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章首发于*上海图书馆。作者:孙昱晨
古人崇拜知识渊博的人,形容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1],是因为对古人来讲,天文地理就是最深邃奥妙的学问。
五千年甚至更早以前,我们的先民非但回答不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连眼前的“下一顿吃什么,下一秒往哪走”,都不敢随意决定。
乱吃野草会中毒暴毙,误入别国领土可能死无全尸。
在他们眼里,天地诡谲混沌,山川湖海凶险难测,物种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但又不知哪些能为人所用。人类族群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幻莫测,难分是敌是友。
来一场洪水,就直接团灭。所以大禹因为治水之功,永载史册。
宋·《禹贡山川地理图》,传说夏朝首领大禹将中土分为九州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位于河南的二里头遗址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夏朝晚期国都。
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地基图;
陶鬲(新石器时代晚期煮饭的炊具);
青铜管流爵(装酒的礼器)
图片来自Wikimedia
在这场生存游戏中,祖先们确实使出了浑身解数。《人类简史》中将智人描述为“生态的连环*手”[2],走到哪里都会带来生物种族大灭绝。从《山海经》中我们也能瞥见其中一角。
书中的《山经》部分仿佛是一部“舌尖上的群山”,各种珍禽异兽,灵药仙草,书中会附带告诉大家能不能吃,并且描述食用后有各类奇效。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g),食之善走。”
译文: 有一种兽,形状像长尾猿,长着一对白色耳朵,能够匍匐前行又能够直立行走,名字叫狌狌,吃了可以走得很快。
图片来自《观山海》,作者杉泽
当然,我们不能站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人角度,对他们进行道德评判。
他们并不懂什么是自然科学,畏惧自然之力但又必须借力于自然繁衍生息,为了让后代活得久一点,竭力通过有限的知识框架来编织出世界的面貌,告诉后人自己亲身体验或者听说来的经验。
因此在这部包罗万象的书里,我们将看到一个宏伟瑰奇、充满神话与原始宗教色彩的世界。
我们将看到华夏民族的祖先努力地用想象的无限来弥补知识的有限。
夸父追日、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等故事均出于《山海经》。从古至今,它都是众多文学创作与文化IP的灵感源泉。
东晋大V,大自然的忠实粉丝陶渊明曾说:
古《山海经》有图,但已佚亡不存
阅读《山海经》,体验一把陶公的乐趣。
山海经
袁珂 译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本书为袁珂先生在系统研究《山海经》基础之上,经过校勘、考辨、注释,为读者与研究者提供的一部传统文化典籍经典之作,对于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观山海
杉泽 / 梁超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馆藏
绘者杉泽以《山海经》作为灵感来源,结合当代审美品位及其特有的中式绘画风格进行了绘画创作。将上古传说中的几百种神奇异兽形象,进行了生动、瑰丽的全新演绎。
一千四百年前,有一名僧人离开故土,踏上一条没有攻略、缺少地图指引、几乎全然未知的旅途,为了请取未闻的佛法,解答心中的疑惑。
《大唐西域记》序,唐秘书著作郎敬播
他是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本人没有孙悟空这样会踩筋斗云,能使七十二般武艺的保镖24小时待机,因此他本人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文弱。
在出发前,他就已经是有名的高僧,唐太宗一开始并没有批准他出境。为了求知,他甘冒风险、一意孤行。
这一路上跋山涉水,去程穿越戈壁沙漠、回程翻越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他不但坚持了下来,还满载而归;回国后更是得到唐太宗的谅解与支持。
说他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没有过誉。
披星戴月,于沙漠中艰难跋涉
图片来自纪录片《玄奘之路》
敦煌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
离开长安那年,他二十八岁[3]。再回到长安时,他已经四十七岁。
离开长安时,天下初统,李世民刚刚登上皇位,边境国家之间仍然剑拔弩张,一路上凶险莫测。
回到长安时,盛唐气象已经初具规模,唐朝疆域扩大,俨然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现代人乘飞机往返不过十多个小时的路程,靠着徒步和骑马,他走了十九年。通过这段五万里的跋涉,他一共经过了一百一十多个国家,请回佛经梵文原典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玄奘一路所见的名胜古迹,蔚为壮观,而人事变迁、千年风霜雨雪冲刷后,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断壁残垣。
例如他曾进修的那烂陀寺,极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在这里修习。到了12世纪时,那烂陀寺业已毁于战火。
那烂陀寺,玄奘到达印度后,在此“留学”五年。
“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竦烟中,殿飞霞上”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幸运的是他一路留心所见所闻,回到长安后在唐太宗勉励下,撰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由弟子辩机润色编纂成书。
书中对古印度人文历史、佛教建筑的记述翔实可信,弥补了古印度史的缺失。它成为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卡宁厄姆的枕边书,帮助他找到了鹿野苑、那烂陀寺等遗迹。
从新疆至南印度,那些人文古迹曾经怎样辉煌?
他所亲身经历或听闻的这些国家,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又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
大唐西域记
玄奘 / 辩机著 董志翘译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唐代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
书中内容涉及今属我国新疆地区及中亚与南亚的138个国家与地区,叙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故事传说。
介绍完上古时期由祖先们共同撰写的山川地理、人文历史纪实 幻想志,唐朝最负盛名的跨国旅行博主玄奘用足迹丈量、严谨可考的西行见闻,下篇将带大家走进千年前的首都市井,感受同为国际大都市市民,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何异同。
下周我们不见不散~
注释
[1]: 《敦煌变文章·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2]: “大约在800年前,新西兰的第一批智人殖民者毛利人踏上这片土地。不过几个世纪,当地大多数巨型动物以及六成的鸟类物种都惨遭绝种的命运。”“翻开历史记录,智人看起来就是个生态的连环*手。”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 林俊宏译. 中信出版社.
[3]: 关于玄奘出行年份有不同说法,一说天宝元年,一说天宝三年。
参考视频资料
《山海经》是神话界“顶流”、B站二创源泉?,北大陈连山,bilibili.com
《玄奘之路》,金铁木,bilibili.com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