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结石可见于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以肾及输尿管结石最常见。
随着结石的增大,容易造成泌尿系梗阻,感染的可能性随之增大,感染又反过来促进结石的增大,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造成肾积水,肾脏功能损害,尿毒症,甚至结石长期反复刺激,造成恶性病变。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谈谈:疯狂的石头---泌尿系结石。
上线大医生:洪怀山
福建省立医院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今日探讨:疯狂的石头---泌尿系结石
福建是全国泌尿结石高发省份
近年,一份全国尿石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全国成年人尿石症的发病率为5.9%,其中,南方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调查还表明,尿石症病人的年龄高峰在20-30岁,40~5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福建,是全国泌尿结石的高发省份,尤其是龙岩、三明、宁德等地区。
一是福建很多山区的水中富含钙、钠等矿物质;
二是福建海鲜类食物中嘌呤含量高;
三是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及时,都会导致结石的形成。
结石是什么?
泌尿系结石,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存在于人泌尿系管道里的小“石头”。当尿液里的一些成分,比如钙质、草酸、胱氨酸和尿酸浓度过高时,就有可能凝结在一起形成结石。
在泌尿系统的任意部位,都可能形成结石,我们整个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所以泌尿系结石又包括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哪些人容易长结石?
1、本身代谢异常的人群。代谢异常人群会造成尿中所溶解的结石成分处于过饱和状态,易于析出形成结晶。
2、存在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感染容易改变尿液理化性质,并有炎症反应的坏死组织等形成结石核心,从而满足了结石形成的条件。
3、饮水量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易于析出结晶,而饮水不少但总是大量出汗的人也会可能导致这种结果。
若尿路结石大于0.6厘米就需要接受碎石手术,建议患者首先一定要明确病因,在术后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找出结石形成的原因,据此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如果发病原因是先天因素更要注意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两步防住泌尿结石
大鱼大肉、久坐、不爱喝水……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让肾结石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更容易被肾结石“青睐”:
步入中年的男士;
亲属中有肾结石者;
长期服用维生素C、氨苯蝶啶、茚地那韦的患者;
从事高温作业的工种,如炼钢、锻造工人;
患有合并反复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畸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
概括来说,预防肾结石主要改变饮食习惯,具体原则有以下2点:
多喝水
每天饮用7~8杯清水(1.5~1.7升),基本可保证产生2升以上尿液。足够的尿液可减少溶质结晶析出成为结石,就像未化开的糖水中加入更多水便可溶解杯底的蔗糖。
需要注意的是,喝水不等于喝含糖饮料。研究证实,奶茶等含糖饮料会增加肾脏结石的风险。
调整饮食
首先要指出,含钙膳食并不会增加肾结石的患病风险。所以不少人减少牛奶、海带、豆制品等含钙食品的摄入是错误的。食物中的钙在肠道中会结合容易引起肾结石的草酸根,从而减少尿液中草酸根的浓度,不会增加结石风险。相反,在我国膳食结构普遍少钙的情况下,增加牛奶摄入对身体有益。
结石不能吃什么?
限制动物蛋白摄入量
蛋白入量增加可使体内酸负荷增加,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增加,从而导致结石高发。
调整钙的摄入量
中国人饮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因此,增加钙摄入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钠盐摄入过多亦会增加尿钙的排出,从而产生肾结石,所以应该低钠饮食。
限制食物中草酸、嘌呤摄入。
结石成分一般较为复杂,单一成分者较少,其中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占不小的比例,因此减少食物中草酸、嘌呤的摄入可以减少结石的复发。
高草酸食物包括豆类、芹菜、巧克力、葡萄、菠菜、草莓等,高嘌呤食物主要为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烧烤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