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正确欣赏玉雕:“三七停”起手式,“六法”“八分”相背法

咋正确欣赏玉雕:“三七停”起手式,“六法”“八分”相背法

首页休闲益智名人雕刻大师更新时间:2024-06-05


对于玩玉人来讲,如何欣赏一件玉雕作品是一件必学的功课。初涉玉雕的鉴赏家、收藏家,往往不容易分出作品的高下。认得雕家名气却不一定认得雕家作品。而且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玉雕艺术和真正的玉道大多人看不懂、不会看。那么该如何欣赏一件玉雕作品呢?


当前玉雕欣赏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今日,东西文化碰撞加剧,加之理论上的混乱、误导,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部分雕刻大师对传统艺术产生了动摇,对现代派、后现代派、形体艺术追捧有加。一时间出现了大众普遍不认识,行家普遍读不懂,光怪陆离的新洋象。



目前的问题是:雕刻的多,雕好的少;喜欢玉的多,真正懂玉的少。有的叫喊着“传统”,在作品里却见不到传统的影子,根本就没钻进去,谈何从传统中打出来。有的呼吁着“创新”,其作品远没冲破传统的樊篱,不师自然,抱残守缺,谈何出现新面目。



有的学雕刻十几年,不知黄金分割“点线”法,不知“六法”为何物,不晓“三七停”起手式,不懂“八分”相背法的协调关系。

玉雕上两个品种,号自称“王”,“雕山子不过二三峰,雕水不过二三波,雕美女无非一对丰胸,雕佛秃顶大肚皮,有的优劣不分,只学低的,不师高的,岂知已有“师其高而得其中,师其中而得其下”的衷告。



欣赏玉雕艺术品要看气韵


我们且看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先祖们是如何欣赏国画的,由国画欣赏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玉石雕刻,因为,我国有青铜雕法,砖雕法,木雕法,唯独缺少玉雕法,中国的玉道至今也是从国画,青铜,砖,木等民间雕刻艺术中传承,所以,在没有系统的中国玉道理论,我们结合国画法来看中国玉道。




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中国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同样我们也可借鉴来品评、赏析中国玉道的主要准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玉道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书画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同样,艺术其灵魂都是相同的,玉道同样要体现在玉石上的“气韵”则是由“整和细”彰显它的魂。优质的美玉更能立体的表现它的气韵。



元代杨维桢在评论国画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



 
气韵生动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都是首统要义,成为玉雕和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由此而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玉雕法。中国传统人物玉雕强调“动势”、“传神”、“神气”,山子雕重视“气势”、“意境”、“气象”,花鸟雕侧重“态势”、“生机”、“意趣”,所有这些无一离开气韵生动这一绳律。
总之,气韵生动是玉道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作品要看“整” “细” 


把握细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修养,一种精神向往,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现代行为,同时还是一股热情,做艺术的人,尤其因该树立这种品质。
艺术说白了就是形式的问题,形式打动眼睛的第一要素是“整”,“整”既体现在布局,均衡,对称,奇正,虚实,韵律,节奏,完整表达题材的统一性。这仅仅是它的一半,假如要继续打动你的心灵,那一定离不开细节,惟其细节显思想,两半加起来才是上品。




完成“整”的哪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要在“整”的统领下,去关照细节,即点与线,线与面,疏与密,方与圆,光与毛,空与实,动与静,这些无不体现修养之高下,只有把细节做到位,形式的品位才有可能的保障。



纵观中国之玉道除了沿用传统的青铜,石,木的雕刻技法,能真正反映在玉石雕刻上的就是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玉道技巧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玉道的精神实质。中国玉道多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




用于雕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玉雕大师的才思、功底。



中国玉雕讲究以气势反映意境,有气势为活雕,无气势为死雕。雕断意偈、形断气亡、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雕琢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势与意境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雕琢技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大师们心弦的拨动。


雕力,琢气、神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势统意境、统韵律,以韵律助气势、助意境,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玉雕。或古拙质朴、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玉雕大师千锤百炼,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相反,板、刻、结、漏、死、滞、浮、弱、俗的线条是玉雕大师所不取的。驾驭线条的能力,也是衡量玉雕大师水平的关键。




来源: 竹钰天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