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付出、后得到!人际交往中的平衡游戏,你是否了解?

先付出、后得到!人际交往中的平衡游戏,你是否了解?

首页休闲益智平衡到底更新时间:2024-04-16

第一节 主动付出,珍惜对方的付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的付出和得到都是相互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模一样,也不能要求别人的付出和自己一样多或者比自己还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将心比心,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懂得得到的前提是付出。

我们更应该懂得人际交往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想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交往的双方都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只有自己付出之后,才能得到对方的认同,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的情况,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另外,当对方对我们的付出做出回应之后,我们才能清楚对方是否也愿意做同样的付出,才能确定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从而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除此之外,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方的付出,不要因为对方的表达方式和我们不同,就否定了对方付出的价值。

有一对很恩爱的新婚夫妇,正快乐地享受当下的二人世界。某一天,妻子的父亲因为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两个人急急忙忙赶到医院看望。走出病房后,妻子非常生气地质问丈夫道:“你怎么看起来好像一点也不伤心?说出的话也完全看不出你有任何担心。”丈夫说道:“你怎么知道我不担心,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人有事都放在心里,脸上很难表现出来。”但是妻子仍然不依不饶地说道:“没有表现出来就是不难过!”

两人因为彼此的感情表现方式不同,对对方产生了怀疑,进而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然而,丈夫真的就没有付出吗?住院的医药费、请假陪妻子一起来医院探望,其实都是丈夫付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妻子不能因为丈夫的表现和自己的期望不尽相同,就怀疑其对自己的家人没有感情。

付出会因每个人性格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真心,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如果自己在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一味地否定对方的付出和努力,并借此来抬高自己的话,会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反感,进而导致自己的建议根本无法通过或者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在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的同时,承认对方为之付出的努力,并对对方的成绩进行肯定,那么这个人通常会被认为谦恭有礼,不自大,会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支持。

李明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情商都非常高,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批评,并总是能让对方欣然接受,赢得了同事和朋友们的信任和尊敬。

有一次他负责一个项目,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把收集客户信息的任务分给了新来的同事小王。到了验收的时候,李明发现小王的工作成果与自己所期待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并没有当场对其提出批评,反而在阶段性总结时表扬了小王。他对大家说道:“首先要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付出,正是你们的付出才会让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地进行。其次,我要表扬一个人,那就是小王。小王刚参加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虽然工作成果稍有瑕疵,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李明说道:“你们当中在工作上需要改进的人会收到一封邮件,里面有你们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我的一些建议。希望大家可以尽心尽力,争取早日拿下这个项目。”其实收到邮件的只有小王一个人,但是李明的这种做法很好地维护了小王的自尊心,再加上李明之前的表扬和认可,小王对他提出的建议欣然接受并加以弥补,最后李明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这个项目。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得到对方认可最好的办法就是肯定对方的付出。但是,人们通常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过于放大自己的付出,而缩小对方的付出,甚至是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彼此间非常容易爆发矛盾和冲突。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被试每两人随机组成一组,然后去完成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在其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每一组的表现都通过摄像头记录下来。第一轮的测试结束后,被试要对自己的队友做出评价,并分析任务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哪一方身上。这时候有63%的人认为...

随后实验者将各组完成任务过程的录像播放出来,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的队友为完成任务付出的努力,然后让被试再做一次评价。这时候,72%的人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了任务失败,23%的人认为责任各自都有,只有5%的人认为原因在对方身上。

由此可知,人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力基本都是放在自己身上的,非常容易忽略对方的付出,因此才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争吵。这个实验提醒我们不要把视线只集中在自己身上,要看到别人的付出,这样才能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和客观的态度,从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不要忽略感情上的蝴蝶效应

心理学上的“蝴蝶效应”是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该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非常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发生极小的偏差,都会造成结果的极大差异。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没能及时解决,那么这个刺激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有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就如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蝴蝶效应”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感情方面也不例外。

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争执多数都是由小变大的,所以不要忽略情感中的小问题,也不要以为偶尔争吵微不足道,不需要重视,过一段时间之后,问题自然会解决。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争吵开始的时候,以前积累的所有问题都会一起爆发。这时候你会发现以前的小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堆积在内心深处,这些问题的爆发只是差一条导火索而已。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因小失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成语,这些成语讲的都是细节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当感情上出现一些小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解决,要尽量避免因为问题累积而导致矛盾激化,从而引发更大的问题。

王志和张欣结婚三年之后,开始经常出现一些小的摩擦,但是摩擦发生时并没有引起两人的重视,直到有一次他们之间堆积的矛盾来了一次大爆发,两人才意识到小问题也能带来大麻烦。事情的起因是:王志在上班的时候忘带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但是在上班前王志曾专门问过老婆,是否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了公文包里,当时张欣的回答是:“全部装进去了。”结果因为忘记了带文件,王志到公司之后被上司狠狠批评了一顿。

等到他下班回到家的时候,看见张欣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就强压住心中的怒气,问道:“你把文件装哪里了?为什么我找不到?你到底认真听我话了没有?你知道那份文件多么重要吗?害得我被领导训斥了两个小时。”本来张欣的心情非常不错,但是面对丈夫的一连串质问,心中虽有愧疚,嘴上却说道:“你上次不也忘记给我带东西了?”

王志一看张欣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歉意,反而拿出以前的事情狡辩,就更加生气了,说道:“你还好意思说,上个月就是因为你忘了把我的策划案装进公文包里,害得我被公司批评,这才多长时间就又发生了一次。”张欣反驳道:“又不都是我的错,谁让你把东西乱放呢?我每天都把你的东西装好,这一次不过是真的忘了,你就一个劲地说我!”

最后两个人连晚饭都没有吃,各自生着闷气。这时候王志心中想到:“为什么老婆经常会犯这种错误?做错事情了也不会道歉。”随后,王志又从这件事情上想到了老婆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以及她以前犯的错误,内心变得更加烦躁起来。而张欣也同样想起了老公以前对待自己的态度,又想起了他以前惹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致使两个人最后不但没有向对方道歉,反而越吵越凶,甚至扬言要离婚。

其实,王志和张欣之间一开始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可是争吵发生后,因为没有及时冷静地思考,使得以前积累的矛盾也随之爆发出来,致使问题到最后被放大了很多倍。这就是感情当中的蝴蝶效应,即小的问题也可以引发大的冲突。其实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和争执,都是因为表述方式不恰当引发的,然后又通过压力和情绪的作用,导致以前积压的问题和不满一起爆发,使得原本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所以在生活中,尤其是感情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正视问题,及时解决。如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问题最终将会变得不可收拾、无法挽回。

小张最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一直都不太顺心,所以回到家之后就想玩一局游戏发泄一下。正玩着的时候,老婆下班回到了家,看见正在玩游戏的小张就说道:“你知道我工作有多累吗?天天被领导催,我快受不了了。”小张听到老婆的抱怨,心中有些感触,但是因为不想在家里讨论工作上的事情,就“嗯”了一声,表示自己已经听到。

但老婆对他的态度非常不满意,认为他是忙着玩游戏,所以敷衍自己,于是就大声说了一句:“你成天就知道玩游戏,从来都不关心我。”这时候小张也说了一句:“我怎么不关心你了,那你关心过我吗?”说完之后,房间里的气氛就变得尴尬起来。

其实两人最初都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对自己的工作不顺发泄一下而已,只不过一个人选择的是用语言来发泄,另一个选择的则是用游戏来发泄,但是因为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再加上压力的作用,使得原本能轻松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了,还由此引发了一场争吵。

人们经常说,破镜难圆,感情一旦出现问题之后就很难恢复如初。在感情生活中,要想避免问题扩大,切断蝴蝶效应的链条,就要学会及时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个小问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问题经常是因为语言表达引发的,想要成功地将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表达方式。

一般情况下,当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女性会表现得非常情绪化,这时候她们通常会选择通过语言发泄出来。如果对方能够非常认真地听其诉说,她就会得到满足,诉说之后,内心的压力和不满自然也会得到释放。如果对方用敷衍的态度进行回应的话,那么女性都会极其愤怒,这时候矛盾就会爆发,之前的所有问题在争吵的过程中也都会被牵扯进来,导致矛盾扩大和升级。

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说,他们认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没必要去解释或者抱怨,但是他们的这种态度经常会被女性理解为不真诚,愤怒之火随即被点燃。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解释,也不要放弃倾听的机会,要学会体谅和尊重,小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使得最后的结果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

第三节 赞美要真诚,也要有技巧

林肯曾说:“一滴蜜糖比一加仑苦胆汁更能捕获苍蝇。”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真诚的赞美,因为赞美的话总是让被赞美的人更加自信并且有成就感。除此之外,赞美也让我们能够迅速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两个陌生的人第一次见面,如果一个人夸奖对方的气色好或者衣服非常好看,那么对方通常会认为这种赞美是一种释放善意的信号,因此也会进行积极的回应,这就使得本来略显拘谨的两个陌生人马上拉近了距离。

可是,虽然赞美有很多好处,但是在赞美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切忌让自己变成一个众人眼中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在赞美对方时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不要让自己的赞美变得虚伪,弄巧成拙的赞美还不如老老实实闭上嘴巴。

想要赞美变得真诚,就需要赞美顺其自然,不能表现出丝毫的牵强附会,另外还要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民国时期,袁世凯成功地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袁世凯的终极愿望并不是做一个受政党控制、议会约束的大总统,而是要做皇帝。传说有一天,他睡觉时被一阵响声吵醒了。原来,一个丫鬟不小心打碎了他非常喜爱的一个玉碗,他非常恼怒,想叫卫兵进来处死这个丫鬟。这时,丫鬟哭着说道:“都是奴婢的错,但奴婢犯错是有原因的。”袁世凯不耐烦地说道:“你有什么原因,赶紧说!”

丫鬟说道:“我当时端着参汤走了进来,发现榻上躺着的不是大总统,奴婢受到惊吓才把玉碗给打碎了。”袁世凯听到这里更加生气地道:“榻上躺着的不是我,是谁?”这时候丫鬟磕磕巴巴地说道:“我看到一条青龙躺在榻上。”袁世凯听后心中大悦,更加坚信自己是真龙转世、真命天子,于是这个丫鬟不但没有被惩罚,反而得到了赏赐。

这个丫鬟之所以能够逃脱惩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聪明机智,赞美话巧妙地说到了袁世凯的心坎上。另外,她的这番赞美话是在袁世凯的卧室中说出来的,外人根本无从得知,否则袁世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也只能*了她,来堵天下悠悠众口。由此可知,恰当的赞美一定是符合对方心意的,也一定要在合适的场合说出来。

我们每天面对的人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的赞美能够因人而异,这样才能显得我们的赞美是有诚意的,才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可。因人而异原则就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要观察对方的性格、情绪、个人喜好,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话去赞美,这样的赞美才能打动人心。而且我们的赞美还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听起来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人们都喜欢那些有理有据的赞美,因为这样的赞美更能体现出赞美者的真心。

除此之外,赞美他人时最好能赞美得比较具体,这样才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是真正了解他,而不是在说客套话,泛泛地赞美。

韩信是汉初有名的大将军,其领兵才能很高,是汉初众将领中的佼佼者。韩信一生建立无数战功,有功高盖主之嫌。因此,就有人议论道:“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想要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刘邦听了这些议论之后,就对韩信起了猜忌之心,想要*掉他,便召其入宫。韩信入宫之后,刘邦就问他:“你看我能率领几万大军?”韩信回答道:“陛下最多只能率领十万大军。”刘邦听后反问道:“你能率领多少大军?”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

刘邦这时候笑着问道:“既然你统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会被我所控制呢?”韩信回答道:“陛下虽然没有领兵的才能,但是有领将的才能,所以臣才会为陛下所控制。领兵的才能可以后天培养,但领将的才能却是天生的,陛下天赋异禀,不是臣等庸才可以比拟的。”刘邦听后十分开心,暂时搁下了要*韩信的事。

刘邦作为皇帝,听过的恭维实在是太多了,笼统的赞美已经很难再打动他了。然而韩信对刘邦的这番夸奖,却非常符合其地位和心理,并具体指出刘邦具有领将的才能,正说到了刘邦的心坎上,刘邦又怎会不高兴呢?

著名心理学家杰斯·雷尔曾经说过:“对于人类的灵魂而言,称赞就如同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便无法健康成长。不过,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敏于躲避他人的冷言冷语,而自己却吝于将赞许的阳光给予他人。”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而要善于赞美、真心赞美,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表达赞美之意时自然、真诚。

如果直白的赞美不适合自己,那么还可以采用暗示性、含蓄和间接的赞美方式,让对方体会到自己的心意,这种赞美会让对方印象更加鲜明、深刻。例如在夸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引用别人说的话,这样会让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如果我们当着领导和同事的面称赞领导,不仅领导觉得不合适,同事们也会觉得我们是拍马屁的小人。

但是如果在领导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的称赞会让同事们觉得我们是真正尊敬领导,而我们的赞美之词间接传到领导耳中,领导也会非常受用,那么我们就会在同事和领导的心中都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吝啬对他人的赞美,赞美在为别人增加自信的同时,也为自己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第四节 投射效应,避免以己度人

一个人开着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中途爆胎了。这时他翻遍了车的行李箱,都没有发现千斤顶,但已是深夜,道路偏僻,很少有车辆经过,他慢慢变得烦躁起来。在无聊的等待中,他发现远处有一间亮着灯的房子,于是便想去借用一下千斤顶。但是在途中,他一直在想:我敲门对方会给我开门吗?开了门对方家里会有千斤顶吗?就算有千斤顶,对方会借给我吗?

这些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不停地纠缠,使得他的情绪变得更加暴躁。于是,等他把门敲开之后,就对着主人直接骂道:“不就是一个千斤顶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主人感觉莫名其妙,于是“砰”的一声就把门给关上了。这位司机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想当然地推测对方的反应,结果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投射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在脑海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习惯把自己的某种特性投射到别人的身上,这种特性可以是自己的感情、意志、思维方式等,并以此作为依据,以己度人。这种投射通常会造成一些认知障碍,即在评判他人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认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时时刻刻地算计他。

在投射效应的影响下,人们的感觉经常会失真,因为此时人们倾向于以自己为原型去感知和揣测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感知。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观察对方,避免用自己的心思去揣摩对方的想法,要承认和尊重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知他人。

我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即以自己“小人”的思维方式来揣测“君子”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行为,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时候就非常容易让自己的思维陷入误区,影响人际交往的最终结果。

在美国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个小姑娘:“你长大想要做什么呀?”小姑娘回答道:“我想要当飞行员。”主持人说道:“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然后,话锋一转问道:“如果有一天,你开着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这时飞机的发动机熄火了,怎么办?”小女孩想了想,回答道:“我会让所有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打开降落伞跳出去。”

现场的观众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人觉得小女孩的想法太幼稚,有人觉得小女孩有一点“坏坏的”。然而,正当大家大笑的时候,小女孩委屈地哭了出来。这时候主持人问道:“你怎么了?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小女孩哭着说道:“因为我要下去拿燃料。”听到这里,台下观众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

在没有听小女孩的解释之前,观众用自己习惯的成人思维去揣测小女孩,然后都“坏笑”起来,等到小女孩解释之后,大家才发现自己错了。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犯过类似的错误。

投射效应作为一种主观心理的映射,让我们常常会忽视对方的一些特性,强行把别人的想法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当中。比如一个人喜欢足球,他就会和别人一直讨论足球比赛,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忽略对方是否和自己一样喜欢足球,对方是否和自己支持的是同一个球队。此时,如果对方对他所讲的话题不感兴趣,那他就会认为对方不给自己面子,或者认为对方不理解、不尊重自己。

王丽非常喜欢逛商场,有了孩子之后也没有放弃这个习惯。但是她非常不解,为什么女儿会不喜欢逛商场。按照王丽的理解,商场有那么多漂亮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女孩应该不会排斥才对。直到有一天,王丽蹲下来给女儿系鞋带时,发现以女儿的身高和视线看过去,看到的全是人的手臂和腿,完全看不到人脸,整个画面非常恐怖。此时王丽才明白女儿为什么不喜欢逛商场,于是她不再强迫女儿和自己一起逛商场。

这个案例说明了投射效应的影响,以自己的想法来揣测别人,就会走入思维的误区。由此可知,想要避免投射效应造成的误解,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不过,投射效应也并非一无是处,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实意图或者心理状态,帮助自己了解对方,从而在心理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出去游历、谈禅。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就教苏东坡如何坐禅,两人便在房间里相对而坐。苏东坡打坐一会儿之后,脑子里灵机一动,便想捉弄佛印,于是开口问佛印:“你看我坐着像什么?”佛印看了他一眼,淡淡地回答道:“我看你是一尊金佛。”然后,他问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道:“我看你是一堆牛粪。”苏东坡见佛印没有开口反驳,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高兴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妹妹,苏小妹听完之后说道:“哥哥你错了。佛家常说‘万法唯心,心外无物’,因此,佛心讲究的是‘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苏东坡听完之后恍然大悟,内心羞愧不已。

第五节 防范逆反心理,不要步步紧逼

逆反心理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客观环境的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排斥、反抗心理,表现为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采取与对方的要求相反的言行与态度。例如在《圣经》中,上帝让亚当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园中,再三警告他们不能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但是亚当和夏娃最终经不起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这当中虽然有蛇诱惑的因素存在,但是蛇之所以能够诱惑成功,是因为它成功地利用了亚当和夏娃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吃,好奇心反而越强烈,也就越发想吃,旁人稍加引诱,就成功使其偷食了禁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因为被禁止,想要尝试的念头反而更加强烈。这就是逆反心理的作用,也被称为“禁果效应”。因此在心理博弈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想要说服他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让对方自动进入自己的“圈套”中,从而让自己赢得博弈。我们熟知的“激将法”就是成功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达到自身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

土豆最初被引入欧洲的时候,在法国被称为“毒苹果”,农民都不愿引种。此时法国的一个农学家就向国王求情,希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土豆种植。在其劝说之下,国王答应了,但只允许他在一片非常贫瘠的土地上试着种植,为此还专门派了侍卫全程看守。这样做却大大刺激了民众的好奇心,都想去看一下土豆到底长什么样子。

没过多久,村民中就传出了“那块地里面种植的肯定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否则根本不值得重兵看守”的流言。此时农学家又“不小心”地说出“土豆将会成为法国最高产的农作物”,农民听到后对此深信不疑。又过了一段时间,侍卫们故意撤走了,结果每到夜晚人们就到地里偷土豆,然后引种到自己的田地上。就这样,土豆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这位农学家在推广土豆时成功地利用了人们的逆反心理,他清楚人们会对那些有神秘色彩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更加愿意为自己的好奇心买单。反之,如果强制让农民去种植土豆,农民在“毒苹果”的传闻影响下,肯定很少有人愿意尝试。因为人们都不愿被逼着去做某件事,逼迫带来的只能是强烈的抗拒。

有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的第七章中写了许多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和感悟,希望这些建议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他的编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建议他在书上添加一句话,以便增加读者对这一章的兴趣。作家对编辑的建议并不是很认可,但是编辑坚持说道:“要不然我们打个赌吧!做一个问卷调查,看看读者对我的这个建议有什么看法?”

看到编辑这么坚持,作家就同意就在书的第一页上加上了这样一句话“在读完前面的章节前,请不要首先阅读本书的第七章”,并且还附了一张大家对第七章内容看法的调查表。书出版之后,很多读者将调查表寄到了编辑部,大家都表示第七章的内容非常有用,纷纷问为什么不要首先阅读第七章呢?看到这些,作家由衷地感谢编辑提出的好建议。

其实,编辑就是利用了读者们的逆反心理,当人们在被告知不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内心深处反而会对这件事情产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不惜冒险尝试。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固执的人还是谦虚的人,每个人身上都长着“反骨”,如果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摸到对方的“反骨”,利用其逆反心理,那么就能非常容易地引导对方的行为,成为心理博弈的赢家。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孙权的逆反心理,才成功说服孙权和刘备一起合力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希望两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迎战曹军,鲁肃接到诸葛亮后便带着他前去拜见了孙权。诸葛亮看见孙权碧眼紫髯,一表人才,自知难以用平常的道理说动他,便打定主意,用激将法让孙权就范。

于是,他故意夸大曹军的数量,说:“我只说一百万,没有说一百五十万,就是怕惊吓到江东群臣。”鲁肃听后大惊失色,一个劲儿地向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却装看不见。这时候,孙权问道:“曹操部下能战之将,能有多少?”诸葛亮回答道:“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不下一两千人!”孙权又问:“曹操已有吞并江东的意图,我接下来要怎么做呢?”诸葛亮先是分析了曹操顺利地攻破荆州后,携百万雄师、乘大胜之势而来的严峻形势,然后又提出了两条应对之策,即抵抗和投降。

此时孙权说道:“你说的形势这么严峻,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回答道:“当年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尚能笃守节义,不受侮辱,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的刘豫州。事业不成,这是天意,又岂能甘做阶下囚?”孙权听了觉得诸葛亮看不起他,不禁勃然大怒,退入后堂。众人都笑诸葛亮不会说话,一哄而散。鲁肃则一个劲儿地埋怨诸葛亮,批评他藐视孙权。

那么,诸葛亮这样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了吗?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心中的逆反心理已经被成功地激发起来,他本来就不愿意投降,诸葛亮越说曹操实力强,他就越想与曹操较量一下,况且他觉得自己比田横、刘备都要强,他们都不愿意投降,难道自己还不如他们?因此,诸葛亮的这些话反而增强了孙权的抗曹之心。

如果诸葛亮一上来就对孙权恭维一番,然后不断地贬低曹操,希望借此来增加孙权抗曹的信心,只会让孙权心中暗生疑虑,那么说服计划就很难成功实施。所以在说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策略,步步紧逼,只会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就需要人们进行逆向思维,反而可以轻松地说服对方。

有对老夫妻退休了之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刚住下的前几个星期,两位老人过得十分舒心,但是不久后,就有几个小朋友经常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打扰到两人原本安静的生活。于是,老爷子走了出来,制止小朋友,但是几个小孩根本不听他的话,仍然每天在附近玩闹。这一次老太太走了出来,说道:“你们玩得真开心啊!看到你们这么有活力,我好像也跟着年轻了好几岁。”随后,她还表示如果这些小朋友可以坚持每天来,就给他们十块钱。

这些小孩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玩闹得更加卖力了。三天之后,老人说道:“你们的表演没有什么新意,所以只能给你们五块钱。”这些小朋友虽然有所不满,但还是接受了对方的条件。一周之后,老人说道:“你们现在的表演只值两块钱了,希望你们可以再接再厉。”这时,这些小朋友开始不高兴了,其中一个说道:“我们才不会为了两块钱天天这么卖力地为你表演。”从此之后,几个小孩子再也不来这里玩闹了,两位老人又恢复了原来平静的生活。

第六节 换位思考,巧妙说服对方

著名心理学家罗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他询问参加测试的80名大学生是否愿意背着一个广告牌在学校走一圈,结果有48名同学表示愿意,他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而拒绝背广告牌的人则认为,肯定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这样做,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已经把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别人身上了。通过这个心理测试,我们知道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揣测别人的意图,在很多时候是会走入误区的,因为别人的思维总是会与我们的思维有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心灵感应最强的双胞胎,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人际交往和心理博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体会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在展开博弈的时候正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和思路,找到突破口。换位思考也叫作同理心思考,在心理学上指的是通过体会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从而理解他人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在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件中,把自己想象成别人,然后思考别人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设想一下,我如果处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想法更贴近对方的思维,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

有位农夫在自己家的畜栏中养了一只猪和一头奶牛。有一次,农夫要把猪从畜栏中牵出来*掉,那只猪则拼命地哀号、抵抗。这时候,奶牛非常不满地抱怨道:“我也经常被主人拉出去,我也没像你一样嚎叫个没完没了的。”猪听完之后非常气愤地说道:“你知道什么,主人捉你顶多就是挤你点奶,主人抓我可是会要了我的命啊!”

畜栏中,猪和奶牛之间的关系就像生活中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一样,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不懂得换位思考。然而身处的环境不一样,人们的体会也会有所不同。换位思考之后,人们就会更容易理解对方坚持的原因和逃避的道理。换位思考不仅仅是一种了解他人心理活动的方法,也是劝说别人的一个有效手段。换位思考可以使自己明白对方的关注点在哪里,进而可以让自己抓住对方的“痒点”,更加巧妙地说服对方。

除此之外,换位思考还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心理的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是达成相互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机制。这样做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如果我们知道了对方的心理活动,对于对方的一些行为就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到别人讨厌一件事情或者喜欢一件事情的原因。

M十分讨厌在开车的时候老婆在自己的身边一直说个不停,当他向妻子指出这点时,妻子根本体会不到他那种心烦意乱的程度,因此他的提醒也没有什么效果。一次M回到家中的时候,妻子正在厨房做饭,M看到这种场景,心中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走到厨房,指手画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妻子忍受不了,说道:“不用你指挥,我知道怎么做菜!”这时M平静地说道:“我根本没想指挥你做菜,我只是想让你体会到,我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时我的感受。”结果,M成功地通过“换位”让妻子体会到了自己的心情,从容地完成了劝说妻子的任务。

换位思考可以把我们放在对方的立场上,让我们的思维更加贴近对方的想法,避免争吵的局面出现,并软化对方的情绪,进而成功地说服他人,还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容易原谅对方和被对方原谅。

然而,想要做到换位思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自我中心和利己心理总是驱使我们先考虑自身的需要,然后才会去顾及别人的想法和利益。而且,换位思考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位置转换,例如员工和老板之间因为年纪、阅历不同,做事的方法自然也会不一样,这时候换位就不是指单纯地换下位置而已。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换一种思维,如果换完位置之后,我们还坚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话,那么我们所做的只能是一次不成功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提醒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交流的心态,使自己能够容纳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样在换位时才能做到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

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在城市里找房子,在城里跑了一天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处不错的房子,房东是一对老夫妻。当这位丈夫敲开门的时候,房东看到他们带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孩子,便礼貌地回答道:“不好意思,我们不想把房子租给带有小孩的租户。”听到房东说的话之后,这对夫妻非常失落,正在他们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儿子拉住了父母,再次把门敲开了。这个孩子非常有礼貌地说道:“老爷爷,我想要租你们的房子。我没有孩子,我只有两位老人。”这对老夫妻听了这个孩子的话,先是一阵错愕,然后便笑着答应了孩子的请求。

从这对老夫妻的心理上看,他们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怕小孩太吵,不想把房子租给带有小孩的人,打扰自己的生活。而这个小孩想到了这对老夫妻担心的是什么,于是用自己的行动打消了房东的疑虑,证明自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进而说服了老夫妻把房子租给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