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希孟千里奔袭,我为蓝瑛久驻不肯回

你为希孟千里奔袭,我为蓝瑛久驻不肯回

首页休闲益智无烬奔袭更新时间:2024-04-26

/ 狸子说 /

排队4小时只看5分钟,这次引领“故宫跑”的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一不小心,收获了一大票老中青耿直粉。半年铸就《千里江山图》,九百余年后,多少人叹惋少年风华,天妒英才!——这是在北方故宫。

此时的南方浙博,则以“渊源有自”、“澄怀味象”、“赏石雅观”、“嘉木幽禽”、“山高水长”五个单元,梳理出蓝瑛早年与孙克弘、董其昌等人的师承渊源、绘画创作(包括山水、树石、花鸟)、对同时代及后世的影响。“湖上有奇峰”,蓝瑛犹如奇峰,立于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本次展览几乎将蓝瑛重要作品一网打尽,也颇为可观。

明清浙籍书画名家系列展

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师承影响特展

2017年9月15日-10月31日

西湖文化广场29号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主办媒体:钱江晚报

© 浙江省博物馆 / 图文资料全部来源于浙江省博物馆

--------------------------

自宋室南迁以来,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至入元,作为南宋遗都,遂为遗民隐逸之士聚集地,成为江南文化重镇。明代画派林立,出现以地域命名的绘画流派,初期有钱塘人戴进依托南宋院画传统创立“浙派”;中期吴门沈周承戴进遗绪,上窥宋元,开“吴门画派”之先河;后有松江董其昌为首的“松江画派”,影响所及,有清三百年。钱塘人蓝瑛脱胎于松江画派,兼取宋元诸家之长,一枝独秀,开创“武林画派”,与稍后的“金陵画派”同时并存,相互影响。

蓝瑛(1585—约1666)以职业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承续宋元以来文人画传统,兼以对各地山川的饱游饫览,眼界开阔,学习古人而又自出机杼,艺术成就贯通南北,在文人画的时代,开创了职业画家娴熟的笔墨技巧与文人画家笔墨情趣相结合的画风,形成了用笔疏放、苍老雄奇的独特风格,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犹如奇峰,屹立湖上,影响久远。

囿于蓝瑛职业画家的身份,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著对其褒贬不一。为更好地传承展示浙江地域文化菁华,推动对于蓝瑛及“武林画派”的研究,本馆以馆藏蓝瑛及相关作品为基础,向国内博物馆商借作品四十件(组),共计六十件(组),特别策划“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展览分“渊源有自”、“澄怀味象”、“赏石雅观”、“嘉木幽禽”、“山高水长”五个单元,梳理蓝瑛早年与孙克弘、董其昌等人的师承渊源、绘画创作(包括山水、树石、花鸟)、对同时代及后世的影响。本次展览作品阵容强大,集蓝瑛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精品力作,齐聚一堂,整体亮相,这在海内外各博物馆中尚属首次。希望本展览能对蓝瑛的绘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对蓝瑛研究有所裨益。

感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无锡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嘉兴博物馆、温州博物馆等国内十四家文博收藏机构的大力相助,使展览得以如期举行。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

纸本墨笔 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剩山图》卷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烬余本之前段。左上角有“吴之矩”骑缝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贞”朱文小印。是图虽为烬余本,火痕宛然可辨,然结构完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俨然富春在望。山势圆浑,树木葱郁,山头多矾石,山体以长短披麻皴画成,山脚、树根多以浓墨点苔,构成葱翠郁勃之态。随着江天逐渐开阔,山势也渐趋平缓,林间村舍旗亭掩隐,隔岸峰峦若隐若现,充分反映出大痴平淡天真,优美洗练的独特风格。

明 董其昌昼锦堂图并* 卷

明 董其昌昼锦堂图并* 卷(局部)

明 董其昌昼锦堂图并* 卷

绢本设色 纵41厘米 横180厘米

吉林省博物院藏

题识:宋人有温公《独乐园图》,仇实甫有摹本,盖画院界画楼台,小有郭恕先、赵伯驹之意,非余所习。兹以董北苑、黄子久法写《昼锦堂图》,欲以真率当彼钜丽耳。董玄宰画并题。

钤印:董其昌印(白文印)。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能书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此图为董其昌根据北宋宰相韩琦所建昼锦堂和欧阳修所作《昼锦堂记》而创作。画面表现夏秋之交,一片茂林峦岫,意境平远开阔。此图技法独特,用笔细秀工整,山石轮廓线描很淡,几乎不见笔墨,而以深浅不同的颜色画成,用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兼用赭墨淡色,皴点晕染,色泽温润。气韵淡雅秀逸,是董其昌青绿设色山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卷珍贵之处还在于董其昌以行书抄录欧阳修《昼锦堂记》全文,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精彩纷呈的艺术杰作。

渊源有自

杭州画坛素有南宋院画与浙派遗风,蓝瑛资质聪慧,从小喜爱绘事,得民间画师指点,训练有素,善山水,又擅人物、花鸟。蓝瑛成长的年代,杭州画坛原占有统治地位的南宋院体与浙派已经趋于没落,而曾经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也逐渐被松江地区的文人画风所取代。青年蓝瑛怀抱学习文人画理想情怀,离开家乡钱塘前往文人画中心松江一带游学,相继得到孙克弘(约1533—1611)、董其昌(1555—1636)、陈继儒(1558—1639)等名公硕儒的赏识与提携,跟随他们学习新兴的文人画理论和技法,在以后不断的交往中,他们都成为蓝瑛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导师。

董其昌倡导学习元人,对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推崇备至。受董其昌影响,蓝瑛师承宋元以来文人画的笔墨传统,尤其倾心于黄公望,由蓝瑛画迹可寻他三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学习黄公望,且贯穿其整个绘画生涯。

明 蓝瑛 溪山秋色图 卷

明 蓝瑛 溪山秋色图 卷(局部)

明 蓝瑛 溪山秋色图 卷(局部)

明 蓝瑛 溪山秋色图 卷

绢本设色 纵23.8 横180厘米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

天津博物馆藏

题识:癸丑新秋仿松雪溪山秋色图兼大痴笔法,蓝瑛。

此图是目前所见蓝瑛最早的山水画作品之一,作者时年二十九岁。画家早年追随董其昌,画风明显也受到影响。此图以小青绿染山石,色彩湿润透明,染多皴少,画法及风格与董其昌《昼锦堂图》相仿佛。

明 蓝瑛 溪桥话旧图 轴

明 蓝瑛 溪桥话旧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72厘米 横61.3厘米 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天启二年秋月作于清樾轩。蓝瑛。

钤印:钱塘蓝瑛(朱文印)

图绘层云出嶂,瀑飞泉涌,山峦走势如龙,气象高旷。山下松壑翻涛,渔翁扁舟泊岸,二高士憩坐石桥对语。作品仿元末明初王蒙的山水画法,山石以披麻皴、荷叶皴为主,用笔劲利秀爽,一丝不苟,松树层次丰富而笔墨细腻精谨,苔点布局疏落,云霭烘染得当,显示出蓝瑛早年对于传统的孜孜研习和初步的融汇能力,是代表其早期山水的为数不多的佳构。作者时年三十八岁。

明 蓝瑛 江皋暮雪图 轴

明 蓝瑛 江皋暮雪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41厘米 横56厘米 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款识:江皋暮雪。丙寅冬十一月朔,画于西湖舟中。钱塘蓝瑛。

此图绘翠峰初雪、寒林凝玉之景。暮色中,水榭居室均被白雪覆盖,晶莹润泽,陂陀上的苍松杂树冲寒而立,不减葳蕤之态,几树红叶更添生气。临江水阁,一逸士坐赏雪景,为万籁俱寂的画面添注了活力。此图山石用小青绿法,色墨两宜,颇见功力。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清 蓝瑛 春山水阁图 轴

清 蓝瑛 春山水阁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74厘米 横64厘米 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

安徽博物院藏

款识﹕辛卯小春画于禾城之香阁,蜨叟蓝瑛。

钤印: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氏(朱文印)

此图用高远法构图,画风宏伟秀逸,色调明快苍润。长线钩勒山川,树石人物以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笔墨清新有致,设色艳丽明润。线条爽劲简括,造型外刚内柔。集沈周的沉厚和文征明的秀润于一体,而与唐、宋、元诸家遗神貌合。作者时年六十七岁。

明 蓝瑛 仿张僧繇山水图 轴

明 蓝瑛 仿张僧繇山水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77厘米 横92厘米

无锡博物院藏

本作围绕青山、红树、白云,以石青、石绿、朱砂、铅粉等进行点染,设色上清淡平和,雅致润泽。构图上近处红树与远景青绿山峦遥遥呼应,空间感轻盈灵动。山石端庄,水域宁静,彼此和谐,进一步烘托本作青山红树的鲜明主题。

明 蓝瑛 万壑清声图 轴

明 蓝瑛 万壑清声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84.2厘米 横71.3厘米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款识:万壑清声。戊戌春仲画于城曲茆堂。蓝瑛。

钤印:蓝瑛之印(朱文印)、田叔(白文印)

图绘万山崇岭,水流瀑布,参天大树,苍翠湿润。山石的勾勒线条轻松而不失章法。山头少皴,多苔点,树叶采取夹叶填彩和勾点法,画法似沈周,流水和瀑布运用了浙派的表现手法和线条。在构图和气势上重重叠叠,更突出了苍劲和雄伟,达到了刚柔并济、南北宗合二为一的完美境界。蓝瑛时年七十四岁。

明 蓝瑛 松岳高秋图 轴

明 蓝瑛 松岳高秋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84.3米 横94.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款署:“松岳高秋图。法荆浩画於城曲茆堂。蜨叟蓝瑛。”

钤印: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父(朱文印)

《林泉高致》中有言:“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此幅山水丰茂浑朴,苍松盘龙红叶稀,山崖崔巍冷泉清,逸士童子行吟于山间,不正谓可游可居者乎。

澄怀味象

蓝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多以浅绛、设色为主,重彩青绿山水是其山水画构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量蓝瑛存世画迹,我们可以把蓝瑛山水画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二十岁左右至四十九岁)、中期(五十岁至六十五岁左右)、晚期(六十五岁以后)。

蓝瑛山水以宋元为宗,在晚明托古的时代,倾其毕生洪荒之力,以深厚的笔墨功力,学习古人而又有所创新。作品多题仿某家之法,实则借托古之名,书写胸中丘壑,全是自家面貌。早期画风以冲和清简、笔法秀润见长,面貌与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颇相接近。中期由早期中锋秀润转向晚期侧锋粗笔的过渡阶段,呈现出一种综合的面貌,其画法糅合江浙两地不同风气。晚期是蓝瑛一生中最为精彩的时期,山水画已臻化境,到达艺术巅峰。而山水画中较难表现的水口流泉,蓝瑛仅寥寥数笔,即能绘出九曲叠瀑,声回空谷。

明 蓝瑛 芝石图 轴

明 蓝瑛 芝石图 轴

纸本设色纵155.8厘米 横54.6厘米

嘉兴博物馆藏

款识:西湖外史兰瑛画于南山之石林。

钤印: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朱文印)

整幅画面,以赭黄为基调,自上而下布满危岩奇石,被大胆夸张的如意灵芝,似花如云,或从幽涧伸出,或从石缝里迸绽,或点缀于突崖之上。其间运用的青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与岩面色彩形成对比,冷暖相间,争妍斗丽。山涧的溪流,不用传统的“勾”或“空”的方法,而用花青与白粉晕染,略借“斧劈皴”处理分水。迭泉挂瀑,转绕于溪崖之中,弥漫琼仙之气,增强了画面的装饰趣味。整个画幅用笔苍劲峻拔,墨色稳重,疏落有致,色彩明洁,展现了一代画师“落笔纵横奇古,气象峻嶒”的独特画风。

明 蓝瑛 荷石图 轴

明 蓝瑛 荷石图 轴

纸本设色 纵145.5厘米 横64.3厘米 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

四川博物院藏

款识:丙申夏抄画于西湖舟次蜨叟蓝瑛。

钤印: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父(朱文印)

图中通灵皱透的太湖石直立水中,旁出高低错落的两片残荷,用线条勾勒的荷花亭亭玉立。构图疏密有致,笔法生动秀逸。作者时年七十二岁。

赏石雅观

中国文人素有赏石传统,灵璧石、英石、太湖石、崑石被列入四大观赏名石。宋代重文轻武,朝廷上下迷石者众,宋徽宗是史上最著名的观赏石收藏家,不惜人力、物力广泛搜罗奇花怪石,即为史上有名的“花石纲”。上行下效,使宋代成为赏石之风的第一个高潮。明代林有麟著有《素园石谱》,成为赏石雅观的集大成之作,掀起朝野上下赏石之风的第二个高潮。

现实生活中奇形异状之石难觅,而以奇石入画,配以象征品行澹泊高洁的松、兰、竹、菊,或装潢成轴悬之素壁,或裱成手卷、册页案头展玩,或画以折扇之上,轻风徐来,同样能感受到自然之趣、尚古之情、隐逸之志。许多文人画家也游艺于此,如杜大绶、孙杕等,都是画石的高手。蓝瑛善与文人士夫相交游,受时代风气鼓荡,自然乐在其中。蓝瑛喜爱画石,一生画石无数,无论是寒冬枯木竹石,或是盛夏荷花湖石,其笔下之石给人以奇秀之美,沉雄的笔墨又显示出遒雅的风致,呈现出浓郁的文人画格调,与其山水画相比别有一番韵味。

明 蓝瑛 秋色梧桐图 轴

明 蓝瑛 秋色梧桐图 轴

纸本设色 纵65厘米 横31.8厘米 顺治一年甲午(1654年)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甲午销夏龙泓时,同涛庵老社长兄清言河朔之饮旬余,晓凉过雨,遂拟赵松雪秋色老梧桐画以志,再乞教云。蓝瑛。

钤印:蓝瑛之印(朱文印)、田叔(白文印)

本幅以折枝构图绘倒垂的梧桐与丹枫,一蜡嘴雀栖于梧桐枝上,神气逼肖。枫叶为双钩填色,兼工带写,红色点明此时正值秋季,梧桐叶以小写意画法绘出,饱含水墨,酣畅淋漓,枝干则直接以墨笔写出,劲健有力。作者时年七十岁。画本幅有乾隆御题五言诗一首,此图《石渠宝笈》有著录。

明 蓝瑛 红叶秋禽图 轴

明 蓝瑛 红叶秋禽图 轴

绢本设色 纵95.3厘米 横35.6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题识:清霜夜来白,古桕叶翻红。束羽双啼鸟,寒枝逆晚风。并题,蜨叟瑛。

钤印:蓝瑛之印(朱文印)、田叔(白文印)

蓝瑛的山水画成就突出,同时兼能花鸟,风格以秀润简朴见长。此图绘乌桕树红叶经霜,两只禽鸟栖于枝头。全图以逸笔画就,墨笔写出枝干轮廓,赭石皴染,细笔双钩红叶,再以色点染,笔墨松动萧散。绘禽鸟,笔简而形态生动传神,是蓝瑛花鸟画精品。

嘉木幽禽

与山水画相较,蓝瑛在花鸟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侧目,因此为众人所追捧。蓝瑛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之外,松竹、湖石、花鸟亦各俱胜长。较之山水、树石,蓝瑛的花鸟画呈现出另一种蓬勃旺盛、活泼自在的幽然之趣。蓝瑛花鸟画远宗宋代院体,近得同时代文人花鸟画风濡染,学习孙克弘撷取周之冕“勾花点叶”之法,又吸收吴门画派沈周、陆治、陈淳等工写结合的特色,推陈出新,线条勾勒,功力深湛,呈现出融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风格。蓝瑛以山水画的苍劲雄奇笔墨,运用于花鸟画创作,画风灵动而不跳脱,笔墨爽利而不粗鄙,配以稍显夸张的造型,使作品整体显得粗中有细,豪放中又透露出江南画师所独有的细腻。三百年后我们仍可从蓝瑛花鸟画中领略到鸟语花香,清新扑鼻。

清 蓝孟 洞天春霭图 轴

清 蓝孟 洞天春霭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73.9厘米 横92.5厘米 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款识:洞天春霭。癸卯清和仿赵荣禄画似翁老辞长粲,西湖蓝孟。

钤印:西湖蓝孟(白文印)、次公氏(朱文印)

蓝孟生卒不详,字次公、亦舆,又字鸾,一字惊,钱塘(今杭州)人,蓝瑛之子。善画山水,模仿宋元,得倪瓒疏秀,殆过其父。笔法工致,设色秀润,是“武林画派”的主要画家。

蓝孟喜作大幅山水,此画构图布局,采取平远与高远结合的方法。近景为平远溪水,船夫悠闲泛舟;远景为层层涌起的山峦,酷似其父所作。通幅层次分明,丘壑舒朗,疏密有致,景物富于变化。山石用笔折转灵便,少皴笔,敷以石青。笔墨设色师法其父蓝瑛而更自具风格

清 刘度 雷锋夕照图 轴

清 刘度 雷锋夕照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82.7厘米 横45.9厘米 顺治十年癸巳(165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题识:雷峰夕照。 癸巳秋日仿李营丘画法,刘度。

钤印:刘度之印(白文印)、叔宪(白文印)

刘度(生卒年不详),字叔宪,一字叔献,钱塘(今杭州)人。为蓝瑛弟子,深得画理。后师大小李将军,工界画楼台。所画人物,细入毛发。

该图描写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景色。原塔建于五代吴越初,明嘉靖年间遭火焚,残存塔身,此图描绘的即是残存塔。图中塔身玲珑细致,塔前树木苍劲,塔后山峰烟霭弥漫,表现出烟雾朦胧的夕阳景色。

山高水长

谢稚柳在其《鉴余杂稿》中指出:“李寅画派出于蓝瑛,而袁江出于李寅。扬州画舫,除萧晨画宗仇十洲而外,其他则大都出于蓝瑛。尚有袁江山水一幅轴,其画笔亦极似蓝瑛,足见当时江浙之间,蓝瑛画派影响之大。”

蓝瑛天资聪颖,成名较早,又广泛结交名流,其声誉高出时辈画家。他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开创“武林画派”,影响所及,如山高水长。以蓝瑛当时在江浙一带的声望,人物画家为雇主所绘人像,如有蓝瑛补景,其画作更受时人青睐。蓝瑛与写像高手谢彬、徐泰既互为画中社友,亦多有作品合作。当时崇尚蓝瑛画派的画家众多,仅浙江亲炙私淑,不计其数。蓝氏一门子嗣如蓝孟、蓝深、蓝涛、蓝洄;学生有刘度、洪都、陈璇、王奂、冯仙湜、顾星等。最负盛名的陈洪绶,其山水、树石、花鸟几乎无一不是出自蓝瑛。浙江之外,江苏地区也不乏蓝瑛画派传人,扬州李寅、袁江之外,金陵八家中龚贤、樊圻、高岑、吴宏等人的画迹中,多少都显示出与蓝瑛画派有一定的渊源。从中可以看出“武林画派”与“金陵画派”同时并存,在艺术上各有所长,共同影响的特征。

完. 桑莲居整理编辑。板块设置及展品,以现场展出为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