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的情,昙华林的梦

昙华林的情,昙华林的梦

首页休闲益智涂鸦小木匠更新时间:2024-04-30

陈荣权

喜从天降的录取通知书

1959 年 8 月 17 日,我们一伙12名同学在武汉中山公园照了毕业照片,作最后分别后,18 日,我回到老家。

开始传闻说,高考录取名单登在湖北日报上,19、20、21 三天,我到大集中心小学,找母校老师翻阅报纸,无获,又到邮电所问讯,邮电员说:"今年高考录取通知书不登报,直接发给个人。"

高中同窗合影。

我只好在家中等候通知。等候真不是味呀!是录取了,还是没有录取?录得又是何校呢?我成天在屋里走来走去,在门口望远望近,"到底考得怎么样?"弟妹们笑我:中邪了。

8 月 26 日,儿时小伙伴、族侄陈昌焕来到家中笑着说:"权叔叔,你考取大学了。"把手上拿得通知书与报名须知递给我。我当时正在后门口的竹床上斜靠着板壁看书,一听他说录取了,像弹簧一样站了起来,问:"哪个学校?"昌焕答:"是华中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文系好!中文系好!"我一连地说,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啊!母亲闻讯,从门前的稻场上赶回来,第一句问的是:"考上大学了,还要不要钱呢?"我和昌焕同时回答:"读师范不要钱。"母亲喜上眉梢:"那就好!那就好!一屋人供他读书,其他人只上了个小学。若上大学还要钱,家中实在供不起了。"听到此,我哭了,对不起弟妹们,终于熬上头了。

上大学了,总还要个箱子装东西吧!父亲把准备给二姐做嫁妆的木板选了几块,把"小木匠" (当地把只能做嫁妆的师傅叫小木匠) 荣顺哥喊到家中来赶做,只花了大半天就做好了,又把做好了的白木箱送到昌俊家里,叫他做油漆。刷了底色后,昌俊叫我在箱子在写字,我随写了:"勤奋上进,展翅高飞"八个字。此箱虽经历了风风雨雨 60 多年的变迁,而今字迹尚能辨认,老伴与子女们都说:"这是传家宝啊!"

母亲要给做我件洋布衬衫,我说:"不必了,我有两年衬衫了 (指毕明华老师给我一件白衬衫和李梓成换给我的一件花格衬衫),扯的洋布给四弟做吧!"

为了备上学不时之需,我向隔壁昌双 (乳名青甫) 借了 10 块钱,父亲说:"等谷割了一定还。"昌双说:"不要紧,不要紧,什么时候还都可以。"还补了一句:"不还也可以,只当我送权叔叔上大学的礼物。"母亲说:"那怎么行,我们一定还。"

踌躇满志,走进昙华林

9 月 1 日是入校报名、注册的第一天,鸡不叫,我就起了床,父亲也随后起来了,按照旧规,叫我把神龛上的豆油灯点亮了,点燃了三柱香,插在香炉里,再对"天地君亲师之位"的牌子跪拜,行"三跪九叩首"之礼。礼毕后,收拾衣物、通知书、报告证件等装进小木箱里,把脸盆、瓷杯、大饭碗、雨鞋、牙刷、肥皂等装进蓝白相间的网兜里,用一根短竹篇担挑成一担。

天亮了,我拿了一条新毛巾,走出家门。眺望东方,红日喷薄而出,满天朝霞。我走进田野,用禾苗上的露水打湿毛巾,揩眼洗脸,像小牛崽似的,在曲曲弯弯的田坎上跑来跑去,还特地跑到"三多"石桥,抚摩桥上一道道石碑,回忆儿时跨碑、跳水、沉船、绞草、采莲的情景,心中顿生恋意,不禁唱起歌来。

早饭后,挑着简单的行李,走出家门,走上熊家岭,走到"熊氏来龙"碑前,卸下担,回头环视:龙风岭、光林跳、六鸡山、三多桥、廉溪港的山山水水,万顷良田;上、下畈、付胡湾、郑湾的村村落落;千树碧浪,留恋之情,油然而生,分别之慨,勃然而涌:别了,我可爱的家乡;别了,我可敬的亲人;别了,我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们,我要学雄鹰,展翅飞翔于广阔的天地,我要学园丁,辛勤耕耘,培育祖国的栋梁。

挑起担子,迈开步伐,在张家嘴搭汽轮,在马沧湖上岸,再走一段较长的路,搭公汽到闯马场,穿古楼洞,过胭脂路,粮道街,沿一条曲折的小巷到华师中文系的后门。走进了久仰的昙华林。所谓"后门",因出门就是繁华的街道口、胭脂路、民主路、黄鹤楼,学生们多半从这道门出进,实际上是大门。

进门一望,迎面是个水泥小操场,操场上面有一间小屋,设有放映窗。水泥场地的右边是一条小道,通向办公楼。在办公楼办完入学手续,在迎新人的引领下,走下石阶,到我们 59 级住宿的一栋三层的楼房。楼下是教工的饭厅,二楼是女士宿舍,三楼是男生宿舍,宿舍没有卫生间,只有靠北有一个公用的浴室与厕所。

此楼与钟楼相望,中间是一个篮球场,场的右上角是一颗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枝叶几乎遮了半个篮球场。此楼的后面是大礼堂,集会时,是系领导传达上级指示精神、训导学子们的场所。平时是全年级上大课用的讲堂;节日,是师生们表演的舞台。

站在窗前放眼:远远近近是中西合璧、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楼宇,每座各显个性,掩映在参天古树和茵茵绿丛之间。坡上坡下一排排雄伟高大的古老的樟树林,枝叶繁茂,冠大荫浓,巨如伞盖。浓荫里有三座数十级的麻条石砌成的台阶,台阶中途的两边设有石凳供人上下时休憩。坡上坡下,还有供人行走或散步的土路和水泥路。全境,如诗如画,幽深而宁静,古朴而典雅,绚丽而芬芳,近闹市而感僻静,真是一个难得的读书的地方啊!

一入华师,一头栽进图书馆、阅览室

我从小就喜欢书,喜欢看书、读书,苦于家境,除上私塾,上小学所备的课本外,无钱买书可读。买不起,就借,看完了得还。读小学六上时,班上周才高有本小字典,我第一次看到字典,感到非常新鲜,一下子像吸铁石一样把我吸住了。发现字典上的每个字,都有义释,有的还有多读音,多项义。我借到手,开始是读,再就是背,背不了便抄。奈何提前毕业,便还给他了。上初中,忙于少先队的工作,虽进过图书室,规模不大,藏书不多,但也算是看了不少。

读高中,进校不到一年,便碰上了"汉阳事件",带班参与游行示威,受到处分,日夜在忧愁中,哪有心思进图书馆?一进华师,到了另一番天地,一身轻松,满怀喜悦,自然急不可待地一头栽进了图书馆。白天,凡自习时间,就进图书馆,夜间无晚自习,是自由活动空间。

一到晚上,有的在浓荫石凳上交心,有的到闹市逛街,有的上电影院遣兴。我一无交心的对象,二无逛街的兴趣,三无上电影院的花销,唯有看书的乐趣。凡课余与休息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图书馆、报刊阅览室。

图书馆坐落在我们 59 级宿舍楼侧对面的坡上,据说昔日是"圣诞堂"。阅览室,离图书馆不远,设在旧时的"神学院"里。一进图书馆,感到进入"书山书海",一排排,一层层,满架是书。细看架上的书,中文系和历史系的藏书都大致分别摆在架上。所馆藏的书籍,古今中外,古色古香,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等,进行了分类,非常方便借阅。每个学生凭借书证,一次可借四本,而且可以让学生进入书库自行挑选。

遵行高中毕业时,邹国权老师指点,再参考田蕙兰老师在课堂讲授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我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在现代文坛上所记载的诗人及其代表作,进行了广泛的阅读,诸如:郭沫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穆木天、冯至、戴望舒、臧克家、蒲风、田间、艾青、卞之琳、何其芳、柯仲平、贺敬之、李冰、李瑛、晏明、梁上泉、张志民、李季等等。还将他们的代表作进行了摘抄。前前后后,共抄录了厚厚两大本,分别命名为 《现代诗歌撷英》、 《诗歌拔萃》。

除诗歌外,还摘录了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不仅抄录了中国诗人的作品,还抄录了外国诗人的作品,如:拜伦的长诗 《卡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普希金、伊萨科夫斯基的抒情诗,马卡连柯的 《教育诗》 等等。

一到晚上,带着笔记本,钻到阅览室。阅览室灯光皎亮,书架上摆满国内外各种报刊杂志以及全国著名的大专院校的校报、校刊。室内几乎座无虚席,学子们都在翻阅、抄录。我有好几次,抄呀!抄呀!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直到快熄灯了,管理员催我出室,我环顾四周,只剩我一人。

有一次,我在《文学》第一卷上,看到茅盾先生写了一篇评论:《一个青年诗人的烙印》,论述的是诗坛上的新人臧克家的成长道路。文章非常深刻,有理有据,有评有论,并有鼓励。我边读边抄,忘记了闭室的时间,那位年轻的女管理员,一再催促我,最后,我向她请求:"借给我,我明天一定还来。"她见我几次都是最后一个人出室,便说:"好吧,你明天一定还来,下不为例。"(待续)

作者:陈荣权

作者简介:

陈荣权,生于1939年11月,武汉市人。湖北省特级教师。原任长坂坡诗联学会会长。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霞窗诗稿》《义门诗钞》《西湾诗草》,手书影印集《夷洲鸿爪集》《涂鸦垦草集》与《花甲唱和集》《稀龄酬唱集》,诗词楹联工具书《实用对韵词林》《常用词谱及其创作》以及50余万字的回忆录《可堪回首》。主编《古今诗人咏玉泉寺》《当代中华诗词集成·当阳卷》。总编聚星堂《义门陈氏宗谱》。2010年,带领诗社同仁为当阳市建成全国"诗词之乡"作出了突出贡献。

欢迎关注"华凯文萃",更多历史人文与您分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