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学术神棍的冒牌祖师,活着打脸孟德尔,死后一统苏联生物学界

苏联学术神棍的冒牌祖师,活着打脸孟德尔,死后一统苏联生物学界

首页休闲益智孟德尔研究所游戏更新时间:2024-05-09

苏联与美国的太空竞赛总是看得人热血澎湃。

但在生物学领域,苏联完全被美国吊着打。

苏联学术其实不弱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拿到手软,生物学领域也有名家坐镇。

研究狗拿了诺奖的巴普洛夫、致力于让人民吃饱的瓦维洛夫、用数学做生物的柳比歇夫……

生物大厦顷刻倒塌,这全拜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那位不学无术的所长李森科所赐。

嘴强万人敌

他自称是苏联名望最盛的农学家——米丘林的弟子,但两人根本没有师徒名分。

他还将孟德尔遗传学批成“资本主义科学”,推崇自己那套“共产主义进化论”。

逼迫全苏联的生物学家以他为榜样,凭一人之力让苏联生物学倒退30年

李森科之后,苏联生物学界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

他为何一边毁了苏联生物学,一边还能博得斯大林的欢心?

那是因为他所捆绑的米丘林,曾经改变了苏联的果业。

一般人都以为名师之后必无虚名,谁能想到米丘林从来没有这么一个劣徒?

苏联爱国电影里的米丘林

米丘林只有初中文凭,园艺知识全靠自学。

就这样一个民科,指出了孟德尔遗传学之不足,为俄罗斯培育出300多种高抗高产的果树品种。

他与李森科完全两个极端,勤恳踏实兢兢业业,是个令人尊敬的农学家。

伊凡·米丘林

结果在李森科的影响之下,米丘林的学说被曲解,从此成了“蛮横的伪科学”

___________

米丘林,一个出生在园丁之家的男孩。

从小他就有个特别的爱好,他喜欢四处收集作物种植,塞进了他的口袋里。

看到小小的种子逐渐出芽、长高、出叶,他的兴奋感都会满溢而出。

他还跟着父母学习各种种植的知识,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初中毕业。

俄罗斯气候寒冷,米丘林家的果树种植收入越来越少。

家里再没钱供他读完高中,在叔叔的安排下,他来到铁路站台当助理。

他一直省吃俭用,外快赚的钱也都存了起来,5年后他用第一桶金租下一座庄园。

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庄园,他开始自学许多果树栽培的技巧。

他踏遍附近的园艺场,还会去一些稍远些的优秀果园和学校求知。

越看他越发现,俄国的园艺水平之差,理论与技术都到了完全停滞的地步。

品种稀少,种植管理也很困难,全国60万公顷的果园种植总面积中,超过3/4的种植面积都是不足0.25公顷的小园区,种植的品种同质化很严重。

俄国气候、土壤条件恶劣,无法套用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既使引入优良品种也禁不住天寒地冻地折磨。

整整十年的时间里,米丘林的研究毫无进展,倒是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为他尝试杂交育种提供不少帮助。

他一举培育出两个适合种植的樱桃品种,这也是俄国水果种植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杂交选出优良品种。

多刺樱桃,图自:米丘林《Principles and Methods》

这事在俄国可是大事,登上《俄国园艺学报》、《农民》等杂志头版头条。

米丘林他想要收集更多的种子尝试更多的杂交组合,以科学探险者的身份踏上旅途。

最终在朋友和崇拜者的帮助下,他收集了来自韩国、黑龙江针叶林、喜马拉雅山、天山等地近600种水果品种。

米丘林(左)与其他教授

在新一轮的选育尝试中,他发现有些果树种在肥沃的黑钙土里,营养丰富却不耐寒。

他抓住一闪而过的念头:会不会是充足的营养让这些果树生长太快,来不及“学习”如何耐冻?

米丘林选择了一块略贫瘠些的土地,他在这块土地建起了一块果园。

他尝试用环境胁迫苗木,果不其然,植物对寒冷的忍耐能力变强了。

米丘林生活与工作的地方

植物受胁迫时,寒冷就好比抗生素,而植物就像细菌,生存的本能让它“学会”抗寒。

但米丘林发现另一种抗寒的可能:在嫁接时砧木不同苗木的抗逆性也大不相同,甚至在其后代都略有体现。

在果树栽培上,为了保留亲本的优良性状会用到嫁接技术。

因为许多果树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假使果园内有一颗果树果实鲜美,但因为自交不亲和性,就只能和劣等母本结合才能产生后代,就无法保证基因优良。

嫁接技术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靠着亲本的一根根插条就能不断培育新的优良后代。

砧木与接穗需要紧密贴合

但是,如果只要嫁接就使作物获得砧木的属性,那岂不就是所谓“获得性遗传”?

这与主流的遗传学观点大相庭径,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尽管这种嫁接获取的属性很有限,却实打实地打了孟德尔的脸。

通过嫁接、环境胁迫提高抗性,甚至改变性状,这便是米丘林赖以培育新种的理论。

他的果园品种越来越丰富,曾有人说过“全俄国的果园也不及米丘林的三分地”

就连美国农业部的技术人员都主动联系米丘林想要高价购买那些新品种。

在发财致富的机会面前,米丘林却主动拒绝了对方提出的要求,他认为这项园艺技术属于全民族,不能用来换钱。

但这份爱国心却被俄国的官僚阶级所辜负,他们不愿提供哪怕一年3000卢布的研究经费,还派人监视他。

直到苏联成立,列宁十分欣赏米丘林在农业上的成绩,不但提供资金、物质,还增派人手。

这是米丘林科研工作的第44年,他拥有了自己的学生,果园内第一次同时进行几百个试验。

以米丘林学说为基础,苏联学者将800个品种进行杂交,近10万种杂交组合,最终产生了30000个新杂交种。

而米丘林本人更是研发300多种经济型水果品种,获得了列宁勋章。

1934年,与共青团员聊天

其实米丘林学说虽然认同“获得性遗传”,但这也是在果树嫁接的前提下。

他也曾说过:“我毫不否认孟德尔定律的价值,相反的,我不过是坚持对它加入一些修正和补充。”

日本遗传学专家Shinoto通过茄子嫁接杂交获得了嫁接杂种,孟德尔支持者Ohta在1967年尝试辣椒嫁接杂交也得到了新的品种,这些都证明了米丘林学说的正确性。

以米丘林命名的米丘林国立农业大学

现有的观点认为,春季萌芽期前后,砧木中的遗传物质伴随这树体贮藏营养上运而进入接穗的生殖器官。

处于感受态的接穗生殖细胞和胚胎细胞,无意中便会将这些遗传物质整合进染色体组。

由此可见,孟德尔挑明了用进废退的不足,而米丘林指出了孟德尔的局限性。

米丘林性格谦虚深受其他学者尊敬,苏联优秀遗传学家瓦维洛夫虽然与他持有不同学术观点,两人感情却一直很好。

米丘林提倡学生自主思考,他曾说:“懂得我的理论和方法的不算我的好学生,推翻我的理论和方法的才是我的好学生。”

直至最后,他都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每年他都会收到上万咨询信件,而几乎每一封他都亲自回复,因为信的那头都是亟需解决问题的人。

自此为止,米丘林仍是世人尊敬的科学家。

而他离世之后,却被李森科坑得名声尽失。

___________

19世纪20年代,苏联横空出世一位农学家李森科,声望直追米丘林。

根正苗红的李森科

他提出名为春化处理的方法,只需用高湿度和低温处理冬小麦种子,就能增产两三倍。

对于舍弃农业发展工业的苏联而言,李森科一看就是“专家站台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但春化处理真的这么厉害吗?其实冬性作物都需要经历持续的低温才会开花结果。

这是越冬植物的自然习性,否则会大大延迟开花,乃至只长茎叶不开花。

春化作用确实能够提高产量,但绝不是李森科吹嘘的“两三倍”之多。

图为拟南芥,左边未经过处理,右边经过处理后开花

身处神坛就要有神的样子,为了圆上自己的弥天大谎,他开始引经据典。

普通的春化处理技术开始跟拉马克学说联系上,结合用进废退提出,连续多代春化处理后的作物就会越来越高产。

他还引用了拉马克学说另一个核心理论——获得性遗传。

获得性遗传在拉马克的学说之中,也是为了弥补用进废退的不足。

用进废退很好理解,例如长颈鹿不断伸颈去够树叶,就会进化出长脖子,鱼要是努力上岸跑,鱼鳍就终有一天会变成腿。

但是鱼爹的再努力把鱼鳍练成出腿,不肖鱼儿子没能继承也是白搭。

所以“获得性遗传”应运而生,上一代锻炼所得会烙印在基因中,继承下去。

只要每一代努力锻炼一点,3亿7500万年不断拼搏,鱼总能化成人型。

就这样一个禁不住推敲的学说,在孟德尔遗传学为主流的新时代,居然借着社会主义还了魂。

李森科自称米丘林传人,将米丘林学说从果树版“获得性遗传”,直接说成是全栈“获得性遗传”,提出了遗祸后世的“李森科-米丘林学说”。

不仅如此,他还将孟德尔遗传学说成了是资本主义的形而上学,只有米丘林学说才是“纯种共产科学”。

一个只有躯壳的学说能与遗传学两强并立,还得靠斯大林给予了他政治支持。

在斯大林的光辉下,他走上了人生巅峰,先后当选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还当上了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的所长。

为了将所有人蒙在鼓中,他动用一切政治资源,反对他的人不是入狱、就是出了意外,“斯大林红衣科学主教”之名震撼全世界。

李森科的科学独裁不仅影响着苏联的生物学发展,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深受影响。

在当时,中国课本上明明确确写着:最伟大的生物学家——“米丘林和李森科”

袁隆平年轻时就被坑过,他相信不同植物嫁接在一块就会产生全新物种,他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把番茄嫁接到马铃薯上、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

在他屹立近30年时间里,西方世界的生物学飞速发展,DNA双链结构的发现更是确定了孟德尔遗传学之正统。

而苏联生物学却仍在固步自封,甚至呈现倒退的情况。

沃森与克里克发现DNA双链结构

苏联经历了斯大林时代与赫鲁晓夫时代,而苏联科学界却只有李森科时代。

直到1964年,李森科因为赫鲁晓夫下台,终于失去了他独裁者的地位。

这场腥风血雨终于落幕,但米丘林也彻底和李森科捆绑一起,成为了伪科学的实例。

李森科坑了苏联30年,但真的要说坑得最惨的,还是米丘林。

逝者已矣,却还要为苏联生物学界画上一个句号。

能者多劳,也不该这样辛劳。

*一个彩蛋

你想看的李森科:

*参考资料

А. Н. Бaxapeв, 《Замечательная жизнь и работа И.В. Мичурина 1855-1935》. 1936.

Ivan V Michurin, Principles and Methods(1929).

刘用生, 李保印, 李桂荣, 周秀梅. 嫁接杂交与果树遗传的特殊性. 遗传HEREDITAS. 2004.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