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过家家》的阿尼亚太萌了!不过现实中的,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间谍过家家》的阿尼亚太萌了!不过现实中的,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首页休闲益智间谍出身更新时间:2024-04-21

引言:一个人如果被剥夺童年,剥夺人性,剥夺健康,那么还剩下什么?剩下心里的万丈深渊与无尽黑暗。

虽然2022年还没有过半,但是年度表情包之王的殊荣,已经是阿尼亚的囊中之物了。这个来自《间谍过家家》的小女孩人小鬼大,可爱的外表之下,拥有着读心术的超能力,和大千世界唯我独尊的表情包输出效率。

随着动画热播,大家的关注点由最初架空世界冷战背景的间谍故事,变成阿尼亚被主人公领养,阿尼亚犯困了,阿尼亚去游乐场玩了,阿尼亚吃花生,阿尼亚讨厌胡萝卜,阿尼亚阿尼亚上学,以及阿尼亚把班上同学一拳给揍了等等。

阿尼亚适用于从自信满满到大失所望,从人见人爱到“这谁家孩子!家里大人赶紧给领走!”的百变颜艺绝活,刷新着二次元高质量表情包,借用一位表情包前辈的话说就是:“sorry啊,可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在现实当中,虽然不存在掌握读心术的小女孩,但是《间谍过家家》东西两国关系紧张的冷战背景,阿尼亚被主人公黄昏从孤儿院领养之前刻意隐藏的秘密出身,超出正常人能力范畴的读心术,都令人联想到美苏冷战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意图认为制造出“魔童”的邪恶实验。

魔童的现实

1940年,欧洲遭遇史无前例的文明浩劫,1920年代出版的《西线无战事》中,雷马克还在描写年轻人面对一战打击时颠覆性的心理活动,“当第一枚炮弹在眼前爆炸,整个世界从此被永远分成了两部分”。到了二战爆发前夕为背景的《里斯本之夜》,主人公又开始为了一张离开欧洲去往美国的保命船票彻夜不眠。

然而1940年代的美国,并不像好莱坞二战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恨不得全身都笼罩在“救兵”光环下,仿佛除了吃饭睡觉生产武器,就是去踢纳粹的屁股。像是《金刚狼 最后一战》里面被植入阿德曼合金的小女孩X23;《猎人》中生于*手自家,从小就要经受电击,毒药等等一系列痛苦训练的奇犽,这些通常只有超英漫画里才会出现的设定,却真实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美国本土,被剥夺一切的儿童,成为了一系列人体实验的牺牲品。

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的宏大叙事,掩盖了罪恶的行径,等到二战结束,美苏冷战的时代主题,麦卡锡主义的甚嚣尘上,给了美国军方继续作恶的正当理由。由美国国防部负责牵头,联合科学家和制药公司,以应对苏联威胁为目的,有计划组织人手去到各地孤儿院、医院、收治“低能儿”的公立机构,“购置”实验对象,这些原本或出身底层惨遭亲生父母遗弃,或先天患有疾病的孩子,就此成了实验室里的人形小白鼠。

实验主要分为人体改造和药物试验两种。其中人体改造并非《赛博朋克2077》里面所表现的义肢替换或者器官移植,而是针对苏联可能的间谍渗透行为,和冷战时期特有,妖魔化意识形态敌人的种种伪科学(比如苏联人脑控对手,空气投毒等等)作为假想敌,再制订反制方案,最后就变成美国的研究机构为了应对苏联的超能力战士,于是对本国儿童进行高强度洗脑改造,希望打造出忠于本方,毁灭对方的超级士兵。

肉体摧残则来得更为不择手段,那些处于试验阶段,具有不明副作用的药物会被直接注射到实验儿童体内;由于核威慑的存在,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核武互飙,研究者直接对儿童进行核辐射,以此论证人类在不同辐射剂量下的耐受度……高于一切的冷战威胁,成为了迫害这些不幸儿童的“正当”理由,既然世上有苏联这样随时会毁灭我们的邪恶力量存在,那么为了对应这种威胁,牺牲一小部分社会弃儿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披上科学的外衣,又有来自政府和军方的扶植,儿童被改造成了“魔童”。

或许是受制于各方压力,专业的社会和历史学家对“魔童”的研究较为有限,且更多时候还是从科学伦理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较少去关心“魔童”的成长经历。倒是漫画、游戏这样的文艺作品站出来直面深渊,带领读者和玩家们见识到魔童降世具有毁灭性的一面。

在《违童之愿》一书中,作者详细记录了美国冷战时期对儿童进行人体实验的秘密

魔童的诅咒

在浦泽直树的漫画《怪物》中,有一位和阿尼亚设定类似的角色,名叫约翰·李贝特。李贝特出生于冷战前线城市——东德,表面上看,其父母为东德贸局顾问,后来李贝特随著父母越境至西德,定居后不久,一家人惨遭*手袭击,李贝特中枪后幸亏得到杜塞尔多夫脑外科医生天马及时救助,才保住了性命。然后逐渐恢复健康的李贝特却展现出恐怖的*人能力,他通过操弄人心,可以让人们或失控自*,或自相残*,从此更是成为了天马终其一生寻找并追捕的噩梦。

恐怖的约翰·李贝特

随着天马对李贝特的身世展开调查,得知他是东德511孤儿院里面的一名孤儿,这所孤儿院就像上文说到的美国那样,通过对儿童进行洗脑和灌输极端思想教育,试图培养出颠覆社会秩序的毁灭者。

在回顾李贝特童年的段落,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就做出教唆*人等都骇人听闻的事情,让整个孤儿院从孩子连同管理者,大都死于情绪失控后的自相残*,读者合上书页,仍免不了三分后怕,头皮阵阵发麻,又忍不住想象孤儿院里每日每夜是怎样的非人训练,才会养蛊般“打造”出李贝特这样肆意践踏人性,*伐无度的恶魔之子。

由于作品风格上的显著差异,纵使背景,能力和身世有诸多相似之处,阿尼亚也断然不会成为李贝特那样的“怪物”。

《间谍过家家》的商业卖点固然和黄昏与约尔之间这对*手间谍的CP组合直接相关,但临时组建起来的“家”,“父母”对“女儿”阿尼亚的关爱,才是小女孩能快乐地给大家贡献表情包的真正原因。

无论现实还是艺术作品,失去家庭温暖的孤儿,往往是“魔童”产生的一大诱因。《合金装备》系列的反派心理螳螂在前传性质的《幻痛》中以孩童时期“第三子”的身份登场,第三子出生时母亲因难产而死,他的父亲将这归咎于他,时时迁怒,动辄打骂,生活的压力,让心理螳螂的读心术能力觉醒,他看到了父亲心中对他的彻骨仇恨,最终*死了自己的父亲。

后来他的能力被骷髅脸发掘,成了驱动“火人”沃尔金上校对憎毒之蛇展开复仇的人形控制器——没玩过《合金装备》的朋友看到这应该已经晕了,总之“第三子”后来又遇到了《合金装备》里面“魔童计划”的产物,也就是PS主机上初代《合金装备》的最终BOSS液体蛇,被家庭遗弃的魔童,与基因计划“生产”出来的魔童一起,携手让世界陷入到万劫不复。

从“魔童”到“神童”

哪吒毫无疑问是我国一个非常经典的“魔童”形象,虽然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已经让哪吒拥有足够强大的技能和装备,但哪吒真正的“魔性”,还是体现在他宁可抽筋断骨,也要打破上千年儒家文化熏陶下父母之命不可违的“孝道”,所以我们语境下魔童,没有西方基因改造的优生学成分,更多还是来自于礼教层面,把孩童的反抗精神,归入到“魔”的范畴。

到了近代,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小孩子不听话”早已经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反倒是在“出名要趁早”(言出自张爱玲)的鼓动之下,孩子的早熟早慧,成了一种被成人社会认可和赞扬的标志,进而在一段时间里发展成对“神童”的发现与鼓吹。

这种所谓的“神童”,一种是像社会新闻上看到,“每天写诗1500首”“中学生凭借对癌细胞基因序列的准确发现获得省医学技术奖励”或者“量子阅读”什么的,演技之浮夸,营销目的之纯粹,皆肉眼可见,与其说是“神童”,不如说是“神童”人设,最后大都要落到卖儿童保健品,教培机构报名,得奖者中考加分等变现手段上,多是家长运作社会关系和经济资源的产物。

另外一种,则是在我成长的90年代,围绕“神童”概念展开的舆论军备竞赛,比如今天一个孩子三年小学毕业,两年考上本科,那么明天另一家报纸上就要“交”出一个13岁大学毕业的天才神童。说实话,这种神童的*伤力,远低于“你看咱街坊家那个谁谁谁,每次家长会都被表演,再看看你”里面的那个“谁谁谁”,毕竟我妈不会把神童太当真,却很容易就拿别人家的孩子diss我。

更惨点的“神童”,还会被我们这些正常孩子当做猎奇对象,以前有一部国产电影,里面主人公的学校组织观摩一位同龄的神童表演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N多位(不要以为魔童动辄基因变异,神童人均科研带头,细分市场里,神童的神迹不亚于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涉猎范围),背到后面因为数字太长,孩子体力不支口吐白沫,让不学无术的主人公看了笑话。

结语:我们无从得知读心术超能力的阿尼亚,长大后会不会像X教授那样树立什么“为变种人平权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理想(大概率不会),这个刷表情包的小女孩之所以可爱,在于她黄昏和约尔即便一开始没有把她当做女儿,但起码也把她当成了一个需要成年人关心照顾的孩子,阿尼亚过的就是孩子该过的生活,这或许才是魔童也好,神童也罢,在其一生注定无法拥有的东西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