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通过三项考古发现,看看远古龙形出土文物的指向含义。
1、出土河南省濮阳市6000年前仰韶时期的墓葬,可见由蚌贝组成的青龙、白虎、北斗的图案整齐的排列在墓主人周围。
2、出土自河南洛阳3700年前的二里头绿松石青龙,其状与青龙星宿一致,龙身上的铜铃与青龙星宿中的心宿二(大火星)的位置一致。
3、出土自湖北随州2500年前的曾侯乙墓中的一件漆木衣箱,箱盖上清晰可见28星宿以及青龙、白虎图纹。
上述三件贯穿我国历史非常著名的考古文物所体现的龙图腾均将线索指向一个方向即青龙七宿
据汉朝《说文解字》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此处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龙与春分、秋分(天文二分日)的对应关系。结合线索一的青龙七宿,我们来看看古代真实天空的场景是不是这样。
首先我们先认识下青龙七宿:从头至尾即角、亢、氐、房、心、尾、箕。
然后再通过天文软件来看古时春分及秋分时的青龙七宿的星象。
从《》可知古人观星非常重视日落黄昏时的星象,以及中天的星象。
1、公元前2020年的春分星图
公元前2020年春分(4月7日)日落时的天象。
公元前2020年春分(4月7日)亥时的天象。
可以看到,在太阳西落的同时,东方地平线上苍龙刚好开始升出大地,向南方天空的正中飞腾,到亥时后,角宿正好与子午线的中天重合——“春分而登天”。
2、公元前2020年的秋分星图
公元前2020年秋分(10月9日)落日时的天象。
公元前2020年秋分(10月9日)亥时的天象。
而公元前2020年秋分(10月9日)日落时,这一天太阳刚好在房宿(龙腹),太阳西落之时,整条苍龙随之一同游回地下,到亥时后,角宿正好与子午线的天底重合。“秋分而潜渊”。
三、说文解龙同时在甲骨文、金文中的“龙”字,其形象与苍龙七宿极其相似,或者说,就是一模一样。如下。
青龙七宿在五行中代表木,四季中代表春天,春季木旺,秋季木死,也与其春分升天,秋分潜渊的定义完全吻合。综上从考古文物到文字,龙的起源已可以判定就是来源于天象。而我们对龙的崇拜,也可能是对春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的崇拜,这可能也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春节的原因之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