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平衡觉是指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
前庭平衡觉是神经系统运作的灵魂角色,它有五大功能:
- 脑干部位统合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
- 侦测头部的位置
- 调节身体及眼球的动作,平衡身体与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
- 维持肌张力影响姿势及平衡反应的功能,特别是身体保持直立姿势的一组肌肉
- 维持身体及情绪的稳定性
前庭觉失调是由于大脑未能有效的处理前庭感觉的信息,前庭失调可分为:前庭觉过敏反应及前庭觉过弱反应。
- 好动、缺乏自制力、总是心不在焉的;
- 小的时候,表现为左右不分,经常反穿鞋子,长大之后,方向感差,容易迷路;
- 容易跌倒、摔跤、动作笨拙、一些类似扣纽扣等细致动作缓慢;
- 转圈的时候容易晕眩,对高度过度敏感;
- 脾气比较急躁、任性、喜欢惹是生非;
- 语言发育迟缓,容易口齿不清或者词不达意
1、爬行(1.5-2岁)
适用群体:肢体协调不佳,走路不稳的幼儿
场地及道具准备:准备一个爬行垫或者在干净的地板上
游戏目的:提升幼儿前庭的平衡感、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
游戏步骤:
- 规定距离,让孩子从一头爬向另外一头,爬行的过程中,要求孩子抬头,目视前方;
- 设置障碍,让孩子绕过障碍向前爬行,绕行的过程中,同样要求抬头,目视前方;
- 向后方倒爬;
- 闭上眼睛爬行;
注意事项:选择稍微开阔安全的场地,避免周围有物品掉落砸到幼儿。
备注:每次游戏可以持续大约5-10分钟左右,每周进行3-5次。
2、滑滑梯(2-3岁)
适用群体:身体协调不佳,平衡感差的儿童
场地及道具准备:游乐场的滑滑梯
游戏目的:提高肢体的协调能力,强化前庭固有感觉,增加平衡感
游戏步骤:
- 让孩子从滑梯的高处坐着滑下来;
- 躺着滑下来;
- 趴着滑下来;
- 头朝下,趴着滑下来;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尤其是幼儿头朝下趴着滑行的时候,一定要有家长在滑梯下方协助。
备注:每次游戏可以持续大约10-15分钟左右,每周进行2-3次。
3、走平衡木(3-4岁)
适用群体:多动症、疑似自闭症的儿童
场地及道具准备:用长形的椅子拼接成平衡木的样子,或者在游乐场的平衡木
游戏目的:提升前庭觉的平衡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两侧肢体的协调性有足够的刺激。
游戏步骤:
- 让幼儿张开双臂,保持平行的姿势,在平衡木上直线行走;
- 把平衡木摆成S形,让幼儿张开双臂,进行曲线行走;
- 让幼儿闭上眼睛,张开双臂,在平衡木上行走;
注意事项:注意平衡木的高度,做好保护措施,以防幼儿跌落受伤。
备注:每次游戏可以持续大约10-15分钟左右,每周进行1-2次。
4、卧推球(4-5岁)
适用群体:手眼协调不佳、多动症的幼儿
场地及道具准备:瑜伽垫、皮球
游戏目的:训练幼儿全身关节的灵活性、提高肢体的支配能力。
游戏步骤:
- 让幼儿面对墙壁,趴在垫子上,调整孩子和墙壁之间的距离大概在30cm;
- 让孩子抬头,尽量抬起上身,双臂悬空,掌心对墙,将球放在掌心前面,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从墙壁弹回到掌心位置时,双手再次发力将球推向墙壁,如此反复,逐渐加快将球推出的频率。
- 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颈部肌肉或者背部肌肉的张力不足,可能抬头挺胸、双臂悬空比较困难,可以对孩子先进行俯卧位的抬头、双臂悬空的单独训练。
注意事项:注意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止球滚到其他地方,引起不安全的隐患。
备注:每次游戏可推球10-20下,逐渐增加,熟练后可增加到50下,每周进行2-3次。
5、翻跟头(5-6岁)
适用群体:好动、坐不住、脾气急躁的幼儿
场地及道具准备:大地垫、或者在床上
游戏目的:训练幼儿前庭觉平衡感,增加肢体协调。
游戏步骤:
- 让幼儿头朝地,双手支撑在头部两侧,蹬脚,向前翻滚;
- 用彩绳或者丝带标注直线,让幼儿沿着直线进行翻跟头;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尤其是在床上翻跟头,要注意防止跌落。
备注:每次游戏可翻跟头5-10下,逐渐增加,熟练后可增加到20下,每周进行2-3次。
走边边
前庭觉的游戏训练,是为了调整前庭觉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完整能力的发展,协调全身神经机能的综合均衡发展。
除了日常居家的小游戏之外,要多带幼儿去进行户外运动:各种旋转类玩具、走边边、、丢沙包、打球、跳绳、荡秋千、蹦床、过山车等,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前庭觉平衡发展。
幼儿的智力发展离不开肢体的活动能力,感统训练是身体和大脑共同协调的过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可以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包括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日常居家感统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内脏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感统失调”居家训练小游戏系列分享结束,感谢您的持续关注,我是lulu老师,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私信或者留言与我交流,期待与您分享更多育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