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和田玉感兴趣,那肯定也会关注一些玉石知识与市场经验。这些常识就像敲门砖,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行业有所了解。
可伴随着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常识”却被事实一次次否定。
一、新疆和田玉一定最好?
最早对和田玉的定义,其实就是指新疆和田出产的玉石。这是一个狭义的产地概念,而非成分界定的广义标准。
所以在很多人印象中,新疆和田玉才是最好的和田玉。但事实上很多优质玉种的产地却分布在新疆,甚至是中国以外。
比如像碧玉这样的饰品型玉石,俄罗斯出产的碧玉无论在产量、体量,还是在色度、玉质上,都要远高于新疆碧玉。
二、籽料一定比山料好?
籽料成型于河道之中,因为历经流水冲刷,所以在密度、细度、老熟度等方面常常优于山料。
不过对和田玉来说,优劣高低是个复杂的综合指标,并不是简单几个特质就能下定论。
比如青海翠青料,虽然油性不如籽料,但绿色清爽、玉质干净,比偏青绿的俏色翠青籽料明显更加讨喜,市场价也更高。
三、老坑料一定比新坑料好?
很多人经常会把“老坑”与“老熟”弄混,和田玉所谓的老坑料一般是指那些开采历史久远,年头较老的矿口所出产的玉料。
比如且末的米达料,俄碧的一到七号坑,都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精品老料。
不过像于田这样的传统白玉产地,最好的料子却是九十年代才发现的“95于田料”。即使是清中期开采的老坑料,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四、独籽一定比切料好?
这几年籽料市场对于独籽雕件格外偏爱,毕竟独籽在天然性、完整性、创意度、辨识性度,都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
可是不要忘了,在六千多年的和田玉文化中,开山取石,切石取玉才是真正的主流。
尤其最有保存价值和升值空间的手镯和玉牌,由于形状所限大多都只能是切料。如果因为不是独籽就看不上眼,恐怕真的会错过一个亿。
五、带皮一定是籽料?
区分山料与籽料,皮色这样的外部特征自然非常重要,何况籽料的皮色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但如果要把皮色和籽料划等号,或是将籽料皮色的存在绝对化,恐怕会被很多玉种打脸。
像俄黑皮山料的油黑皮,山流水料的厚石皮,以及戈壁料风化的砂石皮,哪一个玉种的皮色不会输给籽料。
六、青海料玉质一定很水?
青海料给玩家的整体印象就是偏水,糯度与脂粉性不足,光感与透明度过高。
但这其实大多都是青海新坑料的特点,在和田玉国标“扩编”之前,这些方解石过高的“水料”甚至根本不是和田玉。
青海料中有一种野牛沟桂花料,不但不水透,甚至糯到有些发闷。只能说十里不同俗,不同矿区的料性差距确实很大。
七、车珠子一定是边角料?
我们一般切料划线,都是按照手镯、牌子、把件、吊坠、珠子的顺序进行取料,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珠子最不值钱。
实际上大尺寸的圆珠和老型珠,对料子的要求要远高于雕件,不但要求整串珠子同料,还必须色调统一且毫无瑕疵。
这样的精品必须开料之初就做好规划,根本不可能靠拼凑完成,所以单克过万也是常事。如果这也叫边角料,那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八、带雕工一定是瑕疵料?
有句话叫“好玉不雕”,说玩籽不需雕琢便已是极品。于是就有人认为,只要是雕刻的成品,就一定是有毛病的料子。
这种盲目的推论,不但低估了大师的工价,而且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如果只看成品,大多数人根本想象不到原石的样子。这种把雕工当贼看的想法,与“谁扶就是谁撞人”这种神逻辑何其相似!
九、自己开料一定比买成品好?
很多老玩家都喜欢买原石去切,然后自己再设计雕刻。这原本就是玩玉的乐趣,没有任何问题。
但和田玉作为文玩中价值较高的收藏门类,其操作难度与开料风险都相对较大。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开料变成废料,雕刻变成毁料。那样损失的可不只是金钱与时间,更多的是玩玉的心情与热情了。
十、产区的和田玉一定最便宜?
这个想法如果放到二十年前,信息与物流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可能还有一定的道理。
可到了手机人手一部,快递全国次日达的现在,想靠信息或时间差挣钱是不是有点幼稚?
想想当年爆火的俄罗斯旅游团,每人必买的俄罗斯蜜蜡。国内克均60,产地克均120,买完背回来,落地就赔了一半。
更别说像和田这样的籽料产区,早已是挖地三尺,哪里还有便宜可占?
和田玉收藏就是个打破偏见的过程,而其中唯一肯定的,就是明天的你一定会超过今天的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