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渐胶着的乌克兰战场上,俄乌双方围绕着几座起着关键作用的桥梁展开了一系列攻防战。随着近期克里米亚大桥上的一声巨响,俄乌双方的桥梁攻防战开始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受损的克里米亚大桥。
为什么要炸桥?
在20世纪以来的历次战争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局部战争,往往都是进攻一方保护桥梁,而防御或退守一方要炸掉桥梁,因为进攻方需要保持行军道路畅通,保证部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预定地域,防御方则必须通过炸桥来迟滞进攻方部队的挺进速度,为己方构建新的防线争取时间。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战争以及战场过于遥远,更多是从影视剧中的相关情节直观地了解桥梁攻防战以及桥梁被炸毁时的景象。一些年长的读者可能对著名的南斯拉夫战争影片《桥》记忆深刻。该片以真实战例作为基础进行改编,选取位于黑山北部的塔拉河峡谷大桥,该桥在二战中曾经被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
在影片中,南斯拉夫游击队为了阻止德军大部队从希腊进入南境内对其进行围剿,不惜一切代价将行军途中这座关键的大桥炸毁。而且,这座大桥横跨地势险峻的峡谷之上,桥面与地面的高度差非常大,炸点又布置在桥梁中部。一旦被炸毁,修复的难度也很大,所以,影片《桥》就很直观地表现了处于防御的一方为了阻止强敌进犯而倾全力炸桥的情节。
南斯拉夫战争影片《桥》以真实战例作为基础进行改编。
在另一部经典的二战影片《遥远的桥》中,描述的是盟军为了打通从荷兰直达德国腹地的要道,发动“市场-花园”行动,夺取横跨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的一系列大桥。然而,由于情报工作失误,盟军高层将领并没有意识到,在美国101空降师、82空降师、英国第1空降师以及波兰伞兵旅等空降部队的预定着陆地域,事实上驻防有德军的大批装甲部队,而且德军还从坠落的盟军滑翔机上搜到了作战文件。
最终,轻装上阵的盟军空降部队无法抵御德军装甲部队的围攻,再加上盟军地面部队进攻速度缓慢,未能完全达成战役目的,止步于莱茵河畔,导致行动失败。该片反映的就是作为进攻一方的盟军夺取桥梁,而德军作为防御方全力守桥的情节。而且,在战役结束后,为了阻止德军发动反攻,盟军不得不派出轰炸机,将未能夺取的莱茵河上的阿纳姆大桥炸毁。
对于一些相对年轻读者来说,提起炸桥,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那部经典大片《真实的谎言》中的精彩片段:美国海军陆战队2架AV-8B战机各发射2枚“小牛”空地导弹,将跨海大桥炸毁数段,阻止恐怖分子利用货车携带核弹摧毁大都市迈阿密的企图。与此前影片中的炸桥片段不同,该片是反恐背景下的突击行动,而且所使用的AV-8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以及“小牛”空地导弹在当时来说也是先进武器装备,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战争炸桥的手段和场景。
AV-8B战机发射的应当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小牛”空地导弹。该型导弹装备有136千克的Mk19穿甲爆破战斗部,打击这样一座中型的跨海桥梁,毁伤威力绰绰有余。当然,影片中也有一点不合理之处:既然是发射4枚导弹打击桥梁上的4个点,那么至少也应当有4台激光照射器用于目标指示。然而,AV-8B战机发射导弹后急速调头撤离,也没有其他平台进行照射引导,导弹最后还能准确命中目标,有些匪夷所思。
电影《真实的谎言》中动用了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
怎么样炸桥?
通常来说,炸桥最为有效的战术就是炸毁桥体的主要承力支撑点,即桥墩。比如,在影片《桥》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在桥墩中部安放炸药。而在影片《真实的谎言》中,4枚“小牛”空地导弹打击的几乎都是桥墩与桥体的结合点。不过,在真实的战争中,由于防御一方会在桥梁周围布设严密的防守体系,包括警卫兵力以及密集的防空武器,所以进攻方很难完全按照最有效的战术来实施攻击。
在战后的局部战争中,最为典型的桥梁攻防战就发生在越南战争期间。当时,美国认为,之所以无法彻底剿灭越南南方的抵抗武装和游击队,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完全切断越南北方对南方的物质和武器支援。所以,从1965年开始,美军集中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各型战机,对北越的众多桥梁实施打击,并且将范围从河内一直扩展到中越边境。
北越境内的桥梁中有不少是石桥以及木桥,少数起着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使命的大桥是当初由法国人建造的钢架混凝土结构公路铁路两用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杜梅大桥和清化大桥。为了摧毁这两座坚固的大桥,切断越南南北运输交通线,美军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最初,美军战机投掷无制导航空炸弹打击大桥,但是由于命中精度较差,无法击中桥墩,多数情况下只能击中桥面。所以,越南在他国铁道兵援越部队的帮助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修复桥面,恢复运输。
“小斗犬”空地导弹是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对地打击精确制导弹药之一。
之后,美军战机开始使用“小斗犬”空地导弹打击大桥。但是,由于该型导弹使用目视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命中精度虽然比无制导航空炸弹好一些,却依然无法准确命中桥墩。而且,“小斗犬”空地导弹所配备的114千克高爆战斗部对付杜梅大桥和清化大桥这样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桥,威力显然不足。
到了1967年,美军又将最新研发的AGM-62“白星眼”空地导弹和GBU-8/B“流浪者”制导炸弹投入到所谓的“炸桥战役”中。这两种制导弹药采用更先进的电视制导模式,飞行员可以通过战机上的屏幕看到导引头获取的无线电传输实时图像,瞄准方式比“小斗犬”空地导弹的目视要更进一步,但是依然需要手动操控导弹。而且,在引导弹药飞向桥梁目标的过程中,美军战机还不能马上脱离战场或者进行大范围机动,以免丢失无线电信号,导致攻击失败。在这一过程中,美军战机却非常容易被北越防空部队或者北越空军战机击落。所以,很多美军飞行员宁愿重新使用投下就可以脱离的无制导航空炸弹,也不愿意发射电视制导弹药。
最终,到了1972年,在“后卫”空中作战中,美军开始将“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这一利器用于炸桥行动中。而且,经过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不断探索,美军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针对北越地面防空体系以及空中战机拦截的有效战术。特别是以空中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以及“野鼬鼠”攻击机组成的对敌防空压制体系,压制防空系统的效果大大提升。
所以,在针对杜梅大桥和清化大桥的攻击中,美军首先压制和摧毁了北越地面防空体系,并且有多架战机负责空中警戒拦截。之后,负责攻击任务的多个F-4战机双机编队出现在大桥上空。其中,一架战机挂载“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主要负责投弹,而另一架战机利用挂载的“铺路刀”激光照射吊舱负责目标引导。炸弹头部的光学导引头捕获激光照射的光斑后,自动控制风标以及鸭翼偏转飞向目标,无需人工操控,因此命中精度大大提高,投弹战机也可以快速脱离。于是,杜梅大桥和清化大桥在1972年5月8日和13日相继被炸毁桥墩而彻底中断,直到1973年才陆续修复。
激光制导炸弹出现后,杜梅大桥和清化大桥被摧毁。
俄乌袭桥战
目前,俄乌战场上双方的桥梁攻防战与之前历次局部战争都有所不同。比如,在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经重点摧毁对方的桥梁。特别是在科索沃战争中,为了迫使南联盟屈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肆破坏重要的民用设施,仅桥梁就被损毁了50余座。而俄乌双方的桥梁攻防战却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乌克兰作为弱势和防御方,却竭尽全力打击俄军控制下的桥梁。特别是针对赫尔松地区第聂伯河上的安东诺夫卡大桥,乌克兰军队想尽办法进行摧毁,目前主要依靠的就是命中精度较高的“海马斯”制导火箭炮。从打击效果来看,火箭弹只能毁坏桥的表面,无法打击桥墩,但通过持续不断的袭扰,也能够短时间让大桥失去作用,俄军一方面在周围架起浮桥缓解困境,另一方面也组织力量修复桥面。
相比之下,俄军虽然总体实力更强,也具备对乌克兰境内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却并没有全力摧毁乌方控制下的主要桥梁。与刻赤海峡大桥的军民两用性质一样,乌克兰这些桥梁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运输部队人员、物质以及武器装备的通道作用,其中,仅首都基辅地区的公路/铁路桥就多达8座,属于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
乌军“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精确制导火箭弹精确命中安东诺夫斯基大桥的桥面。
事实上,俄军更多的在于防御、保卫己方控制的桥梁,而不是摧毁乌方控制的桥梁。尤其是对于克里米亚大桥的保护从天空到海面,再到水下,构建了全方位的防御体系,而乌军想要摧毁这座大桥,既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空袭,“海马斯”制导火箭炮的射程也完全不够。
但是,没有人会想到一辆满载硝酸铵(化肥原料)的货车竟然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克里米亚大桥损失了相当一部分运输能力。根据目前公开的俄罗斯政府签发的大桥修复合同,工程将由一家俄本土建筑公司承担,完成日期不得晚于2023年7月1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