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映雪(云南丽江黑龙潭)
因为上面这张照片,使笔者萌动了想去一游的初衷。在网上看过许多有关云南丽江的旅游攻略,却发现多数很少提及黑龙潭。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下旬,当我来到丽江,真正找到它时,视觉备受冲击,心情无比愉悦。
黑龙潭与丽江古城位置关系图
黑龙潭位于丽江古城以北将近一公里的象山脚下,现在这里已被建成景区,名“黑龙潭公园”、“玉泉公园”。从丽江古城北端的木制水车处向北走,沿玉河东岸溯流而上,约行五百米即可到达黑龙潭景区南门,进景区门再向东北走约三百米即可看到一片晶莹清澈的泉潭,这就是著名的黑龙潭。
在此前去位于丽江古城以北约十一公里的白沙壁画时,已经遇到收取“维护费”之事,在黑龙潭景区再次遇到。由于在白沙壁画已经购买,所以在此只需出示凭证即可入园,因为“丽江古城维护费”在丽江是通用的。
在黑龙潭景区大门的上方悬挂着“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公示”牌,主要内容是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免征维护费人员标准,均为中英文对照。在入园时,我看到一位中年女士因被收取维护费而转身离去。其实这大可不必,既然出外旅游,花钱是必须的,即便不合理有时也得去花,不可因为怕花钱或多花钱而留下遗憾,更何况是难得一见的美景。
用作丽江黑龙潭景区南大门的文明坊
南门是黑龙潭景区的大门。南门建筑名“文明坊”,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一八九〇年),原为丽江文庙牌坊,一九六六年移建于此。坊前两侧为八字影壁,前置四尊明代雕刻石狮。石狮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为原木府忠义坊口遗物,后迁立于此。坊上高悬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原会长、纳西族书法家李群杰题写的“黑龍潭”匾。
图中橙色圈注处为丽江黑龙潭景区内主要古建筑分布区域
黑龙潭风景面积大约是丽江古城的一点五倍,但主要建筑分布在景区西边的黑龙潭水及其周围的南北狭长约一千米的这个区域。
黑龙潭泉水是从象山脚下岩石间涌出,依象山汇集成面积约四万平方米的深潭,潭水清澈见底,水底游鱼如梭,潭畔花草树木繁茂,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黑龙潭水,碧洁如玉,故又名“玉泉”、“玉水龙潭”,黑龙潭以其天生丽质名列“中国名泉”。
清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乾隆皇帝赐题“玉泉龙神”,并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十七年(一八一二年)和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玉泉又两次分别被嘉庆皇帝和光绪皇帝敕加“龙神”封号。
沿潭水周边甬道顺时针绕潭游览,可见诸多依山傍水、造型优美、流韵溢彩的明清古建筑,主要有锁翠桥、一文亭、五凤楼、神龙祠、古戏台、得月楼、相思桥、解脱林等。
丽江黑龙潭景区锁翠桥、一文亭与南门位置图(用橙色短线标注)
锁翠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为一座廊屋式风雨桥,造型轻盈优美。桥面铺盖五花石板;上部为“人”字形通廊瓦顶,飞檐翘角;桥下有三个小瀑布,翠液飞迸,故名“锁翠桥”。桥东、西两头分别挂有“漾青”、“鎖翠”匾额。锁翠桥被清代丽江知府许其翔誉为“惊涛撼树正睛雪,未雨垂虹卧曲波”。锁翠桥是丽江境内保存最完好的风雨桥。
丽江黑龙潭景区锁翠桥
黑龙潭是丽江古城水系源头,风雨桥处是黑龙潭的溢水口,泉水从桥下溢出,往南流向丽江古城。
丽江黑龙潭景区一文亭
一文亭建于清代中叶,原建在丽江古城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前,相传是一位纳西族老太太募化铜钱、只取一文、积少成多、建成此亭,故名“一文亭”。一文亭现被迁建于黑龙潭南部潭水之中。
丽江黑龙潭景区五凤楼位置图(用橙色短线标注)
丽江黑龙潭景区五凤楼
五凤楼,又名法云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一六〇一年),原址位于丽江白沙芝山福国寺内。明代五凤楼毁于兵火;现存五凤楼系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重建。五凤楼平面近方形,通面阔十八点九米,通进深十七点七米,高二十米,为三重檐攒尖顶楼阁式建筑。一层和二层屋顶每角为双啄天飞檐,三层屋顶每角是单啄天飞檐,全楼共有二十个啄天飞檐。五凤楼三层屋顶,不求雷同,富于变化。从各个角度观楼,都能看见五个飞角,如同五只凤凰振翅欲飞,故名“五凤楼”。五凤楼造型独特,结构巧妙,雕刻精美,彩绘绚丽,极具特色,融汇了汉、藏、纳西各民族的建筑特点,是纳西族古代建筑中的佼佼者。
福国寺在“文革”期间被毁,至今尚未修复,只有其“五凤楼”与“解脱林门楼”被保留下来。五凤楼在一九七九年被迁建至黑龙潭景区北部。
丽江黑龙潭景区龙神祠、古戏台和得月楼位置图(用橙色短线标注)
龙神祠建筑群是黑龙潭景区的主景观区,其包括龙神祠、古戏台和得月楼,它们分布在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轴线上,三座建筑造型典雅,既彼此和谐而又变幻无穷。
丽江黑龙潭景区龙神祠门楼
龙神祠,又称“玉泉龙神祠”、“玉泉龙王庙”、“玉泉王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是黑龙潭最古老的建筑。在众多介绍黑龙潭的资料中所述“黑龙潭始建于清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指的就是龙神祠的始建时间。在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均有重修记载。龙神祠正门上有一块乾隆御书的“龍神祠”匾额。
丽江黑龙潭景区龙神祠大殿
龙神祠坐东北面西南,为四合无天井大院,有门楼、大殿、两厢;院南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殿堂式门楼为两层,一层面阔七间,正中一间是大门;二层面阔五间,檐下高悬“天光雲影”四字榜书。进大门正面是大殿,殿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为单檐灰瓦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檐下高悬“玉泉龍宫”四个大字;殿内供奉龙神塑像。龙神祠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
龙神祠现被雪山棋院、丽江书画院、丽江市古城区文化馆等单位部分占用,龙神祠门楼前挂有相关牌子。
丽江黑龙潭景区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龙神祠前,是丽江地区最古老的戏台之一,平面呈品字结构,为单檐悬山顶建筑。在古戏台可以欣赏到纳西古乐表演。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纳西古乐经过了几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间音乐色彩,曾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音乐的活化石”。
丽江黑龙潭景区得月楼
得月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的三个字。一九六三年重建得月楼时,郭沫若应邀为其题写了“得月楼”匾额及两副对联,书法遒劲而洒脱奔放。得月楼的一副对联是集*诗词佳句: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副对联则是郭沫若撰写的: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郭沫若撰写的全联仅三十字,却写出了黑龙潭的神韵。
得月楼为三重檐攒尖顶楼阁式建筑,通高二十米;基座呈八角形,高约四米;而三层楼阁平面均呈正方形,且向上渐收。楼阁每层阔深皆为三间。一层四角有擎檐柱支撑角梁;二层、三层施作如意斗拱。整座楼阁,翘角翼然,彩绘缤纷,缕雕传神。
丽江黑龙潭景区相思桥位置图(图中橙色圈注处)
丽江黑龙潭景区相思桥
相思桥,又称五孔桥、玉带桥,它是一座五孔石拱桥,如长虹卧波一般,横卧在黑龙潭上,将潭水一分为二。相思桥石栏上雕刻有石象、石狮,“象狮”谐音“相思”,桥因此得名。
丽江黑龙潭景区解脱林门楼和锁翠桥位置图(用橙色短线标注)
丽江黑龙潭景区解脱林门楼
解脱林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一六〇一年),原址位于丽江白沙芝山福国寺,原是福国寺山门,一九七九年被迁建至黑龙潭。解脱林门楼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面阔五间,十六点一米;进深三间,九点二米;脊高九点三〇五米。明间正面京柱与檐柱间添加两根内檐柱,飞出两个翼角,使下檐高出两侧屋面。解脱林门楼,古朴典雅,恢弘大气。
云南丽江黑龙潭
走过解脱林门楼,又回到了锁翠桥一带,这里是黑龙潭的南端,也是观赏黑龙潭景色的绝佳之地。尤其对于爱好摄影和喜欢留影的游客,晴天时上午或下午在这里拍摄风光和人像都是顺光,不必担心光照不佳。
站在锁翠桥畔,向北望去,昔日那张“龙潭映雪”照片中的景象,今天真正而自然地呈现在眼前,引人驻足,让人流连。远处是玉龙雪山高大巍峨的黑白身影;近处是青翠象山、玉带拱桥和亭台楼阁;眼下是玉龙山峰和半壁象山倒映潭中。黑龙潭水,鱼翔浅底;五孔桥上,人影浮动;山下古祠,潭中楼阁;山水相映,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风景画卷。
“龙潭映雪”景致由五孔桥、得月楼、象山、玉龙雪山及玉龙雪山在黑龙潭中的倒影组成,蓝天雪山,碧水青山,拱桥楼阁,共同构成了一幅难得一见的经典景致。不了解、未到过丽江的人,或许会以为玉龙雪山是黑龙潭的组成部分。其实不然,玉龙雪山位于黑龙潭以北大约二十六公里处,因其高大,虽然距离较远,却仍能与黑龙潭景致融为一体,这酷似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中的借景,然而它并非人造,却是天然而成。
不可否认,丽江最吸引游人的还是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但是,“龙潭映雪”所呈现的优美景色,亦是不可错过的。如今,黑龙潭也与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一样,成为了丽江乃至云南旅游的璀璨明珠和形象标志。
游完黑龙潭,回到玉河东岸,顺水流方向南行。玉河泉水,清澈见底;玉河两岸,树影婆娑。此时此刻,心情愉悦,步伐轻快,不觉间已回到丽江古城北端的木制水车前,未做停歇,继续南行,将自己融入到了熙熙攘攘的丽江古城人流之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