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应≥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0.25h。在楼梯周围 2m 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疏散出口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2)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 0.55+(0~0.15)m 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0~0.15m 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3)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 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 2.20m。
(4)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 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1.05m。
(5)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 0.25m 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2m。知识点 2: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1.设计使用年限
类别 | 设计使用年限(年) | 示例 |
1 | 5 | 临时性结构 |
2 | 25 |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
3 | 50 |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
4 | 100 |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 名称 | 劣化机理 |
Ⅰ | 一般环境 | 正常大气作用引起钢筋锈蚀 |
Ⅱ | 冻融环境 |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
Ⅲ | 海洋氯化物环境 |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
Ⅳ |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
Ⅴ | 化学腐蚀环境 |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 |
3.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低于下表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应超过两个强度等级,且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和 50 年的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和 C20。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 设计使用年限 | ||
100 年 | 50 年 | 30 年 | |
I-A | C30 | C25 | C25 |
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
4.最小保护层厚度要求
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70mm。
知识点 3: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岀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釆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知识点 4: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钢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其中,力学性能是钢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等。工艺性能表示钢材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弯曲性能和焊接性能等。
(一)拉伸性能
反映建筑钢材拉伸性能的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屈服强度是结构设计中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强屈比)是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强屈比越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强屈比太大,钢材强度利用率偏低,浪费材料。
钢材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称为塑性。在工程应用中,钢材的塑性指标
通常用伸长率表示。
(二)冲击性能
冲击性能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在负温下使用的结构,应当选用脆性临界温度较使用温度为低的钢材。
(三)疲劳性能
受交变荷载反复作用时,钢材在应力远低于其屈服强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现象,称为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是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所以危害极大,往往造成灾难性的事故。钢材的疲劳极限与其抗拉强度有关,一般抗拉强度高,其疲劳极限也较高。
知识点 5: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种类与应用(一)外加剂的分类
按其主要使用功能分为以下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
(二)外加剂的适用范围
目前,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和较成熟的外加剂有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泵送剂、防水剂等。
(1)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若不减少拌合用水量,能显著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当减水而不减少水泥时,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减水的同时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则可节约水泥。同时,混凝土的耐久性也能得到显著改善。
(2)早强剂可加速混凝土硬化和早期强度发展,缩短养护周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模板周转率,多用于冬期施工或紧急抢修工程。
(3)缓凝剂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与滑模方法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等,不宜用于日最低气温 5℃以下施工的混凝土,也不宜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和蒸汽养护的混凝土。缓凝剂的水泥品种适应性十分明显,不同品种水泥的缓凝效果不相同,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因此,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检测其缓凝效果。
(4)引气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引气剂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泌水离析,并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同时,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弹性模量降低,对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有利。由于大量微气泡的存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有所降低。引气剂适用于抗冻、防渗、抗硫酸盐、泌水严重的混凝
土等。
知识点 6:饰面石材(一)天然花岗石
1.花岗石的特性
花岗石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硬、耐磨,属酸性硬石材。但是花岗石所含石英在高温下会发生晶变,体积膨胀而开裂,因此不耐火。
(二)天然大理石
1.大理石的特性
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碱性中硬石材。天然大理石易加工、开光性好,常被制成抛光板材,其色调丰富、材质细腻、极富装饰性。
知识点 7:土方开挖与回填(一)土方开挖
1.开挖原则
土石方施工前应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调配,确定土方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深基坑开挖
(1)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前者无支护结构,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
(2)分层厚度宜控制在 3m 以内。
(3)多级放坡开挖时,坡间平台宽度不小于 3m。
(4)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 30m。
3.浅基坑的开挖
(1)基坑开挖应尽址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 150~300mm 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 200~300mm 厚土层人工挖除。
(2)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排水、降水系统等经常复测检查。
(二)土方回填
1.土料要求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有机质大于 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2.基底处理
(1)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2)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3)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 1/5 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 0.2~0.3m,阶宽大于
1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接合和防止滑动。
3.土方填筑与压实
(1)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确定。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小于 10m 时,可采用 1:1.5;超过 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采用 1:1.5,下部采用 1:1.75。
(2)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层虚铺厚度见表 1A415024。
填土施工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 分层厚度(mm) | 每层压实遍数(次) |
平碾 | 250~300 | 6~8 |
振动压实机 | 250~350 | 3~4 |
柴油打夯机 | 200~250 | 3~4 |
人工打夯 | <200 | 3~4 |
(3)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4)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λc 表示。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实际)干土密度ρd 与最大干土密度ρdmax 的比值。最大干土密度ρdmax,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的。填土应控制土的压实系数λc 满足设计要求。
知识点 8:模板拆除
(1)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 1A415041 的规定。
构件类型 | 构件跨度(m) |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
>2,≤8 | ≥75 |
>8 | ≥100 | |
梁、拱、売 | ≤8 | ≥75 |
>8 | ≥100 | |
悬臂构件 | ≥100 |
2)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 1N/mm²,即可拆除。
(2)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拆模顺序进行。
(3)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 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取构件跨度为 2m 按表 1A415041 的规定确定。
(4)对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5)拆模之前必须要办理拆模申请手续,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要求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知识点 9:钢筋连接的方式钢筋的连接方法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
(1)焊接:电渣压力焊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钢筋的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2)机械连接:有钢筋套筒挤压连接、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包括钢筋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等方法。目前最常见、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3)绑扎连接: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 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 28mm 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知识点 10:钢筋加工(1)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
(2)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调直。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300 级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4%;HRB400,HRB500 级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1%。
(3)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等。
(4)钢筋下料切断可采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器进行。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
形或起弯等现象。
(5)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曲成型可采用钢筋弯曲机、四头弯筋机及手工弯曲工具等进行。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
知识点 11:施工缝留置的规定(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 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 20~30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 1/3 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N/mm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外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知识点 12:混凝土浇筑
(1)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 30m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2)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1)粗骨料料径大于 25mm 时,不宜超过 3m;
2)粗骨料料径小于 25mm 时,不宜超过 6m。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4)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不再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搞器作用半径的 1.4 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0.5
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搞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 50mm。当采用表面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5)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 1~1.5h,再继续浇筑。
(6)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 1m 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知识点 13: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后浇带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为克服由于温度、收缩等原因导致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在主体结构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 14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待至少 14d 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知识点 14:混凝土的养护(1)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两大类。现场施工一般为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又可分覆盖浇水养护、薄膜布养护和养生液养护等。
(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8~12h 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3)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对火ft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防水后浇带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知识点 15:砂浆的使用要求
(1)当砌筑材料为粗糙多孔且吸水较大的块料或在干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反之,应选用较小稠度值的砂浆。
(2)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确保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3)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 M5 的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4)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 3h 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 30℃时,应在 2h 内使用完毕。
知识点 16:砖砌体施工1.砌筑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时,应提前 1~2d 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块体湿润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 60%〜70%;
(2)混凝土多孔砖及混凝土实心砖不需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对其浇水湿润。其他非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 40%〜50%。
2.砌筑方法:
“三一”砌筑法、挤浆法(铺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通常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 30℃时,铺浆长度≤500mm。
3.240mm 厚承重墙的每层墙最上层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整砖丁砌。
4.灰缝:砖墙灰缝宽度宜为 10mm,且不应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 80%;垂直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不得用水冲浆灌缝。
5.施工洞口: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应≥500mm,洞口净宽应
≤1m。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及以上地区建筑物的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
6.在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及以上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应≥高度的 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应≥1/2。斜槎高度≤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7 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墙厚每增加 120mm 应多放置 1φ6 拉结钢筋(120mm 厚墙放置 2φ6 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应≤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应≤1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应≥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7 度地区,应≥1000mm;末端应有 90°弯钩。
7.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而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 500mm 设 2φ6 钢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应≥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 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之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8.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 1.5m 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知识点 17:装配式结构构件进场、构件安装与连接
1.构件进场
(1)预制构件进场前,应对构件生产单位设置的构件编号、构件标识进行验收。
(2)预制构件进场前,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75%。
(3)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的方式,堆放工具或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并支垫稳固。采用靠放方式时,预制外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外,且与地面倾斜角度不宜小于 80°。
(4)预制水平类构件可采用叠放方式,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垫木距板端部大于 200mm,且间距不大于 1600mm,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
(5)预制构件堆放时,预制构件与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6)预应力构件需按其受力方式进行存放,不得颠倒其堆放方向。
2.构件安装与连接
(1)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和其中设备;在吊装过程中,吊索与构件的水平夹角不宜小于 60°,不应小于 45°。
(2)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设置稳定可靠的临时支撑;
2)对预制柱、墙板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不宜小于柱、板高的 2/3,且不应小于柱、板高的 1/2;下部支承垫块应与中心线对称布置;
3)对单个构件高度超过 10m 的预制柱、墙等,需设缆风绳;
4)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知识点 18:预制构件套筒灌浆连接
1.预制构件钢筋可以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焊接或螺栓连接、钢筋机械连接等连接方式。
2.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构件就位前,应检查下列内容:套筒、预留孔的规格位置、数量和深度;被连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长度。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按检验批划分要求及时灌浆,灌浆作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5℃,当连接部位养护温度低于 10℃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2)灌浆操作全过程应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旁站监督并及时形成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3)按产品使用要求计量灌浆料和水的用量,并均匀搅拌,每次拌制的灌浆料拌合物应进
行流动度的检测;
4)灌浆作业应采用压浆法从下口灌注,浆料从上口流出后应及时封堵,必要时可设分仓进行灌浆;
5)灌浆料拌合物应在制备后 30min 内用完。
知识点 19:卷材防水层施工
(1)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干燥,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 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2)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铺设卷材加强层,如设计无要求时,加强层宽度宜为 300~
500mm。(3)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4)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 1/3~1/2 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5)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
2)临时性保护墙宜采用石灰砂浆砌筑,内表面宜做找平层。
3)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施工;卷材与临时性保护墙或围护结构模板的接触部位,应将卷材临时贴附在该墙上或模板上,并应将顶端临时固定。当不设保护墙时,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接槎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4)混凝土结构完成,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槎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损伤应及时修补。卷材接槎的搭接长度,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 150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 100mm;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6)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墙内表面应抹厚度为 20mm 的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铺贴卷材。
2)卷材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转角,后铺大面。
知识点 20:幕墙的防火与防雷构造
1.幕墙防火
(1)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 100mm,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极限要求,在楼层间形成水平防火烟带。
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1.5mm 的镀锌钢板承托,不得采用铝板。承托板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测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2)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的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高度不低于 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墙。在计算裙墙高度时可计入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或边梁高度。
(3)当建筑设计要求防火外区分隔有通透效果时,可采用单片防火玻璃或由其加工成的中空、夹层防火玻璃。
(4)防火层不应与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采用装饰材料覆盖。
(5)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2.幕墙防雷
(1)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CB 50057 和《民用建
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 的有关规定。
(2)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3)幕墙的铝合金立柱,在不大于 10m 范围内宜有一根立柱采用柔性导线,把上柱与下柱的连接处连通。铜质导线截面积不宜小于 25mm2,铝质导线不宜小于 30mm2。
(4)主体结构有水平均压环的楼层,对应导电通路的立柱预埋件或固定件应用圆钢或扁钢与均压环焊接连通,形成防雷通路。圆钢直径不宜小于 12mm,扁钢截面不宜小于 5mm×40mm。避雷接地一般每三层与均压环连接。
(5)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 3m 的铝合金板制造,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连通。
(6)在有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除去其镀膜层。(7)使用不同材料的防雷连接应避免产生双金属腐蚀。
(8)防雷连接的钢构件在完成后都应进行防锈油漆。
(9)防雷构造连接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知识点 21:施工临时用电
(1)施工现场操作电工必须经过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
(2)各类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
(4)临时用电组织设计规定: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 5 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 50kW 及以上的,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否则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
2)装饰装修工程或其他特殊施工阶段,应补充编制单项施工用电方案。
3)用电设备必须有专用的开关箱,严禁 2 台及以上设备共用一个开关箱。
(5)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相关部门审核,并经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现场监理签认后实施。
(6)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8)室外 220V 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 3m,室内不得低于 2.5m。
(9)PE 线上严禁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知识点 22: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1)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在工程开工 15d 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
(2)施工期间应遵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制定降噪措施。确需夜间施工的,应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明,并公告附近社区居民。
(3)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要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管理部门签署污水排放许可协议,申领《临时排水许可证》。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沉淀处理后二次使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现场泥浆、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湖泊、池塘。
(5)施工现场存放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渗漏污染土壤水体。施工现场设置的食堂,用餐人数在 100 人以上的,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
(6)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在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卫部门申报登记,分类存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与所在地垃圾消纳中心签署环保协议,及时清运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应运送到专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中心消纳。
(7)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8)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9)除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施工现场内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
(10)在居民和单位密集区域进行爆破、打桩等施工作业前,项目经理部除按规定报告申请批准外,还应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程度及有关措施等情况,向有关的居民和单位通报说明,取得协作和配合;对施工机械的噪声与振动扰民,应有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11)经过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应由发包人在施工前通知承包人,标出位置,加以保护。
(12)施工时发现文物、古迹、爆炸物、电缆等,应当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3)施工中需要停水、停电、封路而影响环境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事先告示,并设有标志。
知识点 23:现场食堂管理(1)现场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 0.2m 的防鼠挡板,配备必要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施,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存放间应通风良好并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2)现场食堂的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应铺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宜小于 1.5m,地面应作硬化和防滑处理,炊具宜存放在封闭的橱柜内,刀、盆、案板等炊具应生熟分开,炊具、餐具和公用饮水器具必须清洗消毒。
(3)现场食堂储藏室的粮食存放台距墙和地面应大于 0.2m,食品应有遮盖,遮盖物品应有正反面标识,各种作料和副食应存放在密闭器皿内,并应有标识。
(4)现场食堂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上岗应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应保持个人卫生,不得穿工作服出食堂,非炊事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制作间。
(5)施工作业人员如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要在 2h 内向施工现场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等部门进行报告,并应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知识点 24:现场动火等级的划分(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一级动火:
1)禁火区域内。
2)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及与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3)各种受压设备。
4)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5)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6)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二级动火:
1)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
2)小型油箱等容器。
3)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知识点 25:施工现场动火审批程序
(1)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如钢结构的安装焊接。
(2)二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责任工程师组织拟定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填写动火申请表,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动火证当日有效,如动火地点发生变化,则需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知识点 26:消防器材配备
(1)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 lOO ㎡配备 2 只 10L 灭火器。
(2)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 1200 ㎡时,应配有专供消防用的太平桶、积水桶(池)、黄砂池,且周围不得堆放易燃物品。
(3)临时木料间、油漆间、木工机具间等,每 25 ㎡配备一只灭火器。油库、危险品库应配备数量与种类匹配的灭火器、高压水泵。
(4)应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其进水口一般不应少于两处。
(5)室外消火栓应沿消防车道或堆料场内交通道路的边缘设置,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120m;消防箱内消防水管长度不小于 25m。
知识点 27:施工试验与检验管理1.施工检测试验管理基本规定
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检测试验管理制度,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检查检测试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测试验管理制度应包括:岗位职责、现场试样制取及养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现场检测试验安全管理制度、检测试验报告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订检测试验计划;
(2)制取试样;
(3)登记台账;
(4)送检;
(5)检测试验;
(6)检测试验报告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当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时,可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组织管理和实施,分包单位按合同确定的施工范围各负其责。
2.施工检测试验计划
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在工程施工前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并应报送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实施。根据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制订相应的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按检测试验项目分别编制,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测试验项目名称; (2)检测试验参数;
(3)试样规格; (4)代表批量;
(5)施工部位; (6)计划检测试验时间。
知识点 28:双代号网络图的计算
(一)网络计划时差、关键工作与关键线路
时差可分为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两种:工作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工作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所有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关键工作:是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在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上,没有波形线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
关键线路:全部由关键工作所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的工期即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二)网络计划优化
网络计划的优化目标按计划任务的需要和条件可分为三方面:工期目标、费用目标和资源目标。根据优化目标的不同,网络计划的优化相应分为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三种。
1.工期优化
工期优化也称时间优化,其目的是当网络计划计算工期不能满足要求工期时,通过不断压缩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等措施,达到缩短工期、满足要求的目的。
选择优化对象应考虑下列因素:
(1)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2)有备用资源的工作;
(3)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资源、费用最少的工作。知识点 29: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应包括:
1)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
2)交底记录;
3)上岗培训记录和岗位资格证明;4)使用机具和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记录;
5)图纸、变更设计接收和发放的有关记录;
6)监督检査和整改、复查记录;
7)质量管理相关文件;
8)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中规定的其他记录。知识点 30:建筑材料复试取样原则(1)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一生产批次的进场材料应根据相应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以及规范要求的代表数量确定取样批次,抽取样品进行复试,当合同另有约定时应按合同执行。
(2)项目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即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由项目试验员在现场取样后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见证取样和送检次数应按相关规定进行。
(3)送检的检测试样,必须从进场材料中随机抽取,严禁在现场外抽取。试样应有唯一性标识,试样交接时,应对试样外观、数量等进行检查确认。
(4)工程的取样送检见证人,应由该工程建设单位书面确认,并委派在工程现场的建设或监理单位人员 1~2 名担任。见证人应具备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见证人及送检单位对试样的代表性及真实性负有法定责任。
(5)试验室在接受委托试验任务时,须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
知识点 31:主要材料复试内容及要求
1.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
2.水泥: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 为一批检验。
(2)使用过程中复验,并按其结果使用:①对水泥质量有怀疑;②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
③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3.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
4.装饰装修用人造木板及胶粘剂:甲醛含量。
5.饰面板(砖):室内用花岗石放射性;粘贴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外墙陶瓷面砖的吸水率及抗冻性能复验。
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同一部位工程使用的小砌块应持有同一厂家生产的合格证书和进场复试报告,小砌块在厂内的养护龄期及其后停放期总时间必须确保不少于 28d。
知识点 32:建筑材料质量控制(1)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材料的采购、材料进场试验检验、过程保管和材料使用。
(2)材料进场时,应提供材料或产品合格证,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和记录。质量验证包括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取样。验证结果记录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备案。
(3)对于项目采购的物资,业主的验证不能代替项目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而业主采购的物资,项目的验证不能取代业主对其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
知识点 33:安全事故与质量事故分类1.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事故 | 一般事故 | 较大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
死亡 | 0~3 | 3~10 | 10~30 | ≥30 |
重伤 | 0~10 | 10~50 | 50~100 | ≥100 |
直接经济损失 | 100 万~1000 万 | 1000 万~5000 万 | 5000 万~1 亿 | ≥1 亿 |
变动 | 事故发生之日起 30d 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
2.安全事故分类
事故类别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建筑业五大) | ||
车辆、起重、灼伤、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其他 | |||
严重程度 | 轻伤事故 | 重伤事故 | 死亡事故 |
(从重) | 死亡(人) | 重伤(人) |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
特别重大 | 30 以上 | 100 以上 | 10000 以上 |
重大事故 | 10~30 | 50~100 | 5000~10000 |
较大事故 | 3~10 | 10~50 | 5000~1000 |
一般事故 | 3 以下 | 10 以下 | 1000 以下 |
1.检查评分方法
(1)分项检查评分表和检查评分汇总表的满分分值均应为 100 分,评分表的实得分值应为各检査项目所得分值之和;
(2)评分应采用扣减分值的方法,扣减分值总和不得超过该检查项目的应得分值;
(3)当按分项检查评分表评分时,保证项目中有一项未得分或保证项目小计得分不足 40分,此分项检査评分表不应得分;
(4)检查评分汇总表中各分项项目实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A1——汇总表各分项项目实得分值;
B——汇总表中该项应得满分值;
C——该项检查评分表实得分值。
(5)当评分遇有缺项时,分项检查评分表或检查评分汇总表的总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A2——遇有缺项时总得分值;
D——实查项目在该表的实得分值之和;
E——实查项目在该表的应得满分值之和。
(6)脚手架、物料提升机与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与起重吊装项目的实得分值,应为所对应专业的分项检查评分表实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
(7)等级的划分原则
施工安全检査的评定结论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依据是汇总表的总得分和保证项目的达标情况。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优良
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 80 分及以上。
2)合格
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 80 分以下,70 分及以上。
3)不合格
①当汇总表得分值不足 70 分时;
②当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为零时。
当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时,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使建筑工程安全检查由传统的定性评价上升到定量评价,使安全检查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安全检查内容中包括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
(1)“安全管理”检査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
(2)“文明施工”检査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管理、现场办公与住宿、现场防火。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立杆基础、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杆件间距与剪刀撑、脚手板与防护栏杆、交底与验收。
(5)“基坑工程”检査评定保证项目包括:施工方案、基坑支护、降排水、基坑开挖、坑边荷载、安全防护。
(6)“模板支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施工方案、支架基础、支架构造、支架稳定、施工荷载、交底与验收。
(7)“高处作业”检查评定项目包括: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临边防护、洞口防护、通道口防护、攀登作业、悬空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悬挑式物料钢平台。
(8)“施工用电”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应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配电箱与开关箱。
(9)“物料提升机”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附墙架与缆风绳、钢丝绳、安拆、验收与使用。
“施工升降机”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安全装置、限位装置、防护设施、附墙架、钢丝绳、滑轮与对重、安拆、验收与使用。
(11)“塔式起重机”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载荷限制装置、行程限位装置、保护装置、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多塔作业、安拆、验收与使用。
(12)“起重吊装”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起重机械、钢丝绳与地锚、索具、作业环境、作业人员。
(13)“施工机具”检查评定项目应包括:平刨、圆盘锯、手持电动工具、钢筋机械、电焊机、搅拌机、气瓶、翻斗车、潜水泵、振捣器、桩工机械。
知识点 35: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1.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 6~8m 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或遇有六级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2.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杆件的设置与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高度在 24m 以上的双排、满堂脚手架,高度在 20m 以上的满堂支撑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知识点 36:合同内容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 由合同协议书、通用合同条款和专用合同条款三部分组成。
2.组成合同的各项文件应互相解释,互为说明。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解释构成合同文件的优先顺序如下:
(1)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如果有);
(3)投标函及其附录(如果有);
(4)专用合同条款及其附件;
(5)通用合同条款;
(6)技术标准和要求;
(7)图纸;
(8)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
(9)其他合同文件。知识点 37:工程造价
1.特点:(1)大额性;(2)个别性和差异性;(3)动态性;(4)层次性。
2.根据工程项目不同的建设阶段,建设工程造价可以分为如下 6 类:(1)投资估算;(2)概算造价;(3)预算造价;(4)合同价;(5)结算价;(6)决算价。
3.工程造价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
4.工程造价按造价形成划分: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知识点 38: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承担
1.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发、承包双方应按以下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工程价款。
(1)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
(2)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
(3)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
(4)停工期间,承包人应发包人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必要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5)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知识点 39:预付款与起扣点
工程预付款又称材料备料款或材料预付款。它是发包人为了帮助承包人解决工程施工前期资金紧张的困难而提前给付的一笔款项,为该承包工程开工准备和准备主要材料、结构件所需的流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预付款的预付时间应不迟于约定的开工日期前 7 天。发包人没有按时支付预付款的,承包人可催告发包人支付;发包人在付款期满后的 7 天内仍未支付的,承包人可在付款期满后的第 8 天起暂停施工。发包人应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延误的工期,并向承包人支付合理利润。
(一)预付款额度的确定方法
1.百分比法
工程预付款=中标合同价×预付款比例2.数学计算法
工程备料款数额=合同造价×材料比重(%)×材料储备天数/年度施工天数公式中:年度施工天数按 365 天日历天计算;材料储备天数由当地材料供应的在途天数、加工天数、整理天数、供应间隔天数、保险天数等因素决定。
(二)预付备料款的回扣
起扣点=合同总价-(预付备料款/主要材料所占比重)知识点 40:调值公式运用式中 P——调值后的工程实际结算价款;
P0——调值前工程合同价款;
a0——固定费用(或因素),不调值部分比重;
a1、a2、a3、a4——代表有关费用在合同总价中所占的比例,
a0,al,a2,a3,a4 之和等于 1;
A,B,C、D——现行价格指数或价格;
A0、B0、C0、D0——基期价格指数或价格。
知识点 41:设计变更、签证与索赔
1.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由设计部门确认后,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后实施。设计变更应记录详细,简要说明变更产生的原因、背景、变更产生的时间参与人、工程部位、提出单位都应记录。2.工程签证
由于业主或非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停工、窝工,业主只负责停窝工人工费补偿标准,而不是当地造价部门颁布的工资标准;机械停窝工费用也只按照租赁费或摊销费计算,而不是机械台班费。3.索赔
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无过错的一方要求存在过错的一方承担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的情况。索赔通常分为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两种。但是由于工程范围的变更、文件的缺陷或技术错误、业主未能提供现场所引起的索赔,承包人可以索赔利润。
(1)索赔必须符合如下基本条件: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
(2)索赔步骤:索赔事件发生后,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索赔意向通知。
2)索赔的内部处理。
3)提交索赔报告。
4)解决索赔。
(3)索赔证据的基本要求:真实性,全面性,法律证明效力,及时性。
(4)施工索赔的计算方法
1)工期索赔的计算:网络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其他方法。
2)费用索赔的计算:总费用法,分项法。
知识点 4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三定”制度。是指主要机械在使用中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制度。
2.交接班制度。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机械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内容包括:
(1)交接工作完成情况;(2)交接机械运转情况;
(3)交接备用料具、工具和附件;
(4)填写本班的机械运行记录;
(5)交接双方签字;
(6)管理部门检查交接情况。
3.安全交底制度。是指项目机械管理人员要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书面交底,并有机械操作人签字。
4.技术培训制度。通过进场培训和定期的过程培训,使操作人员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机械原理、懂机械构造、懂机械性能、懂机械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会排除故障;使维修人员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技术要求、懂质量标准、懂验收规范,会拆检、会组装、会调试、会鉴定。
5.检查制度。在机械使用前和使用中的检查内容包括:
(1)制度的执行情况;
(2)机械的正常操作情况;
(3)机械的完整与受损情况;
(4)机械的技术与运行状况,维修及保养情况;
(5)各种机械管理资料的完整情况。
6.操作证制度。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应随身携带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审核操作证的年度审查情况。
知识点43:劳务用工基本规定(1)劳务用工企业必须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标准(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合同终止条件、双方责任等。劳务企业应当每月对劳务作业人员应得工资进行核算,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不得以工程款拖欠、结算纠纷、垫资施工等理由随意克扣或无故拖欠工人工资。
(2)劳务用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从事建设工程劳务作业的人员必须持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严禁无证上岗。
(3)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项目部应当以劳务班组为单位,建立建筑劳务用工档案,按月归集劳动合同、考勤表、施工作业工作量完成登记表、工资发放表、班组工资结清证明等资料,并以单项工程为单位,按月将企业自有建筑劳务的情况和使用的分包企业情况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支付劳务企业分包款时,应责成专人现场监督劳务企业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劳务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由“包工头”替多名劳务工代领工资,
以避免出现“包工头”携款潜逃,劳务工资拖欠的情况。因总承包企业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工程导致出现拖欠劳务工资的,由总承包企业承担全部责任,并先行支付劳务工资。
知识点 44:劳务工人实名制管理1.劳务实名制管理的主要措施
(1)总承包企业、项目经理部和作业分包单位必须按规定分别设置劳务管理机构和劳务管理员(简称劳务员),制定劳务管理制度。劳务员应持有岗位证书,切实履行劳务管理的职责。
(2)作业分包单位的劳务员在进场施工前,应按实名制管理要求,将进场施工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劳动合同文本、岗位技能证书复印件及时报送总承包商备案。总承包方劳务员根据劳务分包单位提供的劳务人员信息资料,逐一核对是否有身份证、劳动合同和岗位技能证书,不具备以上条件的不得使用,总承包商将不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
(3)劳务员要做好劳务管理工作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建筑企业档案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施工劳务人员动态统计表、劳务分包合同、交易备案登记证书、劳务人员备案通知书、劳动合同书、身份证、岗位技能证书、月度考勤表、月度工资发放表等。
2.实名制采用“建筑企业实名制管理卡”,该卡具有多项功能:工资管理,考勤管理,门禁管理,售饭管理。
3.施工现场可采用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应采用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施考勤管理。相关电子考勤和图像、影像等电子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 2 年。
知识点 45: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组织及验收人员(1)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工作,该工程的施工、监理(建设)、设计、勘察等单位参加;
(2)验收人员: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负责组成验收小组。验收小组组长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担任,验收组应至少有一名由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的副组长。验收组成员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设计、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以及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组成。
知识点 46: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的程序建设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按施工企业自评、设计认可、监理核定、业主验收、政府监督的程序进行。
(1)地基与基础分部(子分部)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机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2)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将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成册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监理核查符合要求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审查意见,并于验收前三个工作日通知质监站;
(3)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收到上报的验收报告应及时组织参建方对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填写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并签注验收结论和意见。相关责任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附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对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时,必须有以下人员参加: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及项目经理等。
知识点 47:结构实体检验(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2)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3)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宜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检验。
知识点 48: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组织与程序(1)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
单位工程中的分包工程完工后,分包单位应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进行自检,并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验收时,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单位应将所分包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完整,并移交给总包单位。
(2)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参加。
(3)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时,应由施工单位整改。
(4)预验收通过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5)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建设单位组织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应参加验收。当单位工程中有分包工程的,分包单位负责人也应参加验收。
知识点 49: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危大工程概况和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措施等。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作业人员等。
(7)验收要求: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人员等。
(8)应急处置措施。
(9)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知识点 50:专项方案编制与审批流程1.审批流程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危大工程实行分包并由分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2.专家论证程序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由做专家应当从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的专家库中选取,符合专业要求且人数不得少于 5 名。与本工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1)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
(1)专家组成员
①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②从事专业工作 15 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3)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4)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授权委派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
(5)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
(1)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2)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施工图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3)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并能够确保施工安全。
3)专家论证结论
专家论证会后,应当形成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提出通过、修改后通过或者不通过的一致意见。专家对论证报告负责并签字确认。
专家论证结论为“通过”的,施工单位可参考专家意见自行修改完善:结论为“修改后通过”的,专家意见要明确具体修改内容,施工单位应当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履行有关审核和审查手续后方可实施,修改情况应及时告知专家;结论为“不通过”的,施工单位修改后应当按照规定要求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