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瓷版画
景德镇瓷器,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在感受千年陶瓷文化的同时,我们更感受到这文化背后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每一件精美瓷器上的画作都是这些陶瓷工匠通过辛勤的汗水,精心创作而成的。每一件瓷器的产出都是经过十道工序铸就而成。每道工序真可谓匠心独具,技近乎道。下面就来看一看每一件精美的瓷器是怎样产出的:
这些模型根据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于乾隆八年(1743)所编《陶冶图说》的制瓷过程,按制瓷顺序雕塑而成。(部分过细内容有所省略,概为十步骤)
1.采石制泥
采石制泥
制瓷以瓷石做胎,瓷石产于安徽省祁门,山名坪里、谷口两处,据景德镇约二百里路。当地利用山间溪流设轮作碓,将瓷石舂成泥,制成色纯质细的砖式原料,称之为“白不(dun)”。另外,景德镇高岭、玉红、箭滩等品牌的白不,皆以产地为名。按此所诉,乾隆官窑当时所用的原料是专门从据景德镇二百里以外的祁门运来的。
2.淘练泥土
淘练泥土
制瓷所需要的瓷泥,需经淘练,使其精纯。工棚前,一位老者正将瓷泥放入水缸浸泡,翻搅,使杂质下沉,另一中年汉子,再将泥浆舀到置于缸上的马尾细筛中过滤。过滤后的泥浆由另一人再分别注入置于矮架上的过泥匣钵内沉淀,使泥浆稠厚成形。在画面左下方,几层新砖之上置一无底木匣,铺细布大单,一位白须老者正将成型的细瓷石放入匣内,以便紧包,砖压沥水。工棚内,赤足者正将淘好的泥土翻练匀实,以备用。
3.圆器拉坯
圆器拉坯
圆器用轮车拉坯。就器之大小,又分为两种办法。大者拉一至二尺之器,小者拉一尺以内之物。在一只大木盘下设轴即是轮车,另有工匠将练好的泥置于车盘上,拉坯工坐于车架上,以竹竿拨动木盘飞快转动,然后以手按泥,随手法的屈仰收放,按模子的样式,以目测定款式、大小,不差毫厘。
4.圆器青花
圆器青花
在圆器上绘青花,分工颇细。勾线、渲染,绘旋纹边饰(俗称打青箍)、花鸟禽鱼、人物、写款都各有专职,且按类聚室操作,这是青花不同于五彩之处。
5.制画琢器
制画琢器
凿器的样式,有方、圆、棱角之别;制画的方法有彩绘、镂雕之异。仿旧须宗其典雅,肇新务审其渊源。制瓷之器,需遵古制。纹饰之作,花团锦簇,胜于春色。虽为瓷器,亦可尽显中华古代文明之象。
6.蘸釉吹釉
蘸釉吹釉
上釉之法,古代制作长方、棱角的琢器用刷釉法,但不匀;大小圆器及浑圆琢器用蘸釉法,但又因体重而多破。今小圆器,仍于缸内蘸釉,余皆用吹釉法。用一寸粗、七寸长的竹筒,一端蒙以细纱,蘸釉以吹,视坯的大小与类别,吹的遍数由三、四遍至十七、八遍不等。
7.镟坯挖足
镟坯挖足
旋坯和挖足两道工序。旋坯。圆器尺寸由模子而定,但光平度要通过旋坯修整。旋坯车,形似拉坯车,不同的是在木盘中向上立一根木桩,顶上包垫丝棉以护坯。将坯合扣桩上,拨盘转旋,以工匠持刀旋削,则器之里外皆得平光,是技术性很强的工种。挖足。在拉坯时,需留二三寸长的泥把,以便于把握以画坯、吹釉。待吹、画工竣,旋去泥把,挖圈足,写款。图中工匠,旋坯、挖足两道工序并作。
8.成坯入窑
成坯入窑
成坯入窑
窑作长圆形如覆瓮,高丈许,上罩大瓦屋,名窑棚。窑棚后部之外,设烟囱,高二丈余。烧窑有专门的窑户。瓷坯即成,装以匣钵,送至窑户。入窑时,将匣钵码放于两边排列,中间疏散,以通火路。窑火有前、中、后之分。前火烈,中火缓,后火微,坯胎的安放位置,视釉的软硬或器物的等级而定。待满窑后,开始发火,随即将窑门以砖砌好,只留一方孔,投松柴,片刻不停,待窑内匣钵作银红色为止,火熏一夜后开窑。
9.开窑烧坯
开窑烧坯
烧制瓷器,依耐于窑火。计入窑到开窑大约三日,到第四日清晨开窑。窑中套装瓷器的匣钵尚带紫红色,人不能近,唯开窑之匠用数十层布制成手套,蘸以冷水护手,又用湿布包裹头面肩背,方能入窑搬取瓷器。瓷器即出,乘热窑以安放新坯,新坯潮湿就热窑烘烤,可免火后坼裂之患。画面上,远处,肩运柴片的人正在为烧窑运柴,左侧二人,一人正往窑内投柴,另一人抱柴以供;近处,案上待包的器物,是刚出窑的瓷器。
10.祀神酬愿
祀神酬愿
景德镇方圆十余里,山环水绕,中央一洲。缘于产瓷之地,商贩聚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数十余万,皆以烧瓷为生,故窑火之事,皆尚祈祷祭祀。传说朱明之朝,帝令烧制龙缸,数年未成。朝廷官员严督窑民,百姓苦累。当地一位姓童的"神"纵身跃入窑中,捐身而缸成。主管人怜悯他而又觉神奇,于御窑厂内建祠纪念他,号曰"风火仙"迄今屡显灵异。窑民们也每日祭祀,供奉风火仙,以至经常在此请艺人唱戏以酬劳神灵。今天,我们值得一提的是,祀神酬愿非制瓷工艺,但此却被列为其中不可少的一项工艺,表现出窑工们对火的崇拜,对人工自然的敬畏,对窑事兴旺的企盼。这种现象不仅于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亦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一个特殊又常见的现象。
景德镇能工巧匠辈出,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盘,催生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灿烂,更体现出景德镇匠人的这种民族精神,而机器批量生产逐渐代替手工业的今天,景德镇的工艺匠人们又面临着考验,产量化的瓷器又怎么会留传于世呢?可非量化的瓷器在价格上又很难亲民,丢掉大众市场所需,又有多少需求呢?瓶颈的产生,降低品质不是景德镇人风格,只有工艺再上一层楼才能走得更高,走得更远,才是最好的传承。
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与外部世界对话,当时这些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可以说,在这其中,对陶瓷文化的深远影响功不可没。清代著名启蒙思想家魏源曾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其大意为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前进一步便接触到了“道”,古人同样将“技”的精神诉求于“道”。“道”是生存之道?还是传承之道?经久不衰才是王道。这就是景德镇人坚守的匠人精神。“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