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我是面瘫汪海林,欢迎来到《四味毒叔》,很久没有更新了,被催更。我最近忙自己好几个戏的筹备,所以特别忙,也没有更新。今天应大家的要求,谈一谈耽改剧。
批评不应该设禁区
耽改剧是什么?就是把原耽小说改成了剧。我一直不愿意说这个事,因为什么呢?我们这行业其实很脆弱,有些题材也有争议,争议大了以后,有关部门就会出手,一出手,剧被限制也好,甚至被下架也好,对于投资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对于相关的创作者和参与者,一个作品不能面世或者被限制了,也是一个严重的损失。
所以我们尽量少触及这种问题,而且我们行业也有这么一个我觉得有点奇怪的论调,就是说我们尽量要规避、避免有关部门对我们加强管理,不要引起对于我们行业的太多的管制。为了避免这种更多的来自于所谓公权力机构的干预,所以要减少批评。这个论调乍一听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又遏制打压了相关的文化批评或者专业上的一些观察和不同意见。我觉得我们这种创作倾向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是一种文化讨论或者是一种专业讨论。甚至比较严厉的批评,也是一个专业范围内的。那么批评形成了一定的声势或者影响力以后,它可能会引发一些管理上的跟进,一些相关的措施出台。但是这又不是一种必然的关系。我们因为害怕某种权力机构的介入,而明明知道不对的、不好的也不批评,这是不是也不行?那么我们能不能至少行业内把这个事情想明白,界定清楚?
我个人觉得行业内的批评也好,反思也好,观察也好,不应该设禁区,应该去多讨论。这些都是为了形成一种良性的环境,让行业往前发展,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至于公权力也好,权力机构对于行业的一些管理也好,我认为总体上来讲,也要我们整个行业去做出一种正面的配合和回应,帮助管理部门更科学、更理性地决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管理。
所以不要把这两个事情对立起来看,一批评就说你到时候影响到弄得大家不敢批评了,影响到投资,影响到人家项目了,上来都怪你们这些批评的人。谁谁谁被封*了,都是你们批评造成的。这个好像板子也打不到批评人的头上,所以弄得整个行业大家都不敢批评,这样不好。
耽改剧为何能火?
咱再说耽改剧的问题,最近有个剧在播出,老有网友说汪老师你要不要评点两句这剧怎么样?我说我绝不,以免再出现像《陈情令》这样的情况。
其实我有个观点,就是任何剧它火了,哪怕我们看专业水平很差,都是有它可取之处的,包括《陈情令》在内,不是说它一无是处。它火成那样,一定在某些地方、某些段落,甚至某个人物,某些情绪,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共鸣。
它在商业性上来讲,作为一个商业产品,它有它的商业价值所在,这个任何作品都不要全面地否定它。但是我们从我们的立场上去批评他,比如说在文学风格上也好,在内容上也好,更重要的在文化倾向上也好,做出一些批评也是正常的。但是可能因为我们这种批评介入到一个固定圈层的领域里边去以后使得它破圈了,它进入到主流的话语体系里边,反倒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所以我也反思一下,就是有些这种作品就让它保持在它那个相对稳定的、相对封闭的圈层里边。
其实在主流的文化事业里边,它是一个茶杯里的风暴,或者说是一个小乾坤里边的风暴,别让它出圈就好了。所以有些作品我就尽量不投以批评的眼光,也希望我们很多犀利的批评就绕开它们,减少它的文化注意力。
但实际上耽改剧本身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程度,整个批评不关注、不介入好像也不对。最近我看到《半月谈》有一篇文章,对于耽改剧的全面铺开,大规模地表示了一种深深的担忧。其实耽美它跟同性恋也不是一回事,耽美文学来讲,它也是一个很小圈层的文化内容,把一些YY的或者说是一种暧昧的男男关系,甚至本身并不存在这种男男关系,通过读者的共同参与,共同想象来完成。它变成一种想象的共同体。
耽美其实更多的是这样一种东西,并不是一个事实。而变成耽改剧以后,它就变成一个事实呈现,而且要挣这个钱,把它商业化,故意地去制造一种男男的关系。但是又知道我们审查尺度不允许,所以就打这种擦边球,出现大量这样的作品,而且这是现在一些经纪公司、制作公司,包括男艺人的财富密码,对吧?演耽改剧,演男男容易被关注、容易红,尤其在网剧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它相对来讲低龄化,而且以女性观众为主。为什么女观众喜欢看男男呢?喜欢看耽改呢?
其实跟男主播色情表演没发展起来也有关系,当然我们国家在严管了,即使有男主播的色情表演也很难发展起来,因为它从心理学上来讲就不大符合女性受众的需求,太直接。所以耽改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个我们就不展开说了,这也不是我的专业。
它借代成少女的情绪就是,借代成这个男的和男的。一男一女吧,有点太直接的接受不了,男的她觉得好。
再一个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个人相爱,一个男的爱一个女的话,有很多女观众表示她接受不了。她如果喜欢这个男演员或者男角色的话,她接受不了他跟任何女的在一起,她就希望或者说她只能接受他跟另一个男的在一起。所以这是很复杂的一个心理学去研究的领域了。
那么这种情况在中小学,在教育系统里面,其实已经产生了一些影响,《半月谈》上面有一些具体的例子了。但是《半月谈》这个也很有意思,之前传出它的编辑,实际上也是某个耽美剧的明星的粉丝,还去打过榜,那么今天出现这个文章就是对耽改剧进行质疑和否定的一种说法。
有很多网友说她是不是喜欢原来那个明星,导致接受不了不断出现的、新的耽改剧的男明星?所以它就是说我过了桥以后你别过了。我觉得不应该用这样的心理去揣测这个事情。我觉得至少从这个文章的内容上来讲是比较正面的,而且我比较认同。所以现在这个情况包括《新京报》,好多媒体都转载了它的观点,它也引起了关注,包括两会上也有一些代表和委员关注到这个现象。所以耽改剧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现在投的太多了,今年有据说有几十部。
耽改剧成为主流是否合适?
那么何以判定它是耽改剧呢?因为它原来的ip就是耽美文学,它改了,我们现在说改成叫“社会主义兄弟情”,说兄弟情实际上是耽美,那么大量上这种作品,我觉得在文化倾向上来讲是值得注意的,值得警惕的。但你如果说突然下一个通知,这都不能播了。
当然有很多投资就打了水漂了,很多创作人的劳动就付之东流了,对吗?那么这种情况下又变成一个两难的选择,就是之前如果没有把这个文化倾向看清楚,把这一类作品的精神实质也好,文化实质也好,评判清楚的话,他们看到这有商业性,大量投资,大量创作以后,这个时候要再做决定,播还是不播,是大量播还是有选择性地播,这种决定就很难了。
所以其实对于我们的影视投资来讲,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就是你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再有一个政策的预判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对于我们国家的文艺创作方向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这个是不是我们国家所鼓励和提倡的,你要拍的东西?是不是某种我们国家反对的?还是某种可有可无的?要把这三个也界定清楚。
一种是国家和社会鼓励的,你就大胆地去投资,去拍就好了。一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无所谓的,它如果有商业性,你也去拍就好了。还有一种可能是有可能受到限制的,这个时候投资就要特别慎重,尤其是一窝蜂的时候,可能要做好一个冷静的判断。
所以这么多耽改剧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不好说,从我是一个专业从业者的角度上讲,我觉得没必要拍那么多,尤其没必要针对青少年拍那么多,甚至不应该拍。你如果说两三年拍了一部两部,我觉得也无所谓,但是你最后变成一个流行文化,变成时髦,变成男男,变成是一个特别让人羡慕的、喜欢的。女观众在下面经常看见俩男的就说在一起,在一起,真的变成这样的话,我觉得可能并不合适。
对于性取向什么的,有人说看一部剧就会影响他性取向吗?它不是这个问题,它是一个文化指向的问题,是一种文化暗示,让人看了这些作品以后产生这种男男是美好的,是令人羡慕的,值得歌颂的甚至是值得学习的。这是一种文化暗示。
观众如果看了大量这样的作品以后,当然就会接受这种文化观念,然后有可能有人就会去做出这样的尝试。也没什么不好,我个人觉得你性取向是这边还是那边没什么不好,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来讲,是不是要对它的文化的走向有一点关注?往哪发展?
所以就行业内来讲,我希望还是能有更多的、直接的讨论和批评。我个人不是很认同拍这么多耽改剧,那么已经拍了这么多怎么办?希望能够尽量减少损失,而且能够找到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
也可以有不同观点,就是说我们国家就可以大力地发展跟泰国一样这种男男文化,后工业化了嘛,我们现在工业文明、都市文明到了这么一个程度,那么它也是必然会产生的一个现象嘛,就是你要平和地接受这个事情。你后工业化以后,包括劳动力结构,包括审美,女权主义的兴起,各种复杂的亚文化在一起以后,是不是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说不定还可以盈利?作为一个文化产品,我们可以拍大量男男的作品,甚至还可以出口海外是吧?
作为一个重要的拳头作品,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就占领了全世界市场,我们在全世界的市场占了一个主体,也可以探讨。
你要觉得这是一个文化,我们可以专门把这种男男文化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模式,是吧?你也有权利提出这样的建议和付诸这样的实施,当然已经开始实施了,对吧。也可以,但是我可以批评它,可以反对说我觉得不好。
好吧,最后就希望呼吁这种不同的观点能够存在,正常的批评能够存在。谢谢大家。
◐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