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喜欢看视觉刺激较大的物体,比如看车轮、看扇叶、看红绿灯;
有些孩子总喜欢自己制造一些声音,比如自言自语、按开关;
还有些孩子特别喜欢闻刺激性气味,比如指甲油、汽油的味道......
孩子这些奇奇怪怪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代偿」。
很多家长初听这个词会不了解,什么是代偿?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代偿行为?代偿的表现形式又有哪些?出现代偿行为家长要不要制止?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解开这些疑惑。
01
代偿的概念
及孩子出现代偿的原因
所谓代偿,字面意思就是代替、补偿。
具体到感觉统合理论中,我们认为「代偿」就是通过加强某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的功能,以适应或补偿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需要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当其中一个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就会变得更加敏锐。比如,你会发现,视力正常的人触摸盲文,分辨能力要远逊于盲人。
圣经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图片,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就是这个道理。盲人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却加强了剩余的感知能力,用来弥补失去的视觉功能。
当然,这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实际在儿童感觉统合发展中,所谓的代偿,更多的是指一些行为,比如文章开头列举的那些奇怪的、特别的举动。
从表面上看,孩子出现代偿行为是一种感觉的功能代替了另一种感觉的功能,而实质上,还是由于大脑功能区的代偿性。
大脑中的功能区通常并不只是负责一种感觉,而是很多区域形成感觉联合区,负责多种感觉。所以当一种感觉输入缺失,其余感觉输入就会增强也就不足为怪了!
特别是在幼儿期,大脑的代偿最显著,因为此时幼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功能不像成人那样细化,所以不同神经元之间的替代性更强。神经元细胞可以通过变化功能、位置和连接性来代替受损的细胞。
02
代偿有哪些表现形式?
在感统理论当中,我们发现有关各感觉系统的代偿具有如下规律:
❶ 刺激方式相似的感觉容易发生代偿
比如属于时间性编码系统的听觉、触觉;属于空间性编码系统的视觉、前庭觉。
❷ 近端不足,远端代偿
如果出现近端感觉系统不良,远端感觉系统会来代偿,如果出现原始感觉系统代偿,证明近端远端感觉系统都出了问题。
近端感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
远端感觉:视觉、听觉
原始感觉:嗅觉、味觉
根据以上两个规律,你会发现,前庭刺激不足时,孩子容易出现视觉代偿,触觉刺激不足时,孩子容易出现听觉代偿。
比如,三四岁以下的孩子,处于触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如果触觉刺激不足,孩子极容易出现听觉代偿的情况,常见的表现就是听觉寻求,如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自言自语。而如果通过按摩、触觉训练等形式给足触觉刺激,孩子的听觉代偿现象也会随之消失。
再比如,三到七岁的孩子,处于前庭系统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孩子对前庭刺激的反应最敏感最强烈,但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前庭刺激,就容易出现视觉代偿,视觉寻求的现象,例如看车轮、看扇叶等。相对应的,通过让孩子进行跳床训练,荡秋千等活动弥补前庭刺激的不足,视觉代偿的行为也会自行消失。
但如果孩子出现了原始感觉代偿(即味觉代偿、嗅觉代偿),那就说明孩子的感觉刺激已经严重匮乏,需要进行系统的针对性的训练来改善了!
03
孩子出现代偿行为
家长要不要阻止
说来说去,代偿行为到底正常不正常?孩子出现代偿,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老岳的建议是:不必在意,也不必阻止!
要知道,生命遇到阻碍会自行寻找出路,所谓山不转路转,一种功能发展出现问题,它会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就找另一种功能取代之。
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出现代偿行为,属于正常。甚至只要没有认知问题,越聪明的孩子,代偿行为会越多。只不过,代偿终究只等于粉饰太平,并没有把问题的核心解决处理掉。所以,与其纠缠代偿行为,不如回到问题的核心去处理。解决了问题的根源,代偿行为自会消失!
如果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感统训练家庭指导班,由专业感统老师带领你在家给孩子做训练,帮助孩子快速有效改善!
关注老岳,一起科学育儿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