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童模之痛:童年不该成为被父母变现的梦魇

拷问童模之痛:童年不该成为被父母变现的梦魇

首页休闲益智萌箭传说我射的贼‪准更新时间:2024-05-07

童年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拥有。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有些家长却从来不在乎。

三岁的孩子,该是什么样呢?在公园里打滑梯挖沙子,在房间里扔得玩具满地,吃饭会弄得满脸饭粒,在墙上画满佩奇......三岁的娃娃本就不懂事,在不懂事的年纪做着不该做的“工作”,学会察言观色,稚嫩的脸硬是撑出懂事的表情,这样的反差一点也不“萌”,只会让人倍感心疼。

日前,三岁童模妞妞拍照时被亲妈飞踹的视频,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留言指责:“不配做妈妈”“靠孩子挣钱的窝囊废”“这就是虐童”......尽管妞妞妈已经发布微博进行道歉,但并没有得到网友的原谅,甚至有合作过的童装商家曝出妞妞“接单很多”“经常高强度工作”“这位母亲打孩子的情况经常发生”。现在事实还未完全清楚,但妞妞妈这一脚实锤飞踹,踹开无数父母扭曲的三观,引起公众对“童模现象”的空前关切。

在百度上搜“童模”二字,搜索结果前三页几乎全是童模公司的广告,偶尔夹杂着几篇文章,便是对童模这个“行业”的拷问。可见,一方面,搜索结果中广告的分量比医疗广告都不知多到哪里去,说明这个“行业”的市场之大和火爆程度;另一方面,“赚钱”“走穴”“补课”这些关键词让人不禁替这些孩子感到辛酸,更让人对这一行业暗涌着的危害深深担忧。

如果说家长偶尔让孩子当童模只是出于好玩而没有明确动机,那么之后在金钱和虚荣心的诱惑之下让孩子走上“职业”之路,则是全面开启了孩子童年的瓦解模式:当别的孩子在图书馆看童话书的时候,童模们在苦练走步;当别的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的时候,童模们在镜头前稚嫩地凹着造型;当别的孩子在踢球的时候,童模们带着雕饰过的微笑正准备走向T台;当别的孩子听着歌声入眠的时候,童模们或许还没收工......也许,按照家长们的说法,“主要为了让孩子们见世面”“多锻炼锻炼没有坏处”“挣了钱以后出国留学”......诗和远方就在那里等着你,只要你当童模。托词不堪一击,不过是家长丧心病狂的逐利之心,用孩子的童年为自己的苟且买单——“小小肩膀扛起一个家”。

在各种有关童模的报道中可以发现,童模的家长往往是没有正式工作的。他们纷纷当起了孩子的“职业经纪人”,安排各种培训、走穴、广告活动、拍片活动,几乎把每天都排得满满的,甚至有的家长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上学经常请假,只为每天游走于各种秀场片场去实现甚至超越平均“日薪”4000元的目标。有的家长或许内心尚有隐隐的愧疚,出于自我麻痹和自我安慰,总会安排孩子工作之余,“抓住每个空闲的时间”,请最好的老师补课,孩子挣钱辛苦,所以用钱弥补嘛!

缺觉,长期吃外卖盒饭,身体上的超负荷,不知有没有甲醛超标的一套套新衣服,不能理解要求而被粗暴规训......孩子们不懂为何要努力工作,只懂得用所谓听话去迎合成年人的逻辑“多接单,妈妈会笑”;更幼小的孩子甚至不懂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对的,就像视频中的妞妞,妈妈的那一脚飞踹究竟因为什么,她自己都不懂。肉体上的痛揉一揉就好了,心灵上的伤却一层一层在结痂。

纪伯伦的《论孩子》里写道,“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如果弓在摇摆,箭必将迷失。幼小的心灵需要呵护,童年更是道德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不顾孩子的意愿,牺牲孩子的童年,剥夺孩子的快乐,一味追求“成名”“赚钱”,在商业氛围的包裹之下,在追名逐利的父母熏陶之下,在成人规则的暴力干预之下,孩子很难不形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很难不形成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任何人的思想和意愿都应该被尊重,包括孩子。给孩子一个应该拥有的童年,父母责无旁贷。童真不可以被标价,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做“中间商”,用别人的童年去“赚差价”。(央视网评论员 华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