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热议:2022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了2517万人!就算是想到参保人数会减少,但没想到居然一年下降了2500万人之多,足足是2021年下降人数的3倍。那么,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方面自然原因是有的,比如全国医保信息系统统一后,部分重复参保居民被剔除,还有参保人因毕业、就业开始缴纳职工医保。然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没有这么高,所以主要原因还是居民自主退保。那么,居民自主退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主动退保的最大理由是保费变贵了,经济负担加重。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保费是10元/年,相当便宜,6口之家保费加起来也不过60元/年。但很快新农合保费就开始上涨,最新的保费已经去到了380元,是第一年的38倍。同样是6口之家,一年要交2280元,这对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算是一笔较大的开支。
而且有的居民认为交这笔钱不合算,一是农村很多留守老人和孩子,平时小病小痛不怎么去镇、县上的医院,用不上医保,即便去了医院,报销有门槛,交了未必能用上;二是有些农村劳动力长期在外地务工,就医的时候也很难用上新农合,而且相对老人、孩子生病的时候较少,暂时对医保需求不大。还有的认为,大病报销比例太低了,保费每年都涨,觉得越来越不划算。那么,为什么新农合的费用越来越“贵”了呢?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居民所交的新农合保费已经是财政补贴后的价格。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机关联合下发的《关于2023年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2023年居民医保统筹资金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这也就是说,财政在新农合中的财政补贴已经高达620元/人/年。为了弥补不足,对于一些新农合人口密集、医疗需求大的地区,当地的政府还要额外投入大量的资金。
政府这么大方,新农合还是“贵”得有理由的。新农合的医保政策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由于新农合的参保人口众多,管理机构也相对繁琐,因此很难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比如,有些地方会存在虚报虚骗的情况,导致资金的浪费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新农合对医疗服务也没有实行强制定价,导致一些医院和医生乱开处方、乱开药、乱收费。这样一来,不仅是医生和医院获得了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也给了参保者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人们望而却步。总的来说,对于新农合,我们既要看到它为农村居民带来的良好医保服务,也要看到它的一些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新农合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同时,也希望居民能够认真对待医保,树立正确的医保观念,保持对医保制度的信心和支持。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改善和完善新农合医保制度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2023年的新农合保费调整了,个人缴费从380元上涨到了520元,这样一来,许多人就会开始抱怨,觉得居民医保越来越贵了,买它不值得。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新农合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得起病,减轻医疗负担,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那么,保费为什么会上涨呢?其实,这和医保的实际运行有很大关系。首先,医保的“实用性”在不断提高,比如住院报销比例不断上升,慢性病、特殊病被纳入门诊保障范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逐步扩展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人用上医保,报销的额度更多,但是相应的,医保成本也会增加。其次,居民医保花出去的钱变多了。据统计,2013年居民医保的结存率为18.2%,到了2023年结存率只有7.7%。这是因为医疗水平的进步、物价的上涨、老龄化加剧导致的医疗需求增长等因素导致的。这些花出去的钱变多,保费自然也会相应上涨。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很难感受到医保的普惠性,因为他们平时不怎么使用或没机会使用居民医保,所以他们更容易觉得保费“每年都涨”,从而放弃了它。但是,对于老人、因健康因素无法买商业保险的人群,还有家里的孩子、无法参加职工医保的待业人员,以及经济条件较差买不起商业保险的人群来说,新农合已经是他们最容易买到、最便宜的医疗保险了。我们不应该忘记,买保险的初衷不是一定要用上,而是希望最好用不上它。疾病不发生的时候,概率是0%,但是一旦发生,那概率就是100%。届时自己是否有能力一力承担所有医疗费用呢?所以,买医保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也可以考虑购买商业保险,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综上所述,新农合的保费上涨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医保的实际运行是需要成本的。当然,我们也需要关注医保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公平,保证医保的公共性和可持续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关注到医保的普惠性和效率性。关注到普惠性,就需要让更多人享受到医保的福利;关注到效率性,就需要保证医保资金的使用是合理、公平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