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是一部非常出名的导演,在他刚刚出道的时候拍摄过一些非常棒的家庭伦理剧。受到了很多好评。
《推手》这部电影是在美国进行拍摄的,其实在拍摄电影前他在美国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导演,过得不是很好,甚至有段时间他还要靠妻子的收入勉强度日。
用现在的话说,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吃软饭的男人,但是他的才华确实谁都不能否认的,《推手》这部电影就充分的说明了他的才华。
但是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的,当时他非常穷,只能靠自己的妻子养着,在《推手》的剧本在台湾获奖并拿到40万奖金的时候,他才有了收入。
因为这个剧本获了奖,所以他也受到了很多公司的赞助,也有了前期资金,但是因为他当时不出名,所以投资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需要非常节省。
为了能省一点小演员的片酬,他还让自己的大儿子在这部电影里进行客串,但就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是拍出了一部很优质的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成就,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拍摄的非常真实,在影片中主角是一位老人,因为孩子母亲早逝,所以他和儿子相依为命。
儿子毕业后在美国安了家,在结婚第七年的时候把他接到了美国养老,虽然见到儿子非常开心,但是他是第一次来到美国,他非常的无所适从。
和美国儿媳相处的也不是很好,儿子在中间左右为难,在一次和儿媳爆发争吵以后,儿子想要把父亲送到养老院,给父亲相亲,这让父亲伤心不已。
无奈之下,他选择离家出走,自己独自生活,但是因为人生地不熟生活很不容易,即使在难,他也没想过要和儿子在一起居住,他决定和相亲对象一起生活。看到老人在电影中的情节,大花真的很心酸。
作为家庭题材的《推手》,讲述了太极拳师朱师傅退休之后到美国与儿子一家共同生活的故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使得矛盾丛生,风波渐起。
《推手》也是李安的第一部影片,此影片的剧本也是出自李安本人,并获得了台湾当时的杰出剧本第一名。《推手》与李安后来的两部影片《喜宴》、《饮食男女》并称为“父亲三部曲”。
《推手》是一部讲述中西方文化冲突、两代人之间思想出现隔阂的内容题材,被媳妇和父亲夹在中间的儿子不知所措,将自己撞得头破血流,或许这是李安内心真实自我感情的流露。父辈到台湾另起炉灶,而作为台二代的李安终究被当地人称为“外省人”。23岁到美国留学的李安,突然面临着中原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更是一度茫然不安。而李安与父亲的感情,早在他决定走上电影之路开始,就出现了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
而这一系列的矛盾,全被他揉进电影里,这也就出现了《推手》中的儿子,面对着文化传承不知所措的茫然反应。当老父亲最后搬出来自己独居,当洋媳妇将公公的刀剑挂到墙上,父子之间终究是各自做了妥协与让步,这也正如影片的名字“推手”所包含的意味,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中国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冲击,而致虚极、守静笃更是太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