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漂流日记 纸上“三方会谈”

家校漂流日记 纸上“三方会谈”

首页休闲益智漂流日记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4-11

刚开始给学生布置“家校漂流日记”时,我的心态是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可慢慢地,这本不断“漂”着的日记本越来越得到大家的热爱,牵动着孩子们、家长们和我的心思。漂流日记这小小的方寸之地,吸引家、校、生进行“三方会谈”,以文字所特有的力量,促进彼此的成长。

尝试:“太麻烦了!”

刚开始,我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让这本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撰写的日记在每个家长手里停留一天,家长写写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感悟、在家与孩子相处的趣事等,班主任收到日记本后相应点评,再借学生的手“漂流”到下一位家长手中。大部分学生也觉得这是给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万事开头难。我先来抛砖引玉,写了李佳宁主动擦黑板的表现,然后大略指出了几个不遵守纪律的现象。第二天早读前,收到了第一份家长的日记:“我昨晚下班回家很晚了,李浩一直等着我写这篇日记。他把碗筷收拾到了洗碗池里,自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很心疼孩子,也很感激班主任让我们写些孩子的事情。我们平时都不拿笔了,都不会写字了。多原谅。希望班主任对李浩严加管教。”

读着这简短的几句话,我自行脑补着李浩妈妈疲劳的身影、无奈又有些恼怒的表情。看来,家长似乎读懂了我藏在纸背后的潜意识,以同样的态度敷衍着这个“负担”。

“可是大家都累啊!”我在这篇日记下面回复了几句话,让李浩续写点自己想说的话。整个早读课,李浩坐立难安,咬着笔杆皱眉沉思,放学前终于完成了:“今天读了妈妈的日记,感到妈妈很辛苦,很爱我。我很感动,一定好好学习。”

就这样,这本日记传递着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漫不经心。“这也太麻烦了!”不止一次,我听到家长在电话中的抱怨和学生小声的嘟囔。漂流日记中的文字,发出了彼此抱怨的气息。我有些焦头烂额,对这本日记越来越敷衍。

变化:“真让人惊喜!”

局面的改变源自我写张晓宇的一篇日记。他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照看,一次工整的作业得到了我的表扬:“张晓宇有时一个字写好几遍还不像个样子,我只好一笔一画地写在刚才他写的地方,让他照着写。他很乐意模仿我的字迹,照着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起来,现在他越练越起劲,作业中总会有几个字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我送他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慢慢长大的天使,我们就是天使的守护神。”

续写的家长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激动、感激、自我反省等,全是真情流露。孩子也写了很多,同样真情流露。很快,张晓宇也得知了这件事情,眼睛发亮地看着我,主动交给我一份书写工整的作业。

心意相通的文字彰显着巨大的力量。我在感动和陶醉之余,开始思考如何让日记成为持久而积极的“三方会谈”,让这个无声的交流成为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于是,我对家长说:“您整日辛苦工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诸多的‘不领情’让您非常痛苦。不要着急!有位家长通过日记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和感动,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公开向孩子道歉,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收获了来自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动。”

我对同事说:“家长在日记中展现自己教育孩子的真实经历,‘我始终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无论孩子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我都以鼓励为主。’‘各位家长几乎都提到了夸奖、表扬,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做法,但要及时、适度、恰当。’那些鲜活真实的教子案例,可以为任课教师所借用,助自己一臂之力。”

我对学生说:“孩子温暖的话语让很多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发觉自己的孩子开始长大了。在日记漂流过程中,孩子们除了看到了父母眼中的自己,也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辛苦,不少同学慢慢开始懂得感恩,有些则从中获取了激励。”

逐渐地,家长开始表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认可,了解到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和各种烦恼,从而检讨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家长的良苦用心,亲子间拉近了心理距离,交流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而我,沉浸在和谐的家校氛围里,看着孩子们成绩优秀、活泼健康,也乐在其中。

期待:“下次我来吧!”

网络时代的家长几乎都有智能手机,为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次我回收孩子们带给家长签字的单元试卷,很多试卷皱皱巴巴不像样子,有一张特别干净平整的试卷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李菁的,卷面整洁,书写美观,满分A级。试卷上方是三行工整娟秀的评语:“李菁,你是怎么做到的?妈妈好佩服你哦!如果你需要,妈妈随时会给予你百分百的支持,也嘉许自己吧。感谢李菁有个这么优秀的老师!”

很少有家长这么尽心尽力地书写试卷评语,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孩子饱满而热情的赞许,哪个孩子不为之自豪呢?字里行间传达出对孩子的全力支持,孩子怎能不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呢?字里行间表现出对老师的肯定,让我感觉美美的同时更加自我鞭策:我要好好教啊,否则怎么对得起家长的期待!

我马上拿起手机,拍照、打印出一张尺寸合适的黑白图片,粘贴在漂流日记上,并附上一篇饱含深情的日记。结果,很多家长在下面留言,并通过班级微信群给我发来记录孩子在家各种优秀表现的照片,我乐滋滋地打印并粘贴。配有图片的日记中,家长的文字越来越有感情,学生的语言也越来越积极向上。每天到校后,翻读漂流日记就成了大家的“必修课”。

“下次让我来提供照片吧!”家长和学生都这样和我预约,眼神中是满满的期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本小小的漂流日记,承载着这种一致性,让家、校、生携起手来,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三方会谈”,充满力量,蓬勃向上。

(作者:王绪珍,单位:山东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07日第9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