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二龙洞

三探二龙洞

首页休闲益智龙洞跳更新时间:2024-04-24

三探二龙洞

作者:任俊峰

话说两龙“行龙”之际,好事之人开枪打伤了大龙,大龙忍痛南游,藏于龙王潭休养。二龙受了惊吓,向北钻入八里关山洞,洞中泉水奔涌,当地人称“二龙洞”。

前几年,我和几个朋友曾在八里关龙溪玩耍,沿河而上,在龙溪九组,有一处龙洞。此洞不大,洞口最高处可站立一成年人,宽不到一米。里面有一股水桶粗泉水流出,常年不干。人可前行五六米,然后比较窄小,无法行进。手电筒可探视前十几米的样子,绵延弯曲,不知尽头。流出的泉水融入龙溪河,一直奔流向前。我起初以为这个洞就是二龙洞,后来才听说不是,这是大龙洞,二龙洞还得向前走好远好远。大龙洞是大龙受伤之后,思念弟弟情深,专程来八里关探望弟弟时的临时住所。奈何有伤在身,不能远行,所以大龙洞比较浅小。

第二次机缘巧合,在朱鹮爱鸟协会华英会长的带领下,我们不知不觉又来到了龙溪,在大龙洞附近进行蚂蚁森林公益地巡查保护。我和两个朋友说好,这次一定去二龙洞看看。我们三个人沿着龙溪河一直向上,起初还有羊肠小道,最后小道在龙溪河里消失了,丝毫看不到路的踪迹。眼前大山连绵不绝,耳畔溪水叮咚作响,加之时间紧迫,我们三个人只得打道回府。二龙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成了我心中一个未解的谜。

天气晴朗的夏日,再邀几个文友一起去二龙洞探个究竟。这次,我们做了全方位准备:向导,干粮,水,手电筒,绳索,花露水等等。听说从大龙洞上去还有十公里的山路,单趟至少得两个小时,我心里有点发毛。倒不是担心体力,而是怕毒蛇猛兽,酷暑以及同行文友能不能跟上。好在向导是个年逾六旬的当地人,十几岁时从镇巴落户到这里,当了半辈子护林员,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他说,他经常一个人在山里跑大半个月,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妖魔鬼怪。二龙洞他经常去,也就几袋烟功夫。前些年为了求雨,一天跑好几趟二龙洞,就是家常方便饭。听他这样说,我们心里顿时轻松不少。他还告诉我们,这山里啥动物都有,羚牛,野羊,野猪,金丝猴,熊猫什么的,他经常遇到;保护植物就有172种之多了。

我们对求雨比较感兴趣,就央求他再讲讲。他点上一根烟,陷入了沉思。话说,以前,每年天*时候,人们便请上“角马”求雨。人们沐浴更衣,抬着贡品,来到二龙洞前,角马摆上香案,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大雨就来了。人们欢呼着离去,万物得到了雨水的呵护,丰收在望。

据说,二龙还是很顽皮的。刚来八里关的时候,八里关年年久旱。二龙洞汩汩的泉水只能浇灌一部分庄稼。人们曾多次祈求二龙能降一次及时雨,但二龙就是不愿意。一得道高僧进的洞内,作法祈祷,二龙不为之所动,依旧是碗口粗一股水慢悠悠地向外流着。高僧用僧帽做桶,捣出桶粗一股水向外面泼去,登时泉水如柱,奔腾向外。二龙玩兴大发,大嘴一张,这下不得了,满洞的水奔涌而来,眼看着就要把高僧吞没其中。高僧一个箭步跳将起来,迅速将背上降龙宝剑插入龙门之上。水势一下子平稳了下来,浇灌龙溪河一带上千亩良田不成问题。

话说二龙脊背上*一把宝剑,二龙总感觉别扭,但又无可奈何。忽一日,龙母给他托梦:我们龙族就肩负着一方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任务,切不可因顽皮而耽误了正事;也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心术不正而归罪于所有的人,门顶那把宝剑在你大彻大悟之后便与你没有任何妨碍。于是,二龙潜心问道修行,有求必应,深受当地村民爱戴。每逢初一十五,前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

向导在前面开路。他沿途给我们指着,这里是白龙洞,这里黑龙洞,这里是青龙洞……我们起初很是兴奋,以为也是个溶洞,但仔细看看,这几个所谓的龙洞,不过是从石缝涌出的几眼泉水而已,不过听说这几股泉水于是冬暖夏凉,四季不干,很是神奇。向导拿了一把弯刀在头里,我拿着另一把弯刀紧随其后。我们用弯刀将非常逼仄的“毛路”两边的杂草野刺进行清除。向导说,这次我们把路开出来,不久就会有很多的人来了;这里夏天每年会有好多人来避暑的。遇见一些大点的树木,竹竿,我们向两边拨一拨,也不去伤害它。树不弯腰人低头,万物都有生命,我们没有权利去随意伤害他们。

脚下的路越来越难走,树叶玫刺不停地在人脸上裤腿上挂着,火辣热情地想把人留在这里。腿也有点发软,汗水早已塌湿了衣背。向导说,从大龙洞到二龙洞,要在河里穿行九次。难怪我们几次都找不到去二龙洞的路。我们有些累了,想坐下来吃点干粮再走,向导说不急,前面有大板栗树,一般人都在那里歇凉。我们又继续朝前走着。

杂草丛生的道路两侧,隐约可见比较开阔的路基。向导说,前些年伐木,这山顶上的路全修通了,大汽车一天来回跑;后来不叫伐木了,保护起来了,路便荒芜了,很少有人再走。河道两边看起来比较开阔,有很大一处平坦的地方,而且有石坎堆砌的痕迹,我们怀疑这里曾经住过人家。向导说确实如此,这里解放前住了三百多户人家,而且有街道,逢场,非常繁华。其中华姓人家最为厉害,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管理着这一代的村民。他家里养着七十多条狗,每个岔路口支着箭枪,生人根本无法靠近,俨然一个土皇帝。有后裔在台湾,前些年曾经带着金属探测仪回来寻宝,被当地政府制止。向导给我们指着,这里是肉架,那里是猪集,这里是街道,那里是磨坊。过去热闹繁华的景象一时涌上脑海:朴实善良的山民一个个背着背笼,提着山货叫卖的形象跃然眼前。很难想象崇山峻岭里以前竟然如此繁华。向导告诉我们,随着脱贫攻坚最后一户村民移走,这里除了一户放羊人搭建的临时住所,再也没有了居民;上年纪的大多已经不在,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取租求雨的事年轻人也不信,也没有人笼络,这个习俗基本已经作古。

我们还是望不见大板栗树。向导告诉我们,快得很了。我们又咬牙坚持前行。约莫十分钟,终于看到板栗树的影子。我加快了脚步,走到跟前,才发现有三棵大板栗树,非常大,每一株两个人都围不住。其中一棵已经出现死亡迹象,很是可惜。问及树龄,向导告诉我们,他曾经问过村里的老人,老人说他们小时候板栗树就这么大了。这又过去多少年了,估计这些树年龄应该在千年以上。但是没有挂保护牌。向导说,到这里已经走了一半了,歇歇,吃点东西。不远处,有一个菩萨庙,比较低矮。草木荒芜,难以靠近。我们匆忙吃了点东西,喝上一口水,又迫不及待地踏上征程。所幸道路比较平缓,坡度不大,我们六个人一直匀速前行。向导说,只有洞口几步路坡度大,我们也就放心了不少。路旁有个石碓窝,边上长满了青苔,我小心翼翼地把里面泥巴清理了一些。斑驳的印痕里面藏满了岁月的年轮,沧桑之感不言而喻。向导说上面还有一副大碾盘。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找寻。

水声越来越大,估摸着离二龙洞不远了。向导说还得一会,就在望过去那个山崖崖上。看着大家体力还行,我们便继续前行。路越来越陡峭,需要手足并用才行。有时不借用路边的树木是爬不上去的。主席姐体力不错,尽管两条裤腿已经糊满了泥巴,但丝毫没有掉队。抬头看去,马上就要达到山顶。向导说,二龙洞马上到了。我这才发现,一处山洞隐藏在花草树木之中,宽达七八米的水系从洞口分散开来,顺着山道漫延,在山下又汇聚成一条大河。溪流漫延之处,青苔密布,有钟乳石隐约其间。向导告诉我们,青苔上不滑,可以放心地踩踏。我担心踩坏青苔,可石头上滑的根本踩不住。抬起脚来,看见被我踩在脚下的青苔瞬间又恢复原样,心里总算有些许安慰。还是这些苔藓靠谱,脚下比较实在。看起来是坚硬的石头,实则比较酥软,脚下一滑,竟然踩出一个很深的坑来,差点把脚崴了。这七八米宽的水域,像撒了一地的珍珠,不急不慌地向下面溜去。又仿佛布满星星的大网,平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突然觉得,九寨的山水也不过如此吧。我想,美猴王见了此场景,也难免不说一声“大造化!大造化!”

上得洞来,果然雄壮。洞口高约三米,宽约两米。上面还有二层,奇形怪状的石钟乳遍布其间,和南郑大佛洞无异。水流湍急,我不得不在一块类似鳄鱼的石头上歇脚。这块石头也怪,正好在二龙洞口的中央,像一个把门神守卫着龙洞。洞内丝丝寒气,化作阵阵白雾向外面透来,让人瞬间觉得凉爽无比,甚至是有些寒冷,不由得打起喷嚏来。向导说,这里温度低,待时间长了容易感冒。我们准备好手电,跟着向导,想进里面再看看。走了约有七八米,光线比较暗,一群蝙蝠受到惊吓,不停地在我们头顶盘旋,我们也吓得大叫起来。再往里面走,水寒入骨,实在难以前行。向导用手电在里面探寻,说泥沙把洞口淤住了,不容易进去。我看到边上有一个圆潭,非常奇特,好像人工雕琢的一般齐整,里面铺满了细砂,和洞中水流截然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问向导,这洞能通到什么地方去?向导说他也说不清楚。他年轻时带着两个村民在洞内走了两天两夜也没得尽头,最后干粮不足,只得返回。而且越往里面越小,有些地方要爬行,还有些地方是直上直下,得有梯子才能行进。龙洞听说有九十九道门,上次和尚取租那把铜剑还插在二十三道门上。听老辈人说这个洞一直通往四川。这些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也无法考究。我在铁河工作时,铁河街村后面山上有一个乌龙洞,传说里面住过军队,一直通往八里关。这两个溶洞是不是连通在一起,无人能说清。

进洞五个人的脚都被水冰得受不了,拔腿就往出去跑。刚到洞外,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立即落了下来。我们这才想起当地人告诫我们的,在洞内不能大喊大叫,不然就会有雨水降临的。难道真的这么神奇,这么灵验?还是只是碰巧而已?如若不是亲身经历,真的很难信服。

我们大踏步下山,手脚并用,有些地方甚至是溜下来的。返程用了一个多小时,大家也不觉得累。一行六人平安下山,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看看时间,才三点,本想去千佛洞,奈何没有向导,只好作罢。同行当地人王升亮告诉我们附近还有个手把崖瀑布,我们便决定一起去看看。尽管路也不好走,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景观魅力无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三条瀑布形态各异,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最高处的那条手把崖瀑布,河水从山顶奔涌而来,汇集在一条不到二十公分宽的水槽里面,飞泻在十几米长的光石头上,蔚为壮观。上山时不觉得路难走,下来时才发现靠近悬崖的路刚好能过半个身子,手非得把住悬崖才能通行,难怪叫“手把崖”。

进得城来,才发现一滴雨都没下。我们笑着说道,早知如此,天这么干,我们在洞内多叫几声,多停留一会,龙王会不会将它的甘霖撒布整个洋县了?

作者简介:任俊峰,笔名云中月,陕西洋县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教书育人为幸事。喜欢沉思,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