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杂谈第十章-曹孟德逆转乾坤(上)
上一章里我们从袁绍的角度来细数官渡之战对峙阶段,双方的各种妙手变招。袁绍掌握着战略主动权,所以经常主动出击,从侧后方袭击曹操,也不停的袭扰曹操运粮通道。但是都被曹操像一个太极高手一样一一化解。不过曹操用尽浑身解数,依然没有转变自己弱势的局面。
接上文:
内部动荡回到曹操的视角,虽然屡次化解了袁绍这边的攻势,但自己依旧处于极度弱势的状态。之前我们也说过,曹操统治中原地区,他自己本身的根基并不是特别稳固。
袁绍出身更好,名望更高,实力也更强。许多地方的县令、太守们,看到袁绍势大,纷纷动摇起来响应了袁绍的号召,开始不听曹操的命令了。
相持百余日,河南人疲困,多畔应绍。《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

汝南郡一带很多人响应袁绍
尤其是汝南一带最为困难,之前我们也说过袁绍派刘备到了汝南,联合当地的黄巾余党刘辟等人从后方袭击曹操,刘备的部队一度在许昌周边进行劫掠。虽然后来曹仁闪电击破了刘备,但是汝南这边并未就此安定。
汝南是袁绍的老家,所以袁家的门生故吏很多都在汝南,汝南这边的很多士族们纷纷召集私兵部曲,反抗曹操。
收拢豪族时袁绍盛於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三国志·满田牵郭传》
曹操自己需要在前线与袁绍对峙。面对后方各种不稳定因素,曹操首先让自己的后续留守部队来消灭汝南响应袁绍的士族们。
首先就派出了满宠担任汝南太守,负责"擦屁股",满宠也短暂的降服了一些造反人士。
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馀壁,诱其未降渠帅,於坐上*十馀人,一时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千人,令就田业。《三国志·满田牵郭传》
但是短暂的派兵平定,并不是长久之计。曹操同样使用袁绍的方式,开始拉拢另外的豪族们,来对抗袁绍派系。
首先我们要讲的这位名叫李通,江夏人士,少年时代就纵横淮、汝之地。
李通认准了曹操才是能够称霸天下的人,于是拒绝了袁绍、刘表的招揽,*掉了这些使者送给曹操,率众投靠了曹操。李通带领着自己的私人部曲,帮助曹操又平定了许多汝南一带的叛乱。李通也接任了满宠的汝南太守之职。
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李)通皆拒焉。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三国志·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李通
之前我们有提到过的徐州扛把子臧霸,这会儿从徐州带兵北上,牵制着袁绍在青州方面的部队。让曹操不用为东线战场分散精力。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臧)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三国志·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臧霸北上青州牵制袁谭
还有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将李典,是兖州本地士族。
李典的父亲李乾家中有门客数千户,从一开始就投靠曹操,但是这些部队都是只属于李家的私兵。李乾死后,李典的哥哥李整成为了李家军的掌门人。再往后大印就传到了李典身上。

李典
李典这会儿带领着族人和部曲为曹操前线运输粮草衣物,同样在官渡之战时出力许多。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三国志·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曹操就这样拉拢了很多本地豪族,帮助自己摆平了另一些响应袁绍的豪族们。
抚镇西北在官渡对峙期间,西北的众多高度自治军阀,成为了一大不稳定因素。以马腾、韩遂为首的军阀们割据西北十数年,朝廷一直都只能给予安抚,并没有能力去进行平定。
曹操在官渡之战的前夕,任命豪门名士钟繇担任司隶校尉,持节驻扎在以长安为首的关中地区,负责西北军阀的安抚工作。
曹操给予了钟繇非常大的权力,包括军事行动、官员的任免等命令都不必向中央请示直接可以下达。钟繇此时就是国家名义上的“西北总督”。
西北的军阀们可不是吃素的,董卓就是他们的“前辈”。只要有利可图,他们绝不会吝惜露出獠牙。钟繇在破败不堪的长安中焦头烂额,目标只有一个:西北军阀们不出兵响应袁绍的号召。
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钟繇华歆王朗传》

钟繇抚镇关中
钟繇不仅顺利的完成了安抚西北的重任,还在官渡之战对峙期间,向曹操前线资助了两千多匹西北出产的良马。
曹操非常开心,特地写信称赞钟繇,还把他比作西汉开国元勋萧何。
远交近攻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馀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適当尔。” 《钟繇华歆王朗传》
曹操在自己的地盘内通过收拢豪族,得到帮助来对抗其境内响应袁绍的人们。袁绍此时还去联络其他诸侯,以寻求盟友的帮助来共同对抗曹操,最关键的当属荆州刘表了。
袁绍派人向自己的老盟友刘表求助,让刘表发兵进攻曹操的背后,刘表表面上答应了袁绍,但是他并没有拿出实际行动来,想坐山观虎斗,看曹操和袁绍二人谁能笑到最后。
及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度,绍遣人求助,表许之,不至,亦不援曹操,且欲观天下之变。《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

不过从《三国志》中,这里还有另一段记载,刘表其实是答应了袁绍,并且准备派兵出击的。
后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表举州以应绍。《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

荆州牧-刘表
不是刘表不想出兵,而是被其他事情所牵制,导致没办法去进攻曹操。
荆州南部,有一位官员名叫张羡,此时是刘表手下,担任长沙太守一职。
桓阶是张羡的幕僚,他在这时向张羡建议投靠曹操,因为曹操是代表着朝廷,袁绍进攻曹操是"无义之举",所以应该率领荆南四郡自保,不要听从刘表的号令。
张羡听从了桓阶的建议,联合了整个荆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一同拒绝接受刘表号令,并且派使者联络曹操。曹操非常开心。
阶说其太守张羡,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

荆州势力图
刘表当然不能坐看手下一半的地盘独立出去,于是带兵南下进攻张羡,张羡得病而亡,最终长沙城陷落,此次反叛并没有成功。
张羡在刘表后方这次反叛虽然没有直接带给刘表很大损失,但是牵制了刘表的大部队,让他没办法去支援袁绍。
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
曹操同样知道刘表会是心腹大患,于是还派遣手下卫觊携带书信,前往益州刘璋的地方,联络刘璋出兵来牵制刘表。
刘璋和刘表之前就有梁子,二人互相攻伐很久,虽然这次卫觊因为道路不通并没有把书信送到刘璋这边,但是可以看出曹操的策略,依然是联络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牵制袁绍和他的盟军。
太祖征袁绍,而刘表为绍援,关中诸将又中立。益州牧刘璋与表有隙,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令璋下兵以缀表军。《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

刘璋
刘璋这边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就派手下赵韪屯兵朐䏰(今重庆市云阳县),时而跟刘表发生军事冲突。
官渡之战发生的公元200年,这会儿刘表成功策反了赵韪,并且派人协助赵韪去进攻老东家刘璋。所以说这西南战场,二位刘姓州牧的战争,很有可能也有响应官渡之战的影子。
璋使赵韪进攻荆州,屯朐䏰。 …韪因民怨谋叛,乃厚赂荆州请和,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三国志·刘二牧传》

刘璋、刘表势力图。赵韪屯兵中间地区
北方的幽州,袁绍也被曹操来了个"绕后进攻"。
幽州此时属于袁绍的领地,但是渔阳郡的太守鲜于辅,听从了田豫的建议,亲自来到前线拜见曹操。还有一位同样在幽州的乌丸校尉阎柔,也派人在此时送信给曹操,听从曹操的号令。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三国志·满田牵郭传》
阎柔、鲜于辅等人在官渡之战期间为曹操牵制了袁绍的后方。
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阎柔遣使诣太祖受事,迁护乌丸校尉。而辅身诣太祖,拜左度辽将军,封亭侯,遣还镇抚本州。《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

曹操扰动袁绍的后方
袁绍联合了老盟友刘表,但是曹操这边则通过策反张羡,联络刘璋的方式牵制住了刘表。不仅如此,曹操还能够让袁绍背后的幽州一众官员投靠自己,扰乱了袁绍。
如果曹操没有在外交上做到这近乎极致的操作,他的处境会更加被动。
两位英雄,互相远交近攻,这一阵外交上的攻防令人窒息、精彩非常!
接下来,局势会如何发展呢?
(本文所有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到外部平台。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游戏和影视剧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