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兴站,一棵高大的榆树映入眼帘。目测榆树约有25米高,裸露的树干高大挺拔,四周分出几枝灰褐色的枝干,直直地伸向天空。虽是冬天,却仿佛能看到它亭亭如盖、枝叶繁茂的样子。
看我对这棵树感兴趣,东兴站车间*祝阜青说:“这棵榆树是东兴站资历最老的‘职工’,也是职工们不可或缺的伙伴。”接着,他给我讲起了这里的故事。
东兴站是京包铁路上的一个货运站,始建于1922年,原名为磴口站,20世纪70年代中期更名为东兴站。1991年全路三线建设铺开,各站段、车间开始修建候车室、行车室等站房。随着东兴站站内改造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排排砖瓦房拔地而起,行车室、候车室、货运值班室、调车工作室、职工宿舍等设施逐步投入使用。
搬进新房后,职工们便动手开始美化院子里的环境。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卷起袖子、挥着铁锹将坑坑洼洼的院子填平、拔掉丛生的野草,划出不同的功能区域,翻地、施肥,撒上各种蔬菜籽和从家里带来的花种。有着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特点的榆树,便在这个院子里安了家。
199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周边厂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东兴站也迎来了货物运输的高峰期,从一个四等站升为三等站。那时,站内每天都停满了满载的列车,职工们需要定时巡查列车情况。白天光线充足还好说,到了晚上,四周一片漆黑、寂静。那时候,新来的职工最害怕的就是独自巡视,有时走着走着脚下突然蹿出一只兔子或是刺猬,把人吓一跳。
老职工告诉新职工一个办法,走一段路就用手电筒照一照院子里那棵榆树,有榆树“撑腰”胆子就会大很多。这个方法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出去巡视线路,职工总要回头望一望榆树。大家说,看见榆树,心里就踏实了。
2008年1月14日,该站成功开行首趟万吨重载列车,从集结到开出仅用了2小时14分,获得了高度评价,被评选为全路先进中间站。这一成绩,与东兴站职工的努力分不开。
当时,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全站上下十几名职工,从头开始学习业务知识。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他们还得进行室外操练,操练场就在这棵榆树底下。当时正是数九寒天,职工在室外待的时间一长,就冻得直打哆嗦,只好绕着大树跑一跑,暖和暖和身子。
为了加快作业速度,调车长、连结员摘了手套演练,不一会儿双手便冻得通红,也只得靠着大树歇一歇、跺跺脚。榆树像一个忠诚的朋友,陪伴着他们,也像一个严格的老师,“监督”着他们。检查车辆货物装载情况、列车编组情况……最终,在榆树的目送下,他们出色完成了任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后来,东兴站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职工来来往往、砖瓦房变成了小楼,唯有这棵榆树静静地站在这里,一站就是30多年。望着这棵正值壮年的榆树,它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上,印记了一代又一代东兴站人的奋斗图景。和榆树一样,一代代的铁路人有着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的秉性,在数不清的酷暑寒冬中坚守岗位,把安全和责任融进血脉之中。
东兴站的变迁也是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缩影。时光荏苒,一代一代铁路人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而他们拼搏顽强的精神,也如这棵榆树一样,守护着铁路发展的历程。
离开东兴站时,我回头又望了望那棵榆树。此时,旁边的股道里一辆万吨大列正在进行调车作业。那一眼,此时的“老榆”正坚韧挺拔、风华正茂,继续同一代代东兴站人一起,在岁月里结伴前行,守护安全、见证发展。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记者站(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包头站融媒体工作室
文字:王素娟 张宇晨 吕子威
图片:祝阜青 李振鹏 马威
制图:宋佳琦
来源: 人民铁道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