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需要你去撇开故事本身去欣赏,因为它的故事实在简单。它虽然简单,但却依然能够燃爆你的激情和热血,作为一部公路片和雅典片的结合体,能够让观众有这样的观影体验已然是成功的了。
影片里融合了很多元素,朋克,废土,动作,女权等等,这些元素杂糅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活力,你丝毫感受不到融合过程的一丝牵强和尴尬。即便出现的有狂躁吉他手,杂耍式的装备,奇形怪状的改装车等类似的镜头,放到电影资源匮乏的末世框架设定里,反倒更好的烘托了疯狂残暴的氛围。由于资源匮乏,谁控制了水源谁就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在这种高压残酷的压制和洗脑式的教育下,无数人为之所驱使,甚至陷入疯狂的崇拜,无视生命。
但在这如此疯狂混沌的乱世中,却依然有反抗的清醒者。这些人中有强壮健全的男主,身残意坚的女主,柔弱却勇敢反抗的年轻生育者,在残酷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女主家乡的人,还有曾被洗脑后又醒悟的男追随者。到这里,我们看到导演对人物设定上忽略了性别,年龄,这大概是他要借影片所表达的真正的女权意识吧,男女平等,女性不只是柔弱,男性不只是霸权。透过这些人来呈现的文戏部分较少,但却刚刚好。影片没有过度夸张进展神速的感情戏份,但我们可以看到文戏中人与人之间依然存在的信任,以及仍然保留的那点点种子希望和闪耀光辉的善良。正如那个被洗脑醒悟后的背叛的追随者,在最后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为大家争取时间的时刻说的那句“见证我吧” ,他用觉醒的善良给自己选择了不再毫无意义的道路。
影片打斗场面很惊险刺激,文戏火候又恰到好处。通体流畅,镜头恢宏富有美感,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剪辑衔接在节奏的把控上也很到位。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应该是导演乔治米勒独具一格的代表作,但是翻翻他的履历,你会发现他原来还执导过《快乐的大脚》,《小猪宝贝》等这样的作品。这样风格迥异的作品,导演乔治米勒却切换自如又做的很成功,导演的实力让人称赞。
MM4尽管好评如潮,但对于故事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是“简单粗暴”。撇开feminism等等争议不谈,我在故事上给它6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对白虽然很少,但并不简单,在语言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几乎是创造了一种变异的“废土英语”。我们看穿越,看奇幻,看科幻,看废土,看XX朋克,其实大部分快感都来自于艺术对“异世界”的构造,细节越多越好,而且并不是胡编乱造,应该有它自己的道理。
根据剧本环境对于语言的“再创造”,是现代电影(我说的“电影”也包括电视)的一个新趋势。传统上中规中矩的电影不管描写什么世界,以前的惯例是使用标准现代语言,这就算打平,不加分也不减分。2B电影,比如马桶台的很多历史剧,里面新新人类语言和网络语言满天飞让人听而生厌,这种只能得负分,剧本作者毫无构筑异世界的能力。
而现代的美国电影与电视剧,得益于英语强大的可塑性,现在越来越多都致力于语言的adaption,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历史剧成功的例子有权力的游戏,里面古式英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失败的例子有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电视剧),大段的“古式”对白都是力不从心,矫揉造作。未来电影中,一个重要的失败例子是云图(这部其实也算废土流),它创造的未来英语不但不直观,而且没道理。而MM4的创造,在我看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