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失败的头脑风暴无外乎如下五个原因。
大多数人总习惯于将头脑风暴当作一次例会,因为我们要参加的月例会、周例会、复盘会、项目启动会等会议实在太多,所以我们也懒洋洋地不愿意去思考。
将它看作技术讨论有的人将头脑风暴当作技术讨论,会上总是唇枪舌剑,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到最后,几位技术大拿把头脑风景当成他们的培训专场,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解释各种算法、代码和设计思路,其他人全都沦为听众。
让领导主持很多部门的头脑风暴都喜欢让领导者主持,这原本是件好事,问题是很多害羞的同事当着领导者的面根本不敢自由发言。为了避免冷场,领导者只得不断发言,头脑风暴最终演变成了一言堂,大家都成了面带微笑、点头附和的听众。
有搅局者头脑风暴中总会有一些含讥带讽的同事,他们的目的就是看别人笑话,他们觉得大家的想法都糟糕,完全不值一提。但如果你问他们有什么想法,那么他们会摆出一副懒得跟你说的表情,好像他真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想法似的。
有忍不住主持大局的人头脑风暴中总有一些忍不住想主持大局的人,他们坐在那里牢*满腹地让大家重视质量,不要只图嘴快,说些没用的。 正如创新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所言:“无论测试观众还是主管,他们都不是创新想法的理想评判人。他们太容易做出错误的预测;他们过分关注拒绝的理由,并且太坚持新想法应靠近现有的成功原型。我们已经看到,创造者也很难正确预测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太看好自己的想法。”
如果上面的某些情形在你们参与的头脑风暴中出现过,那说明你们压根就没有玩对头脑风暴这个游戏。 要真正玩好这个游戏,有五个方面必须做到极致。
风暴准备阶段,你需要把不适合参与的人都请出去。
这里不欢迎无关领导者的莅临,不欢迎技术宣讲,不欢迎消极评论, 不欢迎闭口不言,不欢迎互相批判;这里没有烂点子、没有坏主意、没有职位的高低、没有技术的强弱、没有质量的优劣;这里没有任何语言的禁忌,创意越多得分越高,你尽可以脑洞大开、畅所欲言、驰骋想象、任意发挥。
这是一个趣味版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既阻止了周围人对你创意的评论和对你的人身攻击,又让你畅所欲言,直到把你的想法表达清楚为止(前提是你也别对其他人的创意进行点评)。
二,持续鼓励,击鼓传花头脑风暴进行时,需要一位忠实的风暴鼓励师。
这位鼓励师不是主持人,他没有权利要求谁发言、谁闭嘴,也没有资格评判谁的方案好与不好。他只有两项工作,一是将大家提出的创意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二是鼓励大家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跳,也就是说,鼓励师需要不断重复别人脱口而出的创意,给其他人加深印象。在这种如牛反刍的过程中,有的人会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想出更好玩的创意。
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说必须想出更好、质量更高的创意,只要更好玩的创意,让这个游戏像击鼓传花一样顺利传下去就好了。
三,主动推进,一追到底很多次,我参加头脑风暴时看到无数好玩的创意在会场上此起彼伏,讨论热烈。但过段时间再问起这些想法的落地情况如何时,人们大多耸耸肩,翻翻白眼,表示这件事早已时过境迁,再也无人提起了。
当我追问为什么时,他们总会非常无奈地笑一笑,要么说这个想法不知道该如何落地,要么说这个创意考虑得不够周全,甚至有人暗自抱怨主持人不负责任,风暴结束后就再也不愿意搭理他的创意之类。
这实在是对自己创意不负责任!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创意,为什么不紧跟到底?为什么不去多方求助? 说白了,他们还是没有真正把绞尽脑汁“生出来的孩子”视为珍宝。希望你抱着决心不顾一切地寻找身边涉及相关技术的人,与他们讨论技术细节,查阅相关资料,给出详尽的解决方案,最终推动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四,积极斡旋,创意搭桥如何是经过头脑风暴产生的创意落地?这时我们需要一名创意跨越者在各部门间积极斡旋,为脑洞和技术牵线搭桥。
随着交流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很多时候并不是创新者偷懒不想跟进,而是他们实在不善于与其他团队或其他部门技术人员沟通交流,这使他们常常碰壁,找不到自己所需的方案。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没得到理想的结果,创新者们可能会选择放弃。这种时候,一位能跨部门交流的创意跨越者就起作用了。这个创意跨越者可能是一名在多个部门待过的资深老员工,也可能是一位擅长与各部门同事沟通的新员工,创意跨越者不受年龄、性别、星座、血型、个人喜好的影响,只要能做到“听得懂创意、看得懂技术、心中有产品”,就能胜任这一工作。
五,液态网络,层层推进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让创意自由传播的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内部论坛,也可以是一个内部网站,还可以做成博客群组,目的就是让内部所有人可见。如果说头脑风暴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大量连接,那创意平台就是将这些连接固化下来并形成液态网络的根本。
创意平台不仅可以将头脑风暴产生的结果呈现在大家面前,还能以问题列表和方案脑图的形式让大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所有人都有投票权、打分。问题列表将按照得分高低排序,刺激创新者们脑洞大开,也可以成为后续选题的重要参考。当然,为了吸引更多创新者参与进来,还可以将问题列表设置成“悬赏令”的形式,提问者从中选出当前最适合的那个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每一个灵感自由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使创意在不断循环中持续迭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特·别·推·荐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创新者的世界》。“MBG专利大师”许奔阅读了17000多份英文专利文献,在7年多时间内创作了4878项专利创意、2836项专利提案、249项中国专利申请、16项海外专利申请……前后14次获“MBG专利达人”称号。他总结出了创新的7种武器、8个法则,帮助你掌握创新思维与方法,养成创新能力,做出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