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攻略」来了!花开正当时,跟古人学“荷花”的正确打开方式

「赏荷攻略」来了!花开正当时,跟古人学“荷花”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页休闲益智荷露小游戏更新时间:2024-05-01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宋·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

又是一年“赏荷”季,夏荷之美,美到令人心醉。

荷花,又称莲花、芙蓉。在古文书和诗词里,又有芙蕖、菡萏、水芸、泽芝、水芝等雅称。考古专家们曾在大约二亿年前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过莲的花粉化石。在距今五千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和粮食放在一起的两粒古莲子。可见,荷花是我国最古老的名花之一。

“赏荷”曾是很多地方古人过盛夏的一种风俗。

古人是如何赏荷的呢?

形式多样:有各具特色的池赏|盆赏|瓶赏;

内容丰富:观荷色|闻荷香|赏荷姿|品荷韵;

余味悠长:听荷|画荷|寻荷|采荷|尝荷

赏花中仙子,做人中君子。

形式多样:或大或小,各有特色

三千多年前,《诗经》就有关于荷花的文字记载,证明在水滩和湿地,长有荷花。

古人暑月赏荷花,讲究凉爽,最佳时间是雨后,最佳地点一般选择略高出水面的亭榭等,最好有凉意习习的风。

为了方便观赏游玩,人们开始挖池种荷,筑亭赏荷。

据《六韬·文伐》记载,公元473年,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馆娃宫(今江苏吴县)为西施赏荷而修筑“玩花池”,池内移植野生红莲,这开创了古时最高规格的赏荷方式——“池赏”。

汉以后,据古籍《三辅黄图》记载:“西汉武帝凿“太液池”,植荷、仿制江南“越女舟”,出现了较早的在人工水景中荡舟赏莲的记录。

到隋唐时,“池赏技术”已经很成熟,皇家开始修建赏荷主题园林,如今西安的几个景点大唐芙蓉园、华清池都和唐代皇家避暑赏荷有关。

《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条称,“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

民间的文人墨客也常常在自己的庭院中种植莲花。唐代诗人白居易从吴中赴洛阳任职,将白莲带到北方栽培成功,在他的诗作《种白莲》中有记载。

宋代苏汉臣 《荷塘消夏图》

宋代理学师周敦颐担任知南康君时,就曾在府署东侧挖池栽莲,取名“爱莲池”,以莲自居,于是有了众所周知的《爱莲说》。

南宋以后,人们注重庭院莲池造景。南宋都城临安的“曲院风荷”后来倍受乾隆喜爱,很多江南私家园林都出现了大量赏荷景点与建筑,仅苏州拙政园就有荷风四面亭、听雨轩、留听阁等多处。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六月

这幅画描绘了古人纳凉赏荷的优雅生活,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荷塘和那无数田田荷叶,有人在池塘采莲,有人在乘风划船,使人感觉万顷清凉,水上风来,暗香浮动。

到明清时,“池赏”已成为古人夏日生活的一种日常。明代,苏州人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成荷花的生日,这一天坐船赏荷最为壮观。 清代,在庭院开凿荷池已是讲究人家的“标配”。

清陈枚绘《月漫清游图》之《游湖赏荷》

现代,很多地区都有专门的“赏莲”公园或景点,这也就是当年古人“池赏”的好去处,如北京圆明园和莲花池公园、杭州西湖和西溪湿地洪园“东关荷塘”、南京玄武湖、深圳洪湖公园、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和兴庆公园等。

生命力极强的莲花不仅能在大小湖泊和池塘中一展风采,而且能在缸、盆、甚至很小的碗中尽情绽放,装点人间。

所谓“盆赏”,就是犹如欣赏盆景一样,欣赏种植在水缸,水盆、乃至水碗之内的荷花,常见于园林小品中。

清金佩绘《续修娄东志图卷》中的盆荷

荷花盆栽最早约始于东汉,成都北郊凤凰山古墓曾出土盆栽荷花的泥塑,最初主要用于私家庭院观赏。

东晋王羲之《柬书堂贴》中说:“敝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二十余枝矣,颇有可观”,意为他种植的盆栽重瓣荷花开了二十多朵,颇为壮观。

《花史》中曾记载宋孝宗在池塘中放置水缸,内种植荷花,这种方法至今仍广为沿用。

明代以后,人们开始在碗里培植一种叫做“碗莲”的微型莲花,因其具有小巧雅致、亭亭可爱的特点,备受江南人民的喜爱。明高濂《遵生八笺》,记有很详尽的用莲子播种盆莲(碗莲)法的方法。

深圳洪湖公园荷花文化节展览的微型碗莲

荷花用于插花起源于佛教的“借花献佛”。

古人用荷花插花

据初唐《南史》载:“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花不萎”。

“瓶赏”最晚在唐宋时已颇为流行,苏轼在《格物粗谈》曾谈到瓶养荷花“将花削尖簪,则花开且久”。

在明清时风气尤浓。袁宏道在《瓶史》中品第花枝时,认为:“莲花碧台,锦边为上”,可以说荷花是插花艺术中运用最早的材料之一。

内容丰富:仙子起舞,清香萦绕观荷色 | 闻荷香 | 赏荷姿 | 品荷韵

观荷色,艳而不妖,媚而不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有朱荷、白荷、粉荷、黄荷等色。古人观荷色,很多采用了与荷叶、水流相对比的方法,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碧”一 “红” 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仙李太白在《古风》中可谓把荷之色描写绝了: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魏曹植《洛神赋》:“灼灼芙蕖出绿波”,以荷花的色泽美衬托女子的皮肤粉嫩醉人。

荷花和翠绿的荷叶是天然的最佳搭配,花色衬托绿色的鲜嫩欲滴,色彩对比鲜明,显得清丽脱俗。

闻荷香,荷香清远,沁人心脾。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清风徐来,阵阵荷香,香味飘进水里,溜进鼻子,留在衣服上。

赏荷姿,水波荡漾,随风摇曳。

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姿最佳名句。

一一风荷举

荷叶上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变干,看上去更加碧绿净洁,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

品荷韵,芙蓉仙子,清丽脱俗。

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是一种自然清新美,更是一种追求自然本色、真实诚挚和不落俗套的意境美。

荷花作为著名的观赏花卉和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倍受人们喜爱。许多文人墨客为题,托物言志,自喻清廉高洁的品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

余味悠长:盛夏姿色,任君采撷听荷 | 画荷 | 寻荷 | 采荷 | 尝荷

听荷:聆荷观雨

荷有风荷、晴荷、雨荷。“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在寂静的夜晚,小池塘边,认真听荷,我们仿佛能听到荷叶上的水珠滑落的声音,听到草叶舒展和荷花绽放的声音。

听,花开的声音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雨中听荷,淅淅沥沥的雨点打落在荷叶上,那错落有致的声音,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初荷未聚尘”的清纯。

源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苏州拙政园设有留听阁四周开窗,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

荷花池畔,风轻雨柔,雨中听荷,这是生活的享受,是人生的妙趣。

画荷:描摹写意

荷花最早是以装饰纹样被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中的,如周朝就有莲花造型壶、莲花瓣纹青铜器,在陶器、瓷器及壁画中都有莲花图案。

东汉《弋射收获图》

荷花最早进入绘画的实物遗存是东汉《弋射收获图》,但所画荷并非描绘荷之风貌,到唐代才开始有以莲荷为题材的绘画。

清代吴应贞《荷花图》

古人画荷,较多地以真实描绘荷花的本身形象为重。

张大千 写意荷花

明清以后,才开始有水墨大写意的荷花出现。

寻荷:觅得珍品

古人欣赏荷花,必须有清澈的流水,灵动的水鸟、青翠的荷叶以及休闲的游船相伴。

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隔着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划着小船穿梭到荷塘深处,寻找荷中珍品,近距离感受花中君子的那种场面。

采荷:采菱觅荷

屈原为了彰显自身独特的审美个性和高洁的品格,在《离*》中提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用荷叶制成上衣,荷花做下衣。

佚名 《采莲消夏图》

江南的河塘、沟渠纵横交错,水面生长着荷藕、鸡头(芡实)和菱角,星罗棋布的池塘绝大多数都被用来种藕养鱼。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首汉乐府民歌勾勒出了江南水乡采菱觅荷的诗情画意。

尝荷:特色荷宴

早在商周时代,荷已被先人们普遍食用。《周书》记载“鱼龙成则薮泽竭,泽竭则莲藕掘”,丰年,莲藕是人们喜食的佳肴,荒年,则是救命之物。

历代有关莲藕和莲子的菜肴种类繁多,制作精细。荷叶多用来辅助,用荷叶包裹蒸,煮、烤的食物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自古就有荷叶叫花鸡、荷叶包饭等经典“荷”菜。

荷花可食用,可制酒。

荷露茶,用荷叶上收取的滴滴露水来煮的茶。

清代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

乾隆熟读茶圣陆羽的《茶经》,对煮茶用水极为讲究,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令人收集荷叶上的露水来烹茶,一边品荷叶茶弹琴,一边欣赏满堂荷色,旁边还摆设有瓶荷,别有一番韵味。

荷叶酒,将荷叶与荷茎一并摘下来,通开叶与茎的连接处,将茎弯成象鼻状,将酒倒入这碧绿的“荷叶酒杯”里,酒会顺着空心的荷茎缓缓而下,慢慢小口饮。

荷叶酒始于魏晋,盛于唐宋。这种带梗鲜叶制成的一次性酒杯被命名为“碧筒杯”,用今天的话说,就像是自带固定吸管的酒杯。

荷叶形吸杯

苏东坡在《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中曰:“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上述说法道出了古人在夏季巧饮“荷心苦”,喝荷叶酒顺利度夏的奥秘。

韩愈的“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写尽了莲藕的药用价值。

荷花“全身上下”都是宝,莲除供食用,药用,观赏外,还有很多妙用。古*载,荷叶煎汤还能洗净锡器,唐玄宗曾以芙蓉花汁调香粉作御墨。

现实启示:花中仙子,人中君子

盛夏,是荷花生长最旺盛的时节。

细品花中仙子那“中通外直”的正直与豁达、“不蔓不枝”的品格,还有那“香远益清”的君子之风和“亭亭净植”的君子之雅,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田田荷叶,亭亭荷花。

荷之清,荷之雅,荷之正,荷之廉,令人神往。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爱莲说》

总结

古人赏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余味悠长,相比于古人,我们今天还多了一项“摄荷”的乐趣,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已经在荷塘边“咔擦咔擦”地寻找那一份荷之风韵了。

你我不妨发扬古人赏荷的优良传统,取其精髓,漫步荷海,开启诗情画意,浪漫醉人的“赏荷”之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