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你的“冒充者综合症”?

如何改变你的“冒充者综合症”?

首页休闲益智冒充者攻击更新时间:2024-05-17

文|若杉

01

有些人对批评敏感,但有些人,是对夸奖绝缘。

比如,辛辛苦苦读到了博士学位,旁人夸你学识过人,你可能想的是,跟同学比起来,我真的学得很差,可能是运气好才拿到学位的吧。

费尽心思准备的考试,拿了不错的分数,满脑子想的都是:估计那天老师心情好,才给了我高分。

明明技术过人,在工作上解决了各种疑难杂症,却常常被自己的噩梦惊醒,担心别人说:你就是在这里混日子的。

……

这样的人,好像很难相信自己是好的,哪怕旁人的夸奖是真诚的,他也很难相信,或者心里暗暗想着:“我很糟糕,你没发现,只是因为还不够了解我。”

记得之前有一个来访者,叫奕,在一次咨询中,她用很弱很弱的语气对我说:“同事们都说我穿这条裙子特别好看,老师,你觉得呢?”

我立马回复她:“你原本就很漂亮,穿这条裙子,整个人看起来更美、更有气质。”

她接着问我:“所以,同事夸我漂亮,是因为我真的很漂亮。”

“当然”,我回。

听我这么说,来访者的眼泪瞬间落下。

她说:“其实,从小到大,很多人都说我长得挺好看的,但我觉得她们都是在敷衍我、甚至是嘲笑我,我自己根本连镜子都不敢照,我觉得自己浑身缺陷,怎么会有人夸我?”

像弈这样,不敢相信自己的优点,不敢接受别人夸奖的心理,心理学上,叫做“冒充者综合症”。

冒充者综合症不是病,而是一种认为自己不好的思维倾向,它是保琳(Pauline R. Clance)和苏珊娜(Suzanne A. Imes)在1978年发现并命名的,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为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

患有“冒充者综合症”的人,他们的自我评价与客观现实之间,总是有那么一条鸿沟,有时候甚至还会让人觉得过于谦虚,有些虚伪。但在他们的内心,是真的觉得“我不好,我不配,我所拥有的一切,只是运气而非能力。”

02

一个人不会天生就自我否定,一定是成长中经历了太多的指责,才会变得对夸奖和赞美绝缘,相信自己真的就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

弈给我讲过她的故事。

从小到大,母亲总能在她的身上找到缺点。比如,上幼儿园的时候,她邀请小朋友来家玩,结果小朋友走了,心爱的玩具也丢了,母亲骂她笨,连玩具都看不住。

上小学的时候,想要主动帮妈妈洗碗,结果妈妈说她“洗得又慢又不干净,还不如不洗”

上中学了,有男生给她写情书,不想却被妈妈看到,妈妈说:“你长成这样还有人喜欢,也不自己照照镜子。”

……

咨询室里,听弈一句句讲述这些母亲对自己的指责时,我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多么苛刻、又多么残忍的母亲呀,可以把自己女儿说得如此一文不值。

这样的父母其实有很多。

一个读者留言说:“爸爸好像总能找到理由贬低我,小时候考99分,爸爸说,应该有很多人考一百吧;出国留学,拿到帝国理工的offer,爸爸说,你考的这是什么野鸡大学;毕业后如愿进了喜欢的公司,爸爸说,隔壁老李家的孩子,比你年纪小,都考上公务员了,多稳定,你这个不靠谱。”

有时候,我们哪怕内心懂得,这是父母怕自己骄傲,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被批评久了,总觉得自己就是不好,哪怕别人真心夸奖,也觉得他们虚伪。

不相信自己是好的,值得爱的,怕是原生家庭给孩子最大的伤。

有一期《圆桌派》谈美食,嘉宾马家辉分享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有时候会买一个芒果回来,全家7个人分着吃,对于很爱吃芒果的他,每一口都无比珍惜。

后来有一次,他省了一些零用钱,自己去买了一个芒果,怕被家里人发现,把芒果藏在厨房里的一个角落,晚上等家人都睡了,一个人躲在厨房里,偷偷品尝这得来不易的美食。

结果,还是被父亲看见了,父亲当时没有批评他,只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各种场合讲起这个故事,说儿子自私,一个人独享芒果,不跟姐妹分享。

马家辉回忆说:“这件事在我成长过程中,也就讲了3000遍吧。”

长大后的马家辉称自己对食物麻木,有些食冷淡,因为总觉得自己不配吃好的东西,一吃就有很深的愧疚感。

因为父母的指责,不仅不配被称赞、不配被爱、甚至连好的食物都不配享用。可见,童年每一句指责,都不会在记忆中轻描淡写地划过,都变成了信念里根深蒂固的“我不好”、“我不配”、“我不值得”。

03

如果看到这里,你觉得“说的就是我,我就是这样的”,别慌,你不是唯一。据调查,有“冒充者综合症”的人占人群中的70%,这并不是一个小数据。

OliviaFox Cabane在《魅力学》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每一年,她都会去给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新生们讲课。她总是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的被录取是招生委员会的一个错误?而每一次,都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学生举起了手。

如果你也被这种症状困扰,有三个方法介绍给你:

第一,假装自信。

这个方法来自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她在《向前一步》中坦言,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冒充者综合症”患者,总是对自己感觉不好,不够自信,在哈佛读书时,甚至真的去见过负责招生的主管,询问学校为何会录取自己。

为了克服自己的“冒充者综合症”, 她常常采用“假装自信,直到变得自信”的策略,当领导布置一项新的任务,哪怕心里打鼓,也尝试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先把工作接下来。

应付一个不太擅长的演讲,哪怕紧张万分,也在头脑中模拟自己演讲成功的画面。

“假装自信”的策略可以帮助你至少有机会得到很多工作和机会,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把机会拒之门外。

只要获得了某种机会,“冒充者综合症”都会努力去完成,事实上,结果通常都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得多。

第二,尝试相信。

“冒充者综合症”患者最大的问题是对别人的赞美和夸奖绝缘。

有人夸你漂亮,你会说“哪里哪里?”

有人夸你工作做得好,他会说“运气好而已”。

这些回答本质上都是在说,我不好,至少没有你说得那么好。所以,要摆脱“冒充者综合症”,要先学着相信,相信别人的夸奖都是真的,相信自己值得。

下一次,当别人夸奖你时,至少先学着回复“谢谢”,假以时日,你会更加习惯别人的夸奖,然后说出“我就是很漂亮”、“我工作很努力,我值得这样的成就”。

第三,做成就记录。

“冒充者综合症”患者,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放大自己的缺点,弱化自己的优点。成就记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自己小小的成就和别人的夸奖,不管信还是不信,都先记下来再说。时间久了,厚厚的一本成就记录,会提醒你,其实,你真的挺不错的。

不管在原生家庭受了多少伤让你成长为一名“冒充者综合症”患者,从现在起,你要学着相信自己、鼓励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你也不例外,更何况,你是真的很好!

The end

作者:若杉,心理咨询师,已出版作品《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咨询预约*ruoshanxinli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