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西⼦,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个奇妙⽽⼜贴切的⽐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之所以拿西施来⽐西湖,不仅仅是因为⼆者同在越地,同有⼀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这个⽐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最恰当评语。 原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