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则国外新闻中有这样一幅配图。
一位美国空军教官,正拿着触控笔,在一幅中国地图上比比划划。他用蓝色勾勒出沿海地区,在上海轻轻一划,又在台湾周围画了一个圈。
原来他正在做培训,告诉士兵们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根据新闻中的介绍,这些美国大兵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以便于了解他们的未来对手。他们所使用的地图,不是我们现在所常用的中国地图,而是河北省工商厅在1929年出版的《中华国耻地图》。地图左右各有表格,一侧罗列了中国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起因,另一侧记录了中国被迫开放的商埠城市。
1929年《中华国耻地图》 - 美国国会图书馆
在民国时,我国出版过许多类似的”国耻地图“。上面通常绘制有中国清代以来丢失的领土;被外国控制的租借;曾经的藩属国等信息。
1927年版中华国耻地图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政府被迫承认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中国人将此视为奇耻大辱。从此之后,这一天就成了国耻纪念日,被称为“五九国耻”。许多教育界人士便商讨将国耻经历写入教科书,对下一代从小学开始就进行国耻教育。而要进行国耻教育,怎么能少得了告诉孩子们丢失的版图?所以国耻地图也就应运而生。
1916年版中华国耻地图
在那个帝国主义横行的战争年代,中国人正为了民族存亡舍身忘死。一幅悬挂在学校的《中华国耻地图》,无疑比单纯的文字更能激励人心。它能让中国的青年们,时刻铭记着国仇家恨,努力学习、为救亡图存。
1916年和1929年的版本在地图周围的空白处,都写上了孙中山先生的话:
我们中国人的地位堕落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还不想振作国民的精神,同心协力争回租界、海关和领事裁判权、废除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我们中国便不是世界上的国家,我们中国人便不是世界上的国民。
现在中国已失去国际的平等自由,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一般人都说是一个半殖民地,依我看来,还赶不上全殖民地,应该叫做一种次殖民地,因为中国的地位比高丽、安南还要低。
1931年武昌亚新地学社的版本文字说明更多,甚至还在地图上标注了了列强在中国制造的历次惨案,以及被国外控制的铁路和对外的借款等。
1931年《中华国耻地图》 - 美国国会图书馆
在1933和1938年,世界舆地学社和东方舆地学社各出了一版《中华国耻图》。这两幅图比例尺较小也较为简单,方便在小学生教材中使用。而在这几年中,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节节败退,大片国土落入侵华日军之手。
1933年《中华国耻图》
国耻图诞生一百年后,中国已经重新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国耻图的历史从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在国内已经无人问津,鲜有研究资料。与此同时,我们曾经的对手却没有忘记它。
在2021年,谭璐美,一位有着华人血统的日本人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中国「国恥地図」の謎を解く》,对国耻图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谭璐美的父亲是汪伪政权的外交专门委员,驻日本大使馆情报部长谭觉真。日本战败后,这个汉奸就留在了日本,娶了日本陆军中将河田槌太郎的女儿为妻。根据谭璐美的介绍,中华国耻地图至少有十种。她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时候。当时香港再版了《中华国耻地图》,曾经引起轰动,风靡一时。
如果说,一个中国人看到国耻图感觉到的是耻辱伤痛和奋发自强的话,那么一个日本人看到这样一幅地图,她会是什么感觉呢?
她看到的是,中国的边界线吞并了18个邻国,切断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三个国家的一部分,包围了整个南海,这让她感到无比荒谬。于是她看到是“中国威胁论”,看到了所谓中国对邻国的野心,看到是霸权主义,看到的是中国富强后必然会显露出所谓的“真面目”,哪怕这个地图已经有了百年历史,早就时过境迁。她完全无视其本来目的:让快要亡国灭种的中国人保护好还剩下的土地,以免落入帝国主义豺狼国家之手而已。
那么美国军人使用这幅旧地图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呢?具体的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国外的一些新闻评论,我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的感受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是利用这幅地图,从他们的立场,去形象地讲解中国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及解读台湾、南海冲突背后的历史背景。
我们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和平崛起,所以我们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台湾问题则属于中国内政,南海地区属于我国固有领土。而朝鲜、越南等曾经的藩属,现在都是和我们地位平等的邻国,我们完全尊重他们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当然,不管我们如何认为,都无法改变许多日本人和美国人对我们的偏见。但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不管是比我们强大的美国,还是已经被我们甩在身后的日本,他们确实都在仔细研究我们,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的。当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自大。日本当年对中国的研究可谓事无巨细,而当时的中国对日本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而现在,我们又处在了一个日渐动荡的大时代。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真的仔细去研究美国了吗?甚至,我们对自己的历史研究透彻了吗?比如这个《中华国耻地图》,你能搜到的中文研究资料可以说少得可怜,而日本人却可以写一本书。我也极少听说过,国内有人用美国的古旧地图去解读美国的文化和历史,而美国人却可以拿着不少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古旧地图,去给他们的士兵做通俗易懂的培训。
地图常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工具,用于传达客观信息,而不是表达主观意图。实际上任何地图都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但地图又通常被认为是“客观”的,因此地图在新闻传播、舆论宣传和思想文化方面有着独特且易被忽视的能力。就好像很多人在使用国外“问题地图”的时候,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地图中的国界会不符合我国标准一样。
地图有这种一种功效:就是用来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地图甚至可以作为一种争夺话语权的工具,一种独特的宣传武器。
军事、经济和宣传是现代战争的三大战线。宣传战的目标,无非就是宣传本方的正义、强大和必胜;反击敌方的宣传,突出敌方的非正义、弱小和必败;争取第三方的中立或者支持自己。这一理论最先是西方发展出来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得到参战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当时英、法、德、美等参战国利用各种宣传手法来鼓动本国民众、诋毁敌人、拉拢中立国和盟友,其涉及范围之广泛、手段之无所不用其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后来美国人拉斯维尔以此为基础,在1927年撰写出了被称为传播学奠基之作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他书中所称的军事、经济和宣传三大战线,和如今美国的三大霸权,也就是军事霸权、美元霸权和舆论霸权惊人的一致。既然当时的中国人把地图作为一种政治宣传武器,那么日本人会不会这么做呢?美国人会不会这么做呢?他们自然也会。而且就我有限的研究来看,他们当时对地图这一宣传工具的利用,比当时的中国做得更好。不过在各种国内宣传战的研究资料中,主要还是研究报纸、杂志、宣传画、影视、曲艺等,鲜有提及地图。
我购买了许金生著《近代日本对华宣传战研究(1868—1937)》一书,目前没有翻阅到提及地图的内容。又购买了翟意安著《抗日战争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1937~1945)》的电子版。搜索之后,只在“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宣传工作”章节中,提到当时的美术工作包括绘制肖像、布画、壁画、连环画、标语图画、木版画、抗战地图等。沈克尼著《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一书中,主要是介绍当时日军的军事地图。又购买了陆乐著《战争总动员:画说二战美国宣传战》,其中只有少数两三幅宣传海报中使用了少量地图元素。但二战中,美国是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地图宣传作品的。
《We fight a global war》我们打一场全球战争
相对于其他类型,战争中地图宣传品的数量确实较少。我因为喜欢地图,同时又喜爱近代史,于是收集到了部分珍贵的地图宣传作品。当地图用于传达客观信息时,我们通常不关注作者,认为它只是一种科学工具。但当地图用于主观表达时,我们往往不能忽视作者的身份和立场,这个时候它更像,或者说就是一个文艺作品。
同时也需要看到这类地图往往不是单纯的地图,而是或多或少和文字、摄影、绘画相结合,并从标题、内容到绘制手法都为宣传服务,使得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地图为了服务于宣传,会故意省略、夸大和伪造地图信息,扭曲地图形状,使用更适合主题的投影。除了宣传地图外,还有很多包含了地图元素的宣传画。这些地图宣传画和宣传地图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中华国耻地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地图标题中的“国耻”二字就很鲜明地传达出了主观意图。简明的配色、动情的文字说明、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哪怕百年之后,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当年中国人的屈辱和自强。我们当年把《中华国耻地图》作为小学教材是为了救亡图存,但谭璐美却在今天发文,指责我们到底想教小学生什么?
宣传战是战场,宣传战也一定有明确的立场。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去研究历史宣传作品,同样是一个战场。宣传战场的时间跨度往往又比军事战场更大,就好像现在中美之间虽然还没有爆发战争,但宣传战早就交锋了多个回合,反美和反中已经成为各自的政治正确。因此,针对谭璐美的新书,我现在也有一个问题,当时的日本人又在用地图给他们的小学生灌输什么呢?
这张顶部标注有“东日小学生新闻编”字样的《一周年记念支那事变漫画地图》,是东京日日新闻社发行的《东日小学生新闻》中的一幅配图。如果你没有看地图名称,也没有看具体的细节,你也许会觉得,这看起来是一幅风格可爱的小清新地图。从标题和卡通人物来看,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是一张给日本小孩子准备的地图。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从其中,窥见当时的日本人到底想给他们的孩子们,灌输什么样的思想。
一周年记念支那事变漫画地图
“支那事变”指的是卢沟桥事变。图中卢沟桥处标注有“12.7.7”,12应该是指昭和12年,也就是1937年。北京右上方有一个汉奸,一手举着旗帜,一手拿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牌子。这是在日本扶持下,于1937年12月在北京成立的傀儡政权。分裂别国的强盗行径,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告诉小孩子。
全图到处都是拿着步枪和军刀的日本士兵,正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横行。有的正在追击溃败的国军,有的正在欢呼胜利,似乎在说明日本的强大和中国军队的不堪一击。根据图上的信息判断,此图应该是在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出版。
在上海,一个面目狰狞的国军士兵,正在朝着一辆日本汽车开枪,下面写着“大山事件”。而所谓的“大山事件”也就是“虹桥机场事件”。当时两个日本兵硬冲虹桥飞机场挑衅,守卫官兵警告无效后将其击毙,日军遂以此为借口发起淞沪会战。
在南京,城楼上已经插上了太阳旗,两个日军军官正骑在马上,趾高气扬地带着一队士兵从南京城里列队而出。一个记者正拿着相机,要拍下这一幕。
占领南京后,日军举行的入城仪式
旁边一个戴着瓜皮帽的中国人正笑着举起一块“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牌子,这是1938年3月日本人在南京扶持的另一个傀儡政权。南京大屠*的滔天罪行,却在此图中消失不见。
在南昌上空,日机正在追逐中国空军。我们的飞机被纷纷击落,有的飞机坠地,有的飞行员跳伞。一架日本飞机的机翼被撞断,但依然可以飞行,下方写着“铿村机”字样。飞行员摆出胜利的手势,看着撞击他的中国战机拖烟带火,坠向地面。
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期间的南昌空战中,铿村驾驶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被撞断了机翼,后来侥幸逃回,保住了性命,但这这里,他却被塑造成了一个英雄。我们视死如归撞击日机的飞行员,在日本人笔下反而成了惊恐万分、头冒冷汗的小丑。
南昌空战中负伤逃回的日军铿村机
在徐州附近,日军正使用坦克、大炮、机枪对着包围圈中的中国军人狂轰滥炸,似乎胜利已经唾手可得。徐州会战我们确实输了,然而我们知道,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其实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
在开封府附近,一个中国士兵炸开了花园口,决堤后泛滥的黄河水一路南下,淹没了无数家园。花园口决堤确实是蒋介石造成的巨大灾难,可没有日军入侵,又怎么会发生这一切呢?在日本人笔下,日军正在救助树上的孩童,拯救困在屋顶的家庭,拉起大水中背着孩子的母亲,试图为自己的罪行洗白。
在包头,日本人的骑兵和坦克正在追逐一队正在溃退的中国士兵,他们拿着大刀片等简陋的武器,看起来根本无力抵抗日军的进攻,只知道拼命地逃跑,这是在渲染日军的强大。
在兰州附近,地图上写着“武器输送路”,两架中国飞机撞在了一起。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欧美诸国继续向日本出口物资大发其财,只有苏联率向我国提供了大批援助,并组织了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赴华参战。当时苏联的飞机需要从阿拉木图起飞,通过数个中继机场,在冬日的严寒暴雪中经过新疆的高山荒漠后到达兰州,因此经常有飞机在途中坠毁。因此日本人在这里配的台词是“好不容易才买了这么多战斗机”,以此证明中国的孤立无援。
在西安附近,苏联的援华物资正通过陇海铁路运往前线。我们的火车被日本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炸得粉碎,日本战斗机正对着脚下的士兵疯狂扫射。一个苏联大鼻子飞行员正在逃跑,旁边的台词大概是说自己不想再和皇军打了。
在宜昌附近,形似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一对夫妇正在朝重庆逃跑。蒋介石的手臂绑着绷带,帽子都被吓飞了起来,旁边还配有台词:“快跑快跑!”。附近一个溃兵正在抢掠一位百姓,台词是“把钱交出来”。重庆正遭受轰炸,民众正在逃难,军人要么在亡命溃逃,要么在抱头痛哭。一个军官拉住了一个逃兵,要他回到战场上去。
在贵州附近,无数人正逃往昆明,昆明往南有铁路连接着越南海防,下面写着“武器输送路”。海南岛右侧,另外一条“武器输送路”则指向香港。日机正对着粤汉铁路狂轰滥炸,附近的中国士兵正扛着铁轨试图抢修。保卫铁路的高炮已经损毁,一颗发出的炮弹又坠落回来,正要命中操炮的士兵,另一个士兵则抱头躲避。下面有一个英国人和一个美国人正在喝茶遛狗,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东南沿海,日本人在地图上标注上了“航行遮断区域”。军舰正瞄准试图运送军火的帆船。台湾附近,一架中国战机马上就要被日军高炮击中,只能把飞机携带的炸弹扔进水中,炸中了一条无辜的鲸鱼。
地图中的信息实在太多,我无法一一解释。这也是宣传地图的一大特点,相对于宣传画,宣传地图富含的信息有时会极其丰富。其实我并不认识日文,但由于地图是一种图形,因此并不妨碍我能看懂它。我正在读幼儿园的儿子今年已经6岁,有一次他看到我正盯着屏幕研究这个地图。但他却从地图中感觉不到任何恐惧,反而觉得有趣。他甚至高呼——“炸炸炸”,由此可见,这种地图会对小孩子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
这真是一幅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的地图。残酷的战争之下,*戮被掩饰得恰到好处,到处洋溢着胜利的欢笑,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味。军国主义笔下被美化后的侵略战争,就这样被灌输给日本下一代,培养出一个个注定只能成为炮灰的昭和男儿。
然而这种地图却不是个例,实际上当时的日本还有许多这样的地图。他们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细节,一幅就足够说上个把小时。这些地图从标题到每一处细节,无不是为了战争服务。在918事变后,日本出版的这幅《时局解说支那漫画鸟瞰图》中,地图右下角就有醒目的“征服”字样,哪怕你不认识日文,也能明白作者到底要说什么。
时局解说支那漫画鸟瞰图
918事变前后,东北是日本人的重点经营区域。因此这幅地图将中国的北方比例放大,南方压缩,方便呈现更多东北的信息。朝鲜则故意放大了比例,似乎在说明日本的侵略成就。地图中利用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历次中日冲突事件,故意歪曲事实,重点渲染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以及日本人受到的伤害,为自己发动战争寻找借口,以保卫日本安全为名行侵略之实。比如在叙述济南惨案时,对我无辜枉死的几千上万军民视而不见,却画上了一个被刀砍倒在地的日本妇女。
又比如在介绍万宝山事件时,画上了一个正在被中国人用棍棒殴打的朝鲜人。在沈阳附近,则画上了一个正在引爆炸弹的东北军士兵,旁边配上文字称满铁爆破是由我们引起的。不过我以前写过一个短文介绍过这幅地图,所以就不多说了。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在用地图美化侵略、丑化中国、洗脑国民这一方面,日本的确是费尽心机、成绩颇丰。日本人还把地图和各种各样的工艺样式相结合,做成贺卡,信封等等。
一个使用了地图元素的新年贺卡
我搜集了许多这类地图,其中面向儿童的宣传品好些都趣味性十足。比如这张1938年10月1日发行的地图,其实又是一个供孩子玩乐的跳棋棋盘,顶部写着“海陆空军猛进击”。
《海陆空军猛进击》 - 哈佛大学图书馆
在跳棋最上方作战的单位是日本空军。玩家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编队需要从这里出发,先进行轰炸(爆击),接着要经受暴风雨的考验,之后要在空战中击落拦截日机的中国空军,最后轰炸城市外围的防空阵地。
在空军之下的是战车队和工兵队。他们从河南出发后,需要先经过洪水的考验。日军正在这里救助黄泛区里挣扎求生的中国人,以表现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捏造日军的文明假象,掩盖自己的战争罪行,试图把侵略者美化成解放者。此后坦克需要突破夹在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的京汉铁路,攻入湖北腹地,碾压这里的村落。
步兵和炮兵则从安徽出发,先攻破中国军队的坚固工事,再挖掘掩体,在步炮结合下进行“大会战”,然后“敌前渡河”,最后发动“总攻击”。最下方的炮艇和内火艇(两栖战车)则沿江而上,先在“河战”中击沉中国木船。然后攻击岸上炮台,最后突破沉船和水雷的封锁。
而孩子们的最终目标,是一座正在被狂轰滥炸的城市——汉口。通过一个简单的跳棋游戏,日本就把基础的军事常识寓教于乐地传授给了孩子。根据我儿时的经历,以及对孩子成长的观察,孩童精力旺盛、热衷暴力,特别喜欢打打**的游戏。只不过我们小时候通常玩的是警察抓小偷,官兵捉强盗。这些游戏善恶分明,可以培养孩子的正义感。我在家也经常扮演大怪兽,让孩子成为保卫地球的奥特曼。孩子的是非观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日本军国主义者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中国邪恶和软弱的形象,让他们在游戏中攻击中国,占领中国的土地。这样他们长大后就注定成为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这真是细思极恐、不寒而栗。
然而事情却不仅仅如此。也许你已经留意到,这幅地图跳棋正中,写着“少年俱乐部”几个醒目的大字。本图的出版方是当时著名的“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二战前主要出版一些趣味性的通俗杂志和书籍。《少年俱乐部》正是讲谈社旗下的知名杂志,专门向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少年俱乐部》上的东条英机,背景使用了东北亚地图
《少年俱乐部》封面中,日本零式战斗机击落美军B-26轰炸机
《少年俱乐部》向孩童普及军事知识,讲解鱼雷攻击机进攻流程
《少年俱乐部》通过漫画的形式宣传军国主义思想
如果你仔细研究这类地图,就会发现好些都出自这一杂志的附录。上面这个跳棋地图,其实只是当期附图之一,地图另一面还有一幅《汉口攻略全景地图》。两图配合之下,可以说把地图的军事宣传教育用途达到了极致,而且可以满足多个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汉口攻略全景地图》 - 哈佛大学图书馆
1938年的《支那见学大地图》同样是《少年俱乐部》杂志的附录地图。根据日文维基百科的介绍,本图的绘图者岛田圭三(1900-1973)是日本著名的漫画家,师承日本漫画史上的宗师级人物北泽乐天学习政治漫画,并在1933年至1939年期间,在《少年俱乐部》上连载了宣扬扩张主义和种族偏见的系列漫画《冒险弹吉》,共分为《冒险团吉》(1934)、《冒险团吉大远征》(1935)、《冒险团吉无敌军》(1937)三卷,1950年后他成立了东京儿童漫画协会,并自任会长。
支那见学大地图
《少年俱乐部》1941年1月1日出版的《大东亚共荣全景地图》中,左上角的出版信息中标注有“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喻”字样。东京师范学校是指日本近代第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战后合并到了筑波大学。《世界全景大地图》、《大东亚共荣全景地图》、《支那见学大地图》等地图都是该校的佐藤保太郎(1893-1977)负责监制。
大东亚共荣全景地图
根据日文维基百科的介绍,佐藤保太郎是日本知名的地理学家和教育家,1923年到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工作,1941年任教授,1971年任富士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从日本一些图书馆网站搜集到的信息显示,他在日本侵华期间编著过《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地理教育原论》、《标准小学国史指导案》等书。
据说他与《少年俱乐部》有过合作,出版了多幅漫画地图。他还为《少年俱乐部》编著过《小学中学大日本地理画贴》、《日本满洲全景地理》、《绘卷大日本史》、《国史风俗大写真帖》等出版物。不得不说,佐藤保太郎真是一位具有日本特色的“教育家”,他和岛田圭三这位日本“艺术家”一起,成功教育出了那一代昭和男儿。这也有力的印证了一个问题,当时的日本政府有组织的进行系统性的宣传战,对国民进行全面洗脑教育,也就是所谓的“思想战”。在1937年8月时,日本一篇名为《国防与思想战》的文章中,就明确提出:“确立举国的宣传教化组织,使政府的意图完全地贯彻至普通国民心中”。
岛田圭三绘图《日本满洲全景地理》 - 典藏网
《小学中学大日本地理画贴》 - 典藏网
日本人的内宣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名参与了当年侵华战争的日本士兵在出征时,母亲对他说:“这是一种千金难买的出征,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不幸被支那兵抓住的话,你就剖腹自*!因为我有三个儿子,死你一个没关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日本具有普遍性。当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对外扩张和侵略一直是朝野上下热议的话题,很难说普罗大众的战争狂热是来自政府还是民间的宣传鼓动。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反战宣传在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立足之地,特别是法西斯独裁体制完全形成之后。
我得承认,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当时日本人的美术功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直到今日,日本的漫画水平依然傲视全球。当时他们能把漫画和地图相结合,可以说是他们的传统艺能。不过日本“艺术家”的才能不仅仅如此。在1933年的《世界全景大地图》中,他们还为这幅地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简洁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封面。在这里,标题是醒目的大红色,日本本土以及被他们吞并的朝鲜和台湾岛均用红色表示。成为日本傀儡的“伪满洲国”同样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红。
《世界全景大地图》封面 - 大卫拉姆齐地图中心
这些被占领的土地背后,是巨大无比的蓝色地球。血红正在以日本为中心不断地向全世界扩张,似乎就像日本标志性的太阳旗,以至于大海上的红色霞光,似乎也像是地球所发出的一样。地球变成了一轮朝日,正从大海上冉冉升起;日本人的飞机在一抹红光的天空之上翱翔;日本人的火车在红色的朝霞下驰骋,日本巨轮的水线下同样是夺目的红。这艘巨轮正劈波斩浪奋勇前进,似乎正在把日本带向一个光明的未来,看起来颇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感觉。
在这地图封面之中,深藏着日本人的领土野心,而这些正是他们要潜移默化灌输给孩子们的。日本设计师已经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从明治维新起一代代的宣传以及胜利之后,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完全认同了这种价值,并真诚的愿意为侵略服务,用艺术之笔,绘恶魔之花。如果说谭璐美将百年前的《中华国耻地图》解读为今日世界“中国领土的野望”,那么当她面对日本人当年所绘制的这些地图时,到底是羞愧的无地自容,还是叹息不过是时运不济呢?
参考资料:
翟意安:《抗日战争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1937~1945)》
“抗战期间中日地图宣传战”,是5月份时,我应四川大学禹迹历史地理学社的邀请,准备的一个报告题目。后来因题材敏感,在校方审核阶段被取消。进入8月份后,世界局势日益动荡,我有感而发,重新整理之前准备的材料,又加以扩充,准备从地图的角度介绍最近一两百年来,中外各种战争中的宣传战,希望能顺利发出。下期将继续介绍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宣传地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