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背后的文化困境

提笔忘字背后的文化困境

首页休闲益智提笔不忘字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16

来源: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崔禹尧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几何时,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是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而在互联网进入人类世界后,键盘成为沟通工具,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写字”常态。

无论是研墨润笔,还是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已经可遇而不可求。久而久之,“提笔忘字”现象愈发常见。人们汉字书写能力差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网络时代手写渐行渐远

“除了填写表格、单据以及签名,你上一次用手写超过100字是什么时候?”当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离开了校园后的成年人时,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几乎都会想很久。

网络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键盘上“敲字如飞”替代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时间久了,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态,提笔后无法正确写出具体的部首结构。“提笔忘字”成了当下网络时代无法回避且令人担忧的现象。

26岁的柳佳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到郑州一家大型企业应聘,她出色的学历和经历深得企业青睐。可是,她却在面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失败了。“无论是专业成绩还是实习经验,我对自己挺有信心的。”柳佳说,面试过程中,她和面试官的交谈非常顺利,她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表现让面试官非常满意,可面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却让她功亏一篑。“面试官让我写一段自己对于工作的期许和展望。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环节,可刚开始写,我就遇到一个关键词,脑子里有印象可就是写不出来。”突如其来的“卡壳”让柳佳一下子紧张起来,后来,她又遇到几个貌似熟悉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写的汉字,这让她脑子一片空白,在纸上反复涂改。

“平时在学校里,无论写作业、写论文还是交友聊天,基本靠电脑打字和手机打字,确实很久没有手写过字了。”柳佳告诉记者,她如果在键盘上用拼音输入法敲几下,那些汉字就能打出来。这种常态让纸上书写成为偶然的选择,凭借的是高效便捷的写作优势,更是即时沟通的人类需求所致。但是,久而久之,以往写无数遍都错不了的常用字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终,“提笔忘字”让柳佳心仪已久的岗位泡汤了,这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懊恼不已。

和柳佳一样遭遇这种尴尬的人并不在少数。“前些年,我最爱看的一档节目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给我敲了一个警钟。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里面的很多字词我都是相当了解的,如果看到也一定能认识。但是,由于工作中长期依赖电脑,导致很多字虽然貌似熟悉,但是书写起来往往‘卡壳’。”6月15日,我市一家事业单位的科员王敏表示,自从电脑代替了书写之后,认识、会读已经不能等同会写了。这个脱节将会影响汉字的传承,他认为这是给国人敲响了保卫汉字的警钟。

网络时代,“提笔忘字”成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曾经有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受访者(94.1%)都曾遇到“提笔忘字”的情形,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

近日,记者就“是否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发现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面对如此尴尬又令人担忧的“汉字危机”,受采访的市民感触很深。“以前写起字来从不含糊,现在提笔经常犹豫。”李女士在我市一所高校任教,谈起“提笔忘字”现象,她摇头称,“现在电脑用得太多了,以前都是用粉笔板书,现在都成了PPT课件。偶尔提笔写字,还要想想写对了没?”“这些年,我总感觉自己的‘提笔忘字’情况越来越严重。使用电脑打字,虽然打字速度很快,但却忽略了汉字的笔画、读音和结构等,当真正拿起笔时,才发现自己真的都忘记了。”黄河大街北段一家金融机构的职员周慧说。

“提笔忘字”成了进入互联网社会后的一个共性,汉字的危机似乎愈演愈烈。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不仅一些结构复杂、罕见使用的汉字让人写不出来,更有一些笔画简单而“高频”的汉字也让人记不起来了。对于想不出的字,很多人的解决之道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不会写的字。此类做法虽然在使用上非常方便,但多少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数千年历史的汉字,如今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记住”。

传统民族文化弥足珍贵

产生“提笔忘字”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电脑的普遍使用替代了传统纸笔。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电脑的普及日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文字编辑处理的强大功能而言,都是传统的手写所无法企及的。而随着汉语拼音输入法数十年来的全面普及,拼音输入法的速写优势让人们无暇顾及汉字的结构特征。这种“电脑失写症”正在悄然颠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其次,现代传播与交流工具应用之多样,客观上带来了汉字书写习惯的改变。例如,我们现在已习惯通过手机互通信息,很少以纸质书信往来。网络拼音文字机械性快速传递替代了以往的大脑记忆储存,这种书写缺失正慢慢造成年轻一代的“汉字失忆症”。习惯了使用电脑的人们,已经对书写存在一种“恐怖症”。

家住利居佳苑小区的市民钟宇光说:“有一次儿子写作业时,问我‘裁剪’怎么写,当时把我问住了,后来想了想,很自信地写了‘栽剪’。结果孩子第二天放学回来告诉我写错了。这件事让我非常愧疚。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我们不能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忽略它们,应该让孩子领略汉字的魅力。”

对于这种现象,我市一所初中的语文教师孙鑫跃深感痛心。在他看来,汉字是中国人情感最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可以透过文字读出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他表示,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冲击,现在很多人忘记了汉字的内涵。汉字的书写错误,并不是刻板的多笔少横,而是错了意思也就变味了,中国汉字包含的是老祖宗的智慧。

“提笔忘字”,忘掉的不仅是“字”,还有传统文化之根。社会越发展,世界越进步,传统的民族文化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可见,一些人“提笔忘字”,暴露出了汉字书写危机,更折射出了文化传承的断层。鉴于此,教育部、国家语委先后多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中提到,“学生的汉语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需要引起注意”。鉴于此,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首次提出“语言文字事业”的概念,并对语言文字事业的性质、地位、作用进行了新的定位。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曾提议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从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言恭达认为,数字化时代,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再加上网络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导致“提笔忘字”的“失写症”逐步蔓延。人们“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因此,言恭达建议必须从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设立“汉字节”,并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在全国重要省市区传播、展示、强化,打造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精神堡垒。他还建议,应该大力培养大众的书写习惯,重拾汉字之美。同时,应将汉字融入社会评价体系,提高公众重视度,“不管是大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应提倡书写,让书写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

而比“提笔忘字”更可怕的,是人们对于汉字的态度趋向淡漠:打印技术甚至无纸办公,让“一手好字”看上去越来越没价值;而网络语言不断更迭,则让“新式表达”成为习惯。在追求更快节奏的社会氛围下,慢下来读读书写写字,已经算得上难得之事了。采访中,就有个别市民认为汉字危机是“杞人忧天”:“这是新技术带来的必然影响,是正常现象。绝大多数人‘提笔忘字’只是暂时性失忆,事后他们会通过查询字典、手机、电脑复习字的写法,这种现象并不影响他们对汉字的使用,也不足以影响汉字的传承。”市民宋晨旭表示,随着IT技术的发展,在数码电子产品和传统的汉字书写这两方面,我们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因噎废食,一方面不可能脱离现实,抵御各种数码产品和新技术,回归单纯的笔纸时代;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传统、传承文化,汉字书写决不可荒废遗忘。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好平衡点,掌握一个“度”。

大力倡导书写文化

很重要

前几年,《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异常火爆,至今仍有很多市民通过网络反复观看。这些节目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汉字的热爱和对传承汉字文化的关注。除了对“提笔忘字”的感慨,人们更担心的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和美感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遗忘。

“中国人要是不善于书写汉字,就可能成为一个笑柄。”市民王淑菊是我市一名退休教师,她表示,只要看看《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火热关注,看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走红,就知道在中国人的心中,仍然还有着汉字和书写的一片空间。王淑菊认为,互联网时代,虽然人们动笔少了,但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了的情怀。在互联网时代,汉字不能受高科技冲击而逐渐被人遗忘,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汉字文化传承下去。

《淮南子》说:“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是因为有了文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汉字的产生,让大量璀璨辉煌的文章得以传承,更让各类书法成为贯穿时代的审美艺术。

为避免“提笔忘字”的尴尬,补救多数人的“失写症”,我们该怎么做呢?学者和市民纷纷开出“药方”。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把书写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倡导。要从小学生教育开始,从课文选择、书写教育方面切入,让孩子们体会汉字之美,避免文明断层的出现;对于全社会,应该在传播引导上下功夫,提升汉字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地位,让大众来体味汉字之精妙和重要。

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毓周曾参加传统文化大巡讲开封站活动。范毓周是开封人,对于汉字文化出现危机的问题,他指出,这需要我们重视汉字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练习书法也是解决这一危机的另一重要方式。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小学推广并加强书法教育,是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有着八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盛誉的开封,在中国历史上人文璀璨。身为北宋都城的开封,在书画领域,苏轼、郭熙、范宽、李成、荆浩、张择端、王希孟、李唐、黄庭坚、宋徽宗(赵佶)、米芾、蔡襄等文化大师、书画大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以后,虽然宋室南迁,文化中心转移,但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却在这里薪火相传。文化的滋养,使这块土地处处打着古韵印记。2008年,开封荣膺“中国书法名城”称号。在授牌仪式上,我市千余位书法作者现场共同创作千米书法长卷,共庆这一盛事。

开封一直重视书法教育的开展。2012年,我市教育部门就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将全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提到重要位置,并研究成立了开封市教育书法研究会,旨在提高我市教育工作者的汉字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市中小学不仅积极认真开展书法教育,还利用我市“中国书法名城”的有利条件,不断探索学校书法教育新模式。

“作为‘中国书法名城’,我市有着书法艺术的丰厚沃土,书法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厚重的历史积累,为我市开展书法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采访中,我市不少书法名家表示,中小学生练习书法,不仅给书法艺术的继承提供了有效保障,而且对身心和意志也是一种磨炼,这给中小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为了让我市的书法教育充分吸收“中国书法名城”的养分,让书法教育更加有地域特色,近年,我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市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组,广泛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书法名家进课堂”等活动,举办书法教育师资培训班,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书法教育设施建设,开展教学观摩,促进书法教育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汉字书写,可以拓展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弘扬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从学生开始,提倡书写汉字,不仅是当代人的责任,更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永恒的责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负责,更是对世界负责、对人类负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