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尚清
编辑 | Masha Li
排版 | 敬师
最近成为影视圈焦点的《信条》女主角的演员名叫伊丽莎白·德比齐(Elizabeth Debicki),身高190、外表高冷。
在女主出场时背了一只棕色爱马仕铂金包,也就是被《三十而已》中顾佳当做顶层太太圈入场券的名牌包,被国内网友借梗调侃:“一个富可敌国大反派的老婆,背着普通皮的birkin接孩子,这要是放在国内小X书点赞都过不了一百,太太圈合影都站不了C位。”
歌德曾经说,“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上升”,女性实现阶层跃迁的冲动更强烈,从消费升级下的“精致穷”,到“顺义妈妈”打造精英下一代的决心,阶级焦虑无处不在,很多人批评她们爱慕虚荣、制造焦虑、不切实际。
虽然人人都自嘲“no money”,但社会中层模仿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品位,顶层努力制造与中层的差异已经是“看破不戳破”的现实。
真假名媛
田朴珺发表的“贵族论”最近再被推上风口,这篇名为《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的文章里,她把中国人和英国人相比,认为中国人没文化、不懂礼仪,更不存在贵族。
“今天的中国太缺少好的教育了,我们都是有知识、没文化。”
“我们的父母甚至可能都没有正确地教过我们中餐的礼仪。但这不是最基础的吗?”
“我们都是社会属性的人,我们在公共规则方面却太欠缺,我们甚至都没有多少素质。”
她还列举了几个能展现出英国人贵族气质的例子:“我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非常有仪式感,对人的称呼都是lord,而不是sir”。
很多人把田朴珺对所谓贵族的描绘比喻为“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少见多怪、孤陋寡闻。一句“哈利波特式的建筑”一下就将她打回原形,毕竟稍微有点历史修养的初中生都知道,只有哥特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建筑,没有什么哈利波特式,这样的人恐怕是会把大兴机场的风格形容成“钢铁侠式”。
其中讨论度最高的桥段是在她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会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并把银盘非常优雅地转到她面前,打开来就是WiFi密码。
可是在人们纠结贵族究竟会不会在庄园设WiFi密码,密码又应该怎么被端上来时,却忽略了真正发明了WiFi,为全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美国女演员、发明家海蒂·拉玛,要论贵族,她才是贵族女性的典范。
阶层固化(class solidification)在社会学领域具有双重解释:首先可指“内固化”,即一个人一生中的社会阶层没有发生变化;更多是指“代际固化”,即同代交流性减弱,代际遗传性加强的趋势,例如“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蚁族”等都是其产物。
相对于男性,女性通过婚恋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性要大大提高,所以在影视剧的女性话语中,“阶层跃迁”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欢乐颂》在展现女性友谊的同时,也充斥着新中产对阶层流动的渴望,以及面对阶层固化的无奈。
《三十而已》中对于贵族的描述更加赤裸裸:太太们会以“old money”(老钱)和“new money”(新贵)自居,而暴发户则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例如,当顾佳首次参加太太们聚会的时候,刘太太就毫不客气嘲讽:“我们这个圈子,越来越不讲腔调了。为什么要带这种暴发户一起呢?”
这部剧还提到了贵族的阶层堡垒——文化资本,越是财富根基薄弱,文化资本的虚荣感就越强。比如,刘太太曾讥讽王太太道:“你上两次聚会没来,是不是对这个面料不熟悉啊?我讲给你听吧,这个叫泰丝。”
如尼采所说,“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除了在众人面前展现应有的体面,参加社会活动,学习贵族礼仪,贵族在举止上最重要的是敢于讲真话,面对灾难敢于自我牺牲,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仪式感是什么?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用。
田朴珺文中高端大气的场景的确能体现出英国贵族的仪式感,那些也的确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可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创造仪式感的意义在于制造与庸俗平常的距离。
人们对仪式感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有的人注重仪式感本身的精致专业,有的人将其视为一种高级的生活态度,是标榜自己的工具,还有的人则把仪式感作为优越感的来源,并推崇放大,制造出与其他人的距离感。
人们对田朴珺诟病的根源除了她的“上位史”,还有她的出身履历,在和邓文迪、周凯旋、章泽天的比较中,她总是会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所以,她推崇“贵族式优越感”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尽快拉开与自己往日形象的距离。
例如,奢侈品品牌层出不穷的限定、限量、绝版等操作,都是为了提升整个品牌的“距离感”,为消费制造困难的手段。
可是仪式感提供的优越感终究是有限度的,只完成表面上的优越,距离真正的贵族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稍不留神,就有被戳穿的风险。
2013年,田朴珺在杂志上开设“闺蜜专栏”,第一篇写的就是《我的男闺蜜:你不知道的陈可辛》。当这篇文章登上头条,被各路媒体八卦追捧时,陈可辛只回应了一句:“我只有一个闺蜜,就是君如。”
2014年7月,田朴珺又写到褚时健75岁再创业的故事,文中还配上了探望褚老时的合影。褚时健却公开表态:“非我所愿,王石在不能不给面子。”
仪式感重要,真实感更贵。
“礼仪”与“修炼”
进修国际礼仪知识的“贵族礼仪精修学校”在英国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在《唐顿庄园》热播后,
英式礼仪培训更是形成了产业化,教富人英国礼仪和口音的培训班、学校层出不穷,在Google上用不同语言搜索一下“唐顿庄园礼仪顾问”,能找出几千条目,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威廉·汉森(William Hanson)。
William Hanson是世界顶级的社交和商务礼仪大师,被赞誉为英国最年轻的礼仪专家,是唯一一名皇室礼仪类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同时担任礼仪及管家服务培训公司The English Manner(英国皇室礼仪培训机构)的资深培训师。
从英国皇家及VIP住宅,到私人游艇、酒店管理;从各国皇室到政府要员的外交礼节;从巴克莱银行,到宾利汽车的贵宾服务礼仪;从在校精英的国际形象,到名媛淑女的仪态指导,他负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最正统的英式礼仪培训,还可以安排他们和有爵位的人吃饭、聊天。
BBC最近报道,在上海市中心一间富丽堂皇的宴会厅里,几乎每周都会举行一堂特别的礼仪课。一群渴望“优雅”,穿着精致的富人们会在法国培训师的指导下学习西式礼仪。
新闻一出便引发群嘲:这不就是no money开课教new money假装old money?
田朴珺创办的教导中国人贵族文化的承礼学院,费用是99万一年,其中礼仪举止是承礼学院的重点课程,从写请柬、送礼物、介绍身边人,到如何站立,如何下楼梯等等,都有专门的课程。
然而与她自己文章中“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的观念相比,“99万一年”的贵族认证到底有多少含金量?上百年的修炼也可以速成吗?
大部分人对于贵族生活的理解就是购置别墅名车,拥有佣仆众多,会打高尔夫,出入高档场所挥金如土、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富是相对于物质的,而贵是精神的。事实上,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从不和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奢靡豪华的生活 。“贵族”的英文单词”noble”,还有“高尚的”、“贵族的”、“出身宏伟的”、“品质高尚的”、“辉煌的”等含义,“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品格、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
嫁入霍家的郭晶晶,凭借霍家的财力,完全可以过着传说中豪门阔太的日子,这也完全符合她现在的阶层。但是,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郭晶晶,基本都是非常简约朴素的穿着。
之前郭晶晶被拍到头上扎着3块钱的塑料发圈,媒体惊讶她居然会用这么便宜的东西,更是有港媒说她“大妈味不改”,气质比不上徐子淇、甘比,后来郭晶晶在节目中委屈控诉:“不是所有人都戴这个吗?3块钱的发圈,你不能强迫别人卖300吧!”
郭晶晶还特意在接受采访时解释:“我本身是一个很勤俭节约的人,所以对于消费来说,我在乎的是实用性。”
贵族精神不是悬浮在名利圈上的理论体系,不是“我要独立,我要努力,我要进取,我要做贵族”的口号,不是时刻保持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而是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克己,奉献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国家的精神支柱,即使历经磨难,但乐观仍在。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topher@topherglobal.com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