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热罗机械一号原型机虽然简陋,已经可以看出履带系统的雏形
当堑壕、铁丝网和机枪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一场血腥的僵持战,士兵的鲜血灌溉出一片技术创新的沃土。
参战各国都明白,谁能率先打破僵持,就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不仅各国军事技术人员极度活跃,民用技术领域的专家们也参与进来。
法国工程师路易·布热罗就是一位列车车钩领域的专家,名下的专利超过120项,他觉得自己有办法拯救僵卧在泥泞战场上的法兰西男儿。
思路很简单,法军需要一种工具,帮助他们顶着德国人的机枪子弹,碾压无人区林立的铁丝网,跨越重重战壕向前推进。
1914年底,布热罗向战争部提交了解决方案,获得批准后就着手制造原型机。
布热罗花了差不多10个月时间,拿出了一号原型机,那是一个长8米、宽3米、高4米的30吨金属怪兽,被称为“布热罗机械”。
▲布热罗机械在测试时碾压铁丝网很轻松
布热罗的设计还是基于他熟悉的铁轨,他用六个4米长3米宽的钢铁框架,连接成一个六边形的“移动铁轨”。
布热罗机械的动力来自一台80匹马力发动机,借助链条和连杆驱动六个框架向前转动,在前进的同时碾压障碍物。
其实在制造过程中,军方代表已经看出了布热罗机械存在的目标大、速度慢、转向困难等诸多问题,但他们拗不过布热罗的坚持,同意给他一次测试的机会。
在那次测试中,一号原型机成功碾倒了8米宽的铁丝网,跨越了直径5米的弹坑和2米深的堑壕。
唯一的问题是,所有这些动作都是以每小时1.6公里的龟速完成的,现场观摩的军官中有刻薄者当场给布热罗机械起了个“大恐龙”的绰号。
一号原型机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装甲,两名驾驶者完全暴露在敌方炮火下,在真实的战场上活不过一分钟。
布热罗并未气馁,他回去后又鼓捣了几个月,拿出了二号原型机。
▲布热罗机械二号原型机测试现场,前景中的老人应该是布热罗
这台二号原型机更接近坦克的概念,它的结构更紧凑、重量更轻,增设了有装甲保护的驾驶舱和发动机舱。
对二号原型机的测试比上一次还令人失望,它对付铁丝网和堑壕的能力依然不差,但时速降到了1公里。
如果要士兵们跟在这样一台机器后面,以每秒不到30厘米的速度蠕动,那还不如让他们呆在堑壕里打冷枪呢。
尽管布热罗机械没有得到军方的认可,两台原型机也没有搭载武器,但依然被视为法国自主研发坦克的先驱。
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汽车工程师欧仁·布里耶设计的施耐德CA1坦克也接受了评估,并得到了军方技术权威让·艾蒂安上校的大力支持。
由法军总司令约瑟夫·霞飞将军亲自拍板,战争部订购了400辆施耐德CA1坦克,这也意味着布热罗机械再也没有机会。
布热罗一直不愿放弃他的“移动铁轨”设计理念,后来他又在这一基础上研发过架桥机和移动炮塔,均未取得成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