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法则,32个案例,只为让你拥有最直接的智慧:灵感

16大法则,32个案例,只为让你拥有最直接的智慧:灵感

首页休闲益智灵感诊断更新时间:2024-08-03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那么厉害,遇到问题点子那么多?为什么有些人能想到那么好的解决办法去处理那么复杂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看到一些现象能做出为伟大的发明?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直觉敏锐,灵感多。

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已经初步介绍了问题研究中“假设”的存在,同时提出了直觉和灵感可以作为问题的假设答案加以考察。

《》、《》已经总结了一些灵感的诱发方法与途径。

研究是一个理性的过程,直觉和灵感主要是说不清的潜意识的行为,同时它们作用如此巨大,令我们不仅不得不重视他们,而且还要想办法让他们来得越多越好。

本文将站在普适的层面进一步总结、阐述灵感的诱发方法,相关内容同样有助于直觉的发展。

16大法则,32个案例,一万两千字,只为讲清楚我们该怎么想,怎么做,才会有灵感,才会源源不断爆发灵感。

请耐心浏览,读完如果有所启发,或者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好的灵感体验,请在评论区留言!

1、从单一思维到全模式思维,灵感由少而多

1)单一思维难以孵化灵感

有一句谚语: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我们通常觉得,在一个行业久了,思维都僵化了。那是因为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商业模式、思维模式及行业通用做法,长期浸淫其中,思维就固化了,过于单一。单一的思维是很难孵化出灵感的,即使有,也是偶然的。

2)跨行思维可启发灵感

现在有一个词,叫做“跨行打劫”,颠覆、改变一个行业的往往是外行。

诱发灵感的“跨行思维”,不是要大家去干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而是要以外行的身份来思考当前的问题;或者请一些外行的人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领域的问题;或者用自己本行的经验去解决一个从未涉足的领域,看看自己有什么创新观点。

有个叫“成甲”的作者写过一篇关于思维的文章,有个例子,正好可以用在这里:

例1:市场人员如何快速了解陌生人

公司市场部的同事对我说:最近每天都在接触新客户,沟通工作量很大,要是有个水晶球,看一下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就好了。这句半开玩笑的话提醒了我,我便问他:“水晶球是没有,倒是可以想想,有哪些行业的人会比你更想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人?”这么一说启发了同事,他想到,负责招聘的HR、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警察等应该有很多快速了解他人的经验。顺着这个思路就想到了很多解决策略,比如可以阅读人力资源中介绍招聘面试经验的书籍,或者看FBI破案时快速对人做判断的书籍……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只要能主动追问,就能从人力资源、军事、审讯、人格特质心理学、动机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寻找思维模型,这就是跨学科思维重要性的体现。

用特工的思维快速了解客户

3)多元思维致灵感不断

作为更进一步的要求,查理·芒格说(《穷查理宝典》,美,考夫曼):“大多数人只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实际上,“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因此,我们要对各个行业、各种学科都保持好奇,有机会,就要去想办法了解其实质,而不是了解一些花边新闻,表面的东西。

再次说明:我们真正要掌握的不是哪些重要学科或行业,甚至也不是这些学科、行业里有哪些重要原理、模式。真正要知道的是支撑一门学科背后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更多的学科知识”,而是“更全面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所谓底层思维逻辑。

大脑中有了这种多元思维的存在,在我们面临问题的时候,显意识、潜意识会一起运用它们不断给你灵感。

4)全模式思维有无穷灵感

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当我们真的可以“致良知”、知行合一,融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思维方式,看问题一眼都能看到实质,仿佛“归一”,仿佛佛的“觉悟”,那时候可能会说“世间本无问题”,何须灵感![我想静静][憨笑]

2、 打破原有认识释放灵感

我们的思维总是被禁锢,需要灵感的时候,现有的习惯性思维就像牢笼,死死地关着。

该如何跳出原有认识?

用写的方法。

写下一般不会改变的事实、观念、认知,有哪些不成文的规则......也就一切你认为理所当然的,都写下来。

如果打破它们,会发生什么?

话不多说,来看案例。

例2:杯子可以设计成什么样

哪些地方进行改变?

与平常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例3:自行车的轮子可以变

我们一般认为,自行车车轮应该是圆形,要有可充气的轮胎。来看看下面的设计。

没有车胎的自行车

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

例4、可变换车轮形状的军车

你如果觉得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骑得可能不舒服,那就看看它的另一种变体:

车轮性状可有圆形变成三角形

这是美国国防部下属机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近年一直在研究推进的一个名为"陆地X车辆技术"(Ground X-Vehicle Technologies,GXV-T)的项目,这个项目旨在推进未来轻型装甲车的设计和技术。他们将轮式的公路和半铺装道路行驶效率和履带式的越野能力结合在一起,其最牛逼的地方就是两秒钟之内可以直接从轮式切换成三角形履带式,而且可以在行车过程中完成。

例5、可折叠的轮子

自行车太大,不便携带,纵使折叠也很大,因为轮子大。来看看,可以折叠的轮子已经被德国人发明了。据说,他们准备设计全折叠自行车,彻底将自行车进行折叠。

可折叠的轮子,可用于自信车、轮椅

3、 提问,提问,再提问,问出灵感

1)不要胆怯,把一切疑问都提出来。如果总抱着“我这样问就太蠢了”的想法,无疑会使灵感永远隐藏在地底深处而无法萌芽。

2)毫不留情地提出你的质疑,能帮你提炼出获取灵感的思想精华。你需要不断质疑那些看似显而易见的真理或者那些已经盖棺定论的观点。

3)用问题挑战各种看似无可挑剔的假设。把解决问题看作拼图游戏,用提问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碎片,最后系统地解释尽可能多的事实真相。

例6:机车的缓冲装置

在19世纪70年代,工业设计师肯尼斯·格兰奇受英格兰铁路局委托设计一款快速列车。当时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机车的缓冲装置有什么用处呢?”他期待的回答是“傻瓜!当然是防止火车撞上站台啦!”然而,答案却不是他所想象的。缓冲装置是用于车厢之间的缓冲而设计的装置,这个多余的装置却用了很多年。于是,格兰奇将它们废除后,设计出流线型火车,这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列车旅行的革命。

英国老式蒸汽机火车

4、 无关联想触发灵感

当思维陷入泥淖,再也游不动了,试试无关性联想。

无关性联想已经给人类造就了巨大的财富,例如人类从日常生活、自然界动植物中汲取的灵感,使得人们发明、创新了无数的产品。

大自然中,无数的动植物有着让人惊异的能力,它们会飞翔、游泳、行走、潜水、导航、交流、筑巢、避难、保暖、散热、求偶、防御、攻击、自我保护、大快朵颐、贮藏食物、哺育后代、吸水、防水、储水、自我伪装,以及在大火、风霜和洪水中生存下来,这都给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触手可及的蓝图和取之不尽的仿生模型。

遇到麻烦,想想大自然是如何解决的吧!观察一下天然的工事、结构、美学架构甚至是族群组织,也看看自然界的高效性和系统性。

什么,现在大自然都被破坏了看不到了?去看纪录片嘛!

例6:叩诊的发明

十八世纪,奥地利有位医生给一名患者看病,查不出病因,而患者很快死去。解剖尸体,胸腔已经化脓,积满脓水。

这位医生事后思索:父亲经营酒业,常常用手指关节敲击酒桶估量桶内酒量。于是引起深思,产生了一个有价值的灵感:人的胸腔也可以用手指叩击,根据声音不同作出诊断。

于是,每一名西医生都要掌握的基本诊断技术:叩诊,就这么诞生了。

西医必须掌握的技术:叩诊

例7:简易排雷器的发明

丹麦设计专业学生马苏德·哈桑尼,在他只有14岁时就逃离了饱受战乱摧残的阿富汗。他的父亲被地雷炸死。

他受风滚草的起发,想出了一种方法来排除他家乡的地雷,那里的崎岖地形下面,仍埋有数以千计的前苏联的地雷。

风滚草起发了排雷器的发明

可以随风飘动的排雷器

他的发明叫做Mine Kafon Ball,它以相比传统方法更为低廉的成本在地雷上滚动。这个球状扫雷器由三部分构成:球形核心,从核心上辐射延伸出的70个竹子分支,以及分支上作为脚掌部位的白色圆形表面。这个装置的分量足够轻,轻到一阵轻柔的微风就能够使其像一团巨型的风滚草一样翻滚向前。内置的一块GPS芯片可以用来监控和记录埋有地雷的方位。

虽然这个球状扫雷器在滚过一颗地雷时会发生爆炸,但比起一条人性命,这样的牺牲要小得多。联合国估计阿富汗境内的地雷数目在1000万颗左右,尽管哈桑尼坚持认为“远远地多得多。”

例9:移动巨钟

北京大钟寺的那一座大钟,有8万7千斤重,是明朝皇帝朱棣所造。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口大钟沉到了西直门外万寿寺前面的长河的河底。百多年后,清朝时期,一个打渔的老汉发现了河底埋的这口大钟。

清朝皇帝得知此事后,下令将这口钟打捞上来,重新建“觉生寺”悬挂。

夏天的时候,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巨钟打捞上来;但要移动5-6公里,到秋天来了,大家都没想出好办法。

有一天,参与此事的一个工头和几个工匠在工棚里喝闷酒,工棚内只有一块长长的石条当桌子用,大伙就围坐在石桌旁。这时天正下雨,从棚顶上漏下来的雨水滴了不少在石桌上。

坐在石桌这一头的一个工匠,叫坐在另一头的一个工匠再给他倒一盅酒。酒倒好后,由于手上有水,在传递时没留神把酒盅给弄翻了,引得大伙连声抱怨:“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时,一个工匠很不耐烦地说:“何必用手传呢!石桌子上有水,是滑的轻轻一推不就推过去了。”坐在旁边的是个平时很少说话的工匠,他沉思了片刻,灵感突发,他将手往石桌子上一拍,大叫起来:“有啦!有啦!挪动大钟有办法了。”

该工匠联想到的办法是:挖一条浅河,放进一、二尺深的水,河里的水结冰后,不需费多大力气便能将大钟从冰上推走。

北京大钟寺古钟

5、 变换时间、空间、数量、组合等制造灵感

灵感需要启发。可以在时间、空间、数量、组合上想花样。

例10:设计医用敷料

笔者曾经想设计一款敷料(仿照国外的产品),但国外产品报了专利,我必须用跟他不一样的结构或技术才行。

国外产品其实结构很简单,就是比较厚的棉片,稍微紧实。可用于慢性伤口、严重创面,可替代某些伤口上的负压引流。原理也很简单,因为做得相对厚实,因此可以持续吸收创面的渗液,通过持续吸引作用,带出细菌及其毒素、创面腐败成分,从而给创面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可以减少换药次数,从而减少对创面的损伤。

结构越简单,要绕开专利越困难,何况在敷料领域,本身就有无数各种各样的专利。

我想了好多天,百思不得其解。跟负责研发的经理和专利代理人也商量了很多次。

最后灵感是专利代理人给出的。

专利代理人说:现在申报专利很难,一定要真正的创新点才行。现在都强调敷料吸液量要大,你可以做一个强调吸液量少的敷料啊。

我想都没想就拒绝:那有什么用,伤口敷料不能吸液,对伤口有什么好处?!

挂完电话,我念叨着,真可笑,吸液量少有什么用!

“吸液量少”,“吸液量少”......我脑中灵光闪现了。

为什么不可以做一款:靠近创面的吸液量少,远离创面的吸液量多的敷料出来,这样不就是一种全新的结构?完全可以规避国外产品的专利结构了。

而且,这样的复合结构,更有利于细菌、毒素、腐败物质、液体向远端移动,且靠近创面的一侧液体含量少,可以减少伤口的浸渍,更有利于伤口。

于是,一款新产品的构想就这么诞生了。

但因为种种原因,这款产品最终还是没有上市。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找笔者合作,还是可以把它做出来的。

按照新思路设计的敷料样品

依此类推,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做出思维的延伸:

时间、空间、数量、组合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向不同或相反的方向思考,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例如,人家的时间短,我们能不能设计成时间长的,或者长短结合;人家尺寸小,我们能不能做成大的,或者长边做短,短边做长,高度变高或变低;人家数量多,我们能不能做成少的;人家是三个东西的组合,我们能不能改变组合顺序,或者5个东西组合。

6、留心偶然事件追踪灵感

不论在哪里,不论何时,都要去留意。看看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特别吗?这个好像不一样。凡是觉得不一样的,就要记下来,或拍下来,说不定,哪天就成为你的灵感来源。

科学家盖伊·克拉克斯顿评论说:“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专家。”他们发现、搜集并利用被他人忽略的事物。不要让好奇心无所作为,把它调动起来,灵感来源于对周围世界的好奇感。要爱追问,要爱观察。

例11:砸不碎的玻璃

法国化学家别涅迪克曾在做实验的时候,一不小心,将一个玻璃烧瓶摔在地上。很奇怪,这只烧瓶虽然裂了,有无数条裂纹,但是裂而不碎

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烧瓶摔不破,也不知道这种摔不碎的玻璃有什么用途。

他在瓶上贴上了标签,写明他的发现和要搞清的问题,就把它好好地保存起来了。

有一天,他翻看当天的报纸。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一辆公共汽车不当心撞在电线杆上,车上的玻璃撞得粉碎,碎玻璃割破了司机的手臂,扎伤了乘客的脑袋,车上血流满地,许多人受了重伤。而造成这场惨祸的最可恶的凶手,就是车窗上的玻璃。

别涅迪克马上想到砸不碎的玻璃的用途。于是,我们现在车子上的玻璃就这么诞生了。

汽车受撞击,玻璃只裂而不碎

例12:细菌培养基的发明

罗伯特科赫(1843-1910),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

为了培养细菌加以研究,科赫想到了营养丰富的肉汤,于是就让妻子一次次地做很多肉汤,作为细菌的培养液。

但科赫这一次培养出来的细菌却是五颜六色、多种多样—这表明细菌是很多混在一起的。为便于观察研究,必须用单一的菌种才行。但是科赫绞尽脑汁,也无计可施。

有一天,科赫正在厨房外踱来踱去,突然听到妻子在厨房里自言自语:“这些土豆怎么长出红点和白点来了?”出于好奇,科赫立即走进厨房,将一个土豆的霉点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发现,红点全是球形细菌,白点全是杆状细菌。这使科赫立即领悟到,用土豆繁殖细菌,可得到单一的菌种。

受此启发,他很快就发明了固态的培养基。

细菌培养皿

例13:伟哥是副作用

伟哥是辉瑞开发的一个药物,本来是作为治疗心脏疾病的候选药物,结果临床试验显示,新药物对心脏病没什么效果。反而有异常的副作用:强烈影响盆腔区域的血流,能够产生壮阳效果。由此,世界最著名的壮阳药诞生了。

伟哥的发明是偶然的

7、不要熟视无睹放跑灵感

身边的常见现象,不要熟视无睹,要像小孩子一样去观察。

例14:谢皮罗现象

人们千百次地洗过澡,千百次地看到浴缸放水时产生的漩涡;洗衣服水流过水斗时是否打着漩涡,也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是什么方向,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是什么原因。

本世纪60年代的一天,美国科学家谢皮罗在洗完澡放水时发现,水顺时针地转着漩涡,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他发现:南半球漩涡的方向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北半球是顺时针方向,而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

由此灵感:流水的波涡,可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由此又想到飓风、龙卷风。

飓风、龙卷风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都被称为谢皮罗现象。

龙卷风

例15、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有一次,爱迪生在研究改进电话机的传话器的时候,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的声音引起相应的振动,便想进一步探讨这种振动的幅度到底有多大。但因为耳朵有病,只得用触觉来代替听觉。他找了很短的一根针,一头竖在膜板上,一头用手指轻轻按着。对准膜板一讲话,手指头便觉得短针在颤动。讲话声音高,颤动就快;声音低,颤动就慢。清清楚楚,一点不含糊。

就这个现象,爱迪生采用逆向思维,记录了声音,并设计了留声机。

原始留声机

8、 定量强迫逼发“急智”灵感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有“急中生智”的体验;在谍战、潜伏、战争中,007经常会有“急智”,潜伏的余则成也有“急智”,指战员、战士的急智肯定层出不穷。紧张的气氛里,一不留神命就不保啊。

就在几乎没有思考时间的那一刹那,要有办法,要做出决定,除了大脑飞速运转之外,潜意识必然帮了大忙。

要相信人类作为亿万年进化的存在,其潜能之巨大,非日常松懒的我们可以想象。

例16:朱德逃跑

南昌起义失败后,革命武装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围剿,不得不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转移。

一天,朱德率领的一支部队宿营在江西山区的个村子祠堂里,由于哨兵麻痹大意,突然遭到土匪的袭击。

朱德当时就在祠堂后边的一间小屋里,当他听到外面有枪声、杂吵声,迅速跑出来时,敌人已经冲进祠堂。在这十分危险的时刻,是绝不能与敌人去硬拼的。朱德见此情景,急忙闪身进了旁边的厨房间,看见灶台上有伙夫用的围裙,登时来了灵感他随手抓起来往腰上一围,随后若无其事地朝外走。

几个土匪正逐个房间在搜寻朱总司令,看见“伙夫”也没搭理,就给了朱德逃跑的机会。

例17:人造紧张气氛

面对问题,我们可以人造“紧张”氛围,逼迫自己产生“急智”。

比如这个命题:未来10年,我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

如果不决策,不决定,那就会随波逐流,随着惯性被推着走,一年又一年就会过去的。

不妨逼自己一回:规定自己在8小时时间内,写出100中可能的方案。

8小时内,关机,什么也不做。将自己的潜意识中的灵感逼出来。

也可以找个闺蜜或者信任的朋友一起帮自己想。

说不定,8小时真的可以决定你未来10年的走向,甚至更长。

9、 输入指令暗示出灵感

困惑的时候,明确的告诉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将问题输入大脑。

反复告诉自己(潜意识):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有办法的。

同时自己的显意识一定要主动去搜寻办法,还要积极行动去寻找办法。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强化: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的潜意识反复接受强烈的暗示之后,他才会真的相信你真要解决问题,他就知道怎么帮你了。

例18:爱迪生与灯泡

众所周知,爱迪生和他的团队在最终确定用钨丝作为灯丝之前,为了改善电灯的性能,做了数千次试验

数千次啊,真正的千折百挠,如果不是坚定的信念:一定有办法,最终理想化的电灯又如何诞生。

例19:把党和人民看成一个人,我们是如何革命成功的

在艰难困苦的旧社会,中国共产党如果不是坚定相信中国革命一定可以成功,又如何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对气焰正盛的日本侵略,又如何可以写出《论持久战》;面对蒋介石组织的围追堵截,又如何会走完万里长征。

江西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

正是坚信革命必然成功的坚定信念,使得全党、全军灵感不断,创意不断,许多不拘一格的战法、做法频频涌现。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无数先烈为理想、为人民忘我牺牲,勇于奋斗,不拘一格去拼战的结果。

我们想象党和人民是一个整体,很明显,这就是显意识中坚定相信,行为上拼命作为,潜意识不停出灵感的最佳案例。

10、 搁置问题窜出灵感

有时候,我们费尽心思也想不出解决办法,那就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散散步,看场电影,找朋友喝场酒......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同“坐着”相比,“走路”明显更能提升人的创意。在实验中,进行走路的实验参与者在发散性思维测试中会得到更高分数。

“无聊”是一门“丢掉”的艺术。越来越多的数字设备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越来越难以获取好的创意。美国知名科技电台主持人Manoush Zomorodi在其系列节目“Bored and Brilliant”中对“无聊”与“创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Zomorodi走访了美国数位脑科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无聊”状态或者空闲的大脑状态有助于激发创意

智能手机可能会干预大脑的自然处理过程。当我们的大脑不再接受微信和朋友圈更新的“轰炸”时,大脑会开始“放空”,而这恰恰是我们挖掘好创意的最佳时间。许多人会通过“冥想”的方式来找寻灵感,也是基于这个原理。

表面上, 我们放下了问题,但心底其实还是想解决的。潜意识很了解我们的心意,他会接管思考的工作,等待机缘触发给你答案。

例20、结核杆菌疫苗(卡介苗)的诞生

岁月悠悠七万载,贫寒富贵尽折伤。

咳咳血染门前草,叹叹飞花落雨塘。

病骨恹恹泉路近,孤坟岁岁断人肠。

凭君莫怨当年事,历代医家未有方。

这说的是肺结核病。中医称为“痨病”。自古得了这个病,基本没得治。

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Calmette)和介朗(Guérin)发明了结核杆菌疫苗,为纪念两位先驱,就把疫苗称为卡介苗。

这个伟大的发明,是他们矮玉米中获得灵感而发明的,因此,人类战胜结核菌,也有矮玉米的一份功劳。

卡介苗是活的细菌,天花疫苗则是活的病毒。当人们从动物身上天花病毒接种到人身上,人可以得到抗体,从而免疫天花;但是将活的结核杆菌接种到人身上,人就会得结核病。

两位科学家想尽了办法,也不知道结核病的疫苗该怎么做。他们使研究工作停顿了下来,想放松一下再开始下一轮的研究,于是一起来到郊外的田野里散步。

这一天,巴黎郊区的马波泰农场的主人马波泰正在玉米地里巡视。这一年的玉米长得不好,株身很矮,穗子也小。

两位科学家看着那矮矮的玉米,卡墨德问农场主为什么它长得那么矮小。

马波泰说,是因为这种玉米已经种了十几代,它已经退化了。

“退化”的字眼立即像火炬闪亮。后续的故事,笔者不用交代了,读者也猜出怎么回事了。

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细菌,培养到第230代的时候,结核杆菌没有毒性了,没有致病性了,却能使人产生抗体。

11、好好睡觉,梦出灵感

可能我们有这样的经历:工作到深夜感到筋疲力尽,睡意袭来,强打精神草草记录下刚刚萌生的一些奇思乱想。第二天一早醒来,突然有了灵感,一个自己认为绝妙的创意在脑海里闪现。

这不是在故弄玄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on Friedman在他的新书《The Best Place To Work》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为了更有创意,有时你需要挖掘一些与你的固有思维模式不同的想法。因为你并不擅长摆脱固有想法,而当你劳累或精神不集中时,一些‘奇怪’的想法反而会更容易在你脑海里涌现。”

当然,Friedman并不是让你故意整夜不睡来“熬”出好的创意。但你的确改变一下工作习惯,睡前床上的对着问题胡思乱想一通不是既有效又惬意么。

例21、苯环的发现

中学课本有一个案例,正好说明这个过程。19世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有一天在书房里炉火边思考着苯分子中碳原子如何排列的问题,一阵倦意袭来,不觉朦胧睡去。在睡梦中他看见长长的碳链条像一条条长蛇起舞,突然有一条蛇回首咬住自己的尾巴,他顿时从梦中醒悟过来并得到了灵感。据此便提出了著名的苯分子的环形结构理论。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凯库勒的灵感活动的形成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1)思考苯分子排列结构的逻辑思维。不言而喻,这种逻辑思考是在他的显意识领域中进行的。它是一种以遵循逻辑思维规范而进行的自我意识过程。在这种逻辑思维运动状态中因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途径而陷入困境。

(2)因梦见“蛇舞”而悟出苯分子的环形结构的朦胧思维。应该指出的是这是在凯库勒潜意识领域中进行的过程。“蛇”的形象显然是他过去的思维认识信息的沉淀而储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领域内的,在他显意识领域中关于苯分子结构的逻辑思考虽然没有找到答案的结果。但这种逻辑思考过程所形成的思维内容则作为新信息却潜入了他的潜意识领域,并因“蛇”形信息的诱导,使得在他的潜意识领域里发生新旧信息相互碰撞、沟通,从而闪现出灵感的火花,便形成了“蛇形 苯分子”的融合结构即环形结构。

例22:拉马努金梦到数千个数学公式

1887年出生的印度神级数学家拉马努金,在他短暂的一生(终年32岁)为我们留下了4000多个数学公式,至今数学家们仅仅揭开了其中很小一部分谜底,其中包括计算出黑洞熵的数学公式。那拉马努金是怎么获得这些公式的呢?他回答说自己经常在梦中见到印度女神娜玛卡尔,他提出的这些公式也都是得到了娜玛卡尔的启迪,而当他醒来的时候就能够思路清晰地写下这些公式。

拉马努金是凭空做梦就能写下那些公式吗?显然不是。他在11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大学数学的全部知识,到了16岁的时候,他接触到了《纯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概要》这本书,其中收录的5000多个数学定理,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证明。于是他开始一个一个地证明书中的定理,为此花费了大概5年的时间,书写了数百页的笔记。

对数学公式的广泛接触、深度钻研及洞察融通,成为拉马努金灵感不断被激发的基础。

拉马努金

12、让粉丝参与贡献灵感

现在是粉丝经济时代。粉丝不仅是市场营销需要笼络的,它在企业研发、服务等多个模块都可以贡献价值,尤其是值得珍贵的是粉丝贡献的灵感。

例23:小米的粉丝参与研发

小米就是利用粉丝参与研发、营销、持续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高手。

2010年8月16日,小米论坛起步,后台只有1个工程师,利用开源论坛的代码简单配置上线。论坛注册用户第一个月只有一百多人,由一个工程师在本职工作之余,尝试运营论坛。

此外,小米最初MIUI系统发布时,只有100个用户,是小米公司一个个从第三方论坛“人肉”拉来的。

这一批人成为了论坛发展的起点。 

小米以广大的用户为核心,100人的MIUI团队在论坛和用户互动,听取用户的建议和需求,系统每周更新,在保留基础功能稳定的基础上,把好的不够好的想法,成熟或者还不成熟的功能,都放入系统,坦诚地放在用户面前,供用户使用、测评

随后,MIUI会在下周二让用户来提交使用过后的“四格体检报告”。“体检报告”会以系统消息的形式在进行过刷机的用户手机里弹出,每期参与人数十多万。通过四格报告,可以汇总出用户上周哪些功能最喜欢,哪些觉得还不够好,哪些功能正广受期待。小米工程师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对系统进行修改。

很快,小米论坛有用户数千万,平均每天访问量超过数百万,发帖数十万多条。

要知道,每一个的意见,都是小米公司的研发、改进灵感啊,这简直就是一场群众运动,用广大百姓(米粉)的智慧去打造一款手机啊。

13、寻找外援“购买”灵感

外援不仅是球队的专门称呼,在个人成长领域叫教练、老师,为企业排忧解难叫顾问、咨询,为国家打仗出谋策划的外部智囊叫军事顾问。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寻找外援的“购买”不仅是用金钱购买,一句由衷的感谢也是一种表达,不要忘记给你灵感的人

外部顾问就像医生,对于病人来说,自己的疑难杂症,很麻烦,可是对于富有经验的医生来讲,可能他已经经历了好多。

高人的一个点拨,或将受益终身。

在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感觉灵感枯竭难以蹦出的时候,不要忘了还可以去“买”。

14、 外部环境养育灵感

灵感经常是放松的状态下,不经意出来的,为自己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诱发灵感非常重要。

如果公司就是一个普通的环境,自己一定要主动去接触让自己打开思路的环境。

例如,去一个超大的书店。去书店不一定要买书,可以随意逛逛,尤其是在失意,问题解决没有头绪的时候。逛着逛着,随意看着,一定有一本书书名会吸引你。很可能,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就是你非常在意的,也是你潜意识里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很可能,这本书就可以给你灵感。

不仅书店,博物馆、展会、商城等,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不一定非要去公园、田野等自然界,当然,自然界对灵感的启发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再来看看各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公司,他们是如何重视环境的。

例24:谷歌

谷歌说:要创造世界上最令人感到幸福、最能激发生产力的工作场所

例25:Facebook

Facebook办公环境设计大胆,创意十足

例26:Inventionland发明岛

Inventionland发明岛:就像一个童话王国

例27:Pallotta Teamworks慈善公司

Pallotta Teamworks是美国一家慈善公司,办公楼由仓库改造,成本仅为每平方英尺40美元

例28:Selgas Cano建筑师事务

Selgas Cano建筑师事务所,被茂密的树林包围,一半埋入地下

例29:Twitter

Twitter开放式而且充满活力的会议室、办公区域和休息区,促进了同事之间创造性的互动

例30:亚马逊

亚马逊在西雅图的新总部:现实版的亚马逊雨林

15、内部环境孕育灵感

优化内部环境包括身体锻炼和精神修炼。

精神修炼,像心境、情绪、认知、悟道,是东方文化的优势,修身、齐家、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

这一点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再难难不过有心人。

身体与精神的锻炼,主要强调由“静”到“空”(再说下去变成讲佛了)。

说说我自己的亲身体验:

例31:安静与想象激发身体灵感

我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要考体育:100米、引体向上、立定跳远。跑步是我的长项;引体向上,我每天放学就去做几个,也不怕;就是跳远,老是跳不远!

考试那天,感觉状态一般。离我跳远的时间估计还有20分钟左右。我百无聊赖的等着。突然想起来,把天地之力用一用吧!我躺在草地上闭目养神,想象自己与天空融为一体,同时调息吐纳,想象每一次吸气都在吸收宇宙的能量。

等到监考老师叫我名字,我爬起来,慢慢走过去,跳!

我感觉脚底滑了一下,心想,遭了,肯定发挥不好!立即对老师说:再来一次,没跳好!(每个人可以跳三次,选最好的距离作为成绩)

老师说,还跳啥,都满分了!

我完全不敢相信。之后我试过多次,再也跳不了那么远。

这一定是安静与想象给了身体“灵感”,那一瞬间作出了最协调的动作,几乎没有显意识的功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成像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冥想的人在大脑的特定区域里有着更多的脑灰质,大脑区域间的联系更强,并且大脑随年龄增长而萎缩的现象更难以察觉。麻省总医院的拉若医师及其同事,比较了有1~30年冥想打坐经验和没有打过坐的各15位志愿者的大脑核磁共振图。他们发现,冥想打坐真的增加了前额叶脑皮层(prefrontalcortex)和右前脑岛(rightanteriorinsula)等脑皮层区域的厚度,而这些区域是控制人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以前的研究曾显示,一些著名的音乐家、运动员和语言学家的这些脑皮层区域都有增厚。

原来,冥想,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孕育灵感的土壤都不一样,自然有更多的灵感出来。

16、 即时记录勿丢灵感

为了不必要的记忆风险,建议大家有什么想法的时候,随时记录。记得多了,灵感就会越来越多。以前,人们都推荐随身带个小本本和一支笔,随时记录,现在当然仍然可以这么干;我建议用手机记录就好了。灵感来的时候立即打开笔记本:“印象笔记”(或者“OneNote”),如果感觉来不及,打开微信在对话框里给自己发个微信也是可以的,随后立即剪切到印象笔记;在电脑面前有灵感的时候,应该在桌面的便签立即记录。

例32、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一首《春日》:“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清晨,庭院树木间飞鸟的啼鸣引起诗人的注意。他举首眺望。感到红花绿叶已将春天召唤到人间,不由提笔写诗,正要捕捉意象之时,忽然间灵感又消失了,再也寻它不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生动地描写了灵感闪现,不记录随时消失的情景。

鲁迅先生说,当他写作兴致上来,废寝忘食,别人喊他也不答应。

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其至在敌人的利剑逼到他眼前时,还依然坚持写完他瞬间顿悟的数学公式。他对敌人大吼:“给我留些时间,让我解完这道题!”至死不肯丢掉灵感。

一定要记录,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过于自信;一定要记录,哪怕它显得那么幼稚。

即时记录的灵感,过段时间又可能会诱发新的灵感。

————————————————

后记:笔者致力于研究与分享“高效研究力”,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篇大论来讲灵感?

如题,灵感是最直接的智慧,对于我们高效研究问题、快速解决问题有极大的意义。

知易行难,16大法则,32个案例,一万两千字,只为讲清楚我们该怎么想,怎么做,才会有灵感,才会源源不断爆发灵感。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好的灵感体验,请在评论区留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