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部的同事小陈非常勤奋,每天最早来公司、最晚下班,每次我们遇见小陈,他都是在办公桌前忙碌。我们问小陈忙什么,小陈说:“能忙什么,每天敲代码、写程序。而且同事们都喜欢找我帮忙,我自己的计划就经常被同事的请求打乱。每天忙完他们的找工作,我自己就要加班,工作总做不完.....”。可是小陈的业绩却是部门最差的。而和小陈同部门的小李跟小陈同期进入公司的,现在业绩在部门已经数一数二了。大家好奇他们之间的差距,小李说:“小陈其实是掉进了时间黑洞,不能高效工作的的人。”
时间黑洞,就是指永无止境地吞噬我们时间的一种状态。
我们在工作中也许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起来倒杯水,然后刷一下聊天软件,看看有没有朋友找自己。突然,好闺蜜发来消息,你最喜欢的综艺节目更新了。并且发来了相关的宣传链接。看完链接之后,你会情不自禁的去搜索更多关于这期综艺节目的消息,接着又想去看这期综艺节目.....结果等想回到工作中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 这就是“时间黑洞”,它的特点是提供很多相互关联的信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时间消耗在不知不觉中。
时间黑洞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避开时间的黑洞,合理的利用时间,成为高效之人呢?
二、如何避开时间黑洞,成为高效之人每个人每天的高效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早上刚上班做事是最高效的,有的人午休起来后做事是最高效的,而有的人反而是在晚上同事们都下班后,他自己安安静静的留在公司工作时是最高效的。所以在职场我们首先要找到自己每天的高效时间段,才能避开时间的黑洞。
比如, 你自己的高效时间段是早上刚上班时,你却把自己早上刚上班的时间用来跟同事聊天而把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下午,试想你的效率会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记录自己的时间表,也就是说你每天每个时间段做了什么事情,做这个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用时间表记录下来。连续记录几个星期,然后对比一下,你就会找出自己每天最高效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然后再合理的利用自己每天的高效时间段,才能避开时间黑洞。
如开篇提到的小陈,他虽然很勤奋,但却不知道合理利用每天的高效时间段。同事来找他帮忙,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了,成为了职场老好人。假设小陈的高效时间段是上午10:00~12:00,那么这段时间如果同事来找他帮忙,他都一一答应下来了,并且先做了同事的工作,那么在高效时间段他就没有为自己的工作产出任何有益的价值,小陈就掉进了时间的黑洞里了。
高效
(2)先做最难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职场人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自己一天都很忙,但是一年到头在工作总结上却没有什么业绩可写。其实主要是因为一直忙于应对如潮水一般的琐事,主管交代的任务不分轻重缓急、一视同仁地处理。
- 什么是吃青蛙
在FAST时间管理理念中,F代表“Frog”,也就是青蛙,意指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工作也一样,首先要提前一天列出明天工作中最难做的、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先把这只青蛙吃掉,然后才是其他的工作。
- F吃青蛙,需要注意哪3个方面
1.每天早晨找出最重要、最难的事。假如你今天需要吃掉两只青蛙,先吃最重要的那一只。
- 把这件事分解成一个个小动作。比如小陈每天需要写很多程序,这些复杂的组合程序都是由简单的程序组成的,那么小陈就可以先完成一个个简单的小程序,然后再组合成复杂的程序。
3.让自己专注于小动作,依序行动,进入专注状态。我们在工作时,必须专注,不能眼睛在工作,脑子在想别的事情。
小陈每天的工作计划会随意被同事打乱,那么很显然的,小陈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每天最难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也就是说小陈并不清楚他每天需要吃的青蛙是什么,所以他才会随意的答应同事的要求,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杂乱无章。那么小陈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他应该列行动清单。
A:代表“Action List”,列出行动清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单,之后就专注地一项一项做完。我们在职场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非常多,比如我们需要跟客户沟通,撰写会议报告,制作汇报文档,跟同事沟沟通协调相关的问题,接见客户,处理售后问题……我们把每天要完成的所有计划,先列出行动清单,然后按照顺序完成。
小陈想要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就应该列出行动清单。比如今天先敲代码,还是先跟上司汇报工作,还是先跟同事讨论问题。先列出行动清单,然后按照重要顺序排列,才能够有计划地进行。
S是“Slice”的缩写,拆解青蛙,代表把目标拆解。一些比较大的目标,小陈也可以把他拆分成小目标来完成。比如小陈需要跟技术部同事讨论问题,然后销售部的李总对着小陈跟技术部讨论的问题有异议,需要重新沟通。小陈就可以把这个大目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它拆分成去技术部前需要做什么、在技术部时需要什么、在技术部回来途中需要做什么(因为销售部位于技术部和开发部之间,小陈在技术部回去的途中可以去销售部跟李总沟通)、从技术部回来之后需要做什么....一系列的小目标,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小目标的去完成,这样完成起来会非常方便。
其实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可以这样做:
- 先确定主要事项:与技术部同事讨论问题
- 展开所有事项,确认下一步行动:包括去技术部找谁?需要沟通的具体问题有哪些?相关资料的准备、讨论后总结汇集等。
- 整理所有行动,并寻找其中联系
只有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这样更方便完成。
T代表“Time”,也就是时间,代表训练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我们需要对时间有强烈的感知能力,才能摆脱拖延症,让自己不掉进自己的黑洞。
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的基本原则是最高强度地专注于一件事情上25分钟,例如看书、思考或进行各种工作任务,然后让自己精神放松5分钟,例如站起来走走。只要一直重复这个循环过程,可以让自己掌控时间并维持最佳专注力。
高效工作,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直工作而不休息。当然的,小陈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专注于玩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
SWEET是“Stop Working on Everything Else Time”的首字母缩写。它的意思是“设定一个提醒自己切换的闹钟,在真的去做下一件事情之前停下现在的工作”。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应用时间闹钟,我们每做一件事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闹钟,让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完成。这样才能更好的进入下一环节,避免造成拖延,也不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掉进时间的黑洞。这样更方便我们管理时间,达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因此,FAST时间管理理念可以这样理解:
- F,找出工作里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
- A,列出工作任务清单。
- S,切割任务,根据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去分配工作。
- T,分配时间,让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
STAR系统包括四部分:日程表Schedule、任务Task、行动Action、参考资料库Reference。
- Schedule,每天早上检查日程表,确认自己一天的行程。每周结束时,也会确认自己上一周与下一周的各项任务,并列出任务清单,安排执行任务的时间,并设定闹钟自动提醒。
- Task,职场人会同时进行许多任务,有的耗时短,一天可以完成。有的耗时长,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完成,所以我们随时需要把自己每个月甚至是季度的任务进行梳理。
- Action,行动跟不上可能是没有计划好,一直找不到关键行动;另一方面就是今天有太多需要行动,理不清先后顺序。所以如果可以,先把重要且紧急 的青蛙排在前面,然后把蝌蚪是适当的安排在后面。
- Reference,参考资料。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必要时可以参考。比如:文学写作者会建素材库,摄影者会建立图库等。
- 我们每天主要完成STAR右半边S和A,日程表和行动。
- 在每周的范围内,完成或更新STAR左半边T和R,任务及参考资料,每周将行动和资料都更新到最新状态,并放置在神盾相应的位置上。
例如小陈的工作效率不高,那么他就可以先找出每天的高效时间段,然后把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列出行动清单,做出日程表接着后每天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如果是有跨周或者月份的任务,就需要每周在 STAR系统进行更新,把这个星期没有完成的任务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让下个星期自己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所以要想避开时间的黑洞,合理利用时间,成为高效的人,要做到以下6点:1.找出自己每天的高效时间段;2.先做最难的,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3.列出行动清单;4.把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来完成,;5.高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6.学会运用STAR系统管理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