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常看美剧的小伙伴,想必不会对那些经常在剧中出现的填字游戏感到陌生,除了喝酒吃饭外,这些老外有事没事,就喜欢掏出一杆笔在报纸上写写画画,就像现在许多人闲着没事就会掏出手机指指点点一样。
由于手机的普及,现代许多人可能都对这种文字游戏不甚了解,但是在云游姬小时候,类似数独、填字游戏这种益智游戏还是很普遍的。游戏玩法也很简单,比较常见的是,一张表格里有许多横向纵向、格数不一的连续格子,每行每列都标有序号,玩家需要通过提示填上对应的文字,简单一点的填字游戏可能会将其中的一些字写好,难一些的就一个字都不写,全部是空白。
Ps: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把第二张图做一下。
这些内容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古诗到最新的流行文化无所不包,这就非常考验玩家的知识储备了,每当做完一个填字游戏表,除了训练玩家的思维能力,还能增长见闻。
正如前面所说,填字游戏在国内也曾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纸媒为了提高销量,也会在他们发行的报纸、杂志上附带填字游戏,比如《南方周末》的“小强填字”,在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里,这些填字游戏就成为了包括小孩子在内的许多中国人茶余饭后热衷的娱乐活动之一。
不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由于中文的填字游戏不仅需要考验玩家对汉字的认知,还对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因此中国的填字游戏整体难度其实非常高,相比之下,由于英文是一种字母语言,他们的填字游戏更多考的是单词的拼写,强调的是玩家的词汇量,难度相对较低,玩家受众更广,因此即使在娱乐设备较为普及的今天,填字游戏在国外依然流行,去年《纽约时报》甚至在Ins上发布了一款具有AR功能的填字游戏“Shattered Crosswords”。
从实际情况来看,纽约时报这么做并不奇怪,从1942年开始,纽约时报就开始在自家报刊上推出填字游戏专栏,发展到现在,填字游戏已经成为了纽约时报的一个特色,他们与第三方游戏工具合作推出在线版填字游戏,在他们的官网上,还有他们自己制作的填字游戏版块,用户只要订阅纽约时报就能免费游玩这些游戏。
而在8月2号,纽约时报宣布,他们将停止与第三方填字游戏工具Across Lite的合作,以便用心研究自家的填字游戏工具和流程,而这意味着,他们将不会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可下载的.puz文件供玩家游玩。
Puz是益智类游戏的英文缩写,为了更好的在数字设备上玩填字游戏,puz文件格式就此诞生。这种格式文件可以保存电子填字游戏,玩家下载下来以后可以通过Across Lite运行或者打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纽约时报就开始向高级订阅者免费提供这些填字游戏文件。
经过多年的运营,许多用户早已习惯通过第三方应用下载游玩.puz格式的填字游戏,而纽约时报此举,除了会影响到新的填字游戏发布外,第三方平台大量以.puz格式保存的老游戏也将无法游玩,祖宗之法不可变,这自然引起了许多玩家的抗议。
甚至,还有部分网友为了这个填字游戏,表示要取消纽约时报的订阅,可以看出,作为一家时事新闻媒体,纽约时报对于许多玩家来说早已经超脱一般媒体的范畴,虽然纽约时报并不是填字游戏的创始人,但却是填字游戏的重要推广者和受益者。
填字游戏的历史填字游戏(Crossword),最早诞生于1913年,当时一位名叫亚瑟·韦恩的记者在《纽约世界》上发表了一个名为“word-cross”的填字游戏(之后一位插画师将其改为了crossword),这个拼图具备现代填字游戏的大部分特征,很快这个游戏的影响力就随着纽约世界的发行传播到其他报纸,匹兹堡新闻、波士顿环球报也在之后推出了填字游戏专栏。
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填字游戏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除了专栏外,由填字游戏所引发的社会热点也成为了这些报纸的新闻。
1924年,理查德·西蒙出版了第一本填字游戏书,里面收集整理了许多填字游戏,还随书附赠了一杆铅笔。该书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30万本书不到一年就全部售罄。
就像现在一些人批评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一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许多主流媒体也对这种填字游戏狂热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游戏幼稚可笑,除了浪费时间以外没有任何益智效果,并表示这种热潮很快就会过去,或许几个月后这个游戏就会被人遗忘。
然后,这个本应在几个月后就被人们遗忘的游戏在国外就火到了现在,鼎盛时期甚至每周有5千万美国人玩这个游戏,某种程度上,填字游戏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国民游戏”。
诺曼底登陆在国外,围绕填字游戏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甚至,它还差点影响了二战的走向。
1944年5月2日,英国军情五处一位情报官在乘坐火车时买了一份《每日电讯》报,玩起了报纸上的填字游戏。
“犹他”,这是填字游戏的第一个单词,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单词,让当时正在玩游戏的情报官员感到非常紧张,因为这正是前一段时间盟军商讨的诺曼底登陆其中一个登陆地点的代号。
这场重要的军事行动按理说不应该被普通人知晓,因此一开始这位情报官安慰自己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但是又过了几周,报纸上又陆续出现了更多关于诺曼底登陆行动的填字游戏,“奥马哈”、“霸王”、“海王星”……这一连串的事情已经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军情五处特工迅速行动起来,找到并带走了字谜游戏的编写者——50多岁的小学校长莱昂纳德·达维。
经过一番调查审讯,情报部门并没有查到达维获悉诺曼底登陆计划、并伺机泄露情报通敌卖国的证据,这件事情最终被官方认定为巧合,达维被无罪释放,而他之后仍继续为报纸编写字谜。
但是一位曾与达维合作编写字谜的老师透露,达维所编写的字谜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巧合。当年美国和加拿大士兵的营地就在学校旁边,孩子不上课的时候就喜欢找那些大兵玩,那些士兵也没什么戒心,一起玩的时候有时就会不小心透露出这些关键词,大家都知道这可能代表军方的什么作战行动,但是并不知道具体指代什么任务。
老师的这个解释看起来有点离谱,但是并不是不能理解,在诺曼底行动发起前,盟军就出现过士兵寄错信、官员弄丢行动机密文件等许多更加离谱的事情,与之相比,士兵玩耍时不小心将情报透露给小孩子这种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盟军先头部队共17.6万人参与登陆作战,之后288万盟军涌入法国,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每日电讯》报的这个填字游戏被德军所掌握,后果不堪设想。
纽约时报的填字游戏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几家媒体之一,已经连续推出数十年填字游戏专栏的纽约时报在整个填字游戏圈的地位非常的重,每天都有许多填字游戏爱好者在推特上晒出自己的纽约时报填字游戏成绩。
但其实,纽约时报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重视填字游戏,前面提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有许多媒体对填字游戏口诛笔伐,其中就包括纽约时报。当时纽约时报抱怨说,玩填字游戏就是浪费时间,这些单词答案早就被设计好,这根本不能算是游戏,几乎也不能成为运动。
不过到了1942年,为了能让人们从残酷的二战新闻中脱离出来,纽约时报开始推出填字游戏,他们还安排了专门的编辑负责填字游戏设计。
Ps:纽约时报对这个版块非常重视,比如负责该版块的Will Shortz,他同时还是一年一度美国填字游戏大赛的创始人、运营,与该比赛的卫冕冠军。
此举非常成功,在填字游戏推出以后,纽约时报销量大幅增加,许多人仅仅是为了玩填字游戏就会去购买最新的报纸。虽然由于是和新闻一起发行很难看出这个游戏的具体影响力,不过根据官方的财报,我们多少能够窥见一二。
根据纽约时报自己公布的数据,自从2016年纽约时报将填字游戏搬到专门的应用程序以来,他们的填字游戏与烹饪教学等非新闻业务帮他们吸引了将近100万订阅用户,这还不包括由于填字游戏给他们带来的用户忠诚度。
纽约时报CEO马克·汤普森表示,正是因为他们报道的范围和广度,才使他们可以在基础新闻之外开发出两款大获成功的数字产品“烹饪”和“填字游戏”。
仅仅是制作填字游戏专栏还不够,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纽约时报还十分擅长炒作。
1996年,在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的前一天,纽约时报填字游戏板块在填字格中间留出了7格,谜面是“明天报纸的头条”。
一些读者尝试将克林顿(Clinton)的名字填了进去,结果发现竟然填通了,许多人给负责制作填字游戏的编辑办公室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敢认定克林顿会赢得大选。
不过,就像国内很多网友只知道克林顿、而没有听过另一名候选人鲍勃·多尔(Bob Dole)一样,第二天赢得选举的果真是克林顿,他成了第42任美国总统。
这当然不是因为纽约时报编辑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事后克林顿自己也玩了这个填字游戏,他发现由于他们两个的名字都是七个字母,因此无论玩家填写克林顿还是鲍勃·多尔,都不会影响其它字谜的结果。克林顿把自己的答题成果复印了一份给多尔,打电话告诉他:“我们都赢了。”而此后,克林顿就成为了纽约时报填字游戏的追捧者。
除了总统,在美国许多名人都是填字游戏爱好者,电视节目主持人乔·斯图尔特、知名运动员贝瑞·邦兹等都曾表示自己喜欢玩纽约时报的填字游戏,就连这些名人都是纽约时报填字游戏的自来水,因此,即使在电子游戏流行的今天,他们的填字游戏依然拥有不小的市场。
结尾从很久之前开始,国内这种填字游戏就非常少见了,除了开头提到的游戏难度过高外,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纸媒衰落,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与游戏行业的发展,不同于欧美等地,国内的网络覆盖面非常广,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消遣时间。
虽然许多国外玩家对纽约时报的新举措颇有微词,但至少说明这种老游戏以及老的游戏形式在国外依然有比较顽强的生命力,依然许多人热衷于这种“老派”的娱乐项目,某种层面上,这也算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浪漫了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