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已经开始研究三星堆了?“不止!连‘坑长’都是80后和90后!”

00后已经开始研究三星堆了?“不止!连‘坑长’都是80后和90后!”

首页休闲益智史小坑的爆笑生活6更新时间:2024-05-07

“00后”“三星堆”

当这两个词语同时出现

究竟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近日

#00后已经开始研究三星堆了#的话题

登上了热搜

这群00后究竟是谁?

他们做了什么?

快来和团团一起看看吧!

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部分队员合影

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

是一群大部分由“90后”“00后”组成的团队

在祭祀区的5、6、7号坑

已经累计工作

近30个月、7000多小时

出土数千件珍贵文物

其中不乏有

金面具、龟背形网格状器等重大发现

在三星堆遗址

考古队同三千年前

辉煌而神秘的古蜀文明对话

也同现代文明对话

在国内外权威刊物《考古》《文物》等

发表论文超百篇

举办三星堆相关讲座50余场

科技,助力发掘与研究

34岁的黎海超

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考古文博)学院

最年轻的教授

是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现场领队

被戏称为5、6、7号坑的“坑长”

对挖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他都了然于胸

“我们有考古学科的背景

具有文科的‘根’

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把科技当作工具来使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更贴切地

解决考古学人所关心的问题”

黎海超工作照

团队主要负责的三座坑各具特点

其中5、6号坑遗物关系复杂、迹象特殊

现场难以获得良好的发掘效果

因此

团队对它们进行了整体切割

将其转移到室内更优的环境中

用更精细的方式进行清理

这样做

使得原本只能从一个视角

进行挖掘、观察的遗迹

可以利用设备

进行固定翻转180°进行反向清理

最大程度的提高发掘水准

团队进行五号坑切割工作

在室内还可以

使用工业CT等

大型设备对遗迹进行扫描

预知文物的埋藏情况

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发掘方案

团队成员拍摄器物出土照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

三星堆的铜器都产自本地

但考古队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溯源测试

通过分析铜器中铅同位素、微量元素的含量等

发现铜器产地非常复杂

不同区域的原料、技术

设计风格汇聚在三星堆

展示出三千年前超乎想象的密切交流网

K6实验室考古清理

不仅如此

通过对各类文物系统的科技分析

团队还尝试复原三星堆与

周边其他区域之间

资源、文化技术的联系

从而打破三星堆闭塞的刻板印象

展示区域间资源的往来流通

建立起以三星堆为中心的

古代商贸与文化网络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三星堆文化

三座坑中出土的文物

编号达数千个

庞大的数字背后

是团队成员们的辛苦付出

巨大的数据整理

精细的清理修复

详细的分析研究等工作

这些工作

都是团队成员们数年

甚至数十年的努力

传承,展现新时代考古人的风采

川大老一辈考古人的努力

更多是内敛的

他们在遗址上日复一日的

挖掘、清理、研究

从千年前的文物中求索历史真相

年轻的川大考古人

继承了前辈的勤奋、坚守

契合着时代发展趋势

让更多人听见考古人的声音

看到中华文明的伟大

黎海超说:

“考古要去发挥真正的社会价值

走向社会“

三星堆博物馆超过400万人关注

网友自发仿制三星堆金杖出圈

考古专业报名人数大增......

每一项成绩与改变

都是考古人努力的见证

前行,代代相传的事业

为了保护文物

团队同时间赛跑,挑灯夜战

每天至少在坑内连续工作八小时

趴伏在移动平台上清理文物

晚上继续整理资料

团队进行文物清理工作

7号坑龟背形网格状器的出土

象牙的完整挖掘与保护

溯源工作的突破......

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来

似乎都在昭示着三星堆研究的光明未来

黎海超清理龟背形网格状器

考古,已经不仅仅是为了

满足最初的好奇心

更是一种需要

承担的家国民族责任

自1960年川大考古教研室成立开始

川大考古人躬耕田野一甲子

不仅传承了冯汉骥、徐中舒等

实践出真知的理念

还立足田野

参与了三星堆、金沙、李家坝等

一批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现

如今

川大考古人参与“考古中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

以新发现三星堆祭祀区

5、6、7号坑为核心

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田野考古工作

在这些闪耀的文物发现成就背后

是代代川大考古人点点滴滴的奉献和坚持

时间不断向前

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亦不会停止

考古团队和队员们将不断接过接力棒

带着熠熠生辉的三星堆文化

走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 学校共青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