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社交软件界面莹莹的光照在他脸上,让他变得更加陌生。
他查看着那些讯息。
母亲:“你跟你对象谈了多久了?都三个月了吧,你也不小了,赶紧稳定下来,带回来给我们看看。”
看了一眼日历,2019年12月,过了这一年,他就25岁了。
18岁之前,他喜欢过一个女孩,不过所有人都告诉他,不要早恋、专心学习;
大学,他第一次恋爱,因为不会说话、做事直男,女朋友倍感失望离开了他;
毕业了,他拼命工作,一眨眼单身到了25岁。
大学时还在劝告他“专心学习奔前程”的父母,突然开始催婚了。
好像到了这个年纪,结婚对象都是包分配的,想要就能有。
恋爱是什么?
怎么才是正确的爱?
我要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女朋友,永远不会分手?
想到刚谈了三个月的女友,他关掉母亲的聊天界面,点开了某个深夜活跃的群——
“PUA学员训练营”。
十分钟后,自信的他给女朋友发去一条信息:“今天那条裙子你穿着真的很丑,下次别穿了。”
安心地关上手机,他睡着了。
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去处理我们的情感,也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去辨别那些潜在的可能会危害到相互之间亲密关系的危险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是抱怨和痛苦的转嫁。——奥黛丽·赫本
恋爱的悲剧不断上演,潜藏在那些渴求爱情的男女之中,还有打扮精致的禽兽——
在别人的爱情故事里,他们不想扮演一个爱与被爱的人,只有扮演控制者、勒索者,获取在感情中角逐胜利的安全感,他们才觉得是对的。
这些扭曲的心态到底为什么频频产生?
是什么让人们对pua感兴趣,而非选择正确的恋爱方式?
除了处心积虑的控制狂魔,大多数在恋爱中表现得歇斯底里、伤害他人的人,大多数渴望通过某种“技术”而不是真心去换取爱情的人,都是因为他们——
根本不懂如何去爱。
根据5万人参与的恋爱调查数据,在中国的乡镇农村,年青一代中有近14.0%的男女没有任何恋爱经验,这一比例在城市中有所下降,但即便是一线或省会,也依然占到7.5%。
他们的少年时代在学习,青年时代在工作,到了婚龄时期,又有超过一半人被催婚。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只关心毕业率、就业率、结婚率、生子率,却没有人仔细想过这些数字背后,又留下了多少机会和时间、教育和引导,让年轻人懂得经营爱情与家庭。
赶鸭子上架,让这些“母胎单身”青年们,很容易陷入手足无措的恋爱误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虚荣、急功近利、紧急或其他什么原因,开始了错误的恋爱过程。
另一个极端则是恋爱次数过多的人,他们的恋爱关系往往也存在某种问题。
即便不是pua,恋爱中扭曲的关系,争吵、出轨、互相折磨、分分合合、暴力……这些也屡见不鲜。
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去学习某些技能,却没有留下一点专门的精力,去学习如何去爱一个人。
事实上,不仅是恋爱观的扭曲,不懂爱人的年轻人,在家庭生活、工作等所有需要投注感情的地方,观念都是扭曲的。
家人,是可以通过需求勒索的;爱人,是可以通过手段控制的;朋友同事,是可以通过小恩小惠拉拢的……
正如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所著《情感勒索》的宣传所言:
最关心你的人,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
最亲近你的人,才能拖着你进行持久的战役;
情感勒索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你要是跟我分手,我就自*。”
“求求你了,咱们这样不好吗?要是离婚了,你就别想见孩子了。”
“你就是个不孝子,不听我的话,是不是想逼我去死?”
“看看你逼我变成什么样了,都是因为你我才会这样。”
“只要你听话,咱们就好好的。”
……
这些“情感勒索”的典型宣言,不仅出现在pua男和歇斯底里女的口中,其实也出现在各种场景下。
在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父母、爱人、同事、亲友,他们统称为——
勒索者。
被勒索的受害者,往往会因为情感的绑架而出现三种心态:
许多pua所选择的受害者,正是那些看起来重感情、温和、同理心强、有责任感的女孩,她们具备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抓住这种心态,勒索者在感情的纠葛中占据上风,会逐渐掌握控制权。表面上看,这段关系会以勒索者全面获胜,控制受害者而结束,实际上,这种扭曲的关系毁掉的不仅是受害者,也是勒索者的内心。
他们都将很难去体会和投入一段真正的爱。
从《情感勒索》所介绍的四个特征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感情控制者的行为轨迹:
1.要求
要求往往是勒索方提出来的,这种需求并不一定十分直白地表露出来,但不管委婉或强硬,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他们已经打定了主意,没有商量余地。
那些在恋爱关系里,所谓委婉建议女朋友“少穿短裙”,或者表示“怎么别人都有人接送,我男朋友要是不接我,我太委屈了”之类的建议,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决定,而非征求意见。
这就是要求。
2.抗拒
无法商量的要求很容易导致另一半的困扰,让受害者产生一种抗拒心态,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被胁迫着不得不满足对方的需求和想法,不管这种需求是否让自己感到抗拒。
在北大女生自*事件里,那位女孩在男友的处女情节下,一开始明确地表示“我最重要的是我的未来”,她就明确地表达了抗拒——她不认可也不认为男友的要求是正确的。
而抗拒的下一步,则会迎来压力。
3.压力
当受害者明确表达了对勒索方的抗拒和否认时,勒索方就会尝试给对方施加压力,以让对方认可自己的决定。
他们习惯于在感情中做操控者,所以这一刻,他们不会去体会别人的想法,只想让别人遵从自己的决定。他会不断寻找机会控诉自己的委屈、付出和退让,实则是给对方带来一种情感压力。
逼迫我们结婚的父母,用“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孝顺”来施加压力;深谙pua学的男人,用“我那么爱你,为什么你连一点牺牲都做不到”来施加压力;单位的同事,用“我以前帮你那么多,现在你就回报一下”来施加压力。
如果压力还不能让对方妥协,压力就会变成威胁。
4.威胁
能够威胁到别人,一定是因为抓住了对方在意的东西。情感勒索者的威胁,往往就是以情感胁迫。他们可能会不断夸张自己的痛苦,或威胁给对方带来痛苦,再或者以对方的幸福做抵押,来进行各方面的威胁。
这种威胁往往不动声色,但身处于关系中的人,最懂它的危险程度。
那些来自勒索者狂轰滥炸的威胁信息,最终造成了北大女孩的悲剧,让一个原本明确抗拒的女孩,一步步滑落深渊,但在情感绑架的世界里,难道只有她一个受害者吗?
很多人都在沉默之间,承受痛苦。
在感情这个世界里,当你选择用勒索的手段获取什么,就意味着你已经输了。
勒索者的世界,爱是什么似乎并不重要,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能赢。他们将一切都看做是交易,拿出什么和获取什么,都能量化为输赢的标准,这让他们在感情中格外残忍、冷酷。
显然,他们也永远将自己隔绝在了爱的大门之外。
为什么勒索者会有这种心态?
许多勒索者都有惊人的相似性,他们可能很优秀、备受赞誉,所以更难以低下头感受挫折,他们将情感中的挫折也等同于失败,将尊重别人的看法当做自己无法控制现状的败局表现。
这些人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无法接受失去,也特别容易联想到失去,这种关系往往源于幼年和家庭生活。
很多人都会惊异,为什么一些pua男看起来非常优秀,生活十分完美,却还要通过这种诡秘的方式来控制感情,伤害别人甚至触犯法律?
苏珊博士从心理学角度上,将这种人的心态称呼为“就该如此”。
这些优秀的人,所获得的所有幸福都会被他们当作“就该如此”,因此他们更缺乏处理损失的能力,一旦意识到可能失去、被夺走的危机感,就会表现得格外敏感尖锐。
他们是率先选择勒索他人的人。
但这也意味着,在勒索别人的过程中,他们一生都在恐慌、无助和脆弱中度过,却失去了正常去感受爱和爱人的能力。
这会扭曲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的感情真正崩塌。因为没有人会乐于被勒索,所有受害者在承受的压力超过底线后,都会选择切断感情的方式,与他们疏远。
这种方式也许默不作声,也许惨烈异常,但结果对勒索者来说是一样的——他们原本不必失去,却真的失去了。
而受害者在这样的关系中,又承受了些什么?
被勒索的人,往往都更乐于去接受别人的需求,因为他们的性格、接受的教育、做事的方式就是这样,所有人都教育他们要体贴、有责任心、同情,他们更容易感受到那种压力。
受害者之所以会被选择,往往因为其特质:
大多数时间,这种个性特质并不会让我们受害,其中许多都是值得鼓励的积极性格。但当我们恰好处于被勒索的状态,这些特质将让我们为人所控。
幸福的好孩子常常受伤,正是因为他们总会被教育成这样的个性,其中女孩的比例更高,这是社会对男女性格培育的认识所造成的。
然而,我们在为别人做出退让时,别人又为我们付出了什么呢?
感情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让步,习惯在各种争执下低头,是一个非常不妙的信号。当我们因为一段感情感到不适,你就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已经被“勒索”了,而为了避免人生毁掉,我们应该保护自己。
有一堂课属于我们所有人,那就是爱别人与爱自己。
爱别人,让我们懂如何去处理一段亲密关系,不伤害到别人;
爱自己,让我们会保护自己,避免被别人勒索。
情感勒索不一定危及生命,但是它一定会影响我们对感情的认识,让我们失去最重要的东西。
真诚。
一个人如果在感情里也不能付出真诚,一个以冷酷的勒索来考量得失,一个则扭曲自己的想法来满足别人需求,两个人就都失去了真诚。
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什么样的感情是真诚的?
真诚的感情才塑造一个真诚的人,如果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不懂去爱,不会去爱,维持一副假面,那违背的不仅是自我意志,也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