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努力工作 快乐生活”系列的第239篇文章。在企业内,特别是像我这样在省公司,跨部门协作是非常的重要,这是我分享的有关跨部门协作的文章,这是第十五篇,本篇主要介绍在跨部门沟通中,团队冲突管理的策略。供您参考使用。
对于跨部门沟通,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对于冲突的管理,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五大策略,能让我们的冲突更好的去向建设性的发展。
第一种,合作性的行为,也就是力图去满足对方的愿望和行为,我们越努力去满足对方的要求,我们的合作性的行为就越高。比如说,我们比较顺从或是像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考拉型的人,多数是合作的,他们经常表现出这种合作性的行为,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采取这样的一个合作性的行为,试图让冲突能够化解。
第二种,坚持性的行为,也就是为了最终满足自己的愿望,让对方满足我们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这个叫做坚持性的行为。我们在处理团队冲突的行为上,我们会有这两种不同的行为,当然这两种不同的行为,纵轴是所谓的坚持性的行为,横轴是合作性的行为,就形成了5种我们说的冲突管理的策略,如果坚持性的行为高,合作性的行为少,这叫做竞争,如果这两种行为都少,这叫做回避。如果说合作性的行为高,坚持性的行为少,这叫做顺应,当然最中间的那一块叫妥协。如果两种行为都高的话,这个叫做统合。
第一叫回避,是对冲突采取一种逃避或是压抑的态度,简单来讲就是不理或是说暂时放一边,这种是属于回避。
第二叫做顺应,也就是我们刚说的合作性的行为高,坚持性的行为少,对方的利益高于我们,所以我就顺应对方,放弃自己的立场,去顺应对方妥协,也就是冲突的双方都愿意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简单来讲我们的说法叫做各退一步,但是妥协是最低层次的一个双赢的行为,我们都各让了一步,但是不代表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有时候也是要竞争,追求满足一己私利,采取零和游戏,不是0就是1这样的一个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竞争,最后冲突双方都希望能够满足对方的要求或者需求,这个叫做统合。
所以如果从这5个策略来看,或许我们刚说的妥协只是一个最低层次的双赢行为,如果要能够让整个的沟通过程,跨部门的合作产生更好的双赢,最终如果能够产生统合,这是我们最高的一个要求,或者是说应该是追求这样一个沟通合作最好的基础就是统合,这样能够使得我们最终的结果能够达到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更好,这样的话就把所谓的冲突转向一个更有建设性的发展。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对我们来说每一个的冲突的场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处理冲突的策略上面,还要掌握到运用的时机点,怎么样正确的去运用冲突的处理策略,时机是很重要的,避免我们为了求取更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可能失去了一些处理的时机。
首先第一个叫回避,回避处理的策略是运用在,当前的这个问题很平常,或是有更重要的问题刻不容缓。比如说,只是像小两口一样的闹点小矛盾,事实上不会影响大家的合作,这个时候就回避,我们不一定要去面对。这是第一个问题很平常,或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处理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回避,先放在一边不管它,或是认识到满足愿望没有希望的时候,确实有时候要满足双方的愿望,这个是不切实际的,这时候我们要回避,先放放再说,甚至有时候解决的害大于利。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为了要去满足生产的需求,订单的需求,我们就在这个要求之下,可能如果为了满足一方,让我们的产能快速加大了,但是伤害到的机器可能后续延伸的问题会比较多,所以这个时候先暂时回避一下,先不用理它,或是相信其他人更有效解决冲突。
第二个叫做顺应,把别人的利益放在我的利益之上,我们就可以说好好好,就按照你的要求去调整自己。当然这个问题如果发现别人对我们自己更重要的话,应该以满足对方优先来维持这种合作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运用到顺应的策略。
第三个冲突处理的策略叫妥协,用在目标很重要,但是不值得努力或去做坚持,毕竟如果时间拖延下去,可能会造成弊大于利,这个时候我们就各自妥协,如果我们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更难以收拾,这时候我们就当机立断妥协,先妥协一下,然后再去进行更进一步的追求。
竞争也就是坚持性的行为多,合作性的行为少,当我们很果断地感觉到问题至关重要,很紧急的,我们就采用竞争的方式先做了再说。比如说,为费用的削减或是在推行一个新的规则,你知道你的方法是正确的时候,那可能我们就直接采取竞争先做了再说,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机点,另外就是那些非竞争性的行为的人们,也就说他们比较顺应,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沟通,可能浪费时间,就是采取直接竞争的方式。
当然最后如果我们能够统合,这个是需要建立在这样的时机之下,比如说双方意愿都没有办法达成,但是又急于找出一个更有整合性的解决方法,而且双方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另外就是不同的意见,大家能够愿意采取彼此的高见,而且在新意上大家是意见统一的,并且达到齐心合作的状况之下,就可以运用到统合的策略。
感谢您的点阅与支持,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的查阅,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分享我的工作实践和快乐生活。(持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