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日本新年号:“令和”。 从5月1日开始,日本全国将统一使用新年号。相应地,“平成”年号将于4月30日终止。
日本年号“平成”(1989)和“令和”(2019)。
这意味着,日本平成年代即将落幕。
“平成”年号从1989年1月7日使用至今,而在这30年间,日本经济历经最后的巅峰、泡沫破灭、增长停滞,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经济预期缺乏信心,消费进入“低*”。
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增长停滞”,平成时代也经常被指是失去的数十年,比如10年、20年,以及即将到来的30年。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日本三十年经济发展水平变化(1980-2010),1991年是其停滞起点。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展望数据库,2011年9月。图片来源: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网。
在中国,受中日关系及两国复杂的国民感情等影响,从媒体到学术界等群体也长期接受日本平成时代是“失去的数十年”。
而日本经济研究者张季风则认为,这基本上是一种误读,会被迷惑。实际上,相反,日本平成经济创新程度极高,民众生活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
按照他在《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一书里的论述,在日本,从政府、企业到媒体都在刻意接受和宣传“失去的数十年”的说法。他们之所以唱衰日本经济,是因为意识到,日本经济衰退的说法有利于缓和美国政府对日本市场封闭的追究。日本经济萧条的看法实际上缺乏经济学根据。
日本出版的失去10年、15年和20年。
然而,日本也是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教训才变得如此低调。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停滞前夕,日本社会的主流观点还沉浸在经济繁荣和“日本第一”的兴奋中,民族自豪感膨胀。
那时,他们高喊“日本人和日本的制度非常优秀”、“ 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日本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
原文作者|张季风
整合|罗东
《日本平成经济通论》,张季风 著,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4月
一
所谓“失去的二十年”,
是一个伪命题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一蹶不振,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的提法就见诸报端,而到2010年前后日本经济仍无起色,又有媒体提出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
“失去的二十年”是“失去的十年”的延续,而“失去的十年”这一提法据说最初出自1999年8月11日《中国新闻广场》栏目,此后在《ゼミナール日本経済入門(1999年度版)》(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中被理论化阐述。
实际上准确的提出时间或出自何人已很难说清,但基本是根据美国“失去的十年”演化过来的,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失去的二十年”这一提法更为普遍,但始于何时、源自何人就更难说清了。在媒体的渲染与炒作下,“失去的二十年”已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符号,而且这似乎还不够,因为“失去的三十年”即将接踵而来。
原来印刻在人们头脑中的创造过各种奇迹的日本经济影像几乎荡然无存,似乎日本已经衰落得不值一提,甚至连发展中国家都不如。当今的日本经济果真如此凄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以肯定地说,日本现在仍然是一个国民生活富庶的经济发达国家。
在这里,笔者想引用一段英国著名的周刊杂志《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2002年4月号封面上的一段话:
“街道很干净,几乎没有吸毒问题,也很少听到抢劫这个词,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国家吧。列车正点运行,绝大多数人穿着整齐,即使是再普通的人也买得起高级点心。在这种富裕的国度中生活的人们,平均寿命很长,税率很低,失业率远比欧洲低得多,也比美国低。
但是打开报纸一看,都在说这个国家处于萧条与危机之中。难道世界上竟会有这等怪事?”
虽然上述文字写于日本“失去的十年”论调甚嚣尘上的时期,但十余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日本并没有变得比十年前更糟。所谓“失去的二十年”是过分夸大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伪命题。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 (吉祥寺だけが住みたい街ですか? 2016)里的东京街道画面。
二
低速增长,
是泡沫破灭后的正常状态
众所周知,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一直萎靡不振,陷入长期低迷状态。其主要特征如下:①经济增长疲软;②国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③财政状况不断恶化;④长期通缩;⑤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扩大;等等。其实,日本之所以陷入这种长期低迷状态,有其必然性。
日本早已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有其必然性。由于完成了追赶任务,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站到同一起跑线,后发优势消失,前面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打压和堵截,后面有亚洲四小龙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高速追赶,日本经济的国际地位必然相对下降。
从国内情况来看,人口迅速老龄化,需要加大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经济增长活力下降。
而且,由于日本经济长期推行均衡发展模式,全国各地区几乎同时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国土基础开发已经完毕,国内发展空间受限,这使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不断下降。后发优势消失,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放缓,而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供给难以提高。
由于国内市场饱和,进一步扩大内需极为困难,只能依赖出口刺激经济复苏,但又遭到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导致需求严重不足。长期通缩,居民收入增长停滞,导致消费疲软。消费疲软直接导致企业生产和设备投资减少,进而使总供给能力萎缩。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同时陷入去杠杆化的低速增长,这也说明日本经济衰退不是孤立、个别现象。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必然性分析。资料来源:《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作者绘制。
从更长远的视野来看,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战后日本出现过高速增长和中速增长,进入长期有波动的低速增长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日本经济所表现出来的15次景气周期循环变化中,基钦周期和朱格拉周期的特征比较明显,同时也能观测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的痕迹,但其更符合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加之上述客观因素的制约,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目前,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为0.5%左右。换句话说,低速增长就是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的正常状态,既然是正常状态,何谈“失去的二十年”?
三
“失去的二十年”的谬误根源,
在于找错了参照物
我们在观察日本经济时一直存在一个误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中国经济、美国经济或者以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与泡沫经济时期为参照物来考察和衡量现在的日本经济。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池田信夫 著,胡文静 译,版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年5月。
池田信夫认为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包括:财政赤字过于扩大;日元对美元升值,导致通货紧缩;劳动生产率低下;不平等的薪酬体系。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于未来的不安,没有希望的日本人看不到未来。”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也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有其必然性。日本早已完成追赶任务,与中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难以和中国相比。
日本与美国也不可比。虽然美国也已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但美国可利用政治霸权、军事霸权在全球呼风唤雨,利用所谓“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借口,有能力调动全球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服务,还可利用美元作为基轴,货币的优势维持印钞权和定价权,借此在世界经济中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即便自身经济出了问题,也可以让全世界为其买单。日本绝没有这种经济以外的能力来支撑和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另外,从纵向比较来看,目前的日本经济与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也不可比。日本在1955~1973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完成了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任务。昔日日本的高速增长与中国现在的情况比较相似,甚至是在比中国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实现的。
其一,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国内和国际市场空间宽广;其二,从支撑经济发展的三要素——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层面来看,三者的供给都十分旺盛;其三,世界经济与技术革命环境良好,日本实现了一枝独秀的发展。现在,上述的基本背景和基本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现在的日本经济无法与高速增长时期进行比较。
还有很多人拿现在的日本经济与泡沫经济时期进行比较,例如,2017年初日本日经平均股指为19400点左右,仅相当于1989年的1/2;现在的地价不足当时的1/3;与泡沫经济时期相比,日本的资产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失われた20年”、现在日本的金融、产业、企业实力与当时更是有天壤之别;等等。
其实,拿现在的日本经济与泡沫经济时期进行比较更不恰当,因为泡沫经济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是一种异常或者非理性的危险经济状态,所以与不正常状态进行比较显然是不妥当的。
四
日本并非一贯低调,
也曾经张扬过
当然,日本高调宣传“失去的二十年”也并不完全是因为日本人的低调与内敛。日本这种报忧不报喜的做法,自然与日本民族危机感较强、处事低调的国民性有关,但是不能排除这是一种“哀兵之策”。
《战后日本经济史》,[日] 野口悠纪雄 著,张玲 译,版本: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4月。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影响至今。停滞前夕,日本社会的主流观点还沉浸在经济繁荣和“日本第一”的兴奋中。
回顾战后历史,日本并非一贯低调,也曾经张扬过,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自1968年完成追赶欧美目标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一夜暴富。据称1990年日本全国的地价高达2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整个美国低价的4倍。那时的日本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完成了追赶任务,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背景下,从政治家到普通国民都开始头脑发热,日本列岛充满骄横、狂躁之气,以为日本经济增长前景不可限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与日本相比。这种自满导致日本整个国家对泡沫失去警惕。
企业、民众齐上阵,全民炒股、买房,就连家庭主妇也加入了投机行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投机风潮。
钱多了,就到处张扬,忘乎所以;钱多了,就要想办法找出路,于是日本投资者开始对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以高价购买美国的土地、矿山、农场、工厂、企业、银行、旅馆、摩天大楼、商业中心、高尔夫球场及好莱坞等,夏威夷几乎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甚至声称“购买美国”。其结果是不仅惹怒了美国,日本人也被世人称为“经济动物”而受到鄙视。
众所周知,美国很快就对日本进行了反击。首先是日美贸易摩擦,接下来就是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急剧升值,迫使日本进行以扩大内需或者说以减少对美出口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后来的结果大家都清楚,在美日经济战中,日本节节败退,再加上后来经济政策上的失误等各种原因,日本出现了泡沫经济,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进而陷入长期低迷状态。
《管理美元》,[日] 船桥洋一 著,于杰 译,版本: 中信出版社 2018年5月。“广场协议”影响了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显然也影响了日本随后的经济走向。
很显然,昔日当“骄兵”,日本吃尽了苦头,所以才选择了明退暗进的“哀兵之策”。在被认为是日本经济最困难时期的1998年,时任大藏大臣宫泽喜一曾毫无根据地说“日本经济已濒临崩溃的状态”,时任索尼会长大贺典雄也曾发表类似的言论,几个月后时任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奥田硕甚至发出警告,称日本的问题“可能引起世界性金融危机”。
然而,当时正是日本企业经济效益最好之时,1998年与1989年相比,索尼的利润增加了131%,丰田的利润增加了56%。
五
低调地、不声不响地发展经济
当然,日本因“哀兵之策”也得到了诸多好处。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家居安思危,之所以唱衰日本经济,是他们意识到,日本经济衰退的说法有利于缓和美国政府对日本市场封闭的追究。
其结果,汽车、汽车零部件、金融服务和大米等这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现在连一个都没有解决。
正是因为日本的示弱与长期的低调宣传,才使美国放弃与这个昔日的“经济宿敌”较劲,而将打压的目标转向中国;也正是因为日本经济低迷,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钱的目光才没有盯住日本而是转向中国,使日本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顺风顺水。
正是所谓“失去的二十年”的宣传功效,日本得以在不被别人瞩目、被别人同情,甚至是被人看不起的情况下,低调地、不声不响地发展经济。日本人的低调所获得的实惠和现在中国在这样被人“关注”、被人捧*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举步维艰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日本的“哀兵之策”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从国内来看,人们整天被灌输的都是不景气、“失去的十年”及“失去的二十年”,现在又开始议论“失去的三十年”,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与鼓噪使人们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萧条预期增强,消费*减退,消费心理受挫,全社会消费不振,自然也会使总需求进一步下降,影响实体经济的复苏。
日本电影《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2016)所折射的,不再是半个世纪前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那种年轻人。不买房、不结婚、不生育,甚至都不出门,是他们的日常面貌。
长期萧条的宣传也会使人心涣散,特别是使年轻人感到前途无望,丧失信心,这不仅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会对日本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过去的二十多年日本经济尽管增长速度很低,但仍取得了“没有水分”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崩溃二十多年后,日本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未来日本经济的GDP还会缓慢增长,国际地位将相对下降,但下降速度将是很缓慢的,预计到2030年仍将保持前五的地位,即使到2050年也仍能保持前八的地位。
日本的经济实力和政府掌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不可轻视。
作者
:张季风;整合:罗东;
编辑
:西西、覃旦思;校对:翟永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