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出席这场活动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巨鳄,他们其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不计其数,是真正的“风云际会”。
然而在这场论坛中,众多科学家里,却坐了一位15岁的少女,她双手托腮,认真的听着各位翘楚演讲,不时点点头做下笔记,让众媒体一阵汗颜,心想这是哪家关系户带进来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女孩竟然径直的走到台上准备演讲,这让众多媒体为之震惊,其所讲的内容更是引得众多科学家频频鼓掌。
而当媒体对其进一步采访时,没想到她直接婉拒然后迅速离场,那么这个淡泊名利的小女孩都成就有哪些?
最年轻的科学家据悉这位女孩叫做谈方琳,是一名上海师范高中的普通学生,而她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个会场之中,其实不是托关系,也并不是来参考,而是受邀请前来。
谈方琳在初三的时候,就凭借“菲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这一课题,拿到了“第三十三届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的一等奖以及主席奖。
当时这个成绩直接震惊整个教育界以及科技界,让那群科学家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可思议,也让当时上海的某位校长以及中科院的院长点名要与谈方琳见上一面切磋,没有办法,太年轻了也是罪。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就凭这一项,谈方琳顶多只能登上国内等新闻,然后标题“天才少女”,受到网友的吹捧,进入科学家论坛,那还是有亿点不够看的。
所以这个“天才少女”在不久之后又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给整了出来,这让众多科学家呆了,因为这个课题是一名叫做Rankin的加拿大数学家用了5年时间才提出来的。
虽然Rankin铺好了这条道路,但是这后人追的速度是不是有点快了?开跑车追的吗?这是当时一众数学家的迷惑。
但是这种迷惑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在不久之后,谈方琳就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这一难题解决。
这具体是什么样的东西,不懂数学的还真是不好解释,但是听说这是让Rankin都头疼的存在,甚至Rankin在当年还拉了一堆学界大佬研究,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
而谈方琳在将这一结论提出来后,直接就惊动了Rankin,不是因为追赶速度快,而是直接超越。
谈方琳的这一结论不仅仅让科学界震惊,还直接改进了Rankin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发表的一个粗略估计式。
而Rankin也是直接点名要拜访这位中国女孩,他要亲自看看这位中国小女孩,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才能将自己5年都没研究明白的难题给解决。
于是Rankin参加了这一次全国科学家论坛,就这样,活动主办方就找到了谈方琳,邀请她前往参加活动。
但是谈方琳拒绝了,因为当时谈方琳的学业比较繁重,外加她自从发表出那一结论之后,她的父母觉得她在公众面前曝光率过高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这让主办方很是头疼,只能先联系教育局,再由教育局联系学校,让学校与谈方琳协商,经过老师的劝导,谈方琳终于决定参加。
在论坛上,谈方琳熠熠生辉,她用着自己的演讲方式讲解着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让许多数学家都为之侧目,十分赞赏的看着这位才15岁的小女孩。
在台下,谈方琳用英文向世界光遗传创始人吉麦 麦森伯克请教,“您认为做课题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但是由于谈方琳第一次见到书本上的老外,有些拘谨,所以声音有点小,麦森伯克并没有听到,后来经过周围工作人员与老师的鼓励,谈方琳再一次鼓足勇气询问。
麦森伯克也是很欣赏这位小姑娘,于是亲切的回答道:“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只有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不对自己失去信心,才能获得成功”。
这一句话让谈方琳受益匪浅,因为她之前也跌倒过,也曾有过因为解不出来题,而想过放弃的念头,但好在最后她通过父母的鼓励坚持了下来。
谈方琳在跟前辈交流过之后,就被记者追着参访,但是谈方琳却并没有接受,而是对着记者说道“刚才那个镜头千万别让我妈看到,她不希望我现在太过出名”。
事实上谈方琳能够做到这种地步与她的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谈方琳于2005年出生在上海,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谈方琳从小就喜欢思考,所以她爱上了数学这一门课程。
在其余孩子整天面对数学题头疼的时候,谈方琳总能轻松的做出来,甚至还能做到“举一反三”。
这让谈方琳的老师对她十分看中,但是无奈的是,谈方琳对数学的理解仅仅只是喜爱,她不喜欢强制性的刷题,因为她觉得那样是毫无意义的做法。
对此,谈方琳的老师曾经和谈方琳的家长谈过这一件事情,然而让她的老师没想到的是,谈方琳的这种学习思想,与她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原来,谈方琳的父母都是教师,甚至她的父亲还是华东知名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是一名有能力的知识分子,在数学界也是小有名气。
那么如此有作为知识分子,谈方琳的父母应该算是靠着知识翻身,肯定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教导孩子呢?
其实天下父母都一个样,都希望子女有出息,可以成才,谈方琳的父母当然也有这样的念头,但是他们知道强硬、逼迫的方法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作为大学的老师以及教授,谈方琳的父母看到太多的学生因为承受不了学习与父母的压力而陨落,也见到过太多成绩很优秀,但却只会学习,其余什么都不会,甚至交流都成问题的学生。
他们自然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变成那个样子,于是两人在生下谈方琳之前,就已经对孩子的教育做好了规划,那就是以培养兴趣为目标,悉心教导。
在谈方琳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没有对她太过严厉,反而教会她独立思考,以及“举一反三”的方法方式,当谈方琳做错的时候,她的父母也没有斥责,反而给予她充分的鼓励。
外加谈方琳的父亲经常会在家中排数学题以及做功课,每当谈方琳看着她的父亲在写数学公式的时候,她总是很好奇的凑到一旁,看着父亲答题。
在这种环境下,谈方琳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养成了不怕困难的勇气。
有一次谈方琳的父亲太忙了,没有空陪谈方琳玩,就给她会出一些简单的题让谈方琳自己写,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谈方琳在这一方面展现了极大的天赋。
可能是耳听目染的原因,谈方琳看着那一群数字,感觉无比的简单,这让她的父母十分惊讶,于是就加大了作业的难度。
这一次谈方琳确实被难到了,思考了半天都不知道,但是经过谈方琳父亲的稍微指导,谈方琳竟然做出了举一反三的情况。
看到孩子对数学的天赋如此之高,谈方琳的父母也想过为孩子报一个奥数班,但是他们想了想就将这件事情否决,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还小,应该多留点时间培养其余的爱好。
于是谈方琳的父母给孩子办了一个兴趣班,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是,谈方琳对兴趣班没有丝毫兴趣,反而对数学情有独钟。
谈方琳对她的父母说她就喜欢思考的感觉,可能天才的思想总是不同于常人吧,于是她的父母就为她办了一个奥数班。
兴趣是人真正的老师,这一句话真的没错,在谈方琳上了补习班之后,她就彻底放飞自我,当其他孩子在玩芭比娃娃时,谈方琳在刷题,当别的孩子早早爬上床,准备睡觉时,谈方琳还在刷题。
经过自己的不断思考与验证,谈方琳甚至还创造出来了她独有的解题思路,但是谈方琳毕竟还是孩子,偶有出现挫折的时候。
在一次考试中,向来是年级第一的谈方琳却发挥失常,跌落第一的宝座,这让她十分沮丧,甚至在放学回家后,也不敢踏入家门,因为她害怕父母失望。
而谈方琳的这一情况,早早的就被屋中的父亲看到,看到谈方琳下意识看向书包皱起眉头,他的父亲一下就知道问题的所在。
于是她的父亲就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工作就拉着谈方琳打球,打完球就下她最喜欢的跳棋,对成绩的事情毫不过问。
其实懂事的孩子从他翻下错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他们在那个时候需要的并不是斥责,而是安慰与鼓励,如果一味的斥责,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甚至会反感让他犯错误的事情。
而谈方琳的父母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吃过晚饭之后,谈方琳将成绩告诉了父母,而她的父母笑了笑,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不要太在意这一次的失败,未来的还长着呢,记住教训,下次努力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你就是最棒的。”
而这一番话花让谈方琳的心情彻底好了起来,第二天又开开心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最终成功考上了上海四大中学中的华东师范附中。
有的时候天赋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不仅仅比你更努力,家庭教育还比你好,据延安初级中学的校长说起,谈方琳在初中阶段从来没有补过课,也从来都没刷过题,她的父母也都非常支持她的决定。
在谈方琳获得两次“最年轻的科学家”称号后,央视想要对谈方琳进行一次长达30分钟的专访,但是被谈同学以及其父母拒绝。
谈方琳说她研究数学仅仅只是因为喜欢,并没有想过要出名或者被膜拜,而她的母亲则是害怕出名会打乱谈方琳的生活,让她提前踏入社会,从而影响学习。
谈方琳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与保护是全面性的,正是因为有父母的羽翼,谈方琳才能安心的研究自己的兴趣,才能令孩子获得如此大成就。
兴趣是孩子最大老师,它可以给人们源源不断的动力,直到人们将理想实现,只要心是快乐的,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有意思起来,除此之外,教育是比兴趣更为重要的事情。
这世上有很多的人从小就被父母切断了兴趣,不停的逼迫他们学习,这其实是最坏的教育方法,找到他们的兴趣,并激发它,这才能让他们走的更远。
对此你们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