。试想,不管孩子如何努力,随着标杆的不断变化,他们总是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标准,这不让人懈气才怪!有些孩子甚至会反唇相讥:“那你们怎么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没有当上局长,没有年薪百万呢?”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里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的了……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所以,家长需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的优劣,引导孩子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节奏和目标,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孩子心中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挫败感,还可以帮助他们修复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自信。

四、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

青春期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社会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和智力的进步,情感也开始发展,所谓“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便指的是此时的男女生。很多父母苦恼于孩子有早恋倾向,其实,如果孩子的眼里只有学习,那才更让人担心,因为那样的孩子很可能心智不健全。要知道,情感发展是青春期孩子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不用一听到孩子与异性交往就压制和担心,反而应该多加尊重和体谅,给他们一些合理建议,比如从欣赏的异性那里学习优点,在相处中开阔眼界和心胸,合理把握交往的尺度,等等。家长要欣赏和激发青春期孩子美好情感的发展,引导他们正确与异性交往,获得良好的交际体验。

五、帮助孩子管理自我

“管得太多”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状态,殊不知,这对孩子是一种灾难。事无巨细地管控孩子,会造成孩子的低能,削弱他们的生活能力,使得孩子长大以后缺乏担当,一味依赖他人。反之,完全放手,任由孩子自由成长,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正确的爱,是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会犯很多错误,会因为缺乏自律被老师批评,会因为言语不当引起别人嘲笑,会害怕和别人交谈,等等。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犯错并不可怕,允许孩子试错,在体验中感悟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对于孩子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父母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制度,管控自己,完善自我。

两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就曾说过:“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的教育目的便是如此。

父母不能永远帮助孩子,也不能永远陪伴孩子,孩子需要成长,父母则需要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疏导不良的情绪,有效管理自我,这才是更明智的陪伴和爱。

3 青春期,究竟是谁在焦虑

每逢考试,朋友圈里的父母们都会转发各种滋补神汤:

从今天起做一个不焦虑的妈妈,孩子是亲生的,考试是一次性的,人生是一辈子的。从今天起,自己看看书,美美容,什么作业,什么考试,随缘吧!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

无论是不是鸡汤,是不是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显而易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自信以及焦虑之情。

孩子到了青春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上周我和朋友一起吃饭,旁边坐着一家三口,15 岁左右的儿子低着头吃饭,父母在两边殷勤地夹菜给他,小心翼翼地问这问那,儿子最多就回应个“嗯”,或者摇摇头。

父母对视了一眼,妈妈小声开口:“那老师后来有没有说什么?”

儿子沉默着,大口扒着饭。

“要不,我们给老师当面认个错?这个事也不能全怪老师,毕竟你当着大家的面和他顶嘴,让他挺没面子的。”爸爸试探着。

“啪”的一声,儿子的筷子甩在桌上,他冷着脸吼道:“一点小事,你们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

父母瞪了他一眼,转而看向我们,脸上露出抱歉又尴尬的笑容。我们急忙转过脸,装作无视。

后来从父母断断续续的劝慰里,我大致知道,因为作业的问题,儿子在课堂上和老师顶了嘴,老师给他父母发了短信,让他们在家对孩子多一些引导。

儿子的满不在乎和父母的惶恐不安形成了鲜明对比。

青春期孩子顶撞父母和老师的事情并不少见,我理解作为父母,怕得罪了老师对孩子不利的心理,但在孩子的眼里,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确切地说,孩子认为他只是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并无不妥,反而是父母和老师过于放大事情了。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焦虑不安,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每个焦虑的孩子背后,往往有更焦虑的父母。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面对孩子们青春期的抵触和叛逆,57%的家长对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和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感到焦虑。其中,近 69%的 80 后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问题感到焦虑,70 后家长的这一比例则是 52.5%。

有时候,怕输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怕孩子比别的孩子成绩差,怕孩子考不进好学校,怕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怕孩子以后吃亏,对孩子的期望成了父母焦虑的主要来源。尤其在父母有能力为孩子的起跑加速时,这种焦虑就更明显了。一掷千金报了很多培训班,可成绩还是无法提升,有个妈妈在群里说,急得嘴巴都上火了。

著名节目主持人马东说:“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想让孩子考上 985、211;我们小时候成绩不如别人,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很有可能废掉我们的孩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指出,2016 年 10 月至2017 年 9 月,网络信息中共有 392 例青少年儿童自*死亡及自*未遂的事件,其中有 267 例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自*的首要原因是学业压力大,其次是情感困扰和亲子间的严重冲突。

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我们的父母如果再无法正确克服焦虑,只会给孩子更多的痛苦体验。

可见,是时候梳理一下我们的焦虑情绪,改变自己了!只有父母自己不焦虑了,才能减少青春期孩子的焦虑之情,让他们变得平和安静。

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善焦虑症状呢?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成人比成绩更重要

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每个爸爸妈妈都说,只要宝贝健康快乐就可以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要求越来越多,希望孩子聪明、学习好、能力强,等等。其实不是父母不记得当初的话了,而是社会竞争给了他们更多的压力和焦虑,他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孩子出人头地,慰藉自己的不甘。

其实人生漫长,一路充满荆棘,在孩子跌跌撞撞的成长中,除了成绩,还有品性、思维、眼界,等等,都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但成绩不佳,不妨从其他方面进行培养,他一样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谨记,成人比成绩更重要,多元化的社会有很多种成才方式。

二、适当关注和掌控

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正在伤害孩子的成长。

时至今日,虽然很多父母已经掌握了科学的育儿知识,但在生活中,他们仍然喜欢围着孩子转,从吃穿用到兴趣、学习、交友,等等,并且倾其所有为孩子买学区房,报各种培训班……父母都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好,却不知,这种关注和照顾无不显示出对孩子的掌控。在这种关注中长大的孩子,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自控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会向父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于是亲子冲突便不时出现。

这时候父母若还不改变,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叛逆。付出的心血和孩子的对立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父母感到万分委屈,一位父亲曾抱怨:“我们付出全部心血,却养出一个白眼狼!”

其实并非孩子不知好歹,而是父母过度抢占了他们的地盘,引发了他们的抗争。

如果停止这种以“爱”为名的掌控,还孩子自由,你会发现,孩子能学会自己管理学习、生活。孩子的人生只能由他自己走,你只需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时,适当帮助和引导,帮他保持正确的方向。而父母,也会因为抽离了那些焦虑感,心生美好。

三、打造自己重于打造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里说:“孩子的叛逆可能会反复。当孩子用叛逆试探你的耐心的时候,请不要失去信心。坚持下去,不要恐慌。保持前进的步伐,承认自己的不足,远离消极质疑的陷阱。对孩子始终保持宽容,邀请老师、家人共同参与管教。最后,不要忽视你的业余生活,你有精彩人生,孩子才会真正觉得安全。”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内在的觉醒,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精神个体,只有父母通达和觉醒,孩子才能从中感受到正面的力量,坦然和父母分享青春期的烦恼,因为他们知道,倾诉这些烦恼不会让父母轻视自己或者更重视自己,父母只会像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小麻烦一样,从容地给出合理的建议。

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做好自己,减少对孩子的管控,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和对孩子最明智的爱。

四、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等负面情绪

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不要教孩子如何赢,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我们身边有太多用力过猛的家长,他们野心勃勃地设计着孩子要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到达人生巅峰,为此,他们拼命找好老师、好学校、好培训机构,帮孩子做计划表,目的就是让孩子赢得漂亮。事实上,任何孩子都要面对失败、挫折等,这时候的他们,若是没有良好的引导,很容易陷入恐慌的情绪中,甚至做出极端的事。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掌控,自然就无法听见孩子的内心,教育出低挫折商的孩子。孩子无力控制和消解心中的负面情绪,面对困难便会一蹶不振,心态越来越消极。

可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等负面情绪,也能帮助父母减少焦虑,从而相信孩子可以面对和解决更多的青春难题。

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起伏,这并不可怕,不要盯着孩子的青春期,自己先慌了手脚,从而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为自己拼搏精彩的人生,给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自由,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梦想微小如蚁,亦值得尊重维护。

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标配”,他们的个性在这时候精彩纷呈,麻烦亦是层出不穷,但只要父母放下焦虑,轻松坦诚地对待,用心感受他们的内心,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4 情绪就像龙卷风,说来就来

我朋友刘先生是个非常逗趣的人,他喜欢和所有人开玩笑,包括他的女儿。前几天在一次交谈中,他对我说:“女儿进入青春期了,我感觉人生要开花了!”

我有些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

他说:“因为我现在天天过着一言九‘顶’的生活啊!”

看到我一脸疑惑,他笑了笑继续说:“你看我女儿,小时候就喜欢在镜子前扭来扭去,我那时候喜欢跟她抬杠,说她扭麻花呢,她也不生气!可自从这小主上了初二,完全像变了个人,吃饭跷着腿,我开玩笑说,小心要跷翻了!她直接把筷子扔了,哎哟,我这小心脏都被她整得不好了!这不,前段时间有次作业没签字,被老师批评了,我好心提醒她,作业记得签字哦!你猜她怎么说?”

我笑着摇了摇头。

“她瞪我一眼说:‘我的事我还不知道怎么做要你说啊,你管好你自己别老惹我妈生气。成天损这个损那个,人都被你得罪完了,还不长记性……’类似的事件那是天天有,反正我只要一说她,不管对不对,她先回我九句,所以是一言九‘顶’啊!而且她特别情绪化,翻脸比翻书还快,你说这小棉袄咋突然就变成小刺猬了呢?!”

其实像刘先生这样为青春期孩子头疼的家长,我每天都遇到很多。虽然很多父母嘴上说,理解孩子,到了青春期嘛!可面对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闹情绪的情况,父母心里仍然非常担忧他们的情绪管理问题。这是一个开口闭口都谈情商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高管更是直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二十的智商加百分之八十的情商,所以,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管控情绪,有一颗坚韧的小心脏,以面对未来的压力。

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下青春期的情绪。

情绪有很多种,一般我们会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情绪,有快乐、自豪等;一类是负面情绪,即生气、愤怒、委屈、痛苦、伤感、仇恨、沮丧等。我们一般说孩子闹情绪,通常都是指生气、委屈,实际上,那些恐惧和沮丧等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青春期的孩子,想法多而又很不成熟,做事容易冲动,遇到挫折或打击后又容易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对越亲近的人,他们的情绪往往就越不加掩饰和控制,所以表现得激烈又频繁。

必须说明的是,孩子的这些情绪要释放出来才安全,否则,容易在他们的心里留下“郁结”,一旦“郁结”越积越多,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引发很多心理疾病。

父母留意到了孩子的这种情绪,不能想着忍忍就过去了,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孩子闹情绪发脾气,也是在向父母求助——对于汹涌而来的情绪,除了发泄,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面对青春期情绪化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闹情绪的状态,也要教孩子接纳这些情绪。如何接纳情绪?父母应该做的是,不要贬低和压制孩子的情绪。常听父母说:“你这样做我很失望”“这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点事就把你气成这样吗?!”……这些话告诉孩子的是,你闹情绪是不对的。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完美,都会遇到生气的事,所以父母要改变“孩子闹情绪,我们是受害者”的想法,要明白坏情绪只不过是一阵风,不消一会儿,它就消失了。如果孩子因对父母不满而大喊大叫,父母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冷静,开导自己,孩子是亲生的,亲生的,他这样做是因为我管教上有漏洞,我得想想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父母要教孩子正确表达情绪。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青春期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但在闹情绪时,仍然容易出口伤人,这时候语言是他们的武器,父母则成了靶子。所以,平时要多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著名的心理学大师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阐述了他的观点:观察、表达感受、指出原因、提出请求。他说:“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可能被看作命令。”这便是大多数父母感觉孩子跟自己作对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事情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是我们的表达出了问题。比如我的朋友刘先生,他可以选择这样跟女儿沟通:“你对爸爸的不满和指责似乎很多,我感觉有些委屈,因为爸爸在说让你坐端正时,并没有生气,只是想让你坐姿优美,我知道你一直是个爱美的孩子。希望你可以多关注爸爸说的事情本身。”

如果父母的表达不是情绪化的,而能理性地指明原因和事实,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高效地进行沟通。就像刘先生的女儿,若是他是以这样的方式跟女儿沟通的,相信女儿也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爸爸,你这样开玩笑我很不喜欢,我感觉是在被嘲笑,因为这是个很小的事情,不需要过于关注。我更希望你能多看看我的优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父母要帮助孩子化解不良情绪。要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首先要想想,当你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你做什么会让心情变得好一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调整,这种能力关乎我们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每一方面,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2018 年 3 月,沈阳 17 岁的高三女生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趁着母亲做饭,跳楼自*;2017 年,连云港市一初中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手机,老师在将手机没收的过程中打了他脸部一下,随后他假借上厕所,跳楼自*……

最近几年,这种悲剧时有上演,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对不良情绪时,无法顺利度过这个坎,从而采取激烈又悲剧的方式来解决。

在孩子青春期最敏感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拥有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这样即便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也有办法帮助自己。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一、鼓励孩子发泄情绪

之前提过,青春期孩子闹情绪是好事,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情感需要宣泄出来,否则会堵,所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不要憋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青春期孩子最常遇到的问题便是学业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严厉一点的老师就成了孩子们经常抱怨的对象。大多数父母都听过类似的话:“妈,你不知道我们老师有多烦,这个题都抄过三次了,没完没了的……”“我们老师简直有病,因为我们组一个同学没带作业,他让我们全组罚站……”面对这种唠叨式的抱怨或者发泄,如果认真,你就输了!有些父母非常正义地说:“老师这么做可都是为了你们啊!”“怎么能这么说老师呢?!”这不亚于给孩子当头一棒——“不能这么说话!”那以后,他还能放松地说话吗?起码不会再对父母畅所欲言了!所以,父母即便不同意孩子的观点,也可以当一个树洞,认真倾听,让孩子将情绪垃圾尽可能多地清理出来。这种语言发泄,最方便最高效,发泄完的孩子能很快恢复正常。

除了鼓励语言发泄,还可以准备一些孩子爱吃的食物,让美食治愈孩子的烦闷,其实这些方式也同样适用于很多成人。只要不影响健康,这种不伤害别人的发泄应多加鼓励。

二、帮孩子培养一门兴趣

情绪控制能力的本质,是体内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而中脑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研究表明,多巴胺分泌增加,我们的情感就变得兴奋、快乐。兴趣,便是让我们增加分泌多巴胺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对于青春期孩子而言,培养一门兴趣,大有裨益,尤其是体育类的活动,如打篮球、打羽毛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释放及改善不良情绪。

三、周期性情绪演练

这个相对而言最具有难度,因为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但也绝对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和孩子玩一些情绪演练游戏。第一步,当孩子闹情绪后,引导孩子自己写出原因,是什么人或什么事让自己生气呢?可以隔两天进行一次,也可以按孩子的情绪周期进行,将这些笔记都积累下来。第二步,分析孩子情绪容易爆发的节点在哪里,是某个人还是某件事?第三步,陪孩子一起进行深层次分析,这些人和事为什么会让他生气?并找出内在因素。前几天,有个叫小丸的同学留言说她很讨厌一个同学,因为那个同学总是嘲笑她脸上有斑,她每次碰到那个同学后,回家就忍不住要对父母发脾气。我们可以归纳出一条线:讨厌同学—嘲笑自己—不良情绪。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因为小丸自己认同了那位同学所说的事实,并且从内心里也认定长斑是很糟糕的事,而这归根于父母的遗传,所以她回家朝父母发脾气。那么,接下来如何做?大多数人可以选择离那个让自己生气的人远一点,但这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还是内因,所以第四步,平衡自己的弱势或情绪点,改善情绪状态。比如小丸,在认知上可以调整为,长斑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很多模特、明星脸上都有斑呢!坦然接纳,从而平衡心态。情绪演练做得越多,孩子对情绪的归纳总结和化解能力就越强,也更有收益。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成长,在情绪管理上,我们成人也一样,有时候遇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会导致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中。所以,在管教孩子的同时,我们更要多地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情绪管控能力,在面对情绪飓风时,有能力分析清楚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以身作则,营造出温暖、快乐的家庭氛围,这比孩子的学业更重要。

5 冲突加剧?!这才是跨越式成长的好机会

外面下雨,孩子出门,你让他带把伞,他不带,你苦口婆心地讲,淋湿了会生病,他不耐烦地把卫衣的帽子一抖,戴到头上,头也不回地走了;班主任发短信,让家长多督促下孩子的作业,可你坐在孩子旁边,孩子扭来扭去,就是不肯好好写作业,你提醒他时间有限,他回一句你先出去;孩子拿着手机做作业,一个小时还没做完,你说他又在玩手机,他气愤地说你血口喷人,顺便再把门锁上;考试考砸了,你尽可能地压制自己的怒火,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还是让他横挑鼻子竖挑眼,明明是他错了,搞得像是你错了……

只要家里有个青春期的孩子,相信以上的经历大多数父母都有过,于是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无奈地感慨:越大越不懂事,都没法沟通了!

在青春期孩子的眼中,唠叨不休、指手画脚的父母面目实在可憎,我已经忍耐到了极限,现在自己已经成长,无须再忍,适时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他们操纵的傀儡了;在父母眼中,藐视父母、叛逆跋扈的孩子更是无法无天,我为他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一个好脸色,岂有此理?!

于是,冲突一再加剧,甚至水火不容。

这世上,父母永远在等孩子感谢,孩子永远在等父母道歉。

青春期,是孩子和父母矛盾最剧烈的时期,同时,也是孩子飞跃式成长的时期。

这时期的孩子面临生理、心理的极速变化,出现一系列青春期的问题,但父母如果引导得当,孩子的成长也是惊人的。以下五个方面,非常值得父母学习和运用:

一、从幕前转到幕后

一直以来,都是父母领着孩子走路,父母决定上什么培训班、去什么地方游玩,等等。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更希望的是他们带着父母,他们决定上什么课、去哪里玩。这时候的父母,应理性地选择站在孩子身后,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风吹雨打,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手相助即可。这种位置的转换,让孩子感受到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让孩子有了更多成长的空间。青春期的孩子急需要通过这种自我主导性来获得认同感;反之,他们大多会选择对立或者反叛的方式来向父母抗议。上次就碰到一个妈妈向我吐苦水,她给初三的儿子报了三个培训班,现在每次上课前儿子就闹情绪,责怪妈妈:“这都是你要我上的,又不是我想上的!”

二、管教方法从“收”变为“放”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变坏,担心孩子早恋,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担心孩子走上歪路,所以对青春期的孩子管教得很严格,交友、学习、生活,面面俱到,稍不留意,孩子犯个错误,父母马上就想当然地认为:“你看,我不管就更糟糕了!”我甚至听过很多父母说:“尽力管都很糟糕,不管都不敢想了!”正如父母所担心的,在严格管控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而事实上,这只是青春期孩子为了自由,努力摆脱父母而做的反抗。

所以,父母应该学着对青春期的孩子放手,让孩子负责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从错误里吸取教训,锻炼自立能力。

德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舒马赫曾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里指出,父母要改变管控的心态,需要时常记住这三点:1.应对孩子,不要操控他,而是要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2.当你心平气和、果断坚决地表达你的看法和信念时,你的孩子更可能会听;3.没有哪个成人讲过由于父母太理解他们而度过了一个可怕的童年。

话说回来,那些喜欢管控孩子的父母,就算现在对孩子的控制成功了,以后付出的代价将是,与孩子渐行渐远,产生更大的隔阂。

三、多鼓励少批评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你说孩子笨,他真的就会笨给你看;你说他骗人,他真的就会骗人;反正你不信任孩子,就别指望孩子会给你好结果。所以,聪明的父母都瞪大了双眼,找出孩子的优点,不断放大,同时自动屏蔽那些让人恼火的缺点。要知道,负面标签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确不好,从而真的就越来越不好。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肯定和正面鼓励,最怕的就是咄咄逼人,让孩子承认了错误再去打翻身仗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会让他们倍感挫折。美国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说:“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四、商量比命令更有效

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别人帮忙时,大多数人都是客气礼貌的,“能不能帮我一下”比“快来帮下忙”更能让别人伸出援手。换位思考一下,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忙时,我们自己更喜欢哪种措辞呢?比如我们挡住了别人的去路,“让开,我要过去”和“不好意思,能让一下吗”,显然,我们更容易接受后者。可见,在交流方式中,商量永远比命令更容易让人接受。对孩子而言,自然也是如此。当孩子不愿意放下手机时,父母都会恼火地喊:“马上放下手机,快做作业。”而孩子总会嘴上答应,却不行动,究其原因,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再听命于父母,在他们的眼中,父母已经不再是权威了,于是经常阳奉阴违。这时候父母可以改命令为商量:“今天作业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们是不是要马上开始了?”若孩子还是无动于衷,可以再给予孩子选择权:“现在玩 5 分钟手机还是等做完作业再玩 10 分钟手机呢?”孩子当然喜欢玩 10 分钟,那么,父母可以再强调一下:“我尊重你的选择,相信一个半小时后,手机就又可以归你玩了。”这样温和的商量,比命令更有效。

五、身教大于言传

我见过很多家长,带孩子上培训班或者陪孩子做作业时,都是眼不离手机,即便是在处理工作,但在孩子眼中,父母都在玩手机,却要他努力学习,好好写作业,他心里很容易失去平衡,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开始反抗父母的孩子。如果父母自身都贪玩,孩子怎么能静下心学习?还有些父母,因为担心孩子不明事理,所以动辄给孩子灌输各种大道理,无形中让孩子心生反感。在知乎有一则调查结果:让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的父母行为中,首位的就是“唠叨”。而往往,言传很容易就变成了唠叨。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无意,对孩子来说都是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节,言行举止不当,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教育青春期孩子。若是父母绷紧了弦,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过于在意关注,无形之中就放大了负面之处,给孩子施加许多无形的压力,导致亲子冲突日益加剧。而往往,有问题才有成长,有问题才有机会,青春期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后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敏感期,越早正视,越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单程旅行”,是不可逆的,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也就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成长发展期,希望父母们珍惜这种机会,让孩子健康地长大。

6 你的孩子是哪种性格(九型人格)

我恨不得变成她肚子里的蛔虫,看看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前一秒还有说有笑,后一秒就又喊又叫。

要了解自己孩子怎么想的没毛病,有毛病的是,这孩子大了,你越想了解他,他越躲着你,有时候看他似乎很懂事,有时候又蛮不讲理,有时候很善良,有时候又很冷漠……

看孩子越来越像雾里看花了,如果有一种魔法,能帮我看清楚自己孩子,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

这些话来自不同的场合,同一种身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与叛逆、暴躁、沉默、情绪化息息相关,但同时也会表现出热情、细心、严谨等特征,所以,父母是无法准确地总结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的。人的性格是多元的,孩子也一样,有很多面,想要更清楚地了解青春期孩子,不妨先来认真学习一下九型人格。

在性格心理学中,九型人格是一套最为实用的学问。父母可通过性格类型的特点看到孩子的思维模式、情绪模式以及行为模式的规律,更准确地认知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挖掘潜力,提升综合能力。

1 号:完美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

[行为特点]对错黑白分明,坚守原则,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对人对己都是高标准,自己出错会自责,别人出错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一型的孩子自律性强,重视高效,力求完美,不喜欢表扬别人。

[语言特点]直接指出问题,简明扼要、干脆利落,无模棱两可的字句,讲道理时语速较快。

[父母相处重点]完美型孩子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榜样,他们非常重视被尊重的感觉,所以父母一定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完全尊重,如果自身有什么过失,选择坦白承认,会与完美型孩子相处得更好。

2 号:助人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乐于付出(随时随地帮人),善解人意,容易与他人相处,同时我也渴望爱与关怀,可别人却往往忽视我的感受。

[行为特点]这类孩子非常富有爱心,他们喜欢帮助别人,能很好地感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懂得拒绝别人,所以,往往牺牲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原则性不强,有时显得缺少主见。因被依赖而获得成就感,在别人身上体现自我价值,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人多过关注事情。给人亲切、温和的感觉。

[语言特点]说话方式比较迎合讨好,或者喜欢说教。

[父母相处重点]他们的内心很渴望得到爱护和关注,所以父母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多陪伴他们;同时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坚持做自己。

3 号:成就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相信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我渴望成为学霸,被别人肯定、关注并羡慕。他们都说我性子急,爱比较,喜欢追求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行为特点]结果比过程更重要,有时为达目的有些不择手段。认真拼命,渴望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个人价值维系在外在的成就感上,重视个人形象、面子。适应能力强。是正能量学生,自信心强、竞争心强,喜欢表现,享受被关注。但情感薄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语言特点]说话语速通常较快,直接,铿锵有力,自信。谈话内容擅长展示自己,喜欢说“我可以”“绝对可行”“保证完成”等。

[父母相处重点]成就型孩子重视成就感,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注和赞扬,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爱,但父母要避免过多地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要适当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4 号:自我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时常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我容易情绪化,情感丰富,当然,这有时又让我觉得自己有缺憾和不足。我渴望别人多了解我的内心感受,可惜没人能真正明白我。

[性格特点]讲究个性,渴望与众不同,容易情绪化。有时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喜欢被别人否定,但又不擅长辩论。创新能力较强,崇尚自由,不喜欢被约束。渴望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肯定,但并不喜欢追求名望。占有欲强。

[语言特点]缺少数据分析和理性判断,说话比较感性自我。

[父母相处重点]这类型的孩子容易多愁善感,遇事比较情绪化,父母对他们要多宽容多理解,给予更多的关心,多一些温和的鼓励,让他们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理性地分析问题,自信一些。

5 号:理智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喜欢思考,追求知识,渴望比别人知道得更多、懂得更多,渴望了解周遭一切事物的原理、结构、因果以至宏观全局。我觉得做人要有深度,我不喜欢说好听的话,容易让别人觉得太“不懂人情世故”。

[行为特点]勤于思考,渴望知识,想用自己的智慧和理论去驾驭他人。分析能力强,做事有条理,不喜欢被打扰;喜欢分析事物,因而看起来清高深沉,和人有距离感。

[语言特点]说话方式多为分析、论证,说话就事论事,没有废话。

[父母相处重点]理智型孩子最需要的是独立的空间,父母可以大胆放手,尊重他们的意愿;同时适当示弱,多表达对孩子的爱意,让孩子多一些温暖的感觉,在情感上更柔和一些。

6 号:疑惑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为人忠诚,但内心深处常忧虑不安,重视安全,为此喜欢拖延。我不太自信,需要获得别人的肯定。

[行为特点]这类孩子最大的特征是谨慎,凡事都往坏处想,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分析能力强,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但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好。不轻易相信别人,不喜欢被注视,不喜欢换环境,会为别人的事情竭尽全力。

[语言特点]说话时总会留一手,不会把话说满,谨慎,很少说“绝对”“一定”,更多地用“有可能”“也许”这样的模糊词语。

[父母相处重点]忠厚的疑惑型孩子,在父母眼中显得有些胆怯、弱势,所以父母要帮助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为此指责他们。同时,父母也要多带领他们去尝试新鲜事物,多鼓励他们参与新颖的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表达自己。

7 号:活跃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喜欢一切新鲜好玩的东西,我要自由和快乐,不要沉闷,讨厌重复的事情。

[行为特点]乐观是这类孩子最明显的特征,他们因为喜欢新鲜事物,所以会不停地尝试,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这类孩子精力充沛,有时懒惰,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愿意面对负面信息。

[语言特点]跳跃性强,能言善辩,语不惊人死不休。喜欢打岔和插嘴,说话比较冲动直接,容易得罪人。比较幽默,善于调动气氛。

[父母相处重点]这类型的孩子不喜欢循规蹈矩,最怕的就是被约束,所以父母在管教时可以多用趣味性的方式。同时,要引导他们关注别人的感受,避免他们太自我。鼓励他们勇敢面对难题和负面事件,增强理性分析能力。

8号:领袖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喜欢直截了当,不愿意受制于人,我富有正义感,渴望被尊重,喜欢带领并保护他人,但有时会让别人感觉很霸道。

[行为特点]这类孩子有很强的领导意识,喜欢有人追随他、依赖他,不喜欢弱者。个性比较突出,有时霸道专横,不介意和人对抗、冲突,不易服输。做事比较直接,雷厉风行,比较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

[语言特点]喜欢控制说话节奏,多用直白式或命令式,不拘小节,易冲动。常说的话是“就这么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做了再说”等。

[父母相处重点]在九型人格中,领袖型孩子最有攻击性,容易得罪人,但同时,他们也很敏感,喜欢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敢表现出脆弱,是比较令父母担心的一类孩子。父母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安全,引导他们和别人和平相处,还要多爱护他们,让他们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

9 号:和平型孩子

[自我说明]我崇尚和平,愿意以忍耐换取风平浪静,凡事随遇而安。我害怕冲突和斗争,容易退缩让步,甚至委屈自己。在别人眼中,有时显得“优柔寡断”。

[行为特点]这类型的孩子非常重视和谐,为人被动,不会拒绝别人,遇到问题喜欢逃避,坚信和为贵,所以宁愿息事宁人,委屈自己,即便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遇到阻力时也会选择放弃。常常将专注力放在别人身上。

[语言特点]语调多半都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能不说就不说,但也会非常清楚地明白事情的重点,只是不愿意拿主意。喜欢说“无所谓”“都可以”“随便”等。

[父母相处重点]和平型孩子的父母最紧张的就是孩子的成绩了,因为这类型的孩子个性非常淡泊,让父母很着急。父母要做的,是有意识、有条理地帮助孩子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不要过分催逼,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着说“不”,增强他们的恒心和韧性。

在九型人格中,每一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个孩子是完全属于一个类型的,在每个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多型人格,比如我们的孩子可能是 7 号活跃型孩子,但有时候又表现出 9 号和平型人格的退缩,甚至会表现出矛盾的两面,这主要是因为面对生活和学习,有很多诱因引发孩子们的特征转化,这也是人格整合的过程。一般来说,转化有两个方向:

第一:1?7?5?8?2?4?1

第二:9?3?6?9

顺向为人格升华方向,逆向为人格恶化方向。正如我们提到的,当 2号助人型孩子心理健康时,他会同时出现 4 号自我型的健康特征,变得富有创造力;而当心理不健康时,他会出现 8 号领袖型的不健康特征,比如有些偏执冲动。

父母需要想办法,让孩子沿着人格升华的整合方向提升,除了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还需要做有效的引导和示范。具体来说,人格升华的整合方向及其所取得的提升表现是:

1→7:放下拘谨,宽容乐观,敢于尝试,获得“开朗”;

7→5:减少冲动,处事冷静,深入思考,获得“理智”;

5→8:坚强勇敢,果断自信,言出必行,获得“威信”;

8→2:热情友善,乐于助人,心胸开放,获得“纯真”;

2→4:坚持心愿,自我享受,爱人爱己,获得“谦卑”;

4→1:安分守己,是非分明,客观冷静,获得“平衡”;

3→6:尽责细心,三思后行,忠心耿耿,获得“忠诚”;

6→9:随遇而安,放下焦虑,说服别人,获得“信任”;

9→3:目标明确,勤快积极,自我挑战,获得“果断”。

九型人格理论为我们的育儿管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成长又有迹可循,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发展和变化的机会,并适时引导他们不断升华,学会扬长避短,克服缺点,帮助孩子构建健全的人格,树立积极的目标,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