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今天看来,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1774年的油画《铺设道路》,无疑是一幅反映所谓“大旅行时代”改革理念的里程碑作品。这幅画由全权负责道路建设项目的法国财政总长约瑟夫–马利·泰雷委托订制,用于纪念法国现代交通运输技术领域的傲人成就。
普适性“启蒙”文化的希望与威胁前景中骑马的人,也是画中的主导性人物,一般认为是让–鲁道夫·佩罗内,法国18世纪最卓越的工程师之一。他的许多技术发明在画中都予以了细致描绘。其中最有名的是正在远处架设桥梁的吊车,以及前景中工人正在使用的形状奇特的独轮手推车。
这些技术发明使人可以在崎岖的山中修建道路,提醒着观者,哪怕是最难逾越的天险,人类亦能征服。韦尔内的画浓缩式地呈现了启蒙主义理念,其中一项明确信条,即,相信公众利益的显著“提升”,必须建立在将其交付公共机构的基础上,并始终接受清晰合理原则的指导。佩罗内亲自为《大百科全书》撰写了大量工程学词条,反映出对此种价值观的身体力行。
事实上,韦尔内在画中描绘的技术进步,很可能是受到权威启蒙文本中相关工程技术插图的影响。泰雷任职时正值A.-R.-J.杜尔哥当权,这名政治家原是一位经济学家,韦尔内作品完成那年,他被任命为财政部长。该部门着眼于将重农主义原则运用到政府管理中。
广义来说,重农主义原则上相信独裁主义,但却是“启蒙”或“理性”的管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自由贸易,并为高效的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杜尔哥的理想是在山区建立乌托邦城市,为履行承诺,他积极投身于实施勒杜著名的邵村理想城计划。
韦尔内在画中描绘的很可能就是法国汝拉省多山的地形,即理想城的所在地。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使这些农村地区得以从国内和国际市场获利,以保持其经济活力。杜尔哥在掌权的24年前曾发表过一系列冷静的“监察报告”,强调了以交通系统的改进为中心的重农主义社会愿景。
在杜尔哥看来,历史的力量将不可阻挡地向此种社会形态迈进:人类的心灵不断被启蒙,孤立国家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商业与政治将世界连成一体,全人类交替经历平静与躁动、顺境与逆境,尽管步履缓慢,却始终朝着日臻完善的未来迈进。
早在大革命之前,歌德就已对德国哥特式教堂表示过激赏,进入后拿破仑时代,这一建筑形式迅速成为民族抗争的不二象征。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在风景画中极富想象力地描绘了一座宏伟的德国教堂和城市,一位中世纪日耳曼王子正率领凯旋的军队向教堂方向行进,传递出一种抵抗的决心。这幅画作于1815年,以纪念并期盼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获得一系列胜利之后,一个新的德意志国家将很快复兴。
耸立于风景之上的教堂尖塔,成为一种宗教复兴的象征。尖塔的结构明显令人想到这是一座未完工的教堂,申克尔原本想将其作为对解放战争的纪念。
教堂上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喻指画家对胜利的祝福。画面中,彩虹被描绘成一束穿透空中黑色云层的耀眼光芒,预示着暴风雨过后和平即将到来。
申克尔此画是一对作品中的一幅。另一幅历史风景现已丢失,描绘的是黎明中的希腊式建筑。这两幅画或许想要告诉我们,艺术家并没有将德国哥特式建筑的复兴视为对欧洲古典文化的否定。
共和政治被普遍与法国入侵者联系起来,导致人们对古罗马共和政治的想象也被彻底玷污,然而对古希腊的态度却不同,在许多艺术圈中,古希腊艺术形式在德国民族艺术复兴过程中仍被广泛使用。
但与申克尔同时代的许多德国激进主义者,更倾向于抵制所有前基督教时期的古典遗产。申克尔本人在为1819年罗马举办的德国绘画展所写的评论中也提到,大多数在罗马活动的年轻德国艺术家,都拒绝描绘“希腊罗马”的“悲剧式英雄”,转而到“我们自己的现代基督教时期”寻找灵感。迪弗雷努瓦曾将古典遗产喻为欧洲文明“一束清澈、永恒、普世的光芒”,此时却因自负而被漠视。
想要进入罗马“大旅行”圈子,却不将钻研古典遗产置于首位,这种姿态的确相当挑衅。在罗马1819年隆重举行的德国艺术展上,参展艺术家拒绝像过去那样向古典遗产致敬,这让国际鉴赏家大为震惊。
就连曾力主德国艺术家应以“更具男性气概的丢勒”为榜样的歌德,都认为这一步迈得太大了。大部分参展者只专注于基督教艺术传统——这一传统深深镌刻在拉斐尔及其前辈艺术大师的作品之中。弗朗兹·普福尔,圣路加兄弟会的杰出成员,在他那幅著名的《拉斐尔和丢勒跪在艺术的宝座前》中,象征性表现了两个文艺复兴基督教画派在感知上的统一。
圣路加兄弟会的领袖似乎格外推崇基督教观念,这种共享的欧洲文化观念,在启蒙运动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这种乌托邦式的基督教理想,受到诺瓦利斯的作品,尤其是作于1799年的《基督教精神或欧洲》一诗的启示,诗中虚构出那些“美丽光辉的时刻,当欧洲还是一个基督教世界之时。
这种抵制古典艺术普世权威的潮流,实际可以在拿破仑入侵之前找到知识来源。在某种程度上,当古典主义的普世原则导致文化堕入无以复加的窒息状态时,这种抵制行为无疑象征着一种反叛之姿。最初的攻击靶子是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 ,较之其他艺术史著作,该书显然最为强调并宣扬欧洲只有一个有效的共同艺术传统的观念。
参考文献
GAY, P., The enlightenment: An Interpretation, 2 vols.(London, 1970).
HABERMAS, J., trans. T. Burger and F. Lawrenc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 Bourgeois Society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