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栩栩华生媒体集团与抖音联合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好好生活,无须方式”对谈直播活动上,围绕“居家”“艺术”“远方”,我们邀请了超过20位来自各个行业与领域的创意人。他们以解决我们当下最关心的问题为目标,为处在特殊时期的我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上的建议,艺术文化知识上的指导,以及面向未来的信心与勇气。以下是“好好生活,无须方式”为我们解答的18个问题。
在居家成为半日常的状态下,如何通过对于居家环境的改变,将家庭环境变成可欣赏、可观察的艺术空间,从而实现空间的利用和人的持续思考。长时间的居家生活让我们越发关注室内空间设计与营造,此次解决问题的人将视角转向空间合理利用问题,邀请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金秋野与绘造社联合创始人李涵,一同探讨何为好的空间,以及为想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的年轻人提供有效的经验与建议。
而面对居家独处,我们如何调整心态,为此邀请到Frank Chou Design Studio创始人、设计师周宸宸与摄影师黎晓亮从产品设计与摄影视角为我们解答独处问题。并向想要进入设计与摄影行业的年轻人提出珍贵的建议。
金秋野在直播现场
金秋野自宅
绘造社设计的赠阳庵,将一处典型的北京两室两厅商品房,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古典空间精神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两口之家
《藤森正信》与《As Found Houses》
中村好文的《走进世界最美的家》与《住宅巡礼》
《路易斯·康传:与砖对话的人》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而生》
金秋野与李涵共同创作的《胡同蘑菇》与《楼房花朵》
周宸宸与黎晓亮在直播现场
设计师周宸宸为Louis Vuitton 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设计的Signature扶手椅与沙发
周宸宸参与的由安藤忠雄工作室发起,联合龙泉市政府,共同邀请了来自建筑、文化与艺术等不同领域的10位生活美学家共同参与的龙泉青瓷公益项目
黎晓亮:三个展——摄影与⼈的三种距离
展览地址: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21.04.23—06.19(逢周一闭馆)
艺术是否可懂,也许取决于观看的角度和方法。当观众走入美术馆,也许可以尝试通过本期的节目获得拆解、分析、享受艺术作品的方法论。当艺术在生活场景里不断普及,甚至是元宇宙等多元的艺术形态不断演化,我们要如何读懂艺术?或者说我们还需要读懂艺术吗?
我们邀请到艺术史学家、作家张宇凌,节目制作人、主持人、艺术家姜思达,以他们的实践和经验为我们吸收与接纳知识提出指导。邀请到年轻的数字艺术家组合史莱姆引擎,当代艺术家、策展人耿大有,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张嘉荣和我们一同进入元宇宙的世界。邀请到一千遍工作室艺术总监朱砂,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探讨在美术馆的话语体系中,如何向大众普及艺术。
张宇凌与姜思达在直播现场
张宇凌出版的作品《竹不如肉》
姜思达创立的花艺品牌“dresscode”的花束作品
进行远程分享的史莱姆引擎
史莱姆引擎“OVO Mixing”线上展览
史莱姆引擎的“海洋 2.0”,其中集结了100位艺术家的作品
史莱姆引擎创造的吉祥物“slimi”
耿大有的虚拟展览“此处,无处”
展览第三人称视角/In-Exhibition Third-Person Perspective
印章/Stamp(2022)
大地艺术/Land Art
火炬,草坪,道路指示牌/Torch, Lawn, Road Sign
尺寸可变/Variable Dimensions
西西弗斯的解脱/The Liberation of Sisyphus(2022)
大地艺术/ Land art
大理石,鲜花/ Marble, Flower
尺寸可变/Variable Dimensions
张然与朱砂在直播现场
今日美术馆正在进行中的展览“加埃塔诺·佩谢:人无完人”,展览展览至6月30日
2020年首届阿那亚海报节朱砂为策展人,来自全国各大顶尖设计工作室、音乐厂牌、戏剧工作室等内容生产者的2000余张海报,以张贴、装置等多种形式,高密度地呈现在了艺术中心、邻里中心、球场等多个开放区域
旅行,无论何时都令人振奋,有趣的旅行故事依然能为生活带来美好的期待。而居家将我们逐渐疏远的附近性再一次拉回视野。似乎我需要既能解决附近性的需求,也需要有能向往远方的精神寄托。
我们邀请到演员海清,欧阳娜娜为我们分享她们生活中最真诚也最真实的经验。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教授马会勤,垂直类自媒体“行走与咖啡”创始人、作家高雪,从葡萄酒与咖啡的切口分享与吃有关的文化。邀请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绿主张项目负责人塔拉,职业农人、溪青农场负责人王鑫分享近日最受瞩目的阳台种菜问题。时尚旅行博主Lulu则以自己行走的所见所闻为我们带来全新的目的地,给予我们最大的慰藉与信心。
演员海清在“好好生活,无须方式”直播间
塔拉与王鑫在直播现场
Lulu在直播现场
Lulu镜头下的来古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